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怎樣為孩子選擇圖書

家長為孩子選購了一套圖書,可孩子並不感興趣,拿起來翻了翻就扔在一邊,弄得家長很生氣,心想自己花這麼多錢豬心選購了半天,孩子卻不喜歡,豈不是花錢不討好?有時還因此責怪孩子。

其實,為孩子選購圖書還真不容易呢!買得書知識太深了,孩子看不懂,幹脆扔一邊;知識太淺了,孩子又覺趣味索然,也不願細讀。所以,家長為孩子選擇圖書,一定要避免盲目性,不能根據自己的好惡來為孩子選擇,而應從孩子的角度出發來評價和選擇圖書。

家長在為孩子選擇圖書之前,首先要了解幼兒閱讀興趣的發展,了解各個年齡階段幼兒心理發展的特征和所喜愛的讀物。然後,根據自己孩子所處的年齡階段和心理發展水平選擇相應的圖書。

給1~2歲的幼兒選擇圖書時,要注意這個階段的幼兒,迫切要求認識周圍事物,選擇的圖書內容應該是他們經常接觸和需要懂得的社會常識。比如可選擇一些辨認物品和小動物的圖書以及內容比較簡單的連環畫。在給孩子購書時,要注意選擇那些畫麵清晰,色彩鮮豔、協調,印刷開本比較大一些的圖書,要注意看看書中的背景是否合適,一般以單色為好,畫麵上的物體形象要準確、美觀、互相之間不重疊,以免孩子對物品或小動物產生錯誤的印象。

為3~4歲的幼兒選擇圖書時,可以根據他的認識能力、想象力發展的水平,選擇一些具有簡單故事情節的畫冊,最好是圖文並茂,能激發幼兒求知欲,促使幼兒產生聯想的圖畫書。這種書有精美圖畫,還有生動文字,孩子小的時候可以當連環畫冊看,長大認字以後又可以當故事書看。

給5~6歲幼兒選擇圖書,可以選購一些內容積極向上的,故事情節比較完整的圖書,因為這個年齡階段的幼兒已經能夠對圖書的故事內容和圖書內容產生共鳴了,如介紹科學知識的(科學畫冊L以故事為主的(故事畫冊》等。

每次給孩子買書要少而精,一次買好幾本書則讓孩子無所適從,不知先看哪一本,或者每本都草草翻過,每本都沒有細看,這樣不利於培養孩子閱讀的興趣和習慣。

讓孩子將自己的圖書進行分類和管理,看過的書不要隨便亂動,也不要和新買的書混在一起,最好分開保管;過一段時間再讓孩子翻翻舊書,對以前沒看懂的地方再看一看,經由比較孩子會感覺到自己在進步了。

怎樣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幼兒在上小學之前,如果能夠有機會經常地接觸書本和報紙,對孩子以後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會很有幫助。作為家長和教師,如何從小培養孩子閱讀的好習慣呢?這裏提出一些建議,家長和教師可以試試。

讓孩子早看到、早接觸圖書。孩子出生之前,家長不妨就像給孩子買長命鎖之類的玩具一樣,給孩子買一兩本色彩鮮豔的畫冊,讓孩子一生下來就接觸到書,使孩子感到書也是他非常熟悉的東西,是生活中的一部分。

父母和教師以身作則。孩子喜歡模仿父母和老師的行為,父母和教師經常在孩子麵前閱讀書籍,談論書籍,使孩子覺得閱讀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就像吃飯、睡覺一樣自然和必要。

為孩子創造一個書的環境。為孩子準備一個專用書架或書櫃,由孩子自己放置、管理和使用,使孩子用擁有自己的圖書,像擁有自己的玩具一樣,可以隨時取閱、欣賞。

常給孩子買書。買書要注意時代特點和孩子的年齡特征,父母童年時代喜愛的書不一定都適合今天的兒童,不同年齡的孩子對書有不同的需求。家長還可以帶孩子去逛逛書店,給孩子一點錢,讓他們為自己挑選和購買一些書籍。

