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長壽不可缺少性愛

傳統觀念認為,人對性活動的興趣是隨年齡增長而下降的,直至最後喪失。思想健全的成年人進入中年後就會對性生活感到厭倦。而老年人則應該根除性欲;很多人都把老年男女間的性活動看成粗鄙的,仿佛還有點下流,他們好像不相信老年人還“幹這個”。實際上,這是違背客觀事實的。根據費弗在1979年進行的統計,大約70%的男子在68歲時仍有規律地進行性活動,甚至在78歲年齡組,還有25%的人繼續保持著活躍的性生活。我國1982年人口普查中,發現百歲以上老壽星有3700餘人,而其中的壽星鴛鴦約有500多對,可見美滿婚姻的確是人們健康長壽的重要原因之一。長壽老年人除了在生活上具有良好的習慣之外,大多數夫妻和睦,精神愉快。生活上的關懷體貼,精神上的安慰支持無疑對健康長壽是一劑良藥。日本曾對離婚的人作過調查,發現離婚的男女比有美滿家庭的人,平均壽命要短得多。一般男人要短12歲,女人要短5歲。盡管離婚後有的另有新歡,但往往離婚的惡性刺激占了上風。據美國調查,單身男女和鰥寡孤獨者的死亡率是婚姻美滿者的2—10倍;70歲以下離婚的男子與婚姻美滿的同齡男子相比,心髒病、肺癌和胃癌的發病率要高出2倍,肝硬化發病率要高7倍,高血壓發病率約高3倍。據統計,喪偶當年而辭別人世的人亦屢見不鮮。一切對人不利的影響中,最能使人短壽的要數抑鬱情緒和惡劣心境;而在很大程度上,情緒和心境取決於夫妻雙方的感情是否真誠,關係是否融洽。一對恩愛的伴侶,一個美滿的家庭,無疑給夫婦雙方的健康長壽奠定了基石。據現代生理和心理學家研究證明,人在精神愉快的時候,體內可分泌出一些有益人體健康的激素、酶和乙酰膽堿,能使血液的流量、神經細胞的興奮性調節到最佳狀態,可以提高全身的免疫功能。因此,良好的精神狀態有助於調動身體內在的積極因素,抗禦疾病的發生和發展,延長人的壽命。相反,夫妻反目為仇,老年喪偶或終身不娶嫁的老年男女,終日鬱悶憂傷,就會幹擾人體內激素的正常分泌,內髒器官功能失調,血壓升高,造成心血管疾病。老年性行為並不一定達到射精。性欲可以分為接觸欲和脹滿緩解欲。接觸欲是指男女雙方希望互相接觸身體之情,這種欲望是人和高等動物的一種本能,從剛生下的嬰兒到老年人是一直存在的。對老年夫婦來說,除精神上的愛慕之情的交流之外,另一個重要方麵是接觸欲,即身體接觸,互相愛撫,以及性器官互相刺激等。脹滿緩解欲也叫排泄欲,是指在性激素作用下,體內有一種充滿東西的脹滿感,並有把這些東西排泄出去的願望,如男性的陰莖勃起和射精,女性性欲衝動時的生殖器充血,前庭大腺和陰道分泌物增加等。排泄欲是受年齡影響的,老年人的次數顯然會減少,老年人可通過上述並不一定導致性交的性活動,如擁抱和被擁抱,表達感情和接受他人的感情,來享受這種人生樂趣。這對於身體健康、感情和睦、消除孤獨感等大為有益。一位叫斯維蘭德的科學家在1978年曾指出:“性治療的目的是幫助老年人在性方麵得到解放。這不僅有積極的社會意義,還能使老年夫婦能進行進一步的情感交流,提高親密程度和自尊心,在沒有精神壓力的情況下體驗生活快樂。對此,社會應該像接受青年人在這方麵的作為一樣予以接受。”

