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讓孩子學得更好

培養孩子學習,讓孩子學得更多更好,相信還是每個家長的心願。針對孩子的心理及生理特點,提出一些方法和建議,相信會給父母們一個指導性的幫助。

知識經濟時代已經確認知識重要性。怎樣讓孩子能有較係統地掌握學習方法、規律,做到事半功倍呢?

為孩子製訂學習計劃

所謂學習規劃,就是學習者為達到一定的學習目標,根據主客觀條件而製訂的步驟、方法。學習規劃應包括四個方麵:一是學習目標,二是學習內容,三是時間安排,四是保證落實的措施。綜合考慮這四方麵,才能訂出切實可行的規劃。學習規劃應當依人而異,依內容而定。大體上有三種類型:

(1)長遠規劃,即四五年以至更長時間的規劃

它的主要目的是確定自己的成長目標和主攻方向。例如,一個高中生可以考慮自己想上哪所大不;一個大學生考慮自己畢業後考取哪方麵的研究生,或畢業後從事哪方麵的工作,或在哪方麵作出一定的成績。當確定了主攻目標以後,應該提出具體目標,在多長時間裏,通過什麼步驟、方法去實現它。在這裏時間和指標是規劃的決定因素,方式、內容、進度、方法,全由時間和指標來統籌。

(2)近期或短期的學習規劃

這是實現長遠目標的分計劃或具體計劃,即以有限的時間,實現有限的目標,按學習內容順序,排列階段性的學習進度,確定實現計劃的措施,要求規劃明確、具體、周密。這樣的計劃,按時間長短和不同要求,可分出許多層次。一年安排:安排一年內的學習內容、指標、進度。以後依次有學期安排、季度安排、月安排、周安排、日安排。各個層次是有機的整體,每一低層次都是為高層次服務的,各層次計劃的逐步實現,就是學習總目標的逐漸完成。這裏,要特別重視短期規劃,長期規劃、近期規劃都要通過短期規劃來落實。

(3)專題學習規劃

這是為了獲得某種專門知識技術,或解決某個專門問題的學習規劃。如中學生參加某個科學小組而製訂的學習規劃,大學生為研究某一個專題而製訂的學習規劃。要讀什麼書,參閱哪些資料,達到什麼水平,學習時間多長等等,都應當根據專題的性質和需要來考慮。

為了保證學習規劃的更好落實,必須注意計劃目標不能訂得太高,也不能訂得太低。訂得太高,盡了最大努力也難以達到或根本不能達到,容易失去前進的信心;訂得太低,不需要什麼努力就可以實現,也就失去了規劃的目的。因此,規劃指標應訂到經過自己的努力可以實現的程度上。這就要求規劃必須切合實際。這裏的“實際”包括:知識和能力的實際,是指每個階段,究竟能夠接受、消化多少知識,能夠著重培養哪些能力;時間的實際,指在每個階段,除去吃飯、睡眠、娛樂、休息、鍛煉外,究竟有多少時間能用於學習;個人學習水平的實際;教學進度的實際,個人規劃不能脫離老師教學的進度。

掌握學習的方法

怎樣讓孩子掌握好的學習方法,探索學習途徑,提高學習效率,已成為廣大輻家長迫切的願望。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同樣都是從事學習,有的人碩果累累,為人類做出了重大的貢獻,有的人則無所作為,被拋入新的文盲行列。這裏學習方法的優劣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從孩子學習的實踐來看,能否學好,關鍵在於是否掌握了學習上的主動權。而學會如何學習,則是獲得主動權的根本所在。進化論的創立者達爾文說過:“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英國一位社會學家曾多次調查過幾十位諾貝爾獎金的獲得者,發現他們當中的大多數人都十分重視觀察導師怎樣活動,怎樣思考,怎樣對待事物。他們一致認為,掌握方法比掌握具體知識更重要。無數科學家成長的道路充分說明了研究學習方法的重要性。如果同學們在學習科學知識的同時,也注重科學思想方法與學習方法的培養,就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學到更多的知識。目前,廣大中學生中普遍存在著學得的知識死板、思維不靈活、動手能力差、適應性不強等現象,這與沒有形成科學的思想方法和學習方法。

讓孩子注重效率

要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重點是要提高學習效率;要提高學習效率,關鍵要有效率感。所以,單單說珍惜時間就是延長生命還不夠,應該說,講究效率才是延長生命的好辦法,也是提高學習成績的最好辦法。

再打個比方:最先進的汽車每小時行駛300公裏,一般汽車每小時行駛100公裏,如果它隻滿足於怎樣“笨鳥先飛”,怎樣延長勞動時間,就是研究上一萬年也不行。同學們對“龜兔賽跑”的故事是非常熟識的了,但它隻講了一個方麵的道理,另一方麵還應研究兔子跑得快的方法,否則,那真的隻有永遠當烏龜了。