中與孩子一起讀書、一起談論故事中的人和事,交流彼此的看法。也可以先給孩子讀一些有關的故事,再讓孩子自己讀,了解故事的結果,以培養孩子對讀書的興趣。

培養孩子讀書、愛書的好習慣。有的孩子對圖書不愛惜,亂扔亂放。家長要作表率,家長要在孩子麵前表現得格外愛情書,使孩子感到書是很珍貴的,應該愛護;對孩子珍惜圖書的好行為要及時予以鼓勵和表揚。此外,不要讓電視、遊戲機奪去孩子閱讀的時間。

孩子寫字時的姿勢不正確怎麼辦

家長常常可以看到,孩子在學習寫字的時候,頭離筆很近;或兩肩一高一低地歪著身子,偏著頭寫,腰也是彎曲著,像個大對蝦。這些不正確的寫字姿勢,既容易使孩於疲勞,也容易造成孩子脊柱的側彎變形,這不但影響孩子體型的美觀,而且影響心髒、肺等內髒器官的正常發育和生理活動。

為了糾正孩子寫字姿勢不正確的現象,這裏提供幾點建議,可以參考使用。

糾正要及時,教育、提醒要經常。學齡前兒童剛開始學寫字時,家長就要為孩子提供合適的桌、椅,發現孩子寫字姿勢變形,馬上就要糾正,以免孩子習慣成自然。另外,孩子寫字姿勢易走形,剛坐下寫時姿勢還挺標準,可一會)L就走樣了,、所以孩子剛開始學寫字時,家長要守在身邊,經常提醒。

選配合適的桌、椅。椅高應相當於孩子排骨小頭的高度,孩子大腿平放在椅麵上,足平放在地上,桌椅之間應有合適的高度差,一般是相當於孩子坐高的l0。桌、椅的高度選配合適,是保證孩子保持正確寫字姿勢的前提條件。

教孩子寫字時的正確姿勢。幼兒的寫字坐姿是:兩臂等長平放於桌麵,胸與桌沿保持一拳的距離,手指與筆尖應有一寸的距離,筆杆與紙麵成6礦角。握筆時將筆放在拇指、食指和中指三個的指梢之間,無名指與小指依次靠攏,掌心虛圓,指關節略彎曲。寫字時,眼與書、本的距離為30~35厘米,頭部不要過於前傾。

初學寫字的幼兒,每次持續寫字的時間不宜過長,以每次持續寫字的時間不超過15分鍾為宜。

孩子不愛學習怎麼辦

每一個家長都想把孩子培養成才,也都很重視孩子的早期教育,可有時孩子卻並不理解父母的心願,淘氣貪玩,學習時注意力不集中,對父母的教育不感興趣,甚至對學習產生了厭惡和排斥的情緒。

所謂幼兒的學習,主要是指幼兒學習掌握一些最基礎的知識,如學習識數。認字、畫畫、講故事、簡單計算等。對於孩子不愛學習的原因要做具體的分析,並采取針對性的措施。一般來說,對於難以集中注意力,對學習不感興趣的孩子要注意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對於抵抗外界幹擾能力差的孩子,要保持他學習環境的安靜。

幼兒學習有幼兒的特點,家長可以根據這些特點,引導培養孩子愛學習的好習慣。

寓學習於遊戲之中,讓孩子邊玩邊學,在玩中學習。幼兒的活動形式以遊戲為主,學習活動必須與遊戲相結合,才能為孩子更好地接受。如學習5以內的加減法,就可以經由家長和孩子一起玩“扣球”遊戲的方式加以掌握:家長給孩子展示5個順序排列的小球,先用碗扣下3個球,剩2個球讓孩子看到,然後問孩子:“碗裏有幾個球?”。這樣,在遊戲中孩子可以學到5以內的加減法,既做了遊戲又學了計算。

