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許地山,名讚堃,號地山,筆名落華生,台灣台南人,1894年2月4日出生於台灣台南一個愛國誌士的家庭,1941年8月4日卒於香港。現代作家、學者。
許地山於1917年考入燕京大學,曾積極參加五四運動,合辦《新社會》旬刊。1920年畢業時獲文學學士學位。
1921年,許地山與沈雁冰(茅盾)、葉聖陶、鄭振鐸等12人,發起成立了文學研究會,並創辦《小說月報》。1922年畢業於燕京大學宗教學院。1923—1926年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和英國牛津大學研究宗教史、哲學、民俗學等。回國途中短期逗留印度,研究梵文及佛學。1927年起任燕京大學教授、《燕京學報》編委,並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兼課。1935年因與燕京大學校長司徒雷登不合,許地山前往香港大學任教授。
許地山於1921年發表第一篇小說《命命鳥》,接著又發表了代表作《綴網勞蛛》。他的早期小說取材獨特,情節奇特,想象豐富,充滿浪漫氣息,呈現出濃鬱的南國風情和異域情調。他雖在執著地探索人生的意義,卻又表現出濃厚的玄想成分和宗教色彩。
20世紀20年代末以後所寫的小說,保持清新的格調,但已轉向對群眾切實的描寫和對黑暗現實的批判,寫得蒼勁而堅實,《春桃》便是這一傾向的代表作。他的作品數量並不眾多,但在文壇上卻能獨樹一幟。
許地山的散文亦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道獨特的風景。其文或禪意濃厚,富於哲理;或浪漫溫馨,富有詩意;或充滿熱忱,激揚文字。其散文集《空山靈雨》便是其早期代表作,充分體現出許地山的寫作風格——質樸、清麗,又充滿哲學和宗教的氣息。散文名篇《落花生》便是出自這一作品集。許地山的散文作品都帶著若隱若現、迷離的朦朧,灑脫超逸的語言蘊含著頗費思量的玄理思辨,巧妙的比喻、隱喻,豐富的想象,奇特的構思與帶有某種小說化傾向,別有一番藝術魅力。
本書精選了許地山先生一生中所創作的散文、小說、文論與詩歌中的代表作,包括散文《落花生》《春的林野》《先農壇》,小說《春桃》《綴網勞蛛》等,都是其最富有代表性的名篇。這些作品既充分體現出許地山先生的創作特色,又適合當下讀者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