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南山經

鵲山招搖山

南山經之首曰山。其首曰招搖之山,臨於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嘆。有草焉,其狀如韭而青華,其名曰祝餘,食之不饑。有木焉,其狀如榖嘇而黑理,其華四照,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有獸焉,其狀如禺嘊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嘋,食之善走。麗之水出焉,而西流注於海,其中多育沛,佩之無瘕嘍疾。

①金玉:這裏指未經過提煉和磨製的天然金屬礦物和玉石。

②榖:即構樹,落葉喬木,長得很高大,適應性強。木材可做器具等用,樹皮可用來造紙。

③禺:傳說中的一種像獼猴的野獸。

④狌狌:傳說是一種長著人臉的野獸,一說是猩猩,能知道往事,卻不能知道未來。

⑤瘕:中醫學指的一種腹內結塊。

南方首列山係名叫山。山最西邊的一座山是招搖山,它屹立在西海岸邊,山上長著許多桂樹,又蘊藏著豐富的天然金屬礦物和玉石。山中有一種草,形狀像山韭菜卻開著青色的花朵,它的名稱是祝餘,人吃了它就不會感到饑餓。山中有一種樹木,其形狀像構樹卻呈現出黑色的紋理,並且放射出一種照耀四方的光華,它的名稱是迷榖,人如果將它佩帶在身上就不會迷失方向。山中還有一種野獸,其形狀像猿猴卻長著一雙白色的耳朵,既能匍匐爬行又能像人一樣直立行走,它的名稱是狌狌,人如果吃了它的肉就可以行走如飛。麗水的源頭就在這座山上,然後往西流入大海,水中有許多被叫作育沛的東西,人如果佩帶它在身上,腹內就不會有結塊。

堂庭山

又東三百裏,曰堂庭之山,多棪嘆木,多白猿,多水玉嘇,多黃金嘊。

①棪木:一種喬木,結出的果實狀如蘋果,表麵變紅後即可食用。

②水玉:古時也叫作水精,即現在所說的水晶。

③黃金:這裏指黃色的沙金或金礦。

從招搖山往東三百裏,有座山叫堂庭山,山上生長著茂密的棪木,又有許多白色的猿猴,還盛產水晶,並蘊藏著豐富的沙金礦藏。

猨翼山

又東三百八十裏,曰猨翼之山,其中多怪獸,水多怪魚,多白玉,多蝮蟲嘆,多怪蛇,多怪木,不可以上。

①蝮蟲:傳說中的一種動物名,也叫反鼻蟲,顏色如同紅、白相間的綬帶紋理,鼻子上長有針刺,據說體重大的有一百多斤重。這裏的“蟲”是“虺”的本字,虺是指上古的一種毒蛇。

從招搖山再往東三百八十裏,有座猨翼山。山上有許多怪異的野獸,水中有許多怪異的魚,還盛產白色玉石,有很多蝮蟲、奇怪的蛇和樹木,人是上不去的。

杻陽山

又東三百七十裏,曰杻陽之山,其陽多赤金嘆,其陰多白金嘇。有獸焉,其狀如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謠嘊,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孫。怪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憲翼之水。其中多玄龜,其狀如龜而鳥首虺嘋尾,其名曰旋龜,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聾,可以為底嘍。

①赤金:即黃金,這裏指未經提煉過的赤黃色沙金礦。

②白金:即白銀。這裏指未經提煉過的銀礦。

③謠:古代不用樂器伴奏的清唱。

④虺:傳說中的毒蛇。

⑤底:這裏同“胝”,即手掌或腳掌因長期摩擦而長出的厚硬死皮,俗稱“老繭”。

從猨翼山再往東三百七十裏,有座山叫杻陽山。山南坡赤金礦藏豐富,山北坡白銀礦藏豐富。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馬卻長著白色的頭,身上的斑紋像老虎而尾巴赤紅,吼叫的聲音如同人在清唱,這種野獸叫是鹿蜀,人穿戴它的毛皮就可以多子多孫。怪水從這座山上發源,然後向東流入憲翼水。水中長著眾多紅黑色的龜,形狀像普通烏龜卻長著鳥一樣的頭和蛇一樣的尾巴,這種龜叫作旋龜,其叫聲像劈開木頭時發出的聲音,把它佩帶在身上就能使人防治耳聾,還可以治愈腳底的老繭。

柢 山

又東三百裏,曰柢山,多水,無草木。有魚焉,其狀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嘆下,其音如留牛嘇,其名曰嘊,冬死嘋而夏生,食之無腫疾。