把孩子的學習同孩子的生活和需要聯結起來。生活中處處都可以成為孩子學習的場所,比如節日全家人聚會,可以讓孩子數數來了多少人,每人發一個蘋果共需要拿出多少個蘋果,讓孩子學習數數和計算。家長還可以將孩子的學習與孩子的需要相聯接,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孩子往往認識不到學看鍾表、認識日曆的好處,如果家長告訴他:“星期日下午帶你去動物園,記著撕日曆。”那麼孩子可能會急切地問:“怎樣撕日曆?”家長就可以從容不迫地給孩子講怎樣認日曆了。

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氣氛。孩子在學習的時候,外麵孩子奔跑好鬧的聲音,電視機裏唱歌、對話的聲音,以及新買的玩具等,都會使孩子分心。即使孩子能坐在那裏聽講,心也早飛到了外麵小朋友的身邊。所以創設適宜的學習環境,排除周圍的幹擾,使孩子養成安心學習的習慣。

合理安排學習的時候。有的孩子好動;坐不住,注意力難於集中。對此,可采用短時學習法,家長在幼兒心情愉快、注意力集中的三五分鍾內進行教學,而當孩子興趣。注意力轉移後不再強迫和勉強,間隔一段時間後再學習三五分鍾。以後逐漸可以延長學習時間,慢慢養成孩子愛學習的好習慣。

孩子不會數數怎麼辦

孩子早學會數數,常被許多家長當作孩子聰明的一個標誌。當孩子琅琅上口,成功地從1數到20甚至30時,家長往往感到很驕傲,覺得自己的孩子聰明,覺得教孩子數數也很簡單。其實並非如此,家長找一堆小鈕扣,哪怕隻有15粒,孩子也不一定能數清。這說明孩子隻會大聲地說數,但卻不會真正的數數。

據研究證明,3歲至5歲的孩子對數的認識,沿著以下思維階段發展:孩子先從口頭數數開始,然後再點著實物數,接著才能根據數的結果說出總數,再按著實物數拿出同樣多的實物。按此規律出發,家長可以經由孩子有意識地訓練,讓孩子逐步學會數數。

讓孩子學會1~20以內的說數。所謂說數,就是讓孩子像背歌謠似地大聲從數字1按順序數到20,做到不漏、不加、不重複數。這種說數,一般3歲的孩子就能練得很熟練了。

認識數的含義,並會用實物加以演示。孩子學會說數以後,可以讓孩子逐步學會掌握數的實際意義。剛教孩子數數時,要控製在對5以內數字的理解和運用上,如讓孩子用手指點數5粒糖果,4隻梨,4塊積木,盡量讓孩子多接觸各種類型的5以內的實物。當然,要控製每次練習的時間和方式。時間以每次5—10分鍾為宜,方式以做遊戲為最佳。

教給孩子數數兒歌。剛開始教孩子數數時,可以教給孩子一些簡短的兒歌,通過兒歌明快的節奏,押韻順口的語句來幫助孩子學數數。如教H歲孩子數5以內的數,可以背誦兒歌《打鼓》:“一二三四五,我會打小鼓。咯咯咯咯咯,小鼓說是五。”還可以給孩子一隻小鼓,讓孩子邊敲邊數。四五歲的孩子可以教給兒歌“十個手指頭”:“一二三,爬上山,四五六,翻跟鬥,七八九,拍皮球。張開兩隻手,十個手指頭。”

和孩子一起玩數字遊戲。比如比較4以內數字多少的遊戲,就可以和3歲左右的孩子一起玩。找3個小盒,4粒鈕扣,將它們堆放在桌上,讓孩子比較哪個數多;著孩子不能正確回答時,讓孩子將鈕扣放進小盒中,每個盒中放一粒鈕扣,最後剩下一粒鈕扣,一孩子就明白了:4粒鈕扣比3個盒子多。再換其他物品做類似遊戲,慢慢地孩子就抽象出4比3多這一數字關係。