怎樣對待老年陽痿

陽痿指陰莖不能勃起,或勃起不堅,致使不能插入陰道,不能性交。老年人性行為偏重感情需要,雙方甜密的回憶,親切的話語,親昵的動作都會使人感到幸福滿足。因此,老人不一定頻頻性交。隨著年齡的增加,性交情況會有變化,如每次時間間隔延長,60歲每月1~4次,70歲每1~2個月1次。並且每次勃起較慢,精液漸少甚至不射精,這些都是正常的,是生理變化,不是疾病。老年人出現陽痿的原因首先是精神性的。如自己覺得老了,性交怕人笑話,怕損壽,還有子孫滿堂、居住條件不方便、老伴不合作、身體不佳等。其次,是血管性陽痿。如動脈硬化及狹窄、陰莖充血困難等,可通過動脈造影、多普勒檢查來確診。治療要用藥物改善供血,必要時作腹壁下動脈與陰莖白膜的吻合術,以便增加血運,可以治愈。還有是靜脈擴張,勃起後不存血而迅速軟化,引起陽痿,可通過海綿體造影來診斷,也可作陰莖灌注試驗。治療可手術結紮陰莖背深靜脈及陰莖腳靜脈,可以治愈。還有神經性陽痿,如前列腺切除術後,嚴重的腰椎骨質增生等。內分泌性陽痿,主要見於糖尿病人。為了治好病,需到專科醫院詳細診治。中藥有淫羊藿、巴戟天、枸杞子、蓯蓉、杜仲、陽起石、菟絲子、人參、首烏等。外,還有針灸、氣功、外用藥等,器械方麵有康樂器(靜脈性陽痿者可用),陽痿治療機等。

老年人的健齒目標

人們常說“老掉牙了”。這種說法對嗎?生活中許多人都認為人老而掉牙是必然的。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如果做好口腔保健,健康的牙齒是可以伴隨人的一生的。老年人中存在的主要口腔問題是齲齒(特別是根麵齲),還有牙周病和牙齒缺失。第二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在65-74歲的老年人中,65%的老年人有齲齒;超過99%的老年人的牙周組織不健康;有11%的老年人牙齒全部掉光了,老年人口腔中現有的牙齒數平均為18顆,而口腔中至少要有20顆功能牙才能保證咀嚼功能。由此可見,口腔疾病在老年人中非常普遍。那麼老年人如何進行口腔保健呢?老年人口腔保健的目標是至少要保存20顆功能牙,當然保存的越多越好。同時盡可能地恢複口腔功能。在口腔保健中,自我口腔保健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同時要定期接受醫生的檢查和指導。重點是預防齲齒和牙周病的發生,終止現有疾病的發展,防止再失牙,修複已經缺失的牙齒。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和生活習慣。刷牙時不要流於形式,要做到有效刷牙,用保健牙刷和正確的刷牙方法最大限度地清除牙菌斑。老年人在選擇牙刷時最好用軟毛牙刷,使用含氟牙膏可以有效地預防齲齒,早晚和飯後都應該刷牙。平時咀嚼一些預防齲齒的木糖醇口香糖也是比較便捷的護齒方法。因為木糖醇和蛀牙菌結合不會產生引發蛀牙的酸性物質,並可以減弱蛀牙菌的活性;同時木糖醇具有較高的安全性,作為口香糖食用起來也非常的方便,特別是木糖醇含量在50%以上的產品,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樂天木糖醇口香糖,對保持口腔健康大有裨益,是日常口腔保健的較好方式。許多老年人的牙齦退縮,牙間隙變大,要特別注意牙間隙的清潔,清潔牙間隙要用牙線或者牙間隙刷。戴活動假牙的老年人要注意清潔義齒,特別清潔和保護基牙。保持口腔內現有牙齒的健康,康複口腔功能。對於已經有的口腔疾病要進行積極的治療,齲齒要充填,牙周病要係統治療,阻止疾病的發展。口腔疾病不同於其它疾病,吃藥是治不好的,必須到醫院治療。缺失牙要進行修複,減輕餘牙的咀嚼負擔,牙齒掉了以後3個月就可以鑲牙了。假牙不合適時,不能湊合也不能不戴了,要及時到醫院修改調整,保持假牙處於功能狀態。定期進行口腔檢查和潔治,最好每3個月或6個月一次。齲齒和牙周病在早期沒有明顯的自覺症狀,隻有定期進行口腔檢查才能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在定期進行口腔檢查時還能夠得到醫生的指導,獲取正確的口腔保健信息。

