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6章 種什麼樣的因,就會結什麼樣的果(1 / 1)

你尊重別人,別人才會尊重你,你待人以愛,別人才會待你以愛。

一位老人坐在一個小城鎮邊的公路旁。一位陌生人開車來到他的身邊,把車停下來,向他問道:“老人家,請問這是什麼鎮?住在這裏的居民屬於哪種類型?我正想決定是否搬到這裏居住。”

老人抬頭望了一下這位陌生人,反問道:“你剛離開的那個小鎮住的人,是屬哪一類的人呢?”

陌生人回答說:“住的都是些不三不四的人。我們住在那兒感到很不愉快,因此打算搬到這兒來居住。”

這位老人說道:“先生,恐怕你會感到失望了,因為我們鎮上的人跟他們完全一樣。”

過了不久,又有另一位陌生人向老人打聽同樣的情況,老人又反問他同樣的問題。這位陌生人回答說:“啊,住在那兒的人都十分友好,我的家人在那兒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但我正在尋找一個比我以前居住地方更有發展機會的城鎮,因此我們搬出來了,盡管我們還很留戀以前那個地方。”

老人說道:“年輕人,你很幸運。在這裏居住的人都是跟你差不多的人,相信你會喜歡他們,他們也會喜歡你的。”

用信任的態度來對待別人,別人也會信任你,用挑三揀四的態度評論別人,別人也會對你挑三揀四。

戰國時,魏國與楚國相臨。兩國一向有敵意,在邊境上各設界亭(哨所)。兩邊的亭卒在各自的地界裏都種了西瓜。魏國的亭卒勤勞,鋤草澆水,瓜秧長勢很好;楚國的亭卒懶惰,不鋤不澆,瓜秧又瘦又弱,慘不忍睹。

人比人,氣死人。看著對麵魏國的瓜地,楚亭的人覺得失了麵子。在一天晚上,乘月黑風高,他們偷跑過去把魏亭的瓜秧全都扯斷了。魏亭的人第二天發現後,非常氣憤,報告給縣令宋就,說:“我們要以牙還牙,也過去把他們的瓜秧扯斷!”

宋就說:“楚亭人的這種行為當然不對。別人做的不對我們不能也因此就跟著學,那樣太小器了。你們照我的吩咐去做,從今天開始,每天晚上去給他們的瓜秧澆水,讓他們的瓜秧也長得好。而且,這事一定不要讓他們知道。”

魏亭的人聽後覺得有理,就照辦了。

楚亭的人發現自己的瓜秧長勢一天比一天好起來,仔細觀察,發現每晚魏亭的人都悄悄過來替他們澆水。

楚國的縣令聽到亭卒的報告,感到十分慚愧又十分敬佩,於是上報楚王。楚王深感魏國人修睦邊鄰的誠心,特備重禮送魏王以示歉意,結果這一對敵國成了友好鄰邦。

心靈鑰匙

包容的心態,則是原諒可容之言,饒恕可容之事,包涵可容之人。容人之時,更能讓對方容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