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拉基米爾鋒芒初露 布爾什維克脫穎而出 上卷講到:科學社會主義之父馬克思、恩格斯相繼辭世,以德國社會民主黨伯恩施坦、法國社會黨右翼饒勒斯等人為首的第二國際領導人,雖仍然打著馬克思主義的旗號,卻在一些方麵背離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把馬克思、恩格斯兩位科學巨匠鍛造的思想理論武器,深鎖在“合法的反對派”的保險櫃裏,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跌入低穀。 本卷續起:正當科學社會主義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蒙難之際,歐亞大陸俄羅斯平原衝出一矯健雄鷹。他勇敢地砸開鏽鎖,把被第二國際領導人深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武器拿出來武裝俄國工人階級,向資本主義鏈條的薄弱環節發起猛烈衝擊;他把各國社會主義者重新集合組織起來,繼承和推進馬克思、恩格斯開創的人類解放事業,把社會主義由理論變為實踐,由一種社會理想變為現實的社會製度,建立了人類曆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這位名叫弗拉基米爾伊裏奇烏裏揚諾夫,後來參加革命後化名為列寧的英雄,究竟如何力挽狂瀾,扭轉乾坤,且聽細細道來。 19世紀的歐洲,英、法、德等主要國家已先後完成了從封建主義向資本主義的過渡。資本主義製度的確立,使原來被封建製度束縛的生產力,如脫韁野馬飛馳向前。而地處東緣的俄國,此時仍處於封建農奴製向資本主義緩慢過渡的時期。到了1861年,沙皇亞曆山大二世發動自上而下的改革,廢除了農奴製,促使資本主義工業加快發展,農村經濟也逐步從自然經濟轉變為商品經濟。與此同時,奴隸製的殘餘在經濟、政治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麵仍然存在,社會各階層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激化;沙皇實行專製獨裁,對各族人民施行暴虐統治和愚民政策,百姓受盡欺淩,整個國家民怨沸騰,危機四伏。 有道是:亂世出英雄,動蕩出偉人。值此俄羅斯多難之邦、多事之秋,孕育出一位扭轉乾坤的英雄。1870年4月22日,在俄國伏爾加河畔依山傍水、樹木蔥鬱的辛比爾斯克城,一位名曰伊裏亞尼古拉耶維奇的教育家的家裏誕生了一個男嬰,父母給他取名為弗拉基米爾伊裏奇烏裏揚諾夫。他的父親出身於一個貧苦市民家庭,7歲喪父,靠長兄做工的微薄收入供養讀書,克勤克儉,勉強讀完了大學。大學畢業後,他先在一所中學任教,後任國民學校視察員,因工作出色,升至省國民教育總監。到弗拉基米爾出生時,家道已較富裕,是一個殷實的小康人家。 弗拉基米爾伊裏奇烏裏揚諾夫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三,小名沃洛佳,自小好動活潑,愛翻筋鬥、爬樹,且好奇心強。孩童都喜歡玩玩具,而這位沃洛佳卻是喜歡拆玩具。一個新玩具到了他手上,他總是拆了裝,裝了拆,有時拆開了一時裝不上,他就呆呆地看著一堆散了架的玩具,反複琢磨,一坐就是大半天,直至把玩具裝好為止。令父母寬慰的是,小沃洛佳自小聰穎過人,讀書勤奮認真。他5歲已認識不少字,能閱讀書籍,9歲半讀中學一年級已表現出文學愛好與寫作天才。每次語文老師布置作文題目,要求兩周後交作業,別的同學大都是留待期限前一兩天才匆匆動筆,沃洛佳卻總是接到題目當天就打腹稿、擬提綱,把想到的內容寫在對折稿紙的一邊,另一邊留待日後把隨時想到的內容寫上,到交作業的前兩三天再把稿紙上寫滿的文字整理、潤色、抄正。語文任課教師是校長費多爾米哈伊洛維奇克倫斯基,他十分賞識弗拉基米爾的作文布局嚴謹、內容翔實、敘述明快、文字精練,每次都給最高分“5+”。弗拉基米爾年年被評為優等生,1885年中學畢業時弗拉基米爾十門功課九門獲5分,僅邏輯學一門獲4分。 弗拉基米爾中學時代的這位校長實非等閑之輩,其兒子亞曆山大弗多洛維奇克倫斯基,二十年後當上了俄國二月革命推翻沙皇政府後成立的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的總理,而緊隨其後領導俄國十月革命推翻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取而代之的蘇維埃共和國領導人,竟是他當年的學生。 弗拉基米爾中學即將畢業之際,家庭接連發生不幸,攪亂了他安寧的讀書生活,促使他的思想發生重大變化。先是正值壯年的父親因勞累過度,突患腦溢血於1886年1月24日辭世;次年5月,弗拉基米爾的長兄亞曆山大伊裏奇,因參與革命黨人謀刺沙皇亞曆山大三世未遂被處絞刑。噩耗傳來,全家陷入巨大悲慟之中。母親哭幹了眼淚,姐妹哭昏了過去,弗拉基米爾則憤怒得一連幾天說不出話來,天天跑到伏爾加河邊對著滔滔的河水沉思,往事一幕幕在腦海浮現…… 弗拉基米爾伊裏奇與大哥薩沙(亞曆山大伊裏奇的小名)手足情誼篤厚。他自小敬重大哥,無論是穿衣服、吃東西,還是做遊戲,他處處都要“和薩沙一樣”。長大懂事後,他佩服大哥的聰明、熱情、正直、勇敢,時常聆聽大哥議論人生、指謫時弊。 薩沙是個富有救國救民抱負的熱血青年。他目睹沙皇對人民實行殘暴統治的種種惡行,憤然挺身抗爭,參加了由立誌打倒沙皇、解民於水火之中的青年知識分子組成的革命政黨——民意黨。民意黨人雖有革命抱負、熱情和大無畏精神,但不善審時度勢,沒有找到正確的革命道路。他們天真地認為,國家如此貧窮落後,人民在痛苦中煎熬,就是因為有個沙皇,隻要把沙皇殺了,一切都會好起來。卻不明白如果不推翻沙皇賴以存在的社會製度,殺一個沙皇有如割韭菜,又會冒出第二、第三個沙皇來,這樣做並不能從根本上救國救民。民意黨人選擇了靠少數中堅分子搞暗殺等暴力行動的道路。第一次行刺沙皇成功了,他們在沙皇行經之地設伏,猛然衝出用炸彈炸死了尼古拉亞曆山大二世。但僅過數天,新沙皇亞曆山大三世就登基上台,變本加厲地施行暴政。 民意黨沒有醒悟過來,執意組織第二次行刺沙皇的行動。弗拉基米爾的大哥亞曆山大伊裏奇參加了這次謀刺行動,負責製造炸彈。不料事情敗露,與16名民意黨人一起被捕。法庭上亞曆山大大義凜然,痛斥沙皇暴行,為掩護其他同誌,坦然承認自己是主謀,與其他4名民意黨人一起走上了絞刑台。 眼看敬愛的兄長被殺,弗拉基米爾悲痛萬分。他立誌繼承大哥偉業,解民於水火之中。同時,他也苦苦思索:到底是大哥他們的運氣不佳,行動計劃不夠周密而導致失敗,還是他們所選擇的鬥爭方式和道路根本就行不通?新的革命道路又在哪裏?他決意尋覓與大哥不同的另外一條革命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