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健康更重要的(3 / 3)

中學生性格日趨穩定。性格是一個人對待現實穩固的態度以及與之相適應的行為方式的獨特結合。性格在人的個性中起核心作用,代表一個人個性的特征。性格發展有一個連續的過程。兒童階段的行為直接決定於具體的生活情境,直接反映外部影響,還未形成穩固的態度。初中期學生便進入特有的、穩定的內外行動形成的階段。由於穩固的行為方式正在形成的過程中,性格在被塑造,但對已形成的不良習慣需要施加重大的教育作用才能改變。高中時期,穩固態度和行為方式已經成型,因而性格的改造就顯的較為困難。高二前後,屬性格穩定或成熟期,表現在對人、對現實的態度等性格特征,如對勞動是否勤勞,對學習是否認真,對別人是否誠實,處理問題是否正直果斷;性格的意誌特征,如自覺性、果斷性、自製力和堅持性等;性格的情感特征,如情感的強度、穩定性、持久程度等;性格理智特征,如感知、記憶、想象和思維等。在這些方麵均逐步穩定和成熟。

健康包括身心兩個方麵,如果隻注意身體的成長而忽視心理上的健康,結果發育是不全麵的,甚至會產生心身疾病。要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學校、家庭和社會等各方麵都要為青少年創造一個學習、生活的良好環境,幫助青少年注意培養自己健全的性格,提高對環境的適應力,促使青少年全麵地、健康地發育成長。

富有理想的大學生

大學時期,學生的年齡大致為18歲至23歲,所以,大學生時期,正處於青春後期階段。大學生在家庭、學校、社會中地位的提高,社會生活環境對他們影響的增強,大學特有的學習活動和學習環境以及大學生身體發育的成熟等等,使他們在認識、思維、情感、意誌、意識等方麵的心理特點逐步形成。

大學生抽象思維的能力發展很快,觀察的主動性、組織性、精確性和深刻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記憶活動的容量特別巨大,記憶活動的方法有很大的改進,記憶的主動性、係統性和精確性也有很大發展。大學生的想象力豐富,並富有理想,絕大多數既注重實惠,又在設計著未來,既追求實際上的利益,又追求事業上的成就,具有較遠大的目標。對未來的成就充滿激情,對心理需要的追求高於對生理需要的追求。

大學生通過學習和廣泛地接觸社會,掌握較多的抽象概念、原理和法則,而且在生活實踐中經常要用這些知識去理解各種事物的本質規律,以及解決各種新的問題。他們在自己思考問題或與別人討論問題時,已不滿足於現象的羅列,而要求揭露事物的本質和規律,要求有理論的深度。在理論思維發展的同時,思維的獨立性和創造性也加強了。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已不滿足沿用現成的做法,也不願依賴別人,而是要求自己獨立地去探索新途徑,獲得新的結論。

隨著知識的不斷掌握和積累,思維的敏捷,中樞神經係統的興奮和抑製的進一步強化和趨於平衡,再加上生活的經曆和磨練,使得他們的情感更加豐富,內心的體驗也較為穩定,大多數學生都表現為心情舒暢,心胸寬廣、爽朗,朝氣蓬勃,行動有力量而又有一定的節製,逐步形成理智、道德和美的情操。

雖然意誌的各種品質在迅速發展,但還沒能最後定型,仍帶有一定的可塑性。在學習中,能夠自覺地支配自己的活動,有為自己預定的目的奮鬥的決心和恒心,但也因為多數興趣廣泛,再加上社會因素的影響,會使目的經常變化,甚至不明確自己的目的。

自我意識增強,表現在對自己的興趣增長,自我評價能力提高。並且注重自我教育,有著自我完善、自我實現的強烈願望。自尊心和自信心都明顯增強,他們要求得到別人的尊重,處處想顯示自己是生活的強者。在性意識方麵,大學生的性機能迅速成熟,引起生理上和心理上的一些變化,他們向往美好的愛情,渴望愛和被愛,希望有個理想的對象將來能作為自己的終身伴侶。但戀愛觀與人的道德觀、人生觀有著密切的關係。

世界衛生組織把健康定義為:“不但沒有身體的缺陷和疾病,還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這表明人體的健康不僅是軀體生理上的正常,還包括正常的心理和健康的人格。對大學生來說,由於身心發育成熟,在人際關係、應付挫折的能力和消除精神壓力表現出自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