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篇
請接聽你朋友的電話
曾有一位女士在給我的信中這樣寫道:
“唉,我真是太討厭電話了。我不否認,電話非常有用,但它也是最不人
性化的東西。當我有事情想要傾訴,便拿電話撥對方的號碼,然而對方的電話
機卻始終‘鈴??鈴??’作響,並沒有人接聽。原本我沉寂的心,再次被傷
害,無異於希望之火被熄滅,那種感覺真是太令人討厭了。
“就算電話接通,你剛要開口講話,對方馬上說對不起,你要找的人不
在,或者說我現在馬上要出門,沒有時間聽你講電話。你的心仍然是落空的,
沒有辦法,主動打電話的人隻能無助地等待和盼望。雖然電話本身沒有什麼
錯,但我還是憎恨它。”
我們時常會感覺到,在我們需要買東西、叫救護車、叫警察或者報火警
時,電話非常很有用。它可以為我們節約時間,如果拿它來能遠方的親友打一
通,那就像他們在我們身邊一樣。
雖然在電話裏我們看不到對方的臉,盡管我們覺得對方的表情對於我們來
說非常重要。但是那畢竟已經讓我們第一時間感覺到了對方的存在,而不是麵
對著一紙來信,隻能撫摸和想象。
不過,電話斷線也是一件很令人惱火的事情。熱情的談話突然中斷,可能
會影響我們之間的親密關係和友誼。
我經常所見,人們在祈禱的時候通常也有這種感覺,總是感覺到一種迷失
與無助,卻又得不到任何回應。毫無疑問,這是我的錯,我可能撥錯了號碼,
或者沒有接上線,或者效果很差。
我也可能把電話斷掉,因為我很忙或者正在思考其他問題。當然,也可能
某一天的通話效果很好,或者並沒有忙於其他的事情。
是的,我們很多人都想與朋友取得聯係,而這種聯係卻不盡如人意,一件
小小的事情或者一個壞的心情就可以毀掉我們之間的溝通,盡管我們的心意沒
有改變,卻可能造成一些誤解。
即便我們憎恨電話,即便我們的祈禱者好像在對空氣說話,我們仍會撥響
電話,即使撥錯了號碼,我們也要把話說出來。
所謂快樂就是給我所愛的人們打上一通電話,或者去傾聽他們的電話。
有點瑕庇更可愛
奧利弗·溫德爾·霍姆斯曾在他的《早餐桌上的獨裁者》中寫過這樣一段
話:“這個完美的女人,難道她就沒有一丁點的不完美嗎?難道就不能發現什
麼缺點,能夠去掉她頭上完美的光環嗎?”
“難道她的口袋裏沒有揣著一塊鴉片?”作者始終保持這樣的質疑。
那個完美的女人,被世人稱為“所有道德的典範”,與她共同進餐的客人
總是想在她身上發現任何一點缺點,這樣就會把她拉下神壇,使她更像一個人
而不是一個神,因為隻有神才是不會犯錯誤的。
然而,她無疑是一個好女人,她自己對此也非常明了。如果別人犯了一點
點的錯誤,她也會大加譴責,而最為可怕的是,她總會帶動其他人一起進行譴
責。
這樣的人絕對是一個可怕的完美典範,而且把周圍人的神經也繃得緊緊
的,生怕犯一丁點錯誤。這樣的完美與純潔其實沒有任何好處,顯得牽強而又
不可愛,有時甚至會使人發瘋。
林肯曾經遇到一個陌生人,他們在路上偶遇並交談,在這個過程中,那個
陌生人知道了林肯本人不抽煙、不喝酒、不罵人的特質。聽到這些,這個陌生
人甚至有些害怕林肯,想要疏遠他。
於是,陌生人不再說話,變得坐立不安。林肯知道因為什麼,於是為了讓
這個人打起精神,便給他講了一個粗俗的故事。聽了這個故事之後,陌生人猶
如打了一針強心劑,說:“朋友,你講出這樣的故事,才更讓我感覺親切,這
才像一個正常的人啊!”
