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時,漢兵盛食多,項王兵罷食絕。漢遣陸賈說項王,請太公,項王弗聽。漢王複使侯公往說項王,項王乃與漢約,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者為漢,鴻溝而東者為楚。項王許之,即歸漢王父母妻子。軍皆呼萬歲。漢王乃封侯公為平國君。匿弗肯複見。曰:“此天下辯士,所居傾國,故號為平國君。”項王已約,乃引兵解而東歸。

漢欲西歸,張良、陳平說曰:“漢有天下太半,而諸侯皆附之。楚兵罷食盡,此天亡楚之時也,不如因其機而遂取之。今釋勿擊,此所謂‘養虎自遺患’也。”漢王聽之。

漢五年,漢王乃追項王至陽夏南,止軍,與淮陰侯韓信、建成侯彭越期會而擊楚軍。至固陵,而信、越之兵不會。楚擊漢軍,大破之。漢王複入壁,深塹而自守。謂張子房曰:“諸侯不從約,為之柰何?”對曰:“楚兵且破,信、越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與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即不能,事未可知也。君王能自陳以東傅海,盡與韓信;睢陽以北至穀城,以與彭越:使各自為戰,則楚易敗也。”漢王曰:“善。”於是乃發使者告韓信、彭越曰:“並力擊楚。楚破,自陳以東傅海與齊王,睢陽以北至穀城與彭相國。”使者至,韓信、彭越皆報曰:“請今進兵。”韓信乃從齊往,劉賈軍從壽春並行,屠城父,至垓下。大司馬周殷叛楚,以舒屠六,舉九江兵,隨劉賈、彭越皆會垓下,詣項王。

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麵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項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柰若何!”歌數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於是項王乃上馬騎,麾下壯士騎從者八百餘人,直夜潰圍南出,馳走。平明,漢軍乃覺之,令騎將灌嬰以五千騎追之。項王渡淮,騎能屬者百餘人耳。項王至陰陵,迷失道,問一田父,田父紿曰“左”。左,乃陷大澤中。以故漢追及之。項王乃複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漢騎追者數千人。項王自度不得脫。謂其騎曰:“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嚐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今日固決死,願為諸君快戰,必三勝之,為諸君潰圍,斬將,刈旗,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之罪也。”乃分其騎以為四隊,四鄉。漢軍圍之數重。項王謂其騎曰:“吾為公取彼一將。”令四麵騎馳下,期山東為三處。於是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遂斬漢一將。是時,赤泉侯為騎將,追項王,項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裏。與其騎會為三處。漢軍不知項王所在,乃分軍為三,複圍之。項王乃馳,複斬漢一都尉,殺數十百人,複聚其騎,亡其兩騎耳。乃謂其騎曰:“何如?”騎皆伏曰:“如大王言。”

於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船待,謂項王曰:“江東雖小,地方千裏,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願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麵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乃謂亭長曰:“吾知公長者。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嚐一日行千裏,不忍殺之,以賜公。”乃令騎皆下馬步行,持短兵接戰。獨籍所殺漢軍數百人。項王身亦被十餘創。顧見漢騎司馬呂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馬童麵之,指王翳曰:“此項王也。”項王乃曰:“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頭,餘騎相蹂踐爭項王,相殺者數十人。最其後,郎中騎楊喜、騎司馬呂馬童,郎中呂勝、楊武各得其一體。五人共會其體,皆是。故分其地為五:封呂馬童為中水侯,封王翳為杜衍侯,封楊喜為赤泉侯,封楊武為吳防侯,封呂勝為涅陽侯。項王已死,楚地皆降漢,獨魯不下。漢乃引天下兵欲屠之,為其守禮義,為主死節,乃持項王頭視魯,魯父兄乃降。始,楚懷王初封項籍為魯公,及其死,魯最後下,故以魯公禮葬項王穀城。漢王為發哀,泣之而去。諸項氏枝屬,漢王皆不誅。乃封項伯為射陽侯。桃侯、平皋侯、玄武侯皆項氏,賜姓劉。

