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物理學有兩大支柱,相對論和量子理論,這兩大理論可謂是現在物理學的兩大基石,但如果說現代物理學中最神秘莫測的,那必然非量子物理莫屬。
量子理論是一個複雜又難解的迷題,它的出現,甚至改變了整個物理世界的基本思想。
它思想上的革命,甚至令到那些一手創立了它的科學家們都為之恐懼,以至於轉移陣營,開始排斥它,我們所熟知的愛因斯坦,他的後半生就致力於一心想要推倒量子理論,證明它是錯誤的,可想而知它在顛覆思想上的威力。
在量子世界中,一切我們所熟悉的常識都有可能被改變,甚至顛覆。
比如,我們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事情總是先有因,後有果的,原因決定結果,當你口渴時,你就會喝水,當你踢了一腳球時,球才會飛出去。這一切都是天經地義的,毫無問題的。
但是在量子世界,你會發現因果有可能是倒過來的,這簡直違反人們的邏輯思維。
這就好比說,你喝水了,所以才感到口渴,球飛了,才導致你踢了它,這簡直就是胡鬧,要是有人跟你這樣說,恐怕你就會以為他是神經病,想要一巴掌抽過去,別鬧!
但是在量子的世界裏,這是有可能的,並且科學家會告訴你,這還是正確的。
這並不是量子理論唯一顛覆性的觀點,類似的觀點還有一些,比如先有意識後有世界,人可能永生,生與死的狀態可以同時存在等等,其理論之怪異足以讓普通人瞠目結舌,不知所然。
目前量子理論有很多種流派學說,比較著名的有哥本哈根解釋,多宇宙學說,多曆史學說,退相幹曆史學說,還有現在很流行的超弦理論,或者說M理論等。
這些學說眾說紛紜,各自為營,都想要說服對方,以證明自己才是量子理論的正統,揭示了世界的真相。
但這些學說盡管都各有道理,但同時也存在著不少缺陷,使得它們誰都無法服眾,一舉奪得正統地位。
其中哥本哈根解釋,可以說是最早的量子理論之一,同時也是為大多數物理學家所接受的。
哥本哈根解釋就是說,像電子這樣的粒子本身不過是各種狀態的疊加,隻有一個波函數才能描述它,而隻有當我們觀測到它時,它才瞬間坍縮,化為實實在在的東西,而在這之前,探究它的存在是沒有意義的。
但哥本哈根解釋發展到後麵,卻延伸出一個最為重要的難題,按他們的理論推論,最後會得出這樣的推論:
世界本身也隻是各種狀態的疊加,隻有當第一個具有意識的生物出現,觀測到它之後,它才是現在這樣的。
這個意思就是說,對於我們人類來說,在我們誕生之前,現在這個世界是不存在的,現在這個世界是因為第一個有意識的生命出現了,才存在的。
簡單來說,就是世界創造了我們,而我們又反過來創造世界!
更通俗一點來說,就是意識決定物質。
這下子就引起軒然大波了,物理世界怎麼可能是由意識決定的,這一點無法被很多物理學家接受,但是另一方麵,他們又無法證明哥本哈根解釋的錯誤,而一係列的實驗,卻證明這有可能是對的。
盡管這樣,但哥本哈根解釋也有一個難題,就是意識到底是什麼。
在現代科學中,大多認為意識不過隻是基於大腦複雜活動的一種機製,並沒有什麼特別,不存在什麼類似幽靈般的靈魂。
但按這樣解釋,那麼當電腦的計算複雜到一定程度,原則上也可算是一種意識了?那麼它也能決定世界存在?
但電腦本身卻又不過是由粒子構成的機器,理論上它也不過是各種粒子狀態的疊加而已,它又如何決定世界?
所以這樣看來,意識又並不單單隻是基於大腦細胞的活動機製那麼簡單,但在現代科技探測中,卻又從來沒有發現過,單獨存在的意識或者靈魂,這就使得無法給意識下一個完整的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