要趕超別人,非提高效率不可。那麼,什麼是學習效率呢?學習的效率是指學生在單位時間內有效學習量的大小。我們用公式表示如下:

即學習的效率=學習的有效量單位時間。

在同學們周圍,學習成績優異者,當然與刻苦學習有關,但“用功”的學生未必學習成績就好。有不少學生學習很用功,整天坐在教室裏學習,很少參加文體活動,甚至連課間十分鍾都不放過,但學習效果並不佳,原因何在?除了別的因素之外,單位時間內的學習效率不高。一天寫一篇作文和一周完成一篇作文,其效率就相差六倍。數十道列方程應用題,平時不緊不慢地做,怕是兩天也完不成。可是在競賽的特定情況下竭盡全力去做,兩、三個小時就完成了,後者的學習效率就比前者的高。

由此可見,學習必須講求效率。要講求效率至少要弄清楚兩個問題:一是學習活動是否有效,二是單位時間內的利用率究竟有多高,如果不解決好這兩個問題,學習活動就無法擺脫無效勞動的重壓和延長學習時間所產生的疲勞。

綜上所述,學習方法說到底是個思維方式和思維習慣問題,方式,習慣不一樣,其結果也完全不一樣。總括起來,好的學習方法必須符合三個條件:符合認識規律的科學方法;符合不同學習內容和不同教師教課特點的方法;符合自己個性特點的方法。研究學習方法,可以從許多方麵入手,例如,不同學科的學習程序、預習方法、聽課方法、複習方法、做作業和應試的方法,科學支配時間的方法等等。

與孩子一起了解影響學習的因素

(1)觀察影響學習

觀察是人們有目的地通過感官認識客觀對象的活動。人們要想獲得知識,就不能沒有觀察。俄國生理學家巴甫洛夫把“觀察、觀察、再觀察”作為自己的座右銘。敏銳的觀察力是自然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必備的品質。觀察力的培養,對於青少年的學習和成才是十分重要的。

衡量一個人觀察力的優劣,主要是看他能否全麵、準確、深入地把握事物的特征。富於觀察的科學家總是善於在全麵考察被觀察對象的基礎上,捕捉被觀察對象的那些不明顯的特征,從而做出驚人的發現。而缺乏觀察力的人,對所觀察的事物則往往是浮光掠影,既不準確,又不深刻,甚至錯誤百出。

觀察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①要創造觀察的機會學生的主要學習活動是在校內進行的,可以對教師、同學進行觀察,觀察時不僅要把握他們的外部特征,還應該把握他們的內在特征,特別是把握他們值得學習的有益的東西,如他們良好的氣質、瀟灑的作風、優良的品德等。還可以到校外去開展觀察活動,如參觀動物園、天文館、博物館、展覽會、工廠、農場等,注意捕捉那些動人心弦、引人注目的事情和那些表麵看來雖然微小但實際上有價值的具體材料,觀察完畢以後,應該說出事物的整體形象和各種特征。

②要注意帶著問題進行觀察觀察本身不是目的,觀察的目的是通過觀察事物的現象進行思考,解決問題。帶著問題觀察和不帶著問題觀察結果大不一樣。帶著問題觀察伴隨著積極的思考過程,其結果是能對觀察對象進行全麵的或部分的解剖,整理出有一定內容的觀察報告,提出一定的解決問題的設想和方法;而無目的地觀察其結果常常是一無所獲。

③在觀察中要注意講究方法,采取適當的方法和途徑來提高觀察能力直觀是提高觀察能力最主要最常用的方法和途徑。直觀一般有實物直觀、模像直觀和言語直觀三種。

實物直觀,是指觀察實物與標本、演示性實驗、參觀等方式。其特點是生動性與真實性,能夠反映事物的本來麵目。

模象直觀,是指觀察模型、儀器、圖片、圖表等。其特點是可以突出事物的本質特征,有助於理解知識的內容。

言語直觀,指通過語言(書麵和口頭)事物作形象的描述,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言語直觀的優點是可以擺脫時空、設備與條件的限製,對事物的描述具有一定的概括性。

在直觀中,要注意觀察的目的性、計劃性;無目的無計劃的觀察收不到好的觀察效果。可以采取“整體——部分——整體”的觀察方法;也可以采取對比、比較的方法,找出事物的共同點和差異點;還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或方麵去觀察,以全麵把握事物,尋找事物的本質特征。無論哪種觀察方式,細致、認真、全麵都是必不可少的。

許多成功的經驗已經證實:專注精神是孩子治學的法寶。無論學習、研究什麼,你必須把全身心都投入進去,否則將一事無成。

注意是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力是一切智力活動的維護者。注意的基本作用是對信息進行選擇。這包括從各種感覺信息中選擇少量重要的信息,進行知覺加工,然後選擇某些信息保存在記憶中;在必要的時候,從記憶中有選擇地提取某些信息,對環境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應。注意的力這種特殊作用,使它在人類的信息加工中有著重要的意義。注意力不集中,就會“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一切智力活動都無法進行。

