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玉振生《人性與人生》的隨想(並序)
林薇
去年秋天,光明日報出版社約我為一部人生感悟書當編輯,希望我“以常人的角度,編輯一本非哲學專家之筆完成的人生感悟書,為今天人文精神的構建提供多一個範例!”我喜歡文字,但隻是對文學而言,喜歡的是那種下筆千言的瀟灑,更確切地說是喜歡詩歌、散文、小說這些形象性的東西,亦常說理論是灰色的,生命之樹常青。我生無慧根,對於哲學和感悟之書,不感興趣。
就在這不感興趣之時,玉振生老師把《人性與人生》的初稿送到了我的手上——原來這就是出版社希望我編輯的書。按理說,像此書,應該請一些哲學專家寫點評論才是;但如果從“知人論書”的角度,我稍稍可以發言;因為對玉振生老師比較了解,加上通過編輯此書,亦多約他喝幾回茶聆聽他對人生的理解,多讀一些哲學方麵的書籍,增加對生命人生、為人處世的感悟,又未嚐不是好事。
這是一本向世人提供人生智慧,啟發人從解讀人性、順應人性入手,精於做人、應世、處世,以謀取一己之私利的書籍。讀著讀著,我不禁為本書視角的獨特,觀點的鮮明,論述的精辟所感動,萌生了想寫點什麼的感想。
我生活在廣西的一個美麗的山城岑溪,文學的種子在這片土地上萌芽,散文、詩歌、小說在這片土地上異彩紛呈。本書作者玉振生老師可謂天馬行空,他在現實之中不斷思考生活的真諦,在六十多年的人生曆練中,形成了獨特的人生思想庫。玉振生,廣西岑溪人,曾擔任岑溪報社總編輯,現年64歲,畢業於中山大學中文係文學專業。2005年,他著手寫這本書。他說:就寫作此書而言,我是樂之者,別人玩撲克、麻將、養寵物、玩股票,我則玩思想。
說遠了,言歸正傳吧!
《人性與人生》認為,人世間的一切都源於人性。因此,解決人生中一切問題的答案都得從人性去找尋,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追根溯源。
什麼是人性呢?作者認為,人性,是人類共同本性的簡稱。人性的核心是自私。“自私”是一個社會性用語。即一個作為個體的人在與其他人來往、相處、合作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專門替自身利益著想的行為傾向。
那麼,什麼是人生智慧呢?用簡單的一句話回答,便是怎麼做才對自己最有利的決竅。
《人性與人生》一書中,作者談到,要獲得人生智慧,洞悉人性是基礎。在作者看來,人生的智慧,主要是如何與人相處。作者把一個人的人際關係劃分為三種類型,即陌生型、並列型、對立麵型三類。其中對立麵人際關係的相處是最主要的,也最需要智慧,這種智慧與個人生存、發展最攸關。這樣,探討在對立麵人際關係中,作為行為主體的個人如何與對立麵那些人相處的智慧,就成為本書的重點、核心、精華之所在。
作者探討的人生智慧主要體現在對立麵人際關係的處理上。如老板和顧客、領導與下屬、夫婦、父子等。作者認為,對立的雙方走到一起來,形成某種對立麵人際關係。對立的雙方之間是一種互相依存、互相仰仗、互相利用、相互成就的關係。在對立麵人際關係中,無論從那一方來看都是:益人,才能益己;利人,才能利己。損人,達不到利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