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飲食“清潤”為宜

秋季易傷津液,要適當多飲些開水、淡茶、豆漿以及牛奶等飲料,還應多吃些蘿卜、蕃茄、豆腐、銀耳、梨、柿子、香蕉等具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功效的食物。暮秋時節,人的精力開始封藏,進食滋補品較易被機體消化吸收、藏納,有利於改善髒器功能,增強人體素質。另外,飲食上還應注意暖腹,禁食生冷。

防燥保健勤吐納

中醫素有“腎液為唾”之說,認為唾液的盈虧與腎的盛衰息息相關。因此每日清晨洗漱完畢,於靜室內閉目養神片刻,然後叩齒36下,用舌頭在口中攪動,待口中唾液滿時,漱練三遍,分三次咽下,並用意送至丹田,再緩緩將氣從口中呼出,呼氣時口唇微張,不要出聲。如此反複36次,稍停片刻,兩手握拳,左右各做三次,此法早晚各做一遍,對預防秋燥有大好處。另外,還應早睡早起,保持安逸平靜,這樣可以收斂神氣,有效抵製燥邪的侵襲。

伸展筋骨適應“秋冬”

秋天的氣候變化較大,早晚溫差懸殊,衣著以輕薄為宜,不可頓增厚衣,應適當受些寒涼,以逐步增強機體的抗寒能力。我國民間曾有“秋凍春捂”和“耐寒鍛煉從秋始”的說法不無道理。另外,還要為自己選擇運動項目,讓身體舒展開來,如散步、慢跑、做操、打球、郊遊等,強度因人而異,以舒適為宜。鍛煉可提高肺功能和機體的耐受能力,以便更有效地抵禦秋燥肅殺之氣的侵襲。

一覺醒來先別忙起身

早晨一覺醒來,是一骨碌起身下地,還是在床上做一些活動再起身,這裏麵大有講究。從保健著眼,還是活動以後再起身比較好。因為由睡眠轉向起身,是由靜至動的一個轉變,這樣的轉變以悠著點為好。尤其是中老年人,更要特別注意。

醒來後起床前可反複聳肩縮腿,按摩胸腹,摩擦頭麵部,並作腹式呼吸,坐在床上按摩大腿、小腿和腳底心。全套動作做下來,大約需要二十分鍾左右,起床後,再倒一杯溫開水慢慢地喝下去。

銀杏人參聯用增強中年人記憶思維

據比利時布魯塞爾最近召開的國際精神病學會議上的報道:銀杏和人參聯用能增強健康中年人的記憶和思維能力。

英國紐卡斯爾一個藥物檢驗公司cognitivedrugresearch的ceo-keithwesnes領導這個實驗。

wesnes說他們的研究建立在三年前的另一個研究之上,那個研究納入64位40到65歲神經衰弱患者,表明銀杏和人參聯用能改善他們的記憶。

此次研究納入256名健康的中年誌願者,男性93人,女性163人,年齡40歲到65歲,每天服用銀杏人參標準推薦劑量,共3個月。每個月做認知測驗,每服用一個月停服兩周。認知測驗檢查了注意力、專心程度、警惕性、工作記憶、長期和短期記憶、手眼協調性。

結果發現,這些誌願者的注意力、專心程度、長期和短期記憶比正常水平提高7.5%。第一個月記憶即得到改善,並一直持續,甚至停止服用藥物後記憶提高仍持續。

據報道,銀杏能增加腦的血流和氧供,改善新陳代謝和調節神經遞質。增強腦的血液循環據說能提高短期和長期記憶、促進智力清晰、改善反應時間。

wesnes認為銀杏和人參聯用可能增加了腦的血液循環和氧供,也可能由於銀杏清除自由基的作用。自由基是身體利用氧後的副產品,對分子和細胞有損。

但另外一名臨床藥劑師評論認為無法確定7.5%的差異是否有臨床統計意義,而且無法明確是銀杏、人參還是二者合用產生的效果,人參具有像咖啡因一樣的刺激作用,因此有可能隻是人參起的作用。

醫療體育防治腰腿疼

腰腿疼是在老年人中常見的症狀,其原因一方麵是由於身體老化引起的,另一方麵同一部分老年人長期從事久坐、久立的工作,造成局部血液循環不良有關。如果能夠定時活動一下腰腿,促進腰腿肌肉的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營養,增強腰腿部的力量與靈活性,腰腿疼痛的現象就可減輕或避免。

鍛煉方法:

