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1 / 1)

陰曆七月初,寧河川裏的青稞,穗頭已經發黑,豌豆鼓鼓圓,黃褐色的豆角也已裂開,僅有的幾塊小麥,業已黃透,口鬆的麥穗淌下黃澄澄的麥粒,令農民惋惜。

寧河城中,匪兵來時,政府和士紳積極儲糧,到陰曆五月份,臨時“糧食儲備委員會”,又把大家的糧食收集起來,進行限量分配,盡量保證守城人員的最低供應量。到了七月份,糧食已顯得捉襟見肘。馬縣長、團總馬凱祥和董團長及士紳商量,要組織兵力和人力,出城割麥。他們定了兩套方案:第一個方案是,搶割區域,定在寧河城東麵至西麵的前川,兵力由一團抽一個營,二團和三團各抽兩個營,組織民夫一千人,馬車和牛車一百輛,由董郎挺親自指揮,出城搶收夏田;第二個方案,出城如無法擊潰匪兵,必須及時地全師回城。臨行前,董郎挺站在高處,聲音洪亮的說道:“必須堅決徹底地擊潰土匪,方能保證順利割麥,我堅信我們能做到。”

夜間兩點左右,萬籟俱寂。城隍爺從神位上下來,招來眾神,神色異常嚴肅地說:“我們終年享受百姓香火,而寧河城危在旦夕,我們再不能無動於衷;民團要出城割麥,我們要助其成功,或可救全城百姓之命,大限未到者,將能存活。上應帝命,下履職責,我等本在份內。”

夜靜的有點可怕。董郎挺帶著團丁突然出城,火把通明,殺聲震天。匪兵因久攻不克,加之寧河城深溝高壘,閉門不出,所以放鬆了戒備,被喊聲猛然驚醒,心膽俱裂,慌亂得不知所措,來不及穿衣提槍,團丁已衝入營帳,個個手舉大刀,以一當十,猛不可擋。匪兵狼奔豕突,紛紛向幹溝河灘和後寨子河灘竄去。董郎挺立刻命令一營守住後寨子河灘口,二營守住幹溝河灘,其他兩個營守住後泉,董郎挺僅帶十來個傳令兵,指揮民夫搶收青稞和小麥。忽然間,大霧彌漫,瀟瀟細雨,一片漆黑,籠罩住寧河大地,僅在前川一帶,晨曦微明,天空淡藍,利於割麥。土匪副司令名喚魍魎,聽到槍聲,帶兵趕來,寧河城和前川一帶卻死一般沉寂,伸手不見五指,麵對此情景,想起自己曾屠隴南,不由得毛骨悚然,恐懼起來,再不敢前進,悄悄帶著匪兵退回原住地。

中午,西楚霸王清醒過來,明白怎麼回事時,董郎挺已指揮民夫,拉著帶草的青稞捆子和麥捆子進城。後泉兩個營的壓力陡增,防守幹溝河灘和後寨子河灘口的兩個營,戰鬥更為激烈。因為黑霧仍然漫天接地,西楚霸王不知深淺,未敢全力進攻,所以各營的防守線,並未被迅速攻破。運糧車全部進城後,董郎挺命傳令兵,給各營傳達撤回的命令。馬有明所在的一排,在一營撤回時做殿後;一排拚光了,馬有明的老土炮用光了所攜帶的火藥,馬刀也折成了幾半截,長皮衣上鋼砂穿了很多小洞,幸虧隻受了點皮外傷;他已筋疲力竭,他想抵抗,但已無意義了,便爬進一座廢水磨,鑽進木磨輪地下裝死,不知不覺中睡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