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 早年遊曆時期
(公元712—745)
杜甫出身於京兆杜氏,是北方的一大士族。杜甫的遠祖是漢武帝時期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為著名詩人杜審言。杜甫和唐朝的另外一位大詩人杜牧都是晉代著名學者、名將杜預的後裔。不過杜甫與杜牧的親緣關係非常遠,杜甫是杜預次子杜耽的後裔,而杜牧是杜預的小兒子杜尹的後裔。
杜甫年少時期由於家庭環境非常優越,因此度過了非常安定而富足的生活。他從兒時起就非常好學,七歲時就能夠作詩,“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希望能夠實現“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理想。他少年時也曾經相當頑皮,“憶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黃犢走複來。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
開元十九年(731),杜甫十九歲時,出遊郇瑕(今山東臨沂)。二十歲時,漫遊於吳越地區,曆時數年。開元二十三年(735),杜甫返回故鄉參加了“鄉貢”。次年,杜甫在洛陽參加了進士考試,結果名落孫山。杜甫的父親當時擔任兗州司馬,杜甫於是前往兗州省親,開始了齊趙之地的遊覽。
天寶三年(744)四月,杜甫在洛陽與李白相遇,兩人相約同遊梁、宋之地(今河南開封、商丘一帶)。之後,杜甫又前往齊州(今山東濟南)。天寶四年秋天,轉赴兗州與李白見麵,二人一起尋仙訪道,談詩論文,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秋末,二人握手別離,杜甫結束了早年的遊曆生活,返回了長安。
望 嶽
這是杜甫現存詩作當中最早的一首。杜甫在開元二十四年(736)首次遊曆齊趙之地,這首詩大概就是在這一時期寫下的。這是一首氣勢磅礴、情思昂揚的寫景詩。“嶽”,古代山之高且尊者都可以稱為“嶽”,中國名山當中有著名的五嶽,杜甫這次所望的就是五嶽之首的東嶽泰山。全詩都圍繞住一個“望”字,讚美了泰山的雄偉與險峻,抒發詩人非同一般的抱負與胸襟。此時詩人隻有二十五歲,而氣勢的高壯、造句的警拔,都已經顯示出詩人過人的才華。
岱宗夫如何嘆?齊魯青未了嘇。
造化鍾神秀嘊,陰陽割昏曉嘋。
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嘍。
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嘐!
嘆岱宗,即泰山。宗,長。泰山是五嶽之首,因此被稱為“岱宗”。夫如何,是問自己:它是怎樣的呢?這句話是抒寫初次望見泰山的雄奇,讚歎不已,一時不知應當如何形容,不免沉吟起來。
嘇這一句是對前一句的回答。齊國位於泰山之北,魯國位於泰山之南。青,指青鬱的山色,這裏用作名詞。未了,沒完。這話是說出了齊魯的國境還可以望見泰山的山色,是描寫泰山的高大綿長。五個字就將泰山綿延千裏之勢概括出來。
嘊造化,指天地或大自然。鍾,聚集或專注於。神秀,指山色的瑰奇。這句是說大自然把所有的瑰奇絕倫之景都聚集在泰山。
嘋陰,指山的後麵背陰之處,即山北之地。陽,指山的前麵朝陽之處,即山南。背陰處為昏、向陽處為曉。割,分割、劃分,這裏是區別的意思。這句是在描寫泰山的高峻蔽日,山南向日處天色明亮,而山北背陰之處依舊昏暗。
嘍曾,通“層”。決,裂開。眥,眼眶。決眥,形容極目遠眺的樣子。鳥向山飛,眼睛就追隨著鳥離去,於是便說是“入歸鳥”。
嘐會當,定要,這是古人的口語,含有“要”的含義。淩,超越、登臨。絕頂,山的頂峰。
此總形容“望”之出神處,說“決眥”字、“入”字確極。
登兗州城樓
這首詩與前一首詩《望嶽》都是杜甫第一次遊曆齊趙之地時所作,是杜甫詩歌當中現存最早的五言律詩之一。這首詩描寫了詩人登樓時的所見所感,結構極為嚴謹,格律工整,時常被後人所取法。
東郡趨庭日嘆,南樓縱目初嘇。
浮雲連海岱,平野入青徐嘊;
孤嶂秦碑在,荒城魯殿餘嘋。
從來多古意,臨眺獨躊躇嘍。
【注釋】
嘆東郡,即兗州。趨庭,引用《論語》當中的典故,有子承父教的含義,此時,杜甫的父親杜閑擔任兗州司馬,他前來省親,因此稱為“趨庭”。
嘇南樓,即兗州的南城樓。初,初次。
嘊海岱、青徐,全都是與兗州接壤的地區。入,一直延伸到。這兩句是寫登樓極目遠眺時所望見的遠方景色。
嘋秦碑,指秦始皇登臨嶧山時所鐫刻的石碑。魯殿,即魯靈光殿,漢景帝的兒子魯共王所修建。王延壽寫有《魯靈光殿賦》,頗具盛名。此殿位於曲阜市東二裏處。餘,殘餘。
嘍從來,向來。古意,指緬懷、追思古人。登高懷古,所以難免感慨叢生,一時頗為躊躇。
【聖歎外解】
此詩全是憂時之言。若不托之登樓,則未免涉於譏訕,故特裝此題,以見立言之有體也。
房兵曹胡馬
這首詩約寫於開元二十九年,當時杜甫正在洛陽。兵曹,即兵曹參軍,掌管軍械、驛傳等事務的官吏。房兵曹生平不詳。杜甫原本就善於騎射,對馬很喜愛,有著極為真摯的感情,所以他寫的詠馬詩都很深刻,寄寓了自己的精神與思想。這首詩就是借馬寓誌,堪稱豪放沉雄。
胡馬大宛名嘆,鋒棱瘦骨成。
竹批雙耳峻嘇,風入四蹄輕嘊。
所向無空闊嘋,真堪托死生嘍。
驍騰有如此,萬裏可橫行嘐。
【注釋】
嘆大宛,漢朝西域地區的國名,盛產良馬,汗血寶馬就出產於這裏。大宛名,大宛馬很有名。
嘇竹批,形容馬耳很尖,猶如是用竹筒削成似的。這便是良馬的特征之一。批,削。峻,尖銳。
嘊這一句是指馬奔走時,四蹄輕快而迅疾,快如乘風。
嘋所向,馬奔馳的方向。空闊,指距離非常遠。無空闊,形容馬很善走,不管多遠的距離,都會頃刻而至,這是杜甫自創的話。
嘍堪,勝任。這一句相對更進一步,寫出胡馬奔走時的不凡氣勢以及可以托付生死的高貴品質,猶如一個血性漢子。一個“真”字,大有人不如馬的含義在其中。
嘐驍騰,健步奔馳的模樣。最後兩句概括寫馬的勇猛健壯,表麵上是在讚美馬,其實是讚美房兵曹,希望他能夠大展宏圖,立功揚名。
畫 鷹
這首是題畫詩,大約與上一首《房兵曹胡馬》寫作於同一時期。詩中讚美了畫家高超的畫技,歌頌蒼鷹的威猛,同時也寄托了詩人自身奮發進取的精神還有疾惡如仇的個性。本詩題畫而不局限於畫,律句當中擁有古風的意味,開創了一個題畫詩的時代。
素練風霜起嘆,蒼鷹畫作殊嘇。
身思狡兔,側目似愁胡嘊。
絛鏇光堪摘,軒楹勢可呼嘋。
何當擊凡鳥,毛血灑平蕪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