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以後,小虎更加信任媽媽了。每當聽到或者遇到新鮮事時,都會回家告訴媽媽,兩人的關係更加親密了。
父母向孩子道歉是一種非常不錯的教育方式,小虎的媽媽經過老師點撥後向兒子道了歉,不但教育了兒子,而且更增進了母子關係。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說要利用榜樣的作用教育孩子,實際上,父母就是影響孩子一生最重要的榜樣。孩子看到父母主動承認錯誤,他們不僅不會因此而瞧不起父母,反而會因為父母的坦誠和平易近人而更加尊敬父母。“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學會向孩子道歉,把孩子當作朋友,才是和孩子進行溝通的有效方法。
愛心指導給孩子道歉的4個方法
1父母想要給孩子道歉,就不要迷信自己的權威。有的父母認為“向孩子認錯、道歉”是一件很沒麵子的事情,有損自己的威嚴。其實,父母有錯向孩子道歉是一種明智之舉,是尊重孩子人格的一種表現,是家長民主精神的一種體現,能夠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繼而使孩子形成優秀品質。
2父母要向孩子道歉,就要傾聽孩子的心聲。孩子的內心想法與成人不同,有時候用的詞一樣,但表達的意思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因此,父母在傾聽孩子心聲時,應該走進孩子的心裏。聞過則改,本身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3父母可以請孩子做監督自己改正錯誤的監督人。當孩子意識到自己的責任時,他會振作起來,興致勃勃地監督父母的“改造情況”,這樣,父母不但趨向完美,孩子的責任意識也會大大增強。
4父母向孩子道歉,一定要發自內心,真心實意。有些父母,為了在孩子心中樹立自己的良好形象,就故意犯一些錯誤,然後對孩子“誠懇”道歉,或者有意錯怪孩子兩次,然後取得孩子的原諒,這就走向反麵了。如此時間一長,露出馬腳,就會給孩子留下虛偽的印象,而孩子一模仿,就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教孩子正確對待外界的批評
孩子由於年齡小、生活閱曆淺等原因,往往很難對外界的批評做出正確的判斷。有的孩子一旦遭到他人的批評,就像一隻泄氣的皮球,十分沮喪,這就說明父母沒有教會孩子正確對待外界的批評。其實,外界的批評分為積極的批評和消極的批評兩種。積極的批評指的是基於客觀事實、出於善意的、能讓人改正錯誤的批評;消極的批評指的是過於主觀、方法不當甚至是出於嫉妒、凶惡等負麵情緒的批評。一旦孩子不能正確對待這兩種批評,就會對孩子的健康產生不利影響。
父母要教會孩子正確地對待外界批評,就是要讓他們對這兩種批評采取不同的態度,對於善意的、積極的批評,要虛心接受,經過反思之後堅決改正;而對於那些消極的批評,則可以采取寬容的置之不理的態度。當孩子能正確對待外界的批評以後,孩子也就變成了一個大度寬容的人。大度寬容的人情緒調節能力強,不容易受到生活中不順心事的幹擾,容易取得成功以及獲得較高的生活幸福指數,更容易讓人尊敬和喜愛。
涓涓是個靦腆的孩子,麵對陌生人時都不敢大聲說話。每當上數學課的時候,涓涓總是一個人低著頭默默地看著課本。因此,涓涓的數學成績非常糟糕。
一次,涓涓的鄰桌男生不小心將她的一本資料弄壞了,這個男生數學學得很好而且很霸道。涓涓小聲對他說:“你把我的資料弄壞了。”沒想到他不但不道歉,反而還大聲道:“弄壞了又有什麼關係?不就是一本資料嗎?”涓涓有些生氣,說:“但是我要用。”男生聲音更大了:“你學習那麼差,數學都考不及格,還整天說什麼學習啊學習的,我不小心弄壞了你一本資料,你都這麼斤斤計較!”頓時,涓涓的眼淚就掉下來了。
放學回家後,涓涓躲在自己的房間裏偷偷地哭。這時,媽媽走進了涓涓的房間,問:“怎麼了,涓涓?”涓涓哭得更傷心了,說:“今天我們班一個男生弄壞了我的資料,還說我數學成績不好……”
媽媽心疼地將女兒摟在懷裏,溫柔地說:“涓涓,不管別人怎麼批評你,你都不要太放在心上,尤其像今天這類批評,你就更不要在乎,你可以爭口氣給他們看看,你是可以學好數學的,媽媽相信你可以學好數學的,以後不會再受同學的欺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