培養孩子的學習注意力

培養和提高自己的注意力,必須在注意的穩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轉移幾方麵下功夫。所謂注意的穩定性,是指注意能在較長時間內充分指向而且集中在同一對象上。與注意的穩定相反的是注意的分散。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指向和集中在與當前從事的活動無關的事物上。

(1)要提高注意的穩定性,就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養成注意的習慣

②活動內容和活動方式要多樣化

③調節身體的疲勞度

④了解活動的結果和意義

所謂注意的分配,是指把注意力分配到兩種或幾種不同的對象與活動上。例如,學生在課堂上一邊聽講、一邊記筆記。汽車司機在駕駛汽車時手扶方向盤,腳踩油門,眼睛還要注意路標和行人等,這都是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配是完成較複雜工作任務的重要條件。一個人缺乏一的注意分配能力,是難以搞好學習和工作的。

青少年學生正在長知識、長能力的時期,注意的穩定、轉移的分配等注意品質,對搞好學習是至關重要的。要想提高注意力,必須在以上幾方麵下功夫。

●要認真讀書

●要敢於和善於設疑

●要透過現象抓本質,抓住知識的內部的本質性聯係

●要以知識經驗的積累為基礎,與思維的訓練相結合

在學習過程中,困難是不可避免的。困難來自兩個方麵,一個是主觀方麵的,表現為遇到困難畏縮不前、缺乏自信心等情況;一個是客觀方麵的,表現為學科知識的難度,客觀條件的變化與幹擾等。在這兩種情況下,都特別要求人們有堅強的意誌。真正堅強的意誌,表現為目的明確、措施有力、行動堅決。而能否克服困難,則是意誌是否堅強的主要標誌。

一個人的堅強的意誌和搞好學習有非常密切的關係。人們正是憑借著意誌去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學生正是憑借著意誌進行著創造性的學習活動。學習的道路並不是平坦的,科學高峰的攀登也非輕而易舉,其間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困難,要經曆許多曲折和反複。如果缺乏意誌,或意誌薄弱,那麼,就永遠不會有良好的成績。

(2)集中注意力

中國古代的思想家孟子,講過一則“學弈”的故事:有甲乙兩人向下棋名手奕秋學棋。其中甲全神貫注地聽老師講課;而乙則心不在焉,隻想著怎樣彎弓搭箭去射下飛來的天鵝。結果,甲成了下棋高手,而乙卻不事無成。這個故事,形象地告訴我們,集中注意力,是上好課的必要條件。如同人們常說的,注意力是知識的窗戶,沒有它,知識的陽光是無法照射進來的。

●盡快學習法

上課預備鈴響過後,要立刻停止課間活動,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使自己平靜下來。然後再認真回憶一下預習思路和沒有解決的問題。這樣,心裏就有了底。老師一講課,你就可以使自己盡快地接上思路,迅速進入課堂的學習狀態,取得好的效果。

小孩從牙牙學語起,就要聽父母說話和講故事;學生從小學到高中幾年的時間,主要是坐在教室裏聽老師講課;參加工作以後,人們也要經常聽各種報告和談話。由此可見,聽講能力是伴隨人終生的一種重要的能力。聽講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學生在課堂上獲取知識的多少和學習成績的好壞,所以說,學生應當努力提高自己的聽講能力。

聽講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麵的內容:

●理解語言的能力也就是說,能聽明白老師所講的內容。既不誤解,也不遺漏,同時對老師講課中深層次的內容,有透徹的理解,達到全麵、正確、深刻。

●重點的能力即聽完老師的講課,能抓住中心,清晰地歸納出要點。

●判斷正誤的能力在聽講時,能辨別講話內容的正確與錯誤。

請嚐試:某個同學在朗讀課文時,你不依靠眼睛看,而是依靠耳朵聽,判斷哪些地方的感情讀出來了,哪些地方的感情沒有讀出來;哪些句子的停頓讀對了,哪些地方讀成了破句;還有哪些字讀錯了,哪些詞語遺漏或添加了。

或者如:當某個同學回答老師的提問時,你除了能辨別他回答的正誤,還能找出哪些是自己所不及,應該學習的;哪些還答得不完整,是需要補充的。

●感受語言的能力我們在聽講時。不能僅限於言詞本身,而應該加入自己的生活經驗,融進自己的思想感情,給自己插上聯想的翅膀,這樣,感受就會不斷加深,聽講的能力也就會逐日提高。

幫孩子計劃學習時間

(1)有效利用時用法

時間不像別的物品,可以製造、購買、貯存。但是,有三種方法可以使孩子在有限的時間裏做更多的事情:其一,提高學習效率,這樣孩子就能完成更多的任務;其二,充分利用以往被浪費或認為是無足輕重的小塊時間,這樣孩子便獲得了比別人多得多的時間,幾乎等於得到了第二個生命;其三,通過自我控製,孩子能養成好習慣,改掉壞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