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初年,烏桓常與匈奴聯兵擾亂代郡以東各地,烏桓南徙後,原居地為鮮卑所占;少數留居塞外者皆歸降鮮卑,東漢中後期屢有外藩入侵邊境。
閏月庚寅(146年),梁冀終於持節,以諸侯王青蓋車,迎劉誌入南宮即皇帝位。漢帝劉誌繼位大統之後,大將軍梁冀因為策立劉誌有功,桓帝對他極盡尊崇,委以朝中大權,甚至規定他可“入朝不趨,劍履上殿,謁讚不名,禮儀比蕭何”。
漢帝劉誌繼位不穩,後漢與南匈奴對抗,各部烏桓亦各自為政,或從漢攻匈奴,或從匈奴而攻漢。
一時間,幽州,涼州,並州邊境,匈奴,烏桓,羌人蠢蠢欲動,趁著秋收時候大舉入侵,來邊境打穀草,春天牲口馬匹交配,夏天水草豐盛,是牛羊馬匹長膘的世界,隻有深秋是匈奴烏桓最清閑的時候,他們雖然生在草原,森林邊緣,逐水草而居。
草原中最珍貴的不隻是牛羊,還有卑賤的漢奴,與美貌的漢人女子。奴隸是部落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是你有用,會煉鐵神馬的,那就稍微能活的像個人,要是你什麼都不會,還得住在畜生住的牛窩棚,冬天凍死牛羊多的話,糧食不夠,那麼隻能除掉一部分老弱漢奴,節約糧食。
匈奴等遊牧民族並非天天吃羊肉和羊奶酒,他們也吃糧食,可是糧食這種東西他們自己要麼是讓搶來的漢奴耕種,要麼是從邊境搶。他們天生仿佛就帶著點賊性,肉?沒了?搶他奶奶的!女人?這麼水嫩!應該讓我等草原英雄來享用,那些隻知道舞文弄墨的漢人書生有什麼資格享用。
帝都洛陽,洛陽是一座古城,早在西周時便是名邑了,後經東周、戰國、秦、前漢,又到本朝,曆代對之皆有修繕、擴建,因其位處洛水之北,水北為陽,是故後來被名為“洛陽”。漢以火德,本朝定都洛陽後,又把“洛”字改為了“雒”字,因稱“雒陽”。
洛陽城東的馬市”、“粟市”人來人往,兩個市乃是交易馬牛羊、粟米稻穀等畜、糧的場所。羊嘶鳴、車來車往,總是十分熱鬧,隔著十幾裏都能聽見市中傳出的聲音。
現在城內一片繁華,實則暗流湧動。朝中局勢未穩,外戚,宦官,其他大臣實力都在奪權,站位置。再加上匈奴這些兔崽子二貨又來搞破壞,有奶便是娘,無奶就想上天。猶如一隻泰迪犬,日天日地日自己(咳咳..........)劉誌這會估計還愣著,本來朝中主張迎立年長的清河王劉蒜,大將軍梁翼一黨卻把劉誌這個二貨扶上了寶座。
話說梁冀何許人也,正宗肉夾饃宗師,一碗肉醬肉夾饃(過去叫湯餅)把漢質帝送上了天,可憐這個小孩子,跟這個大將軍什麼愁什麼怨。質帝臨死前還說道“朕吃過湯餅,現在覺得腹中堵悶,給朕水喝,朕還能活。”梁冀這時也站在旁邊,阻止說:“恐怕嘔吐,不能喝水。”可憐的小孩小眼一瞪,便死了。董卓好歹是一杯毒酒送走了劉辯,可他倒是一個肉夾饃就毒死了一代帝王,真乃牛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