我們為什麼喜歡發現人的缺點?難道是因為他看起來太好,或者是因為他
使我們感覺自己很渺小,抑或是我們想把他降低到與自己同一個層次上來?庸
才和罪惡總是想找人來陪伴。
當然,有些人為自己的缺點而感到自豪甚至去誇耀,這就有些過分了。維
係我們與朋友之間關係的不是我們的缺點,也不是我們的邪惡,而是人與人之
間的情感。
至高無上的友誼
一日,我收到了一封來自日本的信。信中說,在那個遙遠的國度,有一條
狗每天晚上都去等待某列火車的到來,因為他知道自己的主人在那列車上??
曾經,他們一起登上去往倫敦的汽車,徑直走向我對麵的那個座位,車上
的所有人都在注視他們。
他們中的一人是街頭音樂家,從他的麵龐能看得出,這位老人飽經滄桑,
但是那雙眼睛是我見到過的最靈動的眼睛。他柔和的手背青筋暴露,但那靈巧
纖細的手指卻不乏藝術家的風範。這位街頭音樂家外麵罩著一件破舊的大衣,
裏麵隻穿了一件薄薄的又破又舊的襯衣。他輕輕地把小提琴放在自己麵前,身
子向裏挪了挪,給他的朋友留出了足夠坐的地方,然後就在兜裏摸零錢。
一路上他沒有對自己的朋友說過一句話,所有人對他們仍是興趣盎然。
他們看上去舉目無親,境遇悲慘,但不管怎樣,他們的友誼似乎是誠懇而真實
的。
有一位老婦人經過時朝他們笑了笑;旁邊那個男子偷偷地注視著他們,好
像他也很孤獨。售票員隻是在檢票逗留時同其中一人說了幾句話。
是的,他們是朋友—對於他們自己的世界來說,他們是一對朋友。一個
是個街頭老音樂家,他靠藝術來解決食宿;另一個則是他的狗—一隻髒兮兮
但卻非常友好的狗,它不是純種狗,隻是一條非常普通的狗。
來自日本的那封信裏說:一天,狗的主人死了,11年來,這條狗每天都去
等同一列火車,一天也沒停止過。不久以後,這條狗也死了,全日本為了紀念
它,舉行了哀悼活動,還為它舉行了隆重的葬禮儀式,共有11位佛教僧侶來為
它超度。人們豎立了紀念碑來世代傳頌這隻狗的忠誠精神。
非常感謝這種忠誠、這種長期持久的愛和忠實的精神。它改變了我們的
心靈—它讓我們看到了那份難得一見的情誼。他們的友誼揭示了這樣一個道
理:在這個存在階層的世界,盡管朋友間的地位低下,但是他們之間的友誼卻
是至高無上的。
聖誕節
聖誕節意味著什麼?
燭光、頌歌、美味以及人們的微笑。
在我們單調如散文的生命當中,聖誕節是充滿詩意而又神聖的,它向我們
展示了愛賦予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我還記得以前的聖誕節,那時候,我的家庭離散,逝者曾經坐過的椅子上
現在空無一人,那樣的悲涼。如果說聖誕節是一個寓言的話,它也是一種記憶。
我們不再想要那樣的悲涼,於是我們每到聖誕節,便會暗地裏做準備、做
計劃,給自己的朋友和孩子驚喜和快樂。當然,我們也不會忘記那些逝去、被
遺棄和被忘記的人。
迎接聖誕的精神,是高昂的,是振奮人心的—它是一個永恒的嬰兒和一
個永遠也不會停止搖動的搖籃的象征。在這個古老的世界上,如果我們想讓自
己的精神永生,我們就需要聖誕,否則,我們的精神就會死去。
讓它抹去那些不快而又混亂的東西吧!它可以使我們拋棄高傲,教育我們
這些原本玩世不恭的人重拾誠懇與善良。
在這一天裏,我們會拋開那些無謂的小聰明、小算計,拋開瑣事的困擾,
重拾孩童般的希望之心。
生活中的平衡
有時候,我們會想表達一些觀點,或是解釋一些事,但是處於種種原因,
有些話沒來得及說,有些話又被我們咽進了肚裏。許久之後,我們才會明白,
如果當時將它說出來,是可能挽救我們與很多人的友誼的。然後,對於有一些
常說無聊話的人來說,最壞的事情就是:他的目的隻是想把話說出來,這樣他
們就會得到滿足。
很多高尚的品德都有一些看似不合邏輯的地方,包括信仰在內,信仰會讓