第一節,兩腿分開同肩寬,兩臂自然下垂。接著,兩臂側平舉,掌心向下,轉動手腕,屈伸手指,放下。做20~30次。

第二節,兩腿分開同肩寬,伸展雙臂,以腰為軸心,作前後屈運動。順時針和逆時針各做15圈。

第三節,兩腿分開同肩寬,雙手扶椅背。以髖關節為軸心做旋轉運動。順時針和逆時針各做20圈。

第四節,屈臀屈髖,雙手抱膝,盡量使大腿緊貼胸部,使腰背部成半圓形,然後前後滾動。重複做20次。

第五節,俯臥,雙臂伸直支撐,抬頭挺胸。然後上體後縮成跪伏狀,盡量使胸部接觸膝蓋,保持數秒鍾,重複10次。

老年人再婚應謹慎

1.要有正確的再婚動機老人再婚原因或為孤獨冷寂,或為料理生活,或為改善條件等等,孰是孰非,因各人情況不同,很難評說。但是,思想感情的一致,應當是重要條件。馬雅科夫斯基在《愛情》一詩中有一句名言:“應當將男人同女人的生活,用一個詞連接起來,那個詞就是同誌”。同誌者,誌向、理想、感情一致也。當然,對婚後的家務勞動、經濟關係、住房總是也應慎重考慮。但如果單純考慮經濟、住房家務,就有失偏頗,本末倒置了。個別老人為解決子女的結婚用房,不惜犧牲自己的晚年幸福,草率地與他人結合,更不可取。

2.應考慮與對方在個性,情趣、生活習慣、飲食、愛好是否相投相合比如,一方喜歡種花養草,一方認為這是把錢往水裏擲;一方好動,一方喜靜;一方愛聽京劇,一方愛聽越劇,這就難免在生活中產生矛盾;情趣愛好還牽涉到性格、文化修養,與勞動愛好有關。兩個事業心都很強的人組織了家庭,雙方人品都不錯,但就是家庭生活不融洽,原因往往就在於情趣愛好,以及處理日

常生活小事的衝突上。

3.應充分考慮對方的經濟條件家庭生活離不開經濟。老人在擇偶再婚時,不僅要了解對方的經濟收入情況,還要了解對方的經濟收入情況的安排,全麵分析衡量。恩格斯曾說過:"結婚的充分自由,隻有在消滅了資本主義生產關係和它所造成的財產關係,從而把今日對選配偶還有巨大影響的一切派生的經濟考慮清楚後,才能普遍實現。"現實生活也證實:了解清楚對方的經濟情況,如實地告知自己的經濟情況,是牢固地建立、維係家庭諸關係的基礎之一。

婚姻是一種法律關係,締結這種關係是十分嚴肅的,雙方都應考慮組織家庭的條件是否具備,性格是否協和,經濟能否獨立,愛好是否排斥不融等。注意了這幾點,對日後夫妻生活的和諧融洽,就有了先天的健康基因,婚後的調適也更容易了。

所以,再婚老人決不能草率從事,采取短、平、快的態度。所謂短,就是從彼此結識到一起生活的時間短;平,是互相之間感情平淡;快,就是“閃電”樣婚姻。這樣草率結婚,一旦婚後無法如願,或大相徑庭,就隻能離婚了結。幸福的家庭是以選擇理想的伴侶為前提的,與其婚後咀嚼不幸的苦果,不如擇偶時慎重,這樣晚年才幸福。

張學良養生之道

張學良是現代中國曆史上的一位獨特的政治人物。他的經曆極不平常,特別是被幽居50餘載,是一般人承受不了的,但他竟能保持長壽健康,主要原因是:

(1)有頑強的意誌與堅定的信念:他追求真理,熱愛祖國,深信自己是清白無辜的堅信終有一天會得到曆史公平的評價。這個信念使他健康地活了下來。

(2)依靠夫妻恩愛之情:在漫長的歲月裏,一直有趙四小姐陪伴,形影不離,同甘共苦,相依為命。愛情的甘露始終澆灌著他生命之樹常青。93歲時,張學良寫一首風趣的詩:“自古英雄多好色,未必好色盡英雄;我雖並非英雄漢,惟有好色似英雄”。足見他夫妻恩愛感情之深。

(3)適應生活環境,接受命運的安排:張學良原來是很有脾氣的,但經過一段矛盾的心情之後,終於想清了道理,以積極的方法來重新安排自己的生活,並建立了新的生活規律。

(4)性格幽默:張學良一貫以幽默的性格著稱,他多次說:“如果明天我被槍斃,今天晚上我仍能睡得又香又甜。”“我一生有三愛,愛打麻將,愛說笑話,愛唱老歌。”可見樂觀與幽默給了他無窮的生命活力。