太史公曰:吾聞之周生曰:“舜目蓋重瞳子。”又聞項羽亦重瞳子。羽豈其苗裔邪?何興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陳涉首難,豪傑蜂起,相與並爭,不可勝數。然羽非有尺寸,乘勢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嚐有也。及羽背關懷楚,放逐義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難矣。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

項籍,是下相人,字羽。剛起兵時他二十四歲。他的叔父為項梁,項梁的父親也就是楚國將軍項燕,項燕被秦將王翦所殺。項氏世代擔任楚國的大將,被分封於項地,所以姓項氏。

項籍年幼時,學習認字寫字,沒能學成。於是放棄了學字,改學擊劍,也沒學成。項梁對他非常生氣。項籍說:“學字隻不過能用來寫下姓名而已。劍也隻能抵擋一個敵人,不值得去學,要學就學習能夠抵抗萬人的學問。”於是項梁就教項籍學習兵法,項籍很高興,粗略地明白了兵法大意,但又不肯認真地學完。項梁曾由於櫟陽罪案而受到牽連,就請蘄縣獄掾曹咎寫信送給櫟陽獄掾司馬欣,因此事情得以了結。項梁殺了人,與項籍跑到吳中來躲避仇家。吳中地區有才能的士大夫都不如項梁。每當吳中出現大規模的徭役或喪葬活動時,項梁時常會主持辦理相關事宜,暗中以兵法部署及調度賓客與子弟,因此清楚了解每個人的能力。秦始皇帝巡遊到會稽,渡過浙江,項梁與項籍一起去觀看。項籍說:“那個皇帝,我可以取代他。”

項梁捂住了他的嘴,說:“不要胡說八道,當心全族都被殺掉啊!”項梁因此認為項籍不同於常人。項籍的身高有八尺有餘,力能舉鼎,才智過人,吳中子弟都非常敬畏他。

秦二世元年七月,陳涉等人在大澤鄉發動了起義。這一年的九月,會稽郡守殷通告訴項梁:“江西全都造反了,這也是上天要滅亡秦朝。我聽說先發動則能製住別人,後發動則被人所製。我準備發兵,派你與桓楚領兵。”當時桓楚逃亡到湖澤當中。項梁說:“桓楚逃亡藏匿在外,人們都不知道他的下落,隻有項籍清楚。”項梁走出來,吩咐項籍拿劍在外麵等候。項梁又走進去,和郡守坐在一起。項梁說:“請允許我讓項籍進來,讓他接受命令去將桓楚召回。”郡守說:“好。”項梁讓項籍進來。不一會兒,項梁打眼色給項籍說:“可以行動。”於是項籍拔劍砍掉了郡守的腦袋。項梁提著郡守的腦袋,身上帶著郡守的官印。郡守的侍從護衛極為驚慌,一片混亂,項籍殺掉了數十人。全府上下的人都惶懼畏服,沒有人敢反抗。項梁就召集了昔日與自己熟悉的有膽識的府吏,將要起兵反秦這件事向大家說清楚,征集吳中的士卒起義。派人搜羅下屬各縣的壯丁,得到了精兵八千人。項梁安排吳中豪傑擔任校尉、候、司馬等職。有一人沒能得到任用,自己去找項梁申述。項梁說:“前些時候有一件喪事,讓你主持其中一件事,你不能辦好,因此沒有任用你。”於是大家都非常佩服項梁。項梁擔任會稽郡守,項籍擔任裨將,鎮撫下屬的縣邑。