教給孩子多種數數的方法。孩子要真正會數數,不但要會順著數,而且還應學會倒著數,從10,9到1倒著數。家長可用積木搭成個小樓梯,模仿小鬆鼠上樓梯順著數,1,2……10,小鬆鼠下樓梯倒著數,10,9……l。逐漸達到默數:孩子不用手指,用眼睛掃視,心裏計算、數數,而且口中不發出聲音。

孩子不會比較大小怎麼辦

家長可能會發現這種情況,明明盤子裏放著兩個大小完全不同的杯子,可讓孩子把大的那個杯子拿來,孩子卻偏偏把小的拿來了;走在大街上,孩子也分不出汽車的大小,常常把小汽車說得比大卡車還大。

孩子麵臨的不僅是不會比較大小的問題,而且比較多少、長短、粗細,比較重量等都是這個階段的孩子難以掌握的問題。一般說來,2~3歲的孩子應該能會說大的、小的。長的和短的;4歲孩子會說長的、比較長的;5歲的孩子則能區分大的、比較大的和最大的。在家庭中,可以通過家長對孩子有意識的比較訓練,使孩子學會比較大小。

2~3歲的孩子,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給孩子提供充分的機會,讓孩子對所接觸的東西進行實際比較。開始時可以選擇大小差別明顯的同類物體,而後逐漸縮小物體之間的差別。如讓孩子比較皮球的大小,娃娃的大小,碗、盤的大小等等。還可以利用全家吃水果的時候,讓孩子挑選又大又紅的蘋果給爺爺、奶奶吃,引導孩子認真地觀察、觸摸,進行實際的比較。

對於4~5歲的孩子,除了讓孩子進行實物的大小比較以外,還可以讓孩子對圖片中較熟悉的實物比較大小,如圖畫中小馬和小狗的大小比較,火車和汽車的大小比較等等,使孩子能脫離具體實物,隻借助圖片而進行比較。也可以讓孩子多做一些比較大小的遊戲活動,在活動中學會比較大小。

對於5~6歲的孩子,應該讓他(她)在三個以上大小不同的物體中進行比較,讓孩子能夠識別出哪個最大;學會對不同類物體之間的比較,如火車、大象、人之間的大小進行比較;還要讓孩子知道大和小隻是相對而言,大象比狗熊大,比老虎大,可是沒有鯨魚大;鯨魚比起大貨輪來,又小得多。

孩子分不清左右怎麼辦

家長和孩子玩“摸耳朵”的遊戲,家長念口令,孩子按家長的口令去摸耳朵或眼睛,家長說“嘴巴”、“鼻子”或“耳朵”時。孩子都能準確摸到,可對家長發出的“右耳朵’、“左眼睛”的口令,孩子或是猶豫不定,或總是摸錯,家長感到很奇怪,這麼簡單的左、右還分不清,是不是孩子太笨了?

其實,對於5歲左右或5歲之前的孩子來說,準確地認識左、右並不容易,是需要一個過程的。因為孩子的空間知覺發展較晚,而且孩子掌握空間方位概念的順序是:先區別上下(大約3歲以上的孩子),然後能區別前後,5歲左右的孩子才能學會區分左、右。所以,孩子要在能區別上下。前後的基礎上,再去學會如何區分左右。

經研究證明,孩子認識左右,一般要經曆以下三個過程,即以自身為中心區別左右、以客體為中心區別自己與茗體的左右到完全以客體為中心區別左右。

先以自身為中心,教孩子學會如何區別左右。可U讓孩子先區分左、右手。、一般的孩子都是右手當先,就是通常所說的“右撇子”,很多行動都主要用右手進行,如用勺吃飯、用筆畫畫、寫字等,所以先教孩子記住右手,同時再記住左手,並告訴孩子右手的那邊是右邊,左手的這邊是左邊。家長還可以教孩子做“區別左右”的遊戲,如家長說“舉起你的右手”,“跺跺你的右腳”,“摸摸你的左耳朵”等口令,讓孩子按照家長的指令去舉起右手,跺跺右腳和摸左耳朵,以熟練地區分左、右。

