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代,大家都在談論正能量。
是的,所有積極的、健康的、催人奮進的、充滿希望的能量,都是正能量。
但是,我常常想,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來說,什麼是最大的正能量?
誠然,經濟學家、政治家、法學家、哲學家、企業家、文學家等等,可能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我認為,最大的正能量,應該是代表社會文明高度和方向且適合國情現實的社會製度建設。
毋庸諱言,社會製度建設的最關鍵部分,是以公平、正義為核心的法治精神和法製體係建設。
而法治精神和法製體係建設的基礎和根本,則是以善良、博愛為內核的社會道德體係建設。
這,就是我們正在呼喚和建設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係!
當今的中國,經過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經濟改革的成果已經百花齊放,中國社會已經在整體上進入一個初步富裕的新階段。但是,令人痛心和遺憾的是,與物質文明的高速發展相比,我們的精神文明建設卻是相對滯後,甚至是嚴重滯後。種種亂象,千奇百怪,讓人觸目驚心,瞠目結舌。
社會道德的淪落,使得經濟高速發展的中國社會陷入了一種極度的矛盾之中,也將我們的富裕生活置放於一種喜憂參半、哭笑不得的境地。我們在享受著先進的物質文明的同時,卻又在忍受著最無奈、最悲憤的精神折磨,就像這漫天的霧霾,大大降低著我們的生命質量和幸福指數……
是的,像霧霾!
2011年10月13日,在中國經濟最發達地區之一的廣東省佛山市,發生了一起駭人聽聞的事件——
當天下午5時30分,一個隻有兩歲大的女孩兒——小悅悅,在佛山市廣佛五金城的街道上,不幸相繼被兩輛汽車碾壓。七分鍾內,十八名行人路過,竟然都視而不見,漠然而去。最後,一名拾荒阿姨陳賢妹上前施以援手,小悅悅才被送往廣州軍區總醫院急救。10月21日淩晨,經全力搶救無效,小悅悅淒然離世。
2011年10月16日,《羊城晚報》首先披露此事,隨即全國媒體廣為轉載,立刻掀起軒然大波,當天就有上百萬條微博熱議此事。很多人讀完報道,淚眼模糊,悲憤無語;更多人仰天長歎,掩卷沉思——人性何故淪喪至此?隨即,無數網友借以展開聲勢浩大的討論,從譴責那些見死不救者的冷漠麻木,繼而轉向了對國民道德現狀的追問:是誰,造成路人如此冷漠?
“曾有法官判決攙扶老人過馬路的大學生承擔交通事故賠償責任的案例,當時就有人預言:以後誰還會再去攙扶受傷的路人。”一位律師一針見血地說。最近一再發生的路人受傷、倒地無人攙扶事件,就是這種預言的真實體現。這也讓我們一次次想起培根在《論司法》中的名言:“一次不公的判斷比多次不平的舉動為禍尤烈。因為這些不平的舉動不過弄髒了水流,而不公的判斷則把水源敗壞了。”
廣東另一位律師則表示,依照我國現行法律,路人並沒有實施救助的義務;同時,由於各地發生多起助人為樂卻遭反咬一口的事件,也讓大家變得過度自我保護。
“根源在於社會缺乏公平正義的精神!”一位人大代表認為。若缺乏公平正義的價值觀,大多數人便會因為沒有安全感而尋求自保,勢必會出現個人無公德、社會無公義的普遍現象。
…………
小悅悅事件也引起了國外眾多媒體的關注,引來了世界輿論對中國國民素質現狀的質疑。
日本朝日電視台在一個時政節目中,用了兩分鍾的時間,通過不少圖版,來報道這一事件的前因後果,並嚴厲譴責中國的道德淪落問題。
美國多家電視台特地製作了小悅悅事件的專題片,用相當尖銳的語言進行諷刺和抨擊。很多美國人表示:中國的道德現狀十分可怕。
維基百科在報道小悅悅事件時評論道: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後,物質高速發展的同時精神文明嚴重落後,信仰缺失,導致世風日下。
小悅悅事件,讓中華民族蒙羞!
整個中國,都在低頭沉思……
2011年10月20日,時任中共廣東省委書記的汪洋指出,小悅悅事件讓人痛徹肝膽,心靈受到巨大衝擊。我們不否認這個社會有道德、有良知的人是絕大多數,但這次事件中所表現出的冷漠、折射出的問題帶有一定的普遍性,它是我們工作中長期存在問題的反映。我們在消除貧窮追求財富增長過程中的“一手硬”和“一手軟”,是導致這種社會冷漠現象的重要原因之一。物質貧乏不是社會主義,精神空虛也不是社會主義,道德墮落更不是社會主義。悲劇的發生反映了長期以來我們在發展方式上存在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