廣陵人召平此時為陳王進攻廣陵,沒能降服這裏。聽說陳王已經戰敗逃走,秦兵又將趕到,就渡江假稱陳王的命令,封項梁為楚國的上柱國。召平說:“江東已經被平定,趕快引兵向西進攻秦軍。”項梁就帶著八千人渡江向西進發。他聽說陳嬰已攻占東陽,就派遣使者,打算與陳嬰一起西進。陳嬰這個人,原本是東陽令史,在縣裏向來誠實謹慎,人們稱其為忠厚長者。東陽的青年殺掉了他們的縣令,聚集了幾千人,想要選出一個首領,沒有找到可以擔任的人,就請陳嬰來擔任。陳嬰推辭說自己不能勝任,大家就強行推舉他當首領。縣中隨從的人有二萬。青年們準備推舉陳嬰稱王,士兵為了與其他的軍隊區別開來,頭上裹了青巾,表示自己異軍突起。陳嬰的母親對陳嬰說:“自從我當了你家的媳婦,從沒聽說你的先祖曾擁有過高官貴爵,現在突然得到如此大的名聲,並非是好兆頭。不如有所歸屬,事情如果成功,還可以封侯,事情如果失敗了,也容易逃脫,因為不是地位突出的人。”因此陳嬰不敢稱王。陳嬰對他的軍吏說:“項家世代為將,在楚國非常有名。現在想要幹成大事,將帥必須有人才。我們依附名門望族,一定可以滅掉秦朝。”於是大家都遵從了他的話,將軍隊交給項梁。項梁渡過了淮水,黥布、蒲將軍也率軍歸附他。項梁的部隊達到六七萬人,駐紮在下邳。

這時,秦嘉已立景駒為楚王,駐紮於彭城的東麵,打算抵擋項梁。項梁告訴軍吏:“陳王首先起事,作戰不成功,下落不明。現在秦嘉背叛陳王而立景駒為王,是大逆不道的。”項梁就帶兵攻打秦嘉,秦嘉的軍隊敗逃,項梁追趕到胡陵。秦嘉回軍激戰一天,秦嘉陣亡,士卒投降。景駒逃走,死在了梁地。項梁已經吞並了秦嘉的軍隊,駐紮於胡陵,將要引軍西進。章邯的軍隊抵達栗縣,項梁派別將朱雞石、餘樊君同他交戰。餘樊君戰死,朱雞石兵敗,逃到胡陵。項梁於是帶兵來到薛縣,殺了朱雞石。項梁此前派項羽另帶領一軍攻打襄城,襄城堅守不降。攻克那裏以後,項羽殺掉了所有的守城軍,回來報告項梁。項梁聽說陳王的確死了,召集各路將領來到薛縣會合商討大事。這時沛公也起兵於沛縣,前往薛縣。

居鄛人範增,已經七十歲了,一向居住在家裏,喜歡實施奇策妙計。他去遊說項梁:“陳勝失敗原本就是應該的。秦滅六國,楚國是最無辜的。從楚懷王入秦無法返回,楚人至今還在想念他。所以楚南公曾說‘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如今陳勝率先起兵,沒有立楚國的後裔,而是自立為王,他的勝利不會長久。現在你在江東起兵,楚地的將領猶如群蜂縱橫,都爭先恐後地歸附於你的緣故,是由於項家世代擔任楚國將領,能夠再立楚王的後裔。”項梁認為他說得有道理,於是在民間尋訪到楚懷王的孫子心,他在為人放羊,項梁將他迎立為楚懷王,順從百姓的願望。陳嬰擔任楚國上柱國,封地有五個縣,和楚懷王一起,建都於盱台。項梁自稱武信君。

