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周則意怠;常見則不疑。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太陽,太陰。

①備周則意怠:防備十分周密,往往容易讓人鬥誌鬆懈,削弱戰抖力。②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秘計往往隱藏於公開的事物裏,而不在公開事物的對立麵上。陰:機密、隱蔽。陽:指公開、暴露。對:對立、相反的方麵。③太陽,太陰:意指非常公開的事物裏往往蘊藏著非常機密的計謀。太:極,極大。陰陽:陰陽學說是把宇宙萬物作為對立的統一體來看待,表現出樸素的辯證思想。

防備周密,萬無一失往往容易鬆懈鬥誌,麻痹輕敵;平時看慣了的,往往不再懷疑。秘計隱藏在暴露的事物裏,而不是在它對立麵。非常公開的事物往往隱藏著不同尋常的機密。

“瞞天過海”的故事在《永樂大典——薛仁貴征遼事略》有記載,說的是薛仁貴瞞著唐太宗,讓他和大軍不知不覺地過海的事。用在兵法上,是一種示假隱真的疑兵之計,用來做戰役偽裝,然後達到出其不意的戰鬥成果。

貞觀十七年,唐太宗親自率領三十萬大軍去平定東部。

一天,軍隊來到大海邊上,唐太宗看見眼前白浪排空,茫茫沒有邊際,便向部下詢問過海的方法,大家麵麵相覷,都說不出來。

這時候,忽然有一個居住在海邊的富豪請求見駕,還說他已經幫三十萬唐軍準備好了過海用的糧食。

皇帝很高興,便領著百官來到海邊。隻見所有房子和通道都用彩布圍住,十分嚴密。這富貴人家引領唐太宗進屋宴飲,屋內也是掛滿彩幕。

不久,海風四起,浪聲如雷,酒杯傾斜,人身搖晃。唐太宗很吃驚,命令旁邊的人揭開彩布察看,不看則已,一看吃了一大驚:滿眼都是一片無邊無際的海水,哪裏是在什麼富貴人家做客,大軍竟然已航行在大海之上了!

原來這富貴人家是新招壯士薛仁貴扮成的,這“瞞天(瞞騙天子)過海”的計策就是他策劃的。

薛仁貴是一個智勇雙全的人,後來成為唐朝的棟梁之才。

公元589年,隋朝大舉攻打建立才三十二年的陳國。陳國都城在建康,也就是今天的南京。

戰前,隋朝將領賀若弼管理著江防,經常組織沿江守備部隊調防。每次調防他都命令部隊在曆陽(也就是今天安徽省和縣一帶地方)集中,還特別命令三軍集中時,必須到處鋪開旗幟,支起警帳,張揚聲勢,以迷惑陳國。

陳國果然看不清虛實,一開始他們以為隋軍就要到了,馬上把全國的士卒和兵馬都發動起來,準備迎敵。

可是不久,他們發現,原來隋軍隻是在調防,並沒有出擊。陳國便把準備迎戰的部隊撤回去了。

賀若弼這樣弄了幾次,陳國也跟著慌張了幾次,到後來陳國竟然司空見慣,戒備鬆懈,不再在意了。

這時候,隋將賀若弼突然率領大軍渡江殺了過去,陳國居然絲毫也沒察覺。等到隋軍如同天兵突然來到麵前,他們才醒悟過來,但是已經來不及了。隋軍就這樣一舉滅了陳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