以自身中心為根據,推測其他物體的左右。家長可以和孩子同向而立,家長在前,孩子在後。家長讓孩子指出家長的右手是哪隻手,左手又是哪隻手;然後,轉過身來,麵對孩子,再讓孩子認家長的左、右手,孩子可能就難以辨認。家長可以先在右手拿朵小花,然後再過來麵對孩子,使孩子記住拿花的手是右手,讓孩子學會先找到家長的右手,再去區分家長的右邊。左手和左邊。

學會對物體之間左右關係的識別。麵前放一個小布娃娃和一隻小狗玩具,孩子會區分小狗在娃娃的右邊,娃娃在小狗的左邊。還可以拿三至四個玩具,讓孩子知道左、右是相對而言的。

孩子不會辨認顏色怎麼辦

孩子生活在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中,所以,讓孩子盡快學會辨認顏色是很重要的,它不僅可以發展孩子的智力,而且為幼兒學習繪畫、折紙打下了基礎。

據專家們研究發現,孩子辨別各種顏色的差別並不難,而正確掌握顏色的名稱則比較困難。孩子能辨別紅、黃兩種顏色是不一樣的,但並不知道這兩種顏色的名字。這種情況反映到家長眼中,就是孩子不會辨認顏色。所以,家長的任務,首先就是讓孩子把顏色和其名稱能對應起來。當然,孩子辨認顏色的能力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強的,1—3歲的孩子逐漸能學會認識紅、黃、藍、綠,到3~4歲則能辨認出天藍、紫色等顏色。家長可以根據孩子對顏色感知能力的發展特點,進行相應的訓練。

經由和孩子一起玩“找顏色”的遊戲;鍛煉孩子辨認顏色的能力。家長可以準備一些紅、黃、藍顏色的硬紙卡片,然後隨意抽出一張卡名,如紅色卡片,讓孩子說出這張卡片是什麼顏色的,另外還有什麼物體是紅色的。孩子可以列舉紅色物體,如太陽、紅旗、紅布等。剛開始做遊戲時,選用的顏色卡片要鮮明,訓練幾次後,可換用桔紅、磚紅。土紅等幾種紅色讓孩子辨認,擴大孩子對紅色的認識。

讓孩子做圖畫的填充、塗染練習。為了讓孩子更熟練地辨認顏色,理解顏色的含義,可以讓孩子根據一些黑白圖畫,自己進行塗染,如給小不倒翁塗上顏色,給小汽車\大卡車塗上顏色等。

利用生語中的實物,隨時教孩子辨認顏色。如家中牆上的畫、台燈、察布的顏色f以及街道上汽車、郵筒、自行車的顏色等等,利用一切機會訓練和培養孩子辨認顏色的能力。

孩子不認識鍾表怎麼辦

孩子聽收音機時,常聽到播音員報時:“剛才最後一響,是北京時間12點正。”家長也經常提醒孩子:“四點半了,該吃晚飯了!”孩子逐漸對鍾點有了概念,也想了解鍾點是怎麼回事。孩子看到家裏有鬧鍾,父母都戴手表,就對鍾表產生了興趣,想知道為什麼爸爸媽媽能從鍾表上看時間,知道幾點了,而自己卻不會。

孩子在掌握了鍾點的初步概念之後,就可以教孩子識鍾表了。對於孩子來說,能學會看鬧鍾、手表,對孩子認識數、形成時間觀念,發展智力以及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都有益處。孩子年齡小,隻要教會他能從鍾表上看出幾點鍾,幾點半鍾就可以了,而不必非要識到分。秒。

