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七章 錦囊(1 / 2)

1853年,洪秀全在楊秀清和文武百官、黎民百姓的跪迎歡呼聲中進入金陵城,並宣布定都金陵,改名天京。

不久洪秀全便將當時的兩江總督署改為天王府,開始大興土木,修建成金碧輝煌的天朝宮殿。天朝宮殿規模宏偉,殿闕巍峨。據當年清朝文獻《賊情彙篡》描述:“城周圍十餘裏,牆高數丈,內外兩重,外曰太陽城,內曰金龍城,殿曰金龍殿,苑曰後林苑。雕琢精巧,金碧輝煌”。

金龍殿又叫榮光大殿,是洪秀全召見群臣、頒布詔書、議政,以及舉行重大慶典活動的地方,也是天朝宮殿最重要的建築,寶座上方高懸“太平一統”四個大字,是太平天國的政治綱領,是指“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意思,左右兩邊柱上掛著一副長聯曰:

天命誅妖殺盡群妖萬裏河山歸化日

王赫斯怒勃然一怒六軍介胄逞威風

到了1864年7月,攻入天京近兩個月的湘軍首領曾國荃,不知何故突然下令燒毀太平天國天朝宮殿,一場大火竟然連續燒了3天3夜,曾有詩雲:“十年壯麗天王府,化作荒莊野鴿飛。”

然而金龍殿及東、西花園等一些重要建築並沒有被完全燒毀,經後世不斷修繕改造,現如今已恢複了一些原貌。

孫禿子他們當年在研究天京寶藏時,把有關金陵城天王府能搜羅到的繪圖文獻等資料仔仔細細都看過一遍,對於金龍殿的樣貌結構等已然爛熟於心,沒想到在這神秘山穀中,竟然有一個複刻版的金龍殿真真切切地立在眼前,頓時連說話也結巴起來。

原本的天王府規模甚大,有說與北平的紫禁城相當,是否屬實已無法考證,但據記載天王府自正殿“金龍殿”往後,依次是“基督殿”、“真神殿”等九進殿宇,第九進殿宇為三層大樓,“頂層繞以闌,闌內置長窗,屋上覆黃瓦,四角懸簷鈴,登眺可及數十裏”。洪秀全曾說天朝“自有九重天庭”,即是指這一番殿宇銜疊、深重莫測的布局。

眾人穿過聖天門來到金龍殿前麵的廣場上,廣場四個角上排列著兵器架,現在都已腐朽散落一地;兩側原本的東、西朝房被改作了廂房使用,看起來裏麵曾經住著士兵,其門窗已經都破敗不堪且結滿了蜘蛛網,雕花的窗格子也積了厚厚的灰塵,隔著窗戶看進去裏麵簡陋的木頭床架橫七豎八,也是多已腐朽坍塌。

來到金龍殿前的門廊上,原本掛在門廊頂上的四盞碩大的紅紗圓燈隻有一盞還掛在原處,其餘三盞滾落在地,都被踩得支離破碎,紅紗破爛不堪早已看不出原來的顏色。

金龍殿內的陳設卻保存得尚算完好,匾額和聯柱都與文獻記載一模一樣,四周掛著蟠龍黃緞簾幕,緞子上還綴著各色細碎的寶石珠玉閃閃發光,做工十分精細,也已有一大半被扯落在地。

殿內正中便是金光閃閃的天王寶座高高在上,椅背整個兒雕成一個張牙舞爪的蟠龍圖案;後麵連著一張五龍屏,當中一扇雕著雙龍戲珠圖,其餘四扇也都各雕有形態各異的飛龍祥雲圖案,縱然蒙了厚厚的灰塵也難掩金碧輝煌,一派帝王氣象。

孫禿子以前見過有些野史文獻中說,洪秀全在位時驕奢淫逸,所用的碗筷,甚至馬桶、夜壺都用黃金製成,以至聖庫曾經黃金告急。現在見到這麼大個寶座連著屏風都金光閃閃,心想這不會也是黃金打造的吧,若是真的可就發了大財了。

心裏想著便走上前用手摸了摸又敲了敲,還是吃不準到底是不是真金,心裏好奇之下便找到寶座扶手上細狹的地方,用手捋了捋灰塵,張嘴便一口咬下,大洪趕上兩步一把推開孫禿子道:“好好個東西你咬它作甚?”

孫禿子一抬頭見大夥兒都瞅著自己,訕訕地給自己找台階下:“我這不是想看看這是不是純金的麼。”說完見大洪臉上還帶著怒意,心裏納悶,也懶得跟他爭辯,便伸伸舌頭去看旁邊的桌椅。

屠胖子走上前打圓場道:“看這屏風有一人多高,哪裏去找這麼大塊的純金來做?這類物件多用上等木料雕成定形上漆,最後一道再漆上金粉製成。看這個寶座雕工精湛,雖非全部用純金打造,卻也算是件難得的寶貝了,拿出去想必也是價值連城!”

金龍殿後麵又是一麵黃色的高牆,兩邊開著兩個角門,眾人從左邊的角門走進去,隻見四處雜草叢生,一條小碎石路通向不遠處的涼亭,涼亭內地勢稍高,看清楚整個院子以前應該是個後花園,花園的右半部分幾乎都是一個池塘,池塘邊修著一座石舫,又叫“不係舟”。

石舫下部船身由石頭砌成,獨立於水中,上麵的船艙全都是木頭修建而成,保存仍然完好,大門朝著岸邊敞開,兩邊門柱上一對彩雕木獅雄偉健壯,獅子額頭上的“王”字頗引人注目,倒看又像“天”字,正是太平天國動物裝飾中獨有的紋飾特征。前艙兩扇木雕屏風中的猴鹿(取侯祿意)、鳳凰和麒麟,精雕細刻,神態生動,船頭還有雕著牡丹、萬年青等彩繪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