幾個月後,項梁率軍攻打亢父,與齊田榮、司馬龍且的軍隊共同援救東阿,在東阿擊敗秦軍,田榮率軍返回舊地,打跑了齊王田假。田假逃往楚國。田假的相國田角逃往趙國。田角的弟弟田間本來是齊國將領,待在趙國不敢回去。田榮立田儋的兒子為齊王。項梁已擊垮了東阿方麵的秦軍,於是乘勝追擊。多次派遣使者催促齊國軍隊行動,準備與它聯軍西進。田榮說:“楚國殺害了田假,趙國殺掉了田角、田間,我就會出兵。”項梁說:“田假是楚國友邦的國王,走投無路前來依附我,我不忍心殺害他。”趙國也不肯殺田角、田間,來作為與齊國交換的條件。於是齊國不願意發兵幫助楚國。項梁派沛公及項羽領軍攻打城陽,屠毀了這個縣城。向西在濮陽的東麵擊敗秦軍,秦軍收兵來到濮陽。沛公、項羽於是攻打定陶。沒有攻克定陶,率軍撤離,向西發起進攻,到達雍丘,大敗秦軍,殺掉了李由。回軍攻打外黃,沒能攻下。

項梁自東阿出發,向西進軍,抵達定陶後,再次擊敗秦軍,同時,項羽等殺了李由,因此,項梁越來越輕視秦軍,麵上出現了驕橫的神色。宋義就勸項梁:“打了勝仗而將領感到驕傲,士卒懈怠的就會導致失敗。現在士卒有所懈怠,秦兵日益增多,我為你擔心。”項梁沒有聽從勸告。就派宋義出使齊國。路上遇到齊國的使者高陵君顯,問他:“你準備去見武信君嗎?”回答:“是的。”宋義說:“我敢肯定武信君的軍隊一定會戰敗。你慢些走就能夠免死,快走就會遭殃。”秦國果然發動所有兵力去增援章邯,攻打楚軍。在定陶大敗楚軍,項梁戰死。沛公、項羽離開外黃進攻陳留,陳留固守,沒能攻下。沛公、項羽彼此商量說:“如今項梁的軍隊被打垮了,士卒感到恐懼。”於是就帶兵同呂臣的軍隊一同向東進發。呂臣駐紮在彭城的東麵,項羽駐紮於彭城的西麵,沛公駐紮於碭。

章邯打垮了項梁的軍隊,認為楚地的敵人再也不用擔心了,就渡過黃河進攻趙地,大破趙軍。此時,趙歇擔任趙王,陳餘擔任大將,張耳為相國,都在巨鹿城中。章邯命令王離、涉間進攻巨鹿,章邯駐紮於巨鹿以南,修築甬道來運送糧食。陳餘身為將領,統率士卒數萬人駐紮於巨鹿以北,這就是河北之軍。楚軍在定陶被打敗,楚懷王很感到恐懼,從盱台前往彭城,將項羽、呂臣的軍隊合兵一處,親自進行統率。任命呂臣為司徒,任命他的父親呂青為令尹。沛公擔任碭郡長,封為武安侯,統率碭郡地區的軍隊。

此前宋義所遇見的齊國使者高陵君顯還待在楚國的軍隊當中,他見到楚懷王說:“宋義判斷武信君的軍隊必定會失敗,過了幾天,其軍隊果然戰敗了。軍隊沒有開戰而率先發現了失敗的征兆,這可說是懂得軍事了。”楚懷王於是召見宋義,與他商量國事,大為高興,因此委任他為上將軍,項羽為魯公,擔任次將,範增擔任末將,去援救趙國。各路別將都歸宋義統領,宋義號為卿子冠軍。

