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寬容的孩子,他的世界海闊天空(1)(2 / 3)

2高遠的目標能夠幫助孩子克服狹隘。因此,父母應該幫孩子樹立高遠的目標,讓孩子不為一時的得失所困擾。我們都知道,任何一個胸無大誌、目光短淺的人都做不到真正的寬容。每個人活著,都應該充分挖掘自己生命的潛能,為社會做貢獻。因此,一旦人將眼光放在長遠處,就不會再計較一時的得失。

3父母應教育孩子學會“對事不對人”的處事理念。當孩子遇到問題時父母應讓他采取對事不對人的態度。你可以對別人所做的不當、不義之事生氣,但不必對事主“恨之入骨”。不妨讓孩子想一想:也許當時他的行為也是“事出有因”或有“難言之隱”。孩子還可以采取開誠布公的態度,直接指出對方的錯誤或不公,但不必耿耿於懷。如此一來便可以使孩子對人和事產生新的領悟,從而學會對人寬容,學會原諒別人。

常對孩子做一些非原則性的讓步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人人都說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你若以為小孩小,你就比小孩還要小。”這句話形象生動地說明,孩子雖然年齡小,但他也是一個獨立的人,他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獨立人格,有自己的特征特點。因此,在平日的教育中,父母需要常對孩子做一些非原則性的讓步,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所謂非原則性的讓步就是說這種讓步並沒有妨礙大是非的大原則,並沒有改變事情的性質,而是做了一些必要的或者巧妙的變通,以期讓事情能更順利地進行。父母在教育子女時如果能適當地進行一些非原則性的讓步,那麼無疑能讓孩子的性格品質具有更多的積極因素,從而健康快樂地成長。

而現實生活中,許多家長往往忽略孩子的心情和感受,從而造成孩子的反常舉動。如果這時父母隻是一個勁地批評甚至打罵孩子,而不做一些必要的變通和讓步,就會對孩子的身心發展造成巨大的傷害,甚至給孩子的一生留下陰影。

婷婷是一個漂亮的女孩子,爸爸媽媽都很愛她。放暑假了,媽媽給婷婷報了鋼琴班,婷婷別提有多高興了。剛開始,婷婷練琴的興致非常高,每個周末她都會很開心地去上課,學完後回到家裏,也會很自覺地練習。可時間一長,她好像對鋼琴失去興趣了,學琴也不認真,回家以後也很少練習。媽媽見她這樣虎頭蛇尾有點生氣,有時候會責備她,可媽媽越是說她,她就越不好好學習好好練習了,甚至有時會因此和媽媽爭吵。

時間一長,媽媽在傷心之餘,也開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並嚐試站在女兒的立場考慮問題,看能不能做一些必要的變通。於是,媽媽開始嚐試著做出一些讓步。一天,她對婷婷說:“媽媽知道你現在很辛苦,學習壓力大,但想成功做好一件事情是不容易的,任何人都一樣。媽媽有時候也會像你一樣,對一件事情變得不耐煩,不願意再繼續堅持,所以現在媽媽也不強迫你了,你回家後練習多長時間的琴都由你自己決定,或者至少可以少練習半個小時,多休息一會兒。不管怎麼樣,媽媽都覺得你彈得還是不錯的。”

聽了媽媽的話,婷婷心裏痛快多了,也理解媽媽的一片苦心,又開始認真練琴了。

孩子在做事的過程中,也會像大人一樣產生乏味、苦悶和不耐煩的感覺。這時,父母就要對孩子做出一些必要的、非原則性的讓步,而不能一味地嚴加管教。如果一分一毫地不妥協,就會讓孩子吃不消,有時甚至會發生意想不到的後果。

父母應多換位思考,理解孩子的心情和實際情況,適時做出一些必要的妥協和讓步,讓孩子自己找到心理平衡點,從而養成良好性格。父母的一些非原則性的讓步對孩子是一種巨大的鼓勵,會激發他們感恩的心理,從而使他們將事情做得更好。這樣既不會改變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會讓孩子愉快地接受,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能心理放鬆,何樂而不為呢?

愛心指導對孩子做出讓步的4個方法

1當孩子做的事情不符合父母心意時,父母應該從孩子的立場出發理解和賞識孩子,而不是強迫孩子。如果孩子有反常行為,父母應該首先以孩子的眼光看問題,看是不是自己忽略了孩子的感受,關心孩子:“我們理解你,相信你一定有自己的原因和理由,說說看,有必要的話爸爸媽媽會對你做出一些讓步的。”這樣一來,孩子才會相信、理解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