秋冬謹防老人鼻出血

秋冬季時老年人鼻出血的多發季節,這是因為老年人各組織器官處在進行性衰退中,血管也逐漸老化,鼻黏膜中小動脈肌層,被膠原組織取代後,彈性較差。秋冬季氣候幹燥,原本分泌減少的老年鼻腔就顯得更為幹燥,加上外力如鼻幹時用手揉鼻部、挖鼻孔等,容易引起鼻出血。老年人鼻出血不僅是局部症狀,多數還是動脈硬化、高血壓、凝血機製障礙等全身疾病的征兆。這種鼻出血複發率高,危險性大,如果處理不當,往往反複出血不止,甚至造成嚴重後果。所以,老年人在秋冬季應注意以下幾點:1、戒除煙酒。因煙酒能加重呼吸道黏膜幹燥。2、多吃蔬菜、水果。補充維生素c,以增強呼吸道黏膜的抵抗力。3、注意防寒保暖。早晨外出時可戴口罩,減輕冷空氣對鼻黏膜的刺激。4、保持鼻腔衛生。鼻腔幹燥發癢時,切忌用手揉搓,可用淡鹽水滴鼻腔。一旦發生鼻出血,不要緊張。可用手指輕輕捏鼻5分鍾,或用冷毛巾敷於前額和頸部,同時用熱水泡腳,引血下行,往往能自行止血。如果仍不能止血,可服用維生素k3、維生素k4或三七片等藥物。若運用這些方法都不能止血,則屬鼻腔後部較大血管破裂出血,應及時到醫院急診處理,以免發生意外。

秋冬保健在於“調”

一到秋冬季節,人們都有這樣的感覺,皮膚變的緊繃繃的,甚至起皮脫屑,毛發枯而無光澤,頭皮屑增多,口唇幹燥或裂口,鼻咽也燥得冒火。“秋燥”常常為多種病痛孕發之根源,秋冬季節氣溫越來越低,人體的免疫力也隨著降低,尤其中老年人,容易舊病複發。人體的生理也要適應自然界的變化,若是體質虛弱,就難以適應這種變化,因此,秋冬保健成為當務之急。有專家人士說,秋冬保健在於“調”,具體怎麼“調”,讓我們來看看吧。調養起居調養從清晨開始。秋季氣候幹燥,但清晨卻多是天高氣爽,空氣清新,是一日當中最為舒適的時候。早睡早起是好習慣,利於收斂神氣,使肺不受秋燥的損害,保持充沛的活力。此外,據有關專家對腦血栓等缺血性疾病發病時間進行的調查研究發現,此類疾病在秋季發病率較高,而發病時間多在長時間睡眠的後期。秋季的適當早起,可縮短或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這對於預防腦血栓發病也是有一定意義的。秋季晝熱夜涼溫差較大,應隨時增減衣服,以防止秋涼感冒。為了提高人體在冬天的禦寒能力,呼吸道抵抗力較弱而易患氣管炎的人們,應特別進行秋季鍛煉,以保證機體順利地從夏熱與秋涼“接軌”,以提高人體對氣候變化的適應性與抗寒能力。調節飲食“民以食為天”,飲食調理對身體的保健功效同樣不可忽視。遵循季節變換的規律,科學進食,由內而外地調養,這就是“食療”的功效。皮膚與口角幹燥、口舌生瘡、咳嗽、毛發脫落等現象,這些現象常被稱為“秋燥”現象。當出現此種狀況時,可適當選服些滋陰潤肺的補品或藥粥。如沙參、百合、銀耳、芝麻加粳米、冰糖適量煮粥,早晚服食,潤肺生津,養陰清燥。時刻多補充水分及水溶性維生素b和c,多吃水果與綠葉蔬菜;不要過量吃瓜果,因為容易壞肚又損傷脾胃;少用蔥、薑、蒜、韭菜、辣椒等的溫燥熱食物,以防溫病熱症。飲食除以酸、潤為主之外,還須提醒的是,夏季過後,暑氣消退,人們的食欲普遍增強,加上秋收時候食物品種豐富,貪食的人們千萬記得要管住你的饞嘴,以免傷及腸胃。調氣養生秋冬季寒風蕭瑟,多少使人觸景生情,尤其年老之人,垂暮之感使得情緒低落。憂鬱、煩躁的情緒變化會對身體的健康產生不少的影響。擺脫氣候帶來的情緒變換,應該調整好自身的精神狀態,振作精神,調整狀態,時刻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調護運動金秋時節是開展各種運動鍛煉的好時期,我們可以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鍛煉項目,運動量不宜太大也不宜太劇烈。如郊遊登山是一項適宜秋季的鍛煉項目,不僅增強人體的呼吸和血液循環功能,也使得人的肺活量及心髒的收縮力增大。對於久居鬧市的人們來說,新鮮的空氣,身體的運動,外加愉悅的心情,何樂而不為呢?

