第一章,山海
從前有座山,
說起此山,卻有不小的來頭。此山高聳入雲,山形磅礴,環抱靈氣之所鍾也。從遠處看,雲霧緊緊圍環著這座山,仿佛不受風力影響,靜靜的一直在這兒。有人說,峰極危者,必躍而據其巔,這座山峰也正是如此,附近也無其他山將其環繞,仿佛一位無比孤傲的俠客。
從山腳向上漸漸望去,在那雲霧重重之中,山腰上隱約有一座宮殿,這座宮殿仿佛已經曆幾個世紀的洗禮,時光已然在山門留下自己的章紋。但細細一看,這山門卻不失那種‘不動而威自生,動則威自來’的磅礴氣勢。
而且此山門的朝向也是格外講究的,從風水學的角度來講,大門麵向西南方則是“內鬼門”,東北方則是“外鬼門”,此門卻坐鎮西南,朝向東南,此乃大吉之位。可迎日出,紫氣東來,可當正午,日照當頭,去陰辟邪。卻也因此地有雲霧環繞在旁,感覺不出那種陽光刺射之感。
再看山門兩側,其擺放不是凡俗般的石獅子、麒麟,石龜之類,卻是一對體型似虎的石雕,頭頂卻無百獸王紋。背上紋路交錯,體態向前傾迎,雙目好像有神似得,像是在警惕什麼的樣子。這雖為石雕,但長久細看,似有一股神在,使人背後陣陣發涼。【注①】
山門兩旁則有一副門聯,門聯寫道“經天緯地之造化亂世逍遙為縱橫”。而向上觀去,門匾上,自上而下寫的則是“山海”兩個大字。這字不知何人所寫,字跡方圓兼備,自有一種大氣磅礴之勢向你撲來。
整座山門卻有些與眾不同,因為其構造所用的材料,全是由石材建成,渾然一體,仿佛是由一整塊巨石雕刻而成,但其表麵上,卻沒有任何斧鑿痕跡,宛如自然天生。而且門聯和門匾上的字也全是從石麵上,凸顯而出,顯得質樸無華,看起來竟沒有一點違和感。
而與這石門相接的,便是這布滿青苔的圍牆,這圍牆高約兩米,向左或向右望去,卻是一望無際,沒有盡頭似得。而圍牆上也不是光禿禿的一片,而是由一片片青色的瓦片覆蓋而成。遠遠望去,卻別有一番韻味。
環而觀之,這鬱鬱蔥蔥的竹林竟與這青瓦圍牆互為呼應,隱隱顯露出一種“霧隱竹林,自生磬音”的氛圍。伴著稀疏的光線,竹林深處偶爾會傳來一兩聲蟲鳴鳥叫,但也分辨不出聲音傳來的方向。從山門外向內望去,卻是隱隱約約,不得具像。
在這座山門內的深處,竟有一座全是由竹子構建而成的房屋,在這竹屋前卻有一位少年,這位少年額頭上滿是汗水,眉毛緊縮,雙眸緊盯著上空那兩把飛舞的劍刃,隻不過那雙眼睛深邃的可怕,仿佛與之對上片刻,便會頭暈目眩似得。
這少年雙手交叉在胸,手成劍指轉動,但兩手轉動的方式卻是不同的,正如那空中飛舞的雙劍,橫衝相撞,火花四濺,宛如兩個人在比試劍法。
在竹屋內部,坐著一位老者,這位老者頭發斑白如雪,束發盤髻,頂髻是用了一根玉簪別住,身穿一件青灰色的道袍。雖年齡已高,但肌膚光亮,如嬰兒一般。那濃重的雙眉宛如兩條潔白的臥蠶,再配上那滄桑中帶有清秀的五官,在竹屋中閉目盤坐,不失一種仙風道骨的感覺。
不久過後,那竹屋外的少年,忽然全身顫抖的厲害,臉色變得蒼白,嘴唇咬的死死的,雙手也難以控製那兩把飛劍,最終身體向後傾去,一屁股坐在地上。而空中的那兩把飛劍也隨之墜落,一把劍刃深深插入泥土中,一把劍刃卻掉入竹屋旁的池塘裏,沒入後,湖麵也泛起層層波紋。突然,老者的雙眼也緩緩睜開,麵色有些陰沉,便對那少年說喝道:
“聶宇,這才過了半個時辰,你就堅持不下去了,你怎麼對得起師傅對你的苦心教導。你已經入我山海閣已經一年了,想當年師傅在你這個年齡的時候,這項分心禦劍術練習也可以堅持一個時辰了,你這·······”
正如前文聶宇做到的,控製雙劍對招。‘分心禦劍術’就是將心神分為幾份,達到同一時間內思考不同的事情,然後命令身體來執行。此法十分耗費心神與靈魂力,同時身體運轉兩股靈氣很容易形成對衝,從而導致走火入魔。所以,看似普通的練習,卻十分講究。從此看出,這個教派恐怕十分不簡單。
“師傅”一個稚嫩的聲音打斷了老者話語。
“師傅,其實,那個,時間已經過了一個半時辰了,師傅您老剛剛睡了一個時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