部隊行進到安陽,在那裏停留四十六天沒有前進。項羽說:“我聽說秦軍將趙王圍困在巨鹿,應當盡快帶兵渡河,楚軍從外麵發起進攻,趙軍在內接應,一定可以打垮秦軍。”宋義說:“不是這樣的。咬牛的牛虻不必傷害虱子。現在秦軍進攻趙軍,打勝了就會兵疲力盡,我們乘秦軍疲憊時發起進攻;打不勝,我們就率軍西進,一定能夠打垮秦軍。所以不如先讓秦、趙兩國相鬥。身披甲胄,手執利器,衝鋒陷陣,我宋義不如你;坐下來進行運籌策劃,你不如我宋義。”因此對軍中下令:“凶猛如虎,狠戾如羊,貪婪如狼,倔強不能聽從指揮的人,一律處斬。”宋義又派他的兒子宋襄去齊國為官,親自將他送到無鹽,擺酒設宴,大宴賓客。當時,天氣寒冷,又下了大雨,士卒凍餓交加。項羽說:“本來準備合力攻秦。卻長期停留不進兵。現在年荒歲饑,百姓陷入貧困之中,士卒隻能吃到半升豆子,食不果腹,軍中沒有存糧,宋義卻還擺設酒宴,大宴賓客,不率領軍隊渡河,就地食用趙國的糧食,而說‘等待秦軍疲憊’。以秦國如此強大的兵力,進攻剛剛建立的趙國,形勢發展的結果必然是秦軍打垮趙軍。趙軍被打垮,而秦軍反而會更加強大,還有什麼使其疲憊的機會呢,而且楚軍最近剛打了敗仗,國王坐不安席,將國內的全部兵力都集中起來讓上將軍統領,國家安危,都在於此一舉。如今宋義不體恤士卒,反而徇情營私,不是可以與國家同休共戚之臣。”項羽早晨拜見上將軍宋義,就在他的帷帳當中割下了他的腦袋,出來號令全軍說:“宋義與齊國陰謀反楚,楚王密令我殺掉他。”這時,將領們都感到恐懼而屈服,沒有膽敢抗拒的人。都說:“創建楚國的,就是將軍一家。現在又是將軍殺掉了叛亂的人。”將領們就共同擁立項羽為假上將軍。派人去追趕宋義的兒子,在齊國追上並殺死了他。項羽派桓楚向楚懷王報告。楚懷王就封項羽為上將軍,當陽君、蒲將軍都歸項羽節製。

項羽殺掉了卿子冠軍,威震楚國,名聲傳遍諸侯,他便派遣當陽君、蒲將軍率領兩萬士卒渡河,救援巨鹿。戰事獲得了一定的勝利,陳餘又向項羽要求發救兵。項羽就率全軍渡河,鑿沉了船隻,砸破了炊具,燒毀營舍,隻帶上三天的口糧,用來向士卒表示拚死決戰的決心,不戰勝敵人就隻有一死。軍隊剛剛就圍困住王離。與秦軍遭遇,一共打了九仗,截斷了秦軍甬道,大敗秦軍,殺掉了蘇角,俘虜王離,涉間不投降,自焚而死。這時候,楚軍勇冠諸侯。援救巨鹿的諸侯軍修建了十多個營壘,都不敢帶兵出戰。等到楚軍攻擊秦軍時,諸侯將領都在營壘上麵觀戰。楚軍戰士全都以一當十,喊聲震天,諸侯軍全都感到膽戰心驚。打垮了秦軍後,項羽召見各路諸侯及將領,他們來到轅門,全都膝行前進,不敢抬頭仰視項羽。項羽從此變為諸侯聯軍的上將軍,各路諸侯都聽從他的調遣。

