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虎牢關諸侯討董,小霸王初露鋒芒(1 / 1)

公元189年12月,騎都尉曹操作檄文傳達諸郡,檄文曰:”操等謹以大義布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滅國弑君;穢亂宮禁,殘害生靈;狼戾不仁,罪惡充積!今奉天子詔,大集義兵,誓欲掃清華夏,剿戮群凶。望興義師,共泄公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

公元190年初,各地諸侯齊齊起兵,齊聚酸棗大營,有第一鎮,交遊豪俊,接納英雄,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第二鎮,貫通諸子,博覽九經,冀州刺史韓馥;第三鎮,闊談高論,知今博古,豫州刺史孔侑;第四鎮,孝悌仁慈,屈己待士,兗州刺史劉岱;第五鎮,仗義疏財,揮金似土,河內郡太守王匡字公節。第六鎮,賑窮救急,誌大心高,陳留太守張邈字孟卓。第七鎮,恩惠及人,聰敏有學,東郡太守喬瑁字元偉。第八鎮,忠直元亮,秀氣文華,山陽太守袁遺字伯業。第九鎮,有謀多智,善武能文,濟北相鮑信字允誠。第十鎮,聖人宗派,好客禮賢,北海太守孔融字文舉。第十一鎮,武藝超群,威儀出眾,廣陵太守張超字孟高。第十二鎮,仁人君子,德厚溫良,徐州刺史陶謙字恭祖。第十三鎮,名鎮羌、胡,聲聞夷夏,西涼太守馬騰字壽成。第十四鎮,聲如巨鍾,豐姿英偉,北平太守公孫瓚字伯珪。第十五鎮,隨機應變,臨事勇為,上黨太守張楊字稚生。第十六鎮,英雄冠世,剛勇絕倫,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文台。第十七鎮,四世三公,門多故吏,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字本初。

時袁紹以其袁氏門生故吏滿天下,乃執諸侯牛耳,以任盟主,乃祭拜天地:“漢室不幸,皇綱失統。賊臣董卓,乘釁縱害,禍加至尊,虐流百姓。紹等懼社稷淪喪,糾合義兵,並赴國難。凡我同盟,齊心戮力,以致臣節,必無二誌。皇天後土,祖宗明靈,實皆鑒之!”

紹曰:“須一人為先鋒,直抵汜水關前挑戰,其餘割據險要,以為接應。“

長沙太守孫堅大聲告言:”堅願為前部“。

”文台勇烈,足當此任“於是孫堅領本部人馬殺奔汜水關。汜水關守將接信,乃差流行飛馬急報丞相兼太師董卓。卻說董卓自廢少帝以來,集大權於一身,每日飲宴,博士李儒得文書,徑直來稟告董卓。董卓大驚,於是召集眾將商議,臨了,加華雄為驍騎校尉,撥馬步軍五萬,同胡軫,李肅,趙岑等人星夜赴關迎敵。卻說孫堅手下有四位大將:程普,黃蓋,韓當,祖茂具有萬夫不當之勇。卻是關西華雄,虎體狼腰,豹頭猿臂,自恃一身勇力不把關東諸侯放在眼裏,但被孫堅一刀斬殺,到死也沒明白是為什麼,隻留下滿地的屍體和鮮血,可以說孫堅大勝,於是犒賞三軍,賜酒飲宴,差流行飛馬報給袁紹,振奮聯軍士氣。

酸棗大營。

殘陽如血,旌旗獵獵,大營按八卦布局,可見還是有能人在此,雖然沒有諸葛孔明和司馬仲達等等的豔豔絕才,仍然顯示出一番文武昌盛的氣象,畢竟大多是官宦士族,掌控天下書籍。”報。。。。。稟告盟主,孫太守斬殺敵軍大將華雄,破敵軍五萬,斬殺五千,已獲大勝。“頓時大帳一片歡聲笑語,殊不知孫堅所部已是被趙岑,李肅設計偷襲,又加糧草不濟,依然敗北。正所謂: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汜水關前,殺聲陣陣,慘叫連連,卻說孫堅被圍,急於撤出,大將祖茂被亂兵圍困,事急,忽然,斜刺裏殺出一人,滿身鮮血卻掩蓋不了臉龐上的稚氣,一身亮銀盔甲更顯英武之氣,原來是孫策,大呼“叔父快走”,“走”。。。。。

待及突出重圍,本部三萬馬步軍隻剩一萬六千人,還差點折了大將祖茂,孫堅當然怒火中燒,然聯軍不過一個名聲,各自為戰,誰也不願意得罪別人,除了大儒孔融等清流之士,皆為自身利益爾,故也不了了之。隻有聯盟的組建者曹操暗地裏撥給了孫堅一些糧草以示安慰。

雖是如此,但孫策的勇武卻給聯軍留下了影響,使得孫堅頗為高興,大將祖茂更是滿懷感激。就在此時,世界仿佛變了,天空劃過兩道采光,仿佛將星臨時,鴻儒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