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弘治元年,公元1555年,鄰邦大明朝處於嘉靖三十四年。
京都作為日本朝廷公卿們所居之地,不但是日本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重要的交通要衝,四方的旅人商賈往來於此。
但自從武家勢力崛起後,公卿們權勢漸失,靠各地大名的施舍苟活。京都也不複往日繁華,不過相比日本其它的城下町還是要熱鬧一些。
街道的東側,熙熙攘攘地聚集著一群人,他們的目光注都鎖定在遠處一座高大寺廟的房簷上。還有幾個人用手指著那裏,讓身邊的人注意看。
房簷上是一個年輕人,大概十二三歲的樣子。他穿著一件茶色的粗布外衣,用一條灰色的手巾遮著臉,慵懶地側身躺在房簷上。他左手支著頭,嘴裏叼著一根狗尾巴草,右手不時和房簷下的人打著招呼。
聽到下麵的人熱情地回應著他,年輕人滿意地點了點頭,隨手從身邊的一堆銅錢中,抓出一把撒了下去,這堆銅錢大概有五百貫(“貫”是日本當時貨幣的最大單位)。年輕人最近剛從近畿大名三好長慶處竊來一把被稱作“大般若長光”的名刀,之後轉手賣給了明朝人,換來了一大堆的“永樂通寶”銅錢。
當時日本正處於戰國亂世,室町幕府也已走到了晚期,京都的幕府將軍足利氏根本無法穩定局麵。本土生產的銅錢購買力也因此十分不穩定,而鄰國大明朝傳過來的銅錢“永樂通寶”的購買力則一直堅挺而逐漸成為了日本的“硬通貨”,所以當時日本人普遍使用“永樂通寶”作為流通貨幣。
看到一大把錢撒在地上,附近的民眾蜂擁而至爭搶銅錢。一隊足輕武士突然氣急敗壞地趕了過來,他們是京都奉行的手下,負責管理京都治安的。他們粗暴地用手中的長槍驅趕開擋路的民眾,氣勢洶洶地走到屋簷下。為首的武士示意手下包圍住寺廟,然後指著房屋上的年輕人厲聲吼到:
“大膽石川五又衛門,還不趕緊下來束手就擒!”
年輕人用目側的餘光輕蔑地看了一眼對方,伸了個懶腰起身說道:
“喂,小爺我還沒盡興呐?”
他賴洋洋地從懷裏掏出一塊白絹,彎腰包起身邊那堆銅錢一次全撒了出去。周圍的民眾立刻沸騰起來,他們瘋狂地衝向寺廟房簷下撿錢,把那群武士死死堵在寺廟房簷附近。年輕人則趁亂朝人最少的地方縱身一躍跳出了出去,消失在人群之中。而那對武士急得一邊大喊“八嘎”,一邊用手中的長槍驅打堵住自己的民眾卻毫無效果,隻能眼睜睜看著年輕人逃走。
年輕人逃到僻靜處,取下蒙著臉的頭巾,然後重新包住頭部。他隨即從地上抓起一把灰土在臉上麻利地抹了幾道,把自己打扮成一個農夫,然後換了件衣服重新出現在京都的街道上,將自己淹沒在人海之中。
年輕人走到前方一個岔路口時突然左轉,走入一條狹長的巷子裏,在一個乞丐的麵前停下了腳步。這個小乞丐穿著一件髒兮兮的衣服,正閉著眼睛慵懶地坐在地麵上享受著和煦的陽光。乞丐突然感覺有人站在自己麵前擋住了太陽,便睜開眼睛,隻見一個年輕人麵露微笑注視著自己。
“哦,是五又衛門啊!上次那把刀換了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