鑒於以上情況,家長和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著手,教孩子認識鍾表。

利用日常生活中跟孩子關係最密切的活動,由家長或教師指著鍾麵的數字和時針向孩子講解。比如:早晨6點,叫孩子起床,家長可以說:“快看表,都6點了,趕緊起床。”早上7點鍾,催孩子上幼兒園;中午12點,提醒孩子該睡午覺了;下午4點半,該聽兒童節目了等等。這樣,經過多次反複,一孩子就會慢慢自己看鍾表了。

和孩子一起做個紙麵鍾,經由遊戲來掌握鬧鍾。告訴孩子短針是時針,長針是分針,分針走一圈,時針才走一格,時針每走一格就是一個小時,兩格是兩小時,依次類推。家長可以先撥給孩子看,再讓孩子撥,讓孩子依順序認識1點、2點、2點半……。還可以和孩子做遊戲:每人隨意報一個時間數字,看誰撥得又快又準。做一段時間紙麵鍾遊戲後,最好能讓孩子撥一撥真正的鬧鍾。

家長可以帶孩子去附近的鍾表店看看,讓孩子認識各種各樣的鍾表:日曆表、電子數碼表、鏈鍾擺的掛鍾、帶鬧鈴的鍾。還可以帶孩子看車站、鍾樓上的大自鳴鍾、電子表等。最好讓孩子總結一下鍾表的特征,使孩子透過千差萬變的鍾表的表麵,深刻了解表鍾的基本功能——報時。

給孩子講解鍾表的一般知識,知道鍾表也有快慢。如果有鬧鍾的話,可以拆開後蓋,讓孩子看一看鍾表是如何走動的,告訴孩子鍾表有時候會走不準,有的時候快,有的時候慢,但可以調整。當電台報時時,家長可以對鍾表並給孩子講解,讓孩子嚐試e己對鍾表。孩子較好地認識鬧鍾後,再教孩子識手表、電子表等,由形象具體的表逐漸到複雜、多樣的表。

由父母或教師替孩子看鍾表到孩子自己看鍾表。孩子認識鍾表後,可以幫孩子定一個時間表,如:6點起床,7點上幼兒園,12點睡午覺,2點做遊戲,3點半所故事,晚上8點半睡覺等,讓孩子B己根據時間表去安排作息。

怎樣教孩子認識錢幣

孩子三四歲的時候,就可以教他識錢幣了。我國使用的新貨幣,分硬幣和紙幣兩種,每種又有不同的麵額,硬幣現在有1角、5角、1元等3種;紙幣有1元、2元、5元、10元、50元、100元6種,幼兒會認50元以內的貨幣,一般就夠了。

貨幣是人們生活中購物不可缺少的媒介物,讓孩子掌握好貨幣的換算和使用,對孩子及早進人社會生活,培養孩子學習心算,鍛煉生活自理能力都有好處。家長和教師可試用下麵的方法教會孩子認識和使用錢幣。

教孩子區分硬幣和紙幣,認識50元以內的硬幣和紙幣。拿一些硬幣和紙幣分別展示給孩子看,硬幣掉在地上可以發出聲響,都是圓的;紙幣可以折疊,是長方形的。再讓孩子看看各種硬幣有什麼不同,可以讓孩子比較大小的方式區別這幾種硬幣。區別各種紙幣,可以經由圖案、顏色和大小來比較、辨別。

讓孩子用玩遊戲方式來掌握貨幣之間的換算關係。可以找一些紙幣、硬幣的零錢,在家中和孩子做“商店”遊戲。由家長當售貨員,孩子當顧客,家長可以拿一些橡皮、尺子、鉛筆之類的小物品作為商品,告訴孩子鉛筆5元一支,尺子10元一支,橡皮15元一支,讓孩子按價錢付給家長;或家長當顧客,孩子當售貨員,讓孩子學著找錢,經過幾次訓練後,孩子對角、分之間的換算關係就基本清楚了。