你擁有真正的力量,但是再進一步可能就是迷信或是愚忠。
在這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我們是無法量化的,我們不可能說“一公斤真
理”“一蒲式耳美麗”“一公裏熱情”等。
在維多利亞時代,人們通常隱藏自己的心理活動,而顯露自己的心靈,但
是現在,人們卻隱藏自己的美好的心靈,而扒光自己的身體。
如果一個國家的每個成員都變得偉大,那麼這個國家就一定會非常安全。
如果一個國家個人主義盛行,那麼這個國家就一定很危險。
如果一個國家的人都想要索取,它就會麵臨著滅亡。如果一個國家所講究
的給予或奉獻,這個國家就會興旺。
然後,現在的老一代人顧忌太多,新一代人顧忌得又太少。其實,我們現
在需要平衡一下。
人類的平均壽命不管有多少,問題在於,我們不是應該活更長的時間,而
是應該活得更有意義。
隻要我們能夠融入生活,我們就不懼怕生活的痛苦。問題在於我們因被拋
棄而受到傷害的那種感覺。
通常的規律是,嚴肅者不會因為我們的笑話而發笑。但是,如果我們不能
自我解嘲,我們自己就變成了笑話。
就連牡蠣都可以給我們智慧的啟示:它知道如何把一顆砂粒變成珍珠。
智慧者一定在某些時候是愚蠢的,否則他一定會是一個十足的令人討厭的
家夥。
如果哪個家夥推卸了自己的責任,你在很遠的地方就可以得知消息。
記住那些好的“偶然”
在今天的社會裏,我們經常聽到有些人被騙了、有些人出了名、有些人被
謀殺。下麵這個故事講的是兩個有趣的人,他們的友誼持續了整整一生。這個
故事告訴我們,我們可以偶爾感受一下美好經曆的不期而至。
愛丁堡大學的一位年輕學生因為睡過了頭,醒來時,他發現自己要遲到
了,於是匆匆忙忙地沿著街道往教室趕。在一個急轉彎處,他撞到了一個又高
又瘦的人,把這個人撞了個趔趄。學生很抱歉,於是他停下匆忙的腳步。被撞
的人站穩了之後,走向這個學生。學生怔了一下,他一下子就認出來,被他撞
的這個人就是著名的文學家羅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
“沒事了,上帝保佑。”史蒂文森說。
“也許,上帝變得有點粗心。”這位名叫詹姆斯·巴利的學生說,他看到
對方沒有用手杖打他,他就放心了。
“我認識你嗎?”史蒂文森用一種古怪的神態看著巴利,臉上洋溢著快樂
的微笑。
“你不認識我,但我特別希望你認識我。”巴利回答。他已經被對方獨特
的個性牢牢地吸引住了。
“那我們就假裝認識吧。”史蒂文森回答說。於是,他們一起到了最近的
一家酒館,在那裏長談了幾個小時,並且熱烈地討論了《蘇格蘭的瑪麗王後》
一書。
古希臘時,曾有一位年輕人,在一條非常狹窄的街道上行走,不巧撞到了
一位正蹲在地上的老人。“我在哪裏可以找到生活中最好的東西呢?”名叫蘇
格拉底老人問道,但是這位名叫柏拉圖的年輕人感到有點無話可說。“那麼什
麼東西最好呢?”蘇格拉底又問道。於是兩人的辯論就此開始,古希臘哲學也
從此拉開了帷幕。
偶然間,我們會以一種非常奇怪的方式撞到偉大的人物,並接觸深邃的
真理,學到很多知識,當然,也需要你來把握住這樣的時機。隻要我們記住那
些好的“偶然”,忘掉那些壞的“偶然”,就可以了,因為在我們撞到死神之
前,我們會撞到很多好好壞壞的事情。
在家庭中學到的
我們會在家庭生活中學到很多東西,這種東西很少體現在文字上,更多的
是實際體會。以下是一些簡略的摘選:
我們坐著同一輛火車來到這個世界,我們在同一個車站下車,這一路上,
無論發生何事,我們必須同舟共濟。
我們必須每天忠實於自己的生活,否則,我們就不能過橋,無法坐車,無
法娶妻,不懂交友,也學不到知識。
我們交朋友所麵臨的問題是,我們交朋友的目的是找一個愛我們的人,但
是事實上,我們應該找的則是一個愛的對象。