章邯駐紮於棘原,項羽駐紮於漳水南岸,兩軍對峙,沒有進行交戰。秦軍多次退卻,二世派人斥責章邯。章邯感到恐懼,派長史司馬欣進京解釋。來到鹹陽,接連三天,趙高始終不接見,不信任他。長史司馬欣心中感到害怕,急忙逃回軍中。他害怕有人來追殺自己,沒有敢走原路。趙高果然派人去追趕他,沒能追上。司馬欣回到軍中,向章邯報告:“趙高從中作梗,下麵的人無法有所作為。到了現在,如果能打贏敵軍,趙高必然會忌妒我們的功勞;仗打不贏,難免被處死。希望將軍可以深思熟慮。”陳餘也送給章邯一封信:“白起身為秦將,向南攻占鄢、郢,向北坑殺趙括,攻城略地,不計其數,而最後居然被賜死。蒙恬為秦將,北逐匈奴,開辟榆中數千裏的地域,最終居然被斬於陽周。這是為什麼呢?功勞太大,秦國無法按功進行封賞,因此羅織罪名,用法律殺死他們。現在將軍擔任秦將三年,所損失的士卒以十萬計,而諸侯軍隊同時並起,越來越多。趙高向來諂諛,為時已久,眼下形勢危急,也害怕二世皇帝會殺他,所以打算用法令殺死將軍,借以推卸責任,另外派人取代將軍掌兵,以此來擺脫禍患。將軍帶兵在外時日已久,朝廷當中很多人與你有隔閡,有功也會被殺,無功也會被殺。況且上天要亡秦,不管是愚笨的人或是聰明的人全都清楚這一點。如今將軍在內無法直言規諫,對外是即將滅亡的國家的將領,孤立而想久存,豈不可悲!將軍為什麼不倒戈與各路諸侯聯合,簽訂和約,共同進攻秦國,割地為王,南向而坐,稱孤道寡;這與自己伏砧受戮,妻子被殺,哪個更好一些呢?”章邯猶豫不決,暗中派軍候始成前往項羽營中,希望簽署和約。和約還沒有談妥,項羽就讓蒲將軍晝夜率兵渡過三戶津,紮營於漳水南岸,與秦軍交戰,又一次擊敗秦軍。項羽率領全軍在汙水進攻秦軍,把秦軍打得大敗。

章邯派人去拜見項羽,希望訂立和約。項羽召集軍吏商量:“軍中糧少,想允許他簽訂和約。”軍吏都說:“好。”項羽就和章邯訂期在洹水南岸的殷墟見麵。已締結了盟約,章邯拜見項羽,涕淚交下,向項羽控訴趙高的種種行徑。項羽就封章邯為雍王,安置在楚軍營中,封長史司馬欣為上將軍,率領秦軍作為先行部隊。

部隊抵達新安,諸侯的軍隊以前曾因服徭役、屯戍邊地路過秦中之地,秦中官兵對他們多有淩辱。等到秦軍投降,諸侯軍隊乘戰爭獲得勝利的機會,像對待奴隸及俘虜一樣,驅使秦軍,隨便折磨、侮辱秦軍。秦軍經常私下議論說:“章將軍等人欺騙我們投降了諸侯軍,如今如果能入關破秦,當然最好;如果不能,諸侯軍會將我們帶往東方,秦國勢必會將我們的父母妻子全都處死。”諸侯軍的將領們暗中聽說了他們的打算,將其報告項羽。項羽就找來黥布、蒲將軍商量:“秦軍還有很多士兵,他們心中不服,到了關中會不聽從命令,大事必定岌岌可危,不如殺掉他們,而隻帶著章邯、長史司馬欣、都尉董翳一同入秦。”於是楚軍在晚上將秦軍降兵二十多萬人處死於新安城南。

項羽準備攻占關中地區。函穀關有軍隊把守,不能進去。又聽說沛公已經攻占鹹陽,項羽大怒,派當陽君等攻破了函穀關。項羽於是進入函穀關,抵達戲水西岸。沛公駐軍於霸上,沒能與項羽相見。沛公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告知項羽:“沛公想在關中稱王,讓子嬰為相,占有所有珍寶。”項羽大怒:“明天早晨讓士卒吃飽,即將擊潰沛公的軍隊!”這時,項羽有軍隊四十萬,駐紮於新豐鴻門,沛公有軍隊十萬人,駐紮於霸上。範增勸項羽:“沛公在山東時,貪財好貨,喜歡女色。現在進關,不收財物,不親近女色,由此看來,他的誌向很大。我讓人觀望其上空的雲氣,都呈龍虎形狀,五顏六色,此為天子之氣。趕快進擊,不要失去機會。”

