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身運動

過去人們的健康,一般都是在患病以後通過求醫問藥恢複健康,總認為不舒服時到醫生那兒注射一劑最新的特效藥便可以了。而現在人們愈來愈認識到,運動才是心身健康的根本。人們都懂的“生命在於運動”,要保持一個人健康的生命,那就必須進行運動,並且通過有針對性的運動方法,還可以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以幫助你步上活力充沛的健康之路。

生命在於運動

運動是生命的需要

世界上最珍貴的是人的生命,生命是人的幸福之本,健康的身體是人生的第一財富。人生來就是要運動的,從遠古時代人類便開始勞動,然而,隨著人類社會生活的不斷現代化,人們的體力勞動的強度和時間愈來愈少,因此,要保持一個健康的生命,就必須進行運動。運動是生命存在的基本形式,當然,運動不單是體育鍛煉,也指適度的體力勞動。運動對於人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人體是由勞動形成,又因勞動的需要而存在,勞動既為人類賴以生活的條件,也是社會發展的動力,是維持人體健康的基本條件。經常運動可以改變由於人們的體力勞動的強度和時間愈來愈少而帶來的不健康狀況,調整由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時造成的緊張,對於彌補勞動者的心理、精神和體力的偏廢是十分有益的。

運動還能使某些已經喪失的功能得到改善和恢複,起到康複身體,延長壽命的作用。曆史上早就有運動能使“血氣循規而不亂,精神內固而不搖,衰起者,萎者愈,疲癃轉健康之軀,枯槁回溫潤之色”之說。不僅如此,人在運動時,由於運動引起交感神經興奮,促使腎上腺素分泌的增加,從而提高人體各器官的工作能力,改善肌肉代謝狀況,使疲勞器官恢複,使人精神飽滿,精力充沛,充滿青春活力。

身體的健康是人類永恒追求的人生意義,健康不是一切,但是沒有健康就沒有一切。世界上沒有什麼比健康的身體更重要的,生命不息,運動不止,為了珍惜自己的生命,擁有一個健康快樂的人生,請盡快投入到運動中去。在進行各種適當的體力、腦力之餘,必須進行適當的體育活動,這樣才能使人的機體素質得到全麵的發展,使人永葆青春活力。

有規律而適度的運動鍛煉是改善和保持身體健康最容易做到的方法之一。它有潛在的預防和控製某些疾病的作用,因為適度的運動可增加人的體力,幫助緩解緊張的情緒和降低不利的膽固醇和血壓,也能幫助減少某些癌症,並可增強免疫係統功能,幫助消化,促進腸胃蠕動,減少罹患直腸癌的機率;保持關節的健康,減少罹患關節炎的機率;強化肺部功能,帶動血中的氧氣,有助於身體健康。還能保證有良好的睡眠質量。

有規律的運動,對於兒童和青少年來說,具有促進生長發育的作用,還可增加個人的信心、增強自我尊重和成就感。對於職業人來說,在緊張忙碌的工作之餘,適當運動可緩解疲憊的身心和巨大的壓力,能鍛煉好身體,得到好心情。對於老年人來說,可以從適度的運動中得到延年益壽的好處,它可以改善老年人的生命質量和生活自理能力。在平常堅持適量的運動,還可以幫助殘疾人改善肢體的靈活性,增加體力,也能預防和減少某些個人能力的喪失。

有規律、適度的運動對於人的健康有許多好處,但如果長期不運動,將會給身體帶來很大的危害,主要表現在人體的有氧代謝能力、無氧代謝能力、耐力、肌肉力量、精力、靈敏性、調整能力等體力降低;心力、呼吸等各種儲備能力降低;人體抵抗病菌感染的能力降低;對於一些人會導致心肌梗塞、心絞痛、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症、動脈硬化等疾病的發生;會造成神經衰弱,導致失眠;同時會加速身體內組織細胞的老化。

由此可見,進行運動鍛煉非常重要。身體是事業的本錢,隻要堅持運動,通過運動達到強身的目的,保持良好的身體,這對於個人的健康、家庭的幸福和所從事的事業,都會有很大的收獲。

使心靈不老

研究者發現身體運動可使意誌和身體保持年輕及恰到好處。相對的,不鍛煉身體似乎會使意誌鬆懈。作家約翰·傑若明在47歲時決定學習競爭性的名人遊泳,來保養自己的體格與外貌。他發現遊泳可贏回那些因廢棄不用而失去的意誌能力。如同他在“保有你所有的”書中解釋道,他開始遊泳為的是保持神經係統的活力,並非隻是健身而已。就如同他所說:“你要求生命體愈多,在合理範圍內,它必會有所回報……相對地,要求愈少,就愈快老化。”也就是說,當身體某部分或意誌減緩其活動力時,老化將加速形成。

研究中發現,老年人傾向於較依賴腦中知識,而非即興創造。研究者提到年紀愈大則創造力減退,其原因是他們必須賺錢維持生活,照顧家庭與小孩的需要。而要達到上述需求,他們不需要花時間、花精神去發揮創造力。很明顯地,在步上中年的這段時期有一些事威脅著我們。一般而言,大家都接受年紀老邁就比較無創造力的說法,一些研究也證實老年人在思想上較無彈性及創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