拋掉煩惱與不安,不被恐懼所左右。—這是一門高超的藝術。
把有些原則用筆寫下來很簡單,但是真正付諸實施是很艱難的。
我們所害怕擔心的事情十有八九不會發生,即使發生了,也不會像我們所
想象的那樣嚴重。
我們的注意力過多地集中在了那些可望而不可即的身外之物上,對於自己
內心的東西卻關注得太少。
我們希望別人如何評價自己,就應該如何評價別人。評價標準不是基於這
個人做過什麼,而是基於這個人做過什麼樣的努力。
當我們發現自己的話或者觀點幫助別人解決了困難時,這才是人生的最大
快樂。
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每個人都想找到家的感覺,但是,隻有在一個
意想不到的世界裏,我們才能真正找到家的感覺。如果人們都是因為真愛而結
婚,而不是一時衝動,那麼,離婚法庭上的法官就會全部失業。
我們種植玫瑰時不要叫苦叫累,哪怕它的針會刺傷我們。我們仍應感激上
帝賦予了玫瑰以絢麗的色彩和芳香的氣味,來讓我們感受到美好。
“友誼”是一個可以總結人生的詞彙,與他人的友誼造就了我們的心靈。
我們應該充滿希望,拋開恐懼,少一些索取,多一些愛意,盡可能地製造
幽默,並將這種幽默傳給他人。
最不可信的最真實
這世上有許多事,有真有假,然而我們總是會選擇最糟糕的那一部分。
如果一個人的心地更善良,心靈更純潔,做事更慷慨,那麼他做完祈禱起
身後,答案就出來了—他的祈禱詞就是答案。
如果將來有一天,現在你所處的這個混亂的時代被稱為“美好的古代”
的話,如果我能活到那一天,回想到我曾經經曆過這個時代,我會感到十分欣
慰。
下麵列出兩份名單,一份記錄人們能說卻不去思考的事情,另一份記錄人
們能夠思考卻不去說的事情。
我們越來越缺乏耐心,總是想以最快的速度做完事情,結果把事情搞得一
團糟。最後總結的時候,我們卻說一切都是因為太不幸了。
其實一個人不應該有憎恨的情緒。憎恨一種觀念是高尚的,憎恨一個人則
是可恥的。
每個人都不是完美者,亦不是完整者,而他的朋友應該成為與之互補的
人,而他則能夠通過這麵鏡子看另一麵的自我。
信不信由你,如果你問我最真實的真理是什麼,我就會告訴你答案:你認
為最不可信的,就是最真實的!
一個講求實際的人隻有當別人做完某事之後,他才會開始行動,然後他就
跟在別人的後麵汲取經驗,豐富自己的行動。
今天,年輕人凡事必爭相向前,而他們的父母則退縮在後,這就是區別所
在。
把田野中的石頭翻開,注意觀察石頭下麵的小生命,但是你要知道,它們
是不願意見到陽光的。
人們是這樣定義紳士的:如果一個人對生活的投入多於索取,那麼它就是
紳士。
有的人能夠說到做到,有的人則說得到卻做不到。人們按自己的生活方式
生活,逐漸長大,他們會圍坐在一起打發時間,他們認為這樣的生活就是豐富
多彩。
人類都會去尋找食物,尋求友誼和安全,在金錢中尋求財產安全,在宗教
中尋求地位安全。
愛才是生活
米爾頓說過:“上帝第一眼所見的糟糕事就是孤獨。”我收到的一些郵
件則驗證了這個說法。一位孤獨的朋友給我發來很多封信,這使我心中隱隱作
痛。
孤獨就和藥的效果一樣,劑量太多就會讓人中毒。它能癱瘓我們的防禦,
也能使我們稚嫩的心靈失去抵禦寒流的功能。當我們孤獨時,生活就失去了原
有的光芒。
明智一些的我們,可以去尋找孤獨,了解孤獨,但是孤獨感又會被強加在
我們的頭上。因為它會斷絕我們與其他人的聯係,或者是因為我們自己的原因
導致孤獨。羞怯把我們監禁密封起來,就像被關入一個單間牢房。不是無法掙
紮,而是不想掙紮。
某些靈魂似乎不能超越自己,走入另一種生活當中。艾米莉·勃朗特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