楚國左尹項伯這個人,是項羽叔父,向來與留侯張良關係不錯。張良此時跟隨沛公,項伯就在晚上騎馬來到沛公軍營中,私下麵見張良,講述了事情的經過,希望讓張良跟隨他一起離去。他說:“不要和他們一起死。”張良說:“我為韓王護送沛公,如今沛公陷入危機。逃走是不道義的,不能不去和他說一聲。”張良就找到沛公,將相關情況都告訴了他。沛公大驚,說:“應該怎麼辦呢?”張良說:“誰給大王提出守住函穀關的主意?”沛公說:“一個小子勸我說:‘守住了函穀關,就能阻止諸侯軍進來,秦地就可以全都占為己有,在這裏稱王。’我聽信了這建議。”張良說:“大王的軍力能夠抵擋項王嗎?”沛公默然不語,過了一會兒說:“軍力不如項羽,又應當怎麼辦呢?”張良說:“請讓我去告知項伯,說沛公不敢反叛項王。”沛公說:“你怎麼會與項伯有交情?”張良說:“秦還沒有滅六國時,項伯與我有交情,他殺了人,是我救了他。現在事情危急,幸虧他前來告訴我。”沛公說:“項伯與你比較起來,誰的年紀大?誰的年紀小?”張良說:“他要比我大。”沛公說:“你幫我把他叫進來,我要以兄長的禮儀對待他。”張良走出來,邀請項伯前去。項伯就進去麵見沛公。沛公向項伯舉杯敬酒,相約結成兒女親家。沛公說:“我入關後,不敢侵占絲毫利益,造冊登記吏民,封存府庫,就是為了等候將軍。遣將守關,是為了防備其他盜賊的進入與意外事件的發生。我日夜盼望將軍到來,哪裏敢造反?請你向將軍詳細闡明我是不敢忘恩負義的。”項伯答應了他。對沛公說:“明天早晨必須盡早來向項王道歉。”沛公說:“是的。”於是項伯又趁著夜色離去,返回軍中,將沛公的話都報告給了項王。隨後對項羽說:“沛公不先攻破關中,你難道能進來嗎?如今他立有大功而去進攻他,是不道義的,不如借他前來請罪的機會好好對待他。”項王答應了。

次日清早,沛公帶上一百多名騎兵來麵見項王,來到鴻門,向項羽謝罪:“我與將軍一起攻秦,將軍在河北進行作戰,我在河南作戰,然而我自己也沒想到先入關占據秦地,能在這裏又與將軍見麵。現在有小人進讒言,使將軍和我產生了隔閡。”項王說:“這是你沛公的左司馬曹無傷說的,不然,我也不至於這樣。”項王當天就留沛公一起飲酒。項王、項伯臉朝東坐,亞父臉朝南坐。亞父也就是範增。沛公麵朝北坐,張良麵朝西陪坐。範增對項王多次使眼色,再三舉起佩帶上麵的玉玦向項王示意,項王都沒有回應。

