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節一:如何讓孩子學會花錢
少年兒童的通病之一就是亂花錢,不懂得計劃,不懂限製製。幫助他們處理好這個問題是理財教育的首要內容之一。一個會花錢的孩子已經懂得了管理和計劃,他已經成為了自己“金庫”的成功的運營家。
在美國,讓孩子學會合理地花錢的方法有很多,如下一些較常用:
1.製定和執行預算
製訂預算的目的是要讓孩子懂得,花錢是要負責任的。在自己的收入範圍內要保證自己始終有足夠的錢,而避免那種因買太多想買的東西而無法付款的尷尬,方法就是作一個預算表,它是管好錢、有計劃用錢的基礎,這是避免孩子亂花錢的安全閥。
由於孩子小,可以每周製訂一次預算,列表時按下述5個步驟進行:
(1)列出每周從各種渠道能獲得的可靠收入;
(2)列出每周必需要花的錢;
(3)列出想要但還沒動手的東西的清單;
(4)現在列出想攢錢購買的東西;
(5)從收入中扣除必需花費的,剩下的就是可以花或可以攢的錢了,這就是孩子的每周預算。
2.了解商品和講價錢
大多數人都不願揮霍金錢。但是在實際生活中,那些可能會為價值75美分的超級市場的贈物券爭來爭去的消費者,卻因為自己不善於同人討價還價而不明智地把成千上萬美元多付給賣方。因此,在對孩子的理財培養中,購物的眼光和技巧是十分重要的內容,要讓孩子學會在購物時務必了解商品和講價錢,而且越早越好。
一般而言,聰明的消費者在購買前往往要檢驗許多方麵的情況:
a.商品的價格
b.商品的質量
c.購買商品將花多長時間
d.產品的耐用性如何
e.所買的商品多長時間使用一次
f.購買商品的必要性如何
g.這次具體的購買活動的花費
h.是否現在就需要這種商品
i.是否現在就能支付得起這種商品的花費
j.可能會牽扯到哪些相關的花費(諸如維修、保險、或者必需的零配件)等等。
教育孩子掌握這些手段和方法,在購物時成為一名精明的顧客,隻有這樣才能買到物有所值的商品。
3.不要輕信別人的承諾
要教育孩子,在購物時千萬不要被別人的承諾所左右。必須要在這種承諾得到證實後才可作出自己的決定。
4.識別廣告
廣告常用如下一些手段來捕獲顧客:
a.趕時髦,鼓勵人們跟上消費潮流,不要落伍;
b.名人示範和保證,請一個公眾最欽佩也最有名的人士向顧客推薦某種產品;
c.無所不能的暗示廣告人使用精彩的想象、音樂和離奇的鏡頭畫麵創造出令人迷惑的場景;
d.情緒感染法廣告用充滿誘惑的想象給予觀眾強烈的情緒感染;
e.引入歧途的宣稱廣告有時會聲稱一些根本不可能的事,但它事實上又根本什麼都沒有說;
f.我們是最好的,這些廣告試圖讓你相信它的產品比其它牌子要好,但又不提供嚴格的證據。
因此,要告訴孩子,廣告中存在虛假成分是公認的事實。這種虛假對成人有害,對孩子更加危險。因而要讓孩子認識到:商品廣告是一種能影響你去購買你並不真正需要或力所不能及的東西的手段。大多數廠商依賴廣告的原因並不是由於廣告傳遞了產品的信息,而是廣告能說服顧客購買產品。
5.學會買大件商品
買食物之類的家用品是一回事,買大件商品又是一回事。因為大件商品買錯了,會花很多冤枉錢,因此,要教育孩子盡可能地了解商品並在不同牌子之間作比較:
a.和有這種東西的親朋談一談,看他們是否滿意?花了多少錢?避免重蹈覆轍;
b.在圖書館查閱產品的相關資料;
c.貨比三家;
d.注意保修單。許多從商店買來的東西都附有保修單。保修服務有以下兩種:
全麵保修:它意味著該產品的每一個部分都在保修之列;
部分保修:規定了保修部分,如果其他部分損壞,廠商無義務必須修或換它們。
因而,在買之前應教孩子先問清楚將要享受的是哪一種保修服務,還要留意離家最近的服務中心在哪裏,否則為維修方便起見,也可以換一家牌子。
7.退貨的技巧
遇下屬一些情況,無論顧客買的產品有沒有保修單,都可以在一定時限內退回給商店:
a.產品運轉得不好或者破損;
b.不合身:
c.不像認為的那樣棒;
d.改變了主意,不再想要它了。
在回到商店退貨之前,要記住帶上以下東西:
產品本身、包裝、收據、價格標簽、保修單、一個能幫助孩子的成年人。
到商店後,找到賣東西的人並陳述退貨理由,做到表述清晰、誠實、有禮貌、鎮靜。如果商店是有聲譽的,他們會努力讓顧客滿意。如果達不到預期效果,則不妨告一告它。
8.小心受騙
盡管街上的小販大多仍是以此謀生的誠實人,但通常仍有一些人,混雜其間施展騙子伎倆,這有兩種:假冒名牌、贓物。因此,要教育孩子,遇上低價商品時,要特別小心。
環節二:如何讓孩子學習賺錢
鼓勵孩子靠自己付出勞動來獲取收入,其目的隻有一個,即讓孩子懂得,想要有錢,得靠自己去掙,錢不會從天上掉下來。
作為孩子,隻有兩個收入來源,一個是家裏給的零花錢,一個是在外打工或提供其它服務的收入。零花錢方麵已經談過了,這裏我們介紹美國家庭如何看重第二方麵。
1.打工是事業的開始
如果孩子對自己從家裏得到的零花錢不滿足,還想有所補充和增加,得到更多的錢,美國家庭常采用的做法是,鼓勵孩子走出家門,到外麵去想法子掙錢,即靠自己工作(打工)來掙錢。
對家庭而言,孩子打工並不具有維持生活的實際意義,但是,通過工作,孩子能收獲很多東西。
首先是經驗。在工作中,孩子們可以學到許多原來不懂的東西,能夠幫助他在日後選擇滿意的事業和發展方向;
工作還能使孩子得到一種真正的自尊,在憑自己的能力掙到錢的時候會帶給他一種成就感和獨立感;
在對世界、社會、生活乃至於商業活動等的認識和感悟上,工作也能發揮自己的獨特作用;
工作還能幫助孩子獲得對在他們未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金錢和商業活動的認識。通過工作,他可以認識到商業活動是這樣運轉的:他為顧客服務,提供給顧客需要的東西;顧客為他的服務按價值付錢;他拿著錢去買需要的東西;錢從一個人手裏傳到另一個人手裏,從一個地方轉到另一個地方,它是相互交換的一種工具:人們用其來交換時間、成果、產品或者服務。它是形成一個團體的因素。這表明:如果沒有工作,什麼事情也不會發生。
通常,家長和幫助孩子們策劃和籌備工作的人可以給孩子提供如下一些主意,以供選擇:
a.提供服務的工作。如掃雪;修整花園或看護種植物;打掃落葉;割整草坪;打掃房間衛生;照看寵物;打字;放錄音或在派對上演奏音樂;照看孩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