給孩子一些零用錢,讓孩子自己用錢去買東西,學會使用貨市。如讓孩子自己買冰淇淋、手帕、鉛筆等,並將所找的零錢還給家長,家長可以告訴孩子,給了他(她)多少錢,花了多少錢,又找回多少錢。

告訴孩子如何衛生地使用錢幣。一讓孩子知道錢幣是在家長、賣雜貨的爺爺和商店裏的阿姨子裏用來用去,上麵有很多細菌;所以不要把硬幣放在嘴裏,拿完錢後要洗手,還要養成節約、不亂花錢的好習慣。

如何教孩子學認日曆、月曆

當孩子會看鍾表,學會從1數到50,並且有了昨天。今天、明天的時間概念後,就可’以教孩子認日曆了。一家長應該認識到孩子學認日曆後的好處,可以更好地幫助孩子安排時間和掌握日期,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自主能力。。下麵就介紹幾種教孩子學認日曆的方法。

教孩子認星期。可以經由日曆或月曆,來教孩子學認星期。月曆一般是顯示一個月內相應的星期分布狀況,而且星期日到星期六是順序排列,星期日以特別顏色顯示。可以讓孩子每天都看看月曆,並根據每天安排的活動來記憶星期,如星期天爸爸、媽媽都休息,自己也不用去幼兒園;星期一幼兒園有繪畫課,星期M有計算課等。讓孩子明白7天組成一周,一周內順序總是一樣的,並不斷重複。

認識月份、日期。可以選在元旦前夕,告訴孩子元旦就是一月一日,是新年,也就是新的一年的開始。一年有12個月,月有大月和小月之分。大月和小月的區別孩子不易掌握,可以讓孩子緊握左拳,手背朝上。用手指關節間的凸凹作標誌記大、小月:從左或從右開始數。凸處為大月,凹處為小月,讓孩子邊指邊念口訣,如“二月大(凸處)。二月小(凹處)、三月大(凸處)、四月小(四處廣,數到七月,再拐回來接著數;直到數完一12個月。讓孩子說說哪幾個月最冷,哪幾個月最熱,把月份與季節、氣候聯係起來記。

學會看節日。日曆上往往用鮮豔的顏色標注節日,如一月一日、六月一日、十月一日等節日一般都用紅色。讓孩子知道這些節日,並與往年的活動聯係起來,如一月一日是新年,穿新棉衣,放鞭炮慶祝;六月一日是兒童節,吃冰淇淋,逛動物園。

讓孩子找自己的生日是哪月哪日,星期幾。孩子一過完這次有趣的生日,“就盼望下次生日的到來,家長可以讓孩子自己在日曆上找生日是幾月幾日,星期幾;也可以告訴孩子爺爺的生日是幾月幾日,讓孩子在日曆上找到,並告訴給爺爺、奶奶。

怎樣教孩子學外語

鄰裏之間一起玩耍的孩子,有的時候說出一兩句簡單的英語來,常使別的家長感到既驚奇又羨慕。其實,隻要方法得當,4歲的孩子學會一些簡單的日常英語會話和單詞並不難。

據研究證明,在幼兒期這個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孩子的腦細胞很容易接受聽到的話和聲音,他們可以毫不費力地。自然而然地同時學幾種語言。這個時期幼兒的模仿力很強,他們可以模仿成人的聲音、動作。對新奇的語言更有極大的興趣和模仿的願望,而且幼兒學外語沒有什麼顧慮,也不受母語語法的幹擾,他們常常邊玩邊記住了許多我們成人記不住的東西。另外,幼兒學習外語。為幼兒以後係統地學習外語打了基礎。

幼兒具有學外語的能力,但教幼兒學外語還要注意方式方法,因為孩子學外語的方法不像成人那樣,先認字母,再記單詞,而是像學“母語”那樣自然而然地學外語。

初教孩子學外語,不論英語、日語還是俄語,首先要有合格的教師,如果孩子從小發音不正確)長大以後再糾正就很困難了。千萬別為了趕時髦,以孩子會說幾句簡單外語單詞和會話為目的,強迫孩子學習外語,而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

