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光棍要立威(1 / 3)

第12章光棍要立威

這個橫四尺、高四尺的家夥出現的突然,走的也突然。還沒有讓西門卿找機會套出他的名字和來曆等信息,就揮一揮衣袖,帶著滿身的塵埃,走了。

能和“自己”玩得這麼好的人,肯定也不是什麼好東西!

陽穀小縣,雖然破敗,但畢竟還是個縣城,人口密度和經濟繁榮度都在這裏放著,想不熱鬧都難。

西門卿一行四人離開醉八仙後,一路向西。

不知道第一代西門人是何種心理,因為姓西門,就把家安居在縣城的西城門附近。倒是有點名副其實的意味在裏麵。

過了縣衙,過了牲口行,再過了菜市街,前麵一處,人流似乎特別多。

“那裏在幹什麼,怎麼這麼熱鬧?”

小四是個很忠實的跟班,幾乎就是亦步亦趨的跟在西門卿身邊,聽見西門卿問話,就隨口答道:“是人市。”

“人市?人才市場嗎?”

西門卿以前也經常來人市看熱鬧和製造熱鬧,應該不會不知道那裏是什麼所在。小四不明白少爺為什麼明知故問,更不明白什麼叫人才市場。作為一個被小夫人特別指定的合格跟班,而且還獲得西門卿的好感,必然有著別人所不具備的優點和長處。知道什麼情況下該怎麼處理問題。他把自己的疑問都裝進了肚子裏,並老實的回答了西門卿的問題。

“人市就是買賣人口的地方。咱們家紅玉她娘,小翠她娘還有許三滾子……好些人都是老爺和西門管家從這裏買回來的。”

小四嘴裏如數家珍一般冒出了許多的人名,可惜,西門卿對府裏的這些人統統沒有印象,這些名字似乎一點意義也沒有,隻是一個個符號。西門卿隻是吃驚人口買賣的問題。

人口買賣,還專門開辟市場?

這應該和西方的奴隸市場沒有什麼差別吧,做的都是喪盡天良,滅絕人性的缺德事。

據西門卿初步推斷,現在自己所在的朝代應該是許多中外學者們口中最為向往的大宋朝。

宋朝的疆域是曆朝統一時代麵積最小的,同時也是最好的一塊。內部相對平和,政治穩定,商品經濟高度發達,物質豐富,科技成就突出,政治體製和社會氛圍對於思想、文化比較寬容,讓精神文明也達到一個新的曆史高度。

這樣的一個朝代,人民的認同感歸屬感超越了任何一個時代。崖山戰役失敗後,據說有幾十萬人自發地跟著當時的小皇帝一起沉海自殺殉國。這換成任何一個朝代恐怕都難以找到這麼多的衷心追隨者。

人類從奴隸社會進入封建社會的一大標致就是人身自由性。

但是封建社會畢竟還是封建社會。是從奴隸社會過度而來的,會有很多奴隸社會遺留下的問題。人市,就是其中之一的產物。本質上是和現代人的人才市場沒有太多的區別,都是人員交流的地方,區別隻在於一個沒有人身自由,一個有選擇被誰剝奪的自由。五十步和一百步的區別。

在中國漫長的舊社會裏,準確說,一直到1949年解放時,都是黑暗的半封建半奴隸製社會形態。

人口買賣是一件很正常的商業行為。隻是各個朝代對其約束力有強有弱而已。

宋朝自然不例外。

皇家子孫,達官貴人,地主富紳,隻要有權有錢,哪家不是少則一二十個三五十個奴仆奴婢,多則幾百上千。富家子弟,若是沒有一兩個小廝幫閑跟隨著,簡直就不好意思在光天化日之下出門見人,那就跟沒有穿衣服出門溜達一樣丟人現眼。

奴仆來源的渠道很多。

最好的一種的是投充。就是比較熟悉的人或者親朋鄰居見人家發達了,為了尋求更好的生活(因為過去,官府和一些大戶享有免去一些稅收的特權,好比現在一些比較大的公司,國家為了留住他們,給他們一些政策上的優惠減免。)心甘情願為奴,得到更多的保護。

一種是自賣。因為窮困潦倒,無法生存,不得不賣出自己的妻子、兒女,換取錢財度過難關。

一種就是販賣。人口販子買一些自賣者,把人從一個地方帶到另一個地方,賺取差價。這中間有一種是蓄賣,就是挑選一些年幼的男女,培養一些技術,養到一定年紀後,以高價賣到青樓或者大戶人家做奴婢小妾通房丫頭什麼的。再者就是掠奪拐賣,本來是平民百姓,被亂軍,土匪,或者人販子偷走拐賣為奴婢的。

再一種是犯官的妻妾子女、家丁家奴。

最後一種是家生奴。是上麵幾種奴婢結合後生下的後代。隻要一代為奴,此後若無主人****,便世世代代為奴,可謂是永世不得超生。

奴仆的命運有好有壞,好的比如皇帝身邊的太監宮女,宰相等朝中高官達貴的管家門房等等,有極少數人能夠達到正常人無法企及的高度。這變相的激勵了許多人走自賣或者投充這兩條路。

但更多的卻是過得十分淒慘,沒有一點自由。甚至不能有自己的感情、親情。稍有過失,打罵是常有的事,打殺也是理所當然……

……

人市的繁盛與否和是否是盛世關係很大,亂世、災荒年比較繁榮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