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3章 紫蝶紛飛——野豌豆(1 / 2)

四月維夏,六月徂暑。先祖匪人,胡寧忍予?秋日淒淒,百卉具腓。亂離瘼矣,爰其適歸。

冬日烈烈,飄風發發。民莫不穀,我獨何害!山有嘉卉,侯栗侯梅。廢為殘賊,莫知其尤。

相彼泉水,載清載濁。我日構禍,曷雲能穀?滔滔江漢,南國之紀。盡瘁以仕,寧莫我有。

匪鶉匪鳶,翰飛戾天。匪鱣匪鮪,潛逃於淵。山有蕨薇,隰有杞桋。君子作歌,維以告哀。

——《小雅·穀風之什·四月》

【解題】失意官吏訴說行役之苦和憂世之情。

【注釋】

1、徂(殂cú):始。《鄭箋》:“四月立夏矣,至六月乃始盛暑。”

2、匪人:王夫之《詩經稗疏》:“其雲匪人者,猶非他人也。有詩曰‘兄弟匪他’,義與此同。猶言‘父母生我,胡俾我瘉(喻yù)’(見《小雅·正月》篇)”

3、腓(肥féi):通“痱”,枯萎。《毛傳》:“淒淒,涼風也。卉,草也。腓,病也。” 《鄭箋》:“涼風用事而眾草皆病,興貪殘之政行而萬民困病。”

4、離瘼(莫mò):《毛傳》:“離,憂。瘼,病。適,之也。”

5、烈烈、:《鄭箋》:“烈烈,猶栗烈也。發發,疾貌。”

6、穀:《集傳》:“穀,善也。”

7、廢:習慣。殘賊:害蟲。《毛傳》:“廢,忕(是shì)也。”《正義》引《說文》:“忕,習也。”

8、尤:《鄭箋》:“尤,過也。”

9、構:遘,遭遇。《通釋》:“構者遘之假借,構禍猶雲遭禍也。”

10、紀:綱,約束之意。

11、有:《通釋》:“有,當讀如相親有之有。”

12、鶉(團tuán):雕。鳶(淵yuān):鷹。《毛傳》:“鶉,雕也。雕鳶,貪殘之鳥也。”

13、鱣(粘zhān)、鮪(委wěi):魚名。《爾雅·釋魚》郭璞注:“鱣……今江東呼為黃魚。”《集傳》:“鱣鮪,大魚也。”

14、“山有”二句:《鄭箋》:“此言草木尚各得其所,人反不得其所,傷之也。”

【植物檔案】

野豌豆,蝶形花科,多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莖柔細,攀援狀。總狀花序,葉子偶數羽狀複葉,花冠紅色、粉紅色或紫色。莢果長圓形或菱形。

史料上記載的薇菜和今天所說的薇菜,最初以為是同一種植物。《詩經》裏的薇菜,是詩人情緒落腳的一個腳印。陸璣在的《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裏對薇做的簡短說明是:“山菜也,莖葉皆似小豆,更生,其味亦如小豆,藿可作羹,亦可生食。”到被解釋為大巢菜,野豌豆,我才見到熟悉的名字。小時候吃過野豌豆紫紅色的小花,指甲大小,狀如鳳舞小蝶,是在曠野上走的時候,隨手摘了放嘴裏,走一段長長的路,便覺得不會太過沉悶。到秋上豆莢成殼,摘了含嘴裏“吱……吱……”的吹,和楊柳枝做的口哨一樣,有驚動自然的異曲同工的效果。這是豆科植物裏我熟悉的薇菜。植物學上,有學名叫紫箕的,是現代意義上常說的薇菜,不是《詩經》裏所說薇菜的樣子。《詩經》裏的薇菜是苦味菜,它夾在風裏抖動搖蕩,含著一種悲苦呼號,《爾雅·釋草》裏的巢菜,被稱為“搖翹”,取的是“莖葉柔婉,有翹然飄搖之狀”,正是我感覺裏薇菜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