①魼:同“胠”,指兩腋下的部分。

②留牛:獸名,可能就是本書另一處所講的犁牛。

③:古生物學上的一種有四肢有尾有翼的爬蟲。

④冬死:指冬眠,也叫冬蟄。一些動物在過冬時處在昏睡不動的狀態中,如同死了一般。

從杻陽山再往東三百裏,有座柢山,山間多水流,沒有花草樹木。有一種魚,形狀像牛,住在山坡上,長著蛇一樣的尾巴並且長有翅膀,翅膀長在脅下,鳴叫的聲音像犁牛,這種魚的名稱是,冬天蟄伏而夏天蘇醒,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患癰腫疾病。

亶爰山

又東四百裏,曰亶爰之山,多水,無草木,不可以上。有獸焉,其狀如狸而有髦嘆,其名曰類,自為牝牡嘇,食者不妒。

①髦:毛發中的長毫,這裏指長發。

②牝:指鳥獸的雌性,這裏指雌性器官。牡:指鳥獸的雄性,這裏指雄性器官。

從柢山再往東四百裏,有座亶爰山,山間多水流,沒有花草樹木,攀登不上去。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野貓卻長著像人一樣的長發,這種野獸名叫類,一身兼具有雄雌兩種性器官,人吃了它的肉就不會心生妒忌。

基 山

又東三百裏,曰基山,其陽多玉,其陰多怪木。有獸焉,其狀如羊,九尾四耳,其目在背,其名曰猼嘆,佩之不畏。有鳥焉,其狀如雞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其名曰,食之無臥嘇。

①猼:傳說中的獸名。

②臥:睡覺。

從亶爰山再往東三百裏,有座基山,山南麵盛產玉石,山北麵有很多奇怪的樹木。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羊,長著九條尾巴和四隻耳朵,眼睛長在背上,這種野獸叫猼,人穿戴上它的毛皮就不會心生恐懼。山中還有一種鳥,形狀像雞卻長著三個腦袋、六隻眼睛、六隻腳、三隻翅膀,這種鳥名叫,人吃了它的肉就會睡不著覺。

青丘山

又東三百裏,曰青丘之山,其陽多玉,其陰多青雘嘆。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有鳥焉,其狀如鳩,其音若嗬,名曰灌灌嘇,佩之不惑。英水出焉,南流注於即翼之澤。其中多赤嘊,其狀如魚而人麵,其音如鴛鴦,食之不疥嘋。

①青雘:一種青色的天然塗料。古人認為可以做美好的顏料。

②灌灌:傳說中的一種鳥,它的肉烤熟後味道鮮美。

③赤:也叫鯢魚,類似現在所說的方頭魚,頭高,呈長方形,分布在我國沿海。

④疥:疥瘡。

由基山再往東三百裏,有座青丘山,山南坡盛產玉石,山北坡盛產青雘。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狐狸卻長著九條尾巴,吼叫聲好似嬰兒啼哭,能吃人;人吃了它的肉就能不沾染妖邪毒氣。山中還有一種禽鳥,形狀像斑鳩鳥,鳴叫的聲音好像人在互相斥罵,這種鳥叫灌灌,把它的羽毛帶在身上能使人不迷惑。英水就發源於這座山,然後向南流入即翼澤。附近的水中有很多赤鱬,它的形狀像普通的魚卻有一副人的麵孔,發出的聲音像鴛鴦在叫,人吃了它的肉就能不生疥瘡。

箕尾山

又東三百五十裏,曰箕尾之山,其尾踆嘆於東海,多沙石。汸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淯,其中多白玉。

①踆:通“蹲”,兩膝彎曲,像坐著一樣,但臀部不著地。這裏是坐的意思。

自青丘山再往東三百五十裏,有座箕尾山,山的尾端坐落於東海岸邊,山裏沙石很多。汸水從這座山上發源,然後向南流入淯水,水中多產白色玉石。

凡山之首,自招搖之山,以至箕尾之山,凡十山,二千九百五十裏。其神狀皆鳥身而龍首,其祠嘆之禮:毛用一璋玉瘞嘇,糈用稌米嘊,一璧稻米白菅為席。

①祠:祭祀、祭奠。

②毛:指祭祀所用的毛物,即豬、羊、狗、雞等家養畜禽。璋:古時一種頂端作斜銳角形的玉器,是在舉行朝聘、祭祀、喪葬時使用的禮器之一。瘞: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