天寒洗澡最好從腳洗起

人們在夏天洗澡時,水龍頭一開,花灑當頭淋,十分簡單舒服,但入冬後千萬不能再這樣洗了。因為皮膚溫度往往比洗澡水溫度低,冬天用的洗澡水溫度又往往比夏天高,突然而來的熱水會令心髒負荷不了。所以最好先濕濕腳,讓腳部先適應水溫,再慢慢往身體上潑水,開始洗澡。冬天洗澡適宜的水溫為37℃到42℃,許多人冬天怕冷,常將水溫加高幾度,在洗澡的時候會感覺舒服些。但太熱的水會令皮膚水分流失,令皮膚變得幹燥及引起微血管爆裂。所以,冬季洗澡水溫比人體體溫略高一點就夠了。另外,在寒冷天氣裏洗澡,不論是淋浴還是盆浴,最好別超過10分鍾。一來避免著涼,二來減少皮膚暴露於溫度低的空氣下的時間,減少皺皮機會。

曬太陽別錯過“黃金時段”

曬太陽對人體的好處是多方麵的。在寒冷季節的晴朗之日曬曬太陽,不僅給人溫暖,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還能增強人體對鈣和磷的吸收,對佝僂病、類風濕性關節炎、貧血患者恢複健康有一定的益處,尤其對嬰兒軟骨病有預防作用。陽光中的紫外線有很強的殺菌能力,一般細菌和某些病毒在陽光下曬半小時或數小時,就會被殺死。例如,結核杆菌在陰暗潮濕的環境中能生存幾個月,但在陽光照射下隻能存活幾小時。此外,紫外線還能使人體內的脫氫膽固醇變成維生素d,促進了骨鈣化和生長,所以陽光還直接影響人的身高。過度的紫外線照射會使人反應遲鈍,可誘發皮膚、肺方麵的疾病。本世紀七八十年代西方盛行的“日光浴”之所以未能在全世界持續流行,就是因為在日光浴的過程中,皮膚長時間遭暴曬,損害了皮膚組織,對健康有不利影響。盛夏季節固然不宜暴曬,即使是冬季,曬太陽也不是越多越好,應選擇上午10時前、下午3時後的“黃金時段”,每天堅持曬30~60分鍾為宜。對於年老體弱者,最好應選擇日出後的半小時內,作為曬太陽的開始時間,這時的空氣濕潤又清新,這時的陽光溫暖而又柔和。