孩子學外語應以日常口語對話為主,圍繞著幼兒平時接觸較多、應用較廣的語旬,如“早安”,“您好”,“再見”等進行練習,隨著幼兒生活範圍的擴大,認識水平的不斷提高,再不斷擴大幼兒外語學習的範圍。

采用圖片、實物及遊戲教孩子學外語。家長可以借助室內外的實際來學習,還可以利用各種圖片,如飛機、輪船、汽車、水果、蔬菜等,讓孩子邊玩邊學。

采用觀看和表演小品的方式。可以選遍一些內容簡單的小品,讓孩子扮演其人的角色,會話用外語,讓孩子在親身的參與活動中去更好地把握,記憶這些詞語和對話。

利用各種視聽教具設備,與孩子一起收聽、看幼兒外語節目,如電視中的(兒童學英語)節目,就是專為學齡前兒童學英語而開設的,可以給孩子安排好時間,讓孩子堅持長期收看。

幼兒學外語,貴在堅持。剛開始學外語時,孩子主要憑興趣Z.當難度逐漸加大時,孩子可能會不適應,一或覺得難度大。學不會,產生放棄的念頭,出現了學外語的高原現象。但隻要家長不放鬆,鼓勵孩子堅持度過這一難關。並從學外語開始就培養孩子每天堅持的習慣,相信孩子會對外語產生越來越大的興趣,而將學習外語看作是他生活中的一個組成部分,自覺地學習。

怎樣培養孩子對科學的興趣

科學是一個令人感到神秘而又高不可攀的字眼,在幼兒階段,孩子能對科學產生興趣嗎?如何培養孩子對科學的興趣呢?這些是每一個家長或教師都想知道的問題。

其實,科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就在孩子們的遊戲中,它們就是孩子身邊的花草魚蟲,是孩子常見的風、雲、雨、下雪、起霧、下霜等自然現象,都可以成為孩子觀察的對象。家長可以用簡單的語言、形象的比喻來解釋這些現象,還可以帶孩子走進大自然,為孩子解答各種問題,如“大雁為什麼每年秋天南飛?”,“為什麼螞蟻搬家就要下雨?’”,“為什麼夏天的水要比冬天的水涼?”等。

經常做一些科學小實驗。家長可以利用電冰箱,為孩子演示水的三態變化;用塑料袋裝空氣後捏住袋口,讓孩子按一按有什麼感覺,再對臉擠出點空氣看有什麼感覺,了解空氣處處都在,是無色、無味的。通過科學小實驗,培養孩子對科學的興趣。

經常帶孩子參加一些豐富多彩的活動。如帶孩子去參觀各種展覽,逛博物館,遊覽動物園、公園等,以豐富孩子的感性認識,擴大他們的眼界。還可以讓孩子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如飼養小金魚、澆花、采集落葉等,培養孩子對動植物的興趣。

家長給孩子講科學童話和故事。科學故事中有很多科學知識和道理,又以孩子能夠接受的方式出現,所以很受孩子們的歡迎,如(小然以找媽媽)、(小水滴漫遊記)和(吃新郎的螳螂)等,都是比較好的科學故事。

經由給孩子看照片、圖片以及看電視的方式。給孩子看一些實物照片,可以讓孩子更好地了解動、植物的外貌特點及生存環境;電視節目中的(動物世界)也是比較好的講解科學知識的節目。

孩子想做小實驗怎麼辦

三四歲的孩子不僅特別愛提問題,而且也特別喜歡動動手,模仿成人的動作。爸爸修理自行車,他也跟著在後麵,驚奇地看著小螺釘;媽媽洗衣服,他又去捧那五顏六色的肥皂泡。孩子對日常接觸的事物和現象產生了興趣、並特別想嚐試一下,進行一些小操作和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