範增出去找到項莊,對他說:“君王不夠狠,你進去祝酒,祝酒完畢後,請求在席前舞劍,乘機襲擊沛公,殺掉他。不然的話,你們這些人以後都會成為他的俘虜。”項莊於是進去祝酒。祝酒完畢後說:“君主與沛公飲酒,軍中沒有什麼能夠可供娛樂的,請允許我舞劍助興。”項王說:“好。”項莊拔劍起舞,項伯也起身拔劍起舞,時常用身體遮擋沛公,項莊找不到刺殺的機會。這時張良來到軍門前,看到了樊噲。樊噲說:“今天的事情如何了?”張良說:“極為危險。此刻項莊正在舞劍,他的用意總是在沛公身上。”樊噲說:“這實在是緊急了,請讓我進去,與沛公生死與共。”樊噲馬上帶著劍,手拿盾牌,進入軍門。交戟守衛的衛士想要阻攔他,不讓他進帳,樊噲側過盾牌撞擊過去,衛士跌倒在地上,樊噲就闖入了大帳,揭開帷帳,向西站立,圓睜怒目,盯著項王,頭發向上指,眼眶破裂。項王按劍長跪說:“來客是要幹什麼?”張良說:“這一位是沛公的參乘樊噲。”項王說:“壯士!賜他一杯酒。”左右就拿給他一大杯酒。樊噲拜謝後站起來,站著把酒一飲而盡。項王說:“賞給他豬腿。”左右就將一隻生豬腿交給他。樊噲將盾放在地上,將豬腿放到盾上,拔劍切肉吃。項王說:“壯士!能夠再喝酒嗎?”樊噲說:“我死都不害怕,一杯酒哪裏會推辭!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無盡,用刑唯恐不重,天下人全都反叛了他。楚懷王與將領們彼此約定說‘先攻破秦地占據鹹陽的人當關中王’。現在沛公第一個攻破了秦地進入鹹陽,絲毫利益不敢據為己有,封閉宮室,回軍霸上,等候大王的到來。遣將守關,是為了防備其他的盜賊與意外事件。如此勞苦功高的人,沒能得到封侯的獎賞,而是聽信閑言,要殺害有功的人。這是繼承了已亡國的秦朝的道路,以我看見,大王這樣做是不足取的。”項王無言以對,隻說:“坐。”樊噲在張良身旁坐了下來。坐了不一會兒,沛公起來要去廁所,乘機招呼樊噲出了帳篷。

沛公出去之後,項王讓都尉陳平叫沛公回去。沛公告訴樊噲:“我們如今出去,沒有辭行,怎樣是好呢?”樊噲說:“做大事不能顧忌細枝末節,行大禮不會講究小的謙讓。如今人家是刀子與砧板,我們則是魚肉,還辭別幹什麼?”於是不辭而別。臨走時,讓張良留下了向項羽賠罪。張良問:“大王前來時都帶了什麼?”沛公說:“我帶來一雙白璧,準備獻給項王,一雙玉鬥,準備送給亞父,他們現在生氣,不敢進獻。你代替我將東西獻給他們。”張良說:“遵命。”當時,項王的軍隊駐紮在鴻門,沛公的軍隊駐紮於霸上,距離為四十裏。沛公丟下隨從的車馬,獨自騎馬脫身離去,樊噲、夏侯嬰、靳強、紀信四人握劍持盾跟隨他步行,從酈山腳下取道芷陽,從小路離開。沛公對張良說:“從這條路回到我們軍營,隻有二十裏路而已。估計我已回到軍中,你再進去。”沛公走後,張良估計沛公抄小路已經抵達軍中,才進去辭謝說:“沛公不勝酒力,不能親自前來辭行。恭謹地讓我張良奉上白璧一雙,拜獻大王;玉鬥一雙,拜送大將軍。”項王說:“沛公在何處?”張良說:“聽說大王有意要責備他,於是脫身離去,已經返回軍中了。”項王接過玉璧,將其放到座席上。亞父接過玉鬥,放到地上,拔劍將其擊碎,說:“唉!小子不足以與他共謀大事。奪取項王天下的,一定會是沛公,我們這些人都要成為他的俘虜了。”沛公返回軍中,馬上殺了曹無傷。幾天後,項羽帶兵西進,屠毀了鹹陽,殺掉了秦朝已投降的國王子嬰,焚燒了秦朝的宮殿,大火三個月都沒有熄滅;搜羅了秦朝的所有財寶及婦女,率軍東去。有人勸項王:“關中阻山帶河,地勢險要,四麵都有關塞,土地肥饒,應當在這裏建都,以定霸業。”項王看到秦朝的宮室都已燒毀,殘破不堪,又思念故鄉,想要東歸,就說:“富貴了不返回故鄉,如同穿著好衣服在夜間走路,有誰能知道呢?”勸項王的人說:“人們說楚國人猶如獼猴戴帽子,果然是這樣。”項王聽了這話後,烹殺了那個勸說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