老人不是越瘦越好

若太瘦要查查有無糖尿病本報訊據《健康時報》報道,雖說“老來瘦”可避免因肥胖而引起高血壓、高血脂、膽石症、糖尿病、冠心病和腦溢血等許多慢性病,但並非越瘦越好,老年人體重不應低於標準體重的20%。倘若飲食及生活環境沒有特殊變化卻日漸消瘦,切不可掉以輕心,引起老年人消瘦的常見原因有:惡性腫瘤任何惡性腫瘤都可出現不明原因的消瘦,近期明顯消瘦者更應警惕。例如,有萎縮性胃炎或胃潰瘍病史者,要當心胃癌。消瘦伴有吞咽困難者,有患食道癌的可能。消瘦伴有便血、大便習慣改變、裏急後重者不能僅以為是痔瘡、腸炎或痢疾,伴有糞便變細尤其要注意結腸癌、直腸癌。糖尿病此病早期多為肥胖,但時間一長,消耗增大,會導致消瘦。結核病老年人的消瘦由慢性感染引起,其中結核病較為多見。甲狀腺功能亢進老年人患此病並不罕見,但易誤診。主要因為有1/3的老年患者無甲狀腺腫大,半數以上無突眼症狀。此病在老年人身上主要表現為愈來愈消瘦,常常缺乏食欲、怕熱多汗、煩躁不安等。藥源性消瘦某些藥物如甲狀腺製劑、苯丙胺等可促使身體代謝明顯增加。長期服用洋地黃、氨茶堿、雌激素、紅黴素和磺胺類等抗菌藥物,服用消炎鎮痛劑阿司匹林、消炎痛等,都可使食欲減退,進食減少,體重減輕。長期服用瀉藥會影響腸道吸收功能,導致消瘦。

老年人中的“亞健康”

近年來,在部分老年人中出現了一些如心煩、焦慮、失眠、緊張、消瘦、情緒急躁、與人難以溝通等無明顯誘因的現象,而去醫院檢查身體一切均正常,去谘詢醫生才知這是老年人中的“亞健康”現象。什麼是亞健康呢?亞健康是指人的生理、心理在質量上處於健康與疾病之間的健康低質量狀態,通俗講就是身體生理機能正常而心理狀態很差。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顯示,生活在城鎮的成年人約有30%處於亞健康狀態,隻是各自表現出來的程度不同而已,從抽樣調查顯示老年人具以下因素者容易出現亞健康現象:1、性格內向,文化程度偏高者;2、遇事愛計較,個人經曆複雜者;3、夫妻一方離世,家庭成員複雜者;4、無子女或與子女分開居住者。人到老年,隨著生理、心理上的變化和社會、家庭中地位的改變,可產生一些不利於身心健康的心理變化。主要表現有:1.失落與孤獨感:部分老年人離開工作崗位後,無所適從,雖然全社會都關心老年人和老年工作,可部分老年人總感覺有種“隔牆聽戲,兩樣天地”的失落感,加之與子女分開居住的老人孤獨感就更為明顯。2.衰老與無用感:老年人隨年齡、生活的變化,功能的衰退,部分人出現無用、消沉、悲歡感。3.恐懼與求助感:老年人的恐懼感主要來源於疾病和死亡的威脅,這種恐懼並非完全是怕死,主要是對疾病的擔心,擔心自己患病後給子女帶來負擔而被討厭,得不到應有的照顧。怎樣調整亞健康狀況呢?主要是注意心理保健,調整不良的生活習慣。例如,多參與群體活動,適當改變自己的生活環境;或根據自身條件老有所學,充實自己的生活,延緩腦組織的萎縮和功能衰退;在生活中要多分樂觀,多分愛心,不要讓一些生活瑣事增添煩惱等等。患有亞健康的老年人在心理壓力增大時,易出現兩種情緒,一種會出現吵、打、摔的激烈發泄,事後情緒較為平靜;一種是將壓力深藏在內心世界,久而久之形成心理抑鬱障礙。因而,心理壓力大的老年人要學會用合理宣泄(傾訴、哭、唱、吼)方式來調整心態,用遺忘養成豁達大度的心理涵養,使壓力得到充分釋放,這對於亞健康患者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