張學良在高齡之際,自己總結了八個字:信靠,順服,感謝,等候。

王丹鳳養生有方

一代影星王丹鳳,年已60歲仍然體態輕盈,衣著入時,與花甲之年怎麼也聯係不起來。當有人向她討教養生之道時,她說:“人們所講的健康,是指身體上的健康和精神上的健康兩個方麵。就精神而言,憂愁煩惱最能使人衰老。就身體健康而言,主要是離不開體育鍛煉。”

王丹鳳說她年輕時,一個偶然的機會,使她與體育鍛煉結下了不解之緣。那是1962年,王丹鳳作為中國人民政府代表團成員,隨周總理與陳毅副總理去緬甸訪問。在北京集中時,周總理請王丹鳳和張瑞芳等人,到自己家作客。飯後,總理邀請大家打乒乓球。他先和張瑞芳打了幾局,後又邀請王丹鳳。誰知,王丹鳳連連搖手說:“不會。”總理笑了說:“打乒乓球有益健康,應該學會它。你們搞文藝的千萬別忘了運動啊!”以後,王丹鳳牢記總理的教誨,不僅學會了打乒乓球,而且還迷上了各種體育活動。她還自編了一套腹部運動操,每天清晨在床上做一遍。由於長年累月地鍛煉,體態依然顯得苗條,與年輕時並無多大變化。

健康老人浦潔修的養生之道

全國人大代表、民主建國會中央名譽副主席、北京市民建名譽主委浦潔修老人曾被授予北京市健康老人的榮譽稱號。浦老1907年生於上海嘉定,在浦老92歲高齡時仍能行動自如,耳聰目明。談到她的養生之道,她告訴隻有兩個字“規律”。

浦老數十年如一日,每天清晨醒來,先稍在床上按摩眼、鼻、耳和腹部、四肢,然後起床喝一杯蜂蜜水。她的早餐是一袋牛奶、一片麵包、一個去黃的雞蛋,然後開始辦公、學習;午餐是骨頭湯煮的湯麵,佐以肉末、西紅柿等;她中午略躺片刻,晚飯也是一碗湯麵或麥片粥。

其實,浦老的身體過去並不好,她從青年時代就患有胃、十二指腸潰瘍,這個病困擾了她幾十年。到1990年年底,病情已十分嚴重,醫生認為隻有進行胃切除。當時浦老已84歲高齡,她沒有一點思想負擔,泰然處之,並安慰大夫大膽手術,結果手術做得很成功。手術後她把康複列入日程,嚴格按醫囑注意飲食起居,克服多年來靠安眠藥入睡的習慣,她在醫生指導下,逐步減少安眠藥用量,推遲晚間上床時間,至夜裏11—12點困得厲害了才上床。靠這種頑強的毅力,她終於擺脫了對安眠藥的依賴。

浦老晚年的日常生活,處處體現著嚴於律己、淡薄享樂、自強不息的高尚品格,也就是她所強調的“精神不老”。

1996年全國人大組織代表視察京九鐵路,領導和同誌們見她年事已高,都勸她不要去了,但她堅持要去,還上了井岡山,參觀了毛澤東、朱德、彭德懷等老一輩革命家的故居。1998年,她又堅持參加鄧小平同誌追悼大會,她和與會者一起站立一個多小時,直至散會。平時為了使思想跟上時代,她終日手不釋卷。在臥室窗前的書桌上,堆放著小山似的報刊、文件、書籍。她說,要學的東西太多了,簡直學不過來......

浦老獻身事業,從不計較得失。在她90歲生日那一天,北京市人大的領導同誌前去為她祝壽,她將自己平日節省下來的2萬元人民幣交給了希望工程,願更多的失學兒童重返課堂,也算是她獻給人民的一點薄禮。

“自強不息”是浦老一生的準則和追求。在重男輕女的半封建社會,她的求學曆程充滿了坎坷與艱辛。高中畢業後,家裏想讓她去教書,她卻堅持要考大學。最後一邊在北平師大化學係讀書,一邊到小學當教員。1932年,她到德國留學並參加了旅歐學生反帝同盟;抗日時期她毅然回國,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並和鄧穎超、史良、劉清揚、曹孟君、羅叔章等建立了中國婦女聯誼會,為抗戰勝利、反對內戰、爭取民主和婦女權益、迎接新中國的誕生做了很多工作。新中國成立後,她根據周總理的指示到民主建國會工作,並擔任民建中央副主席等職務,但她要求加入共產黨的願望卻越發強烈,終於在1991年實現了夙願。

浦老雖然年老了,依然以自強不息的精神鞭策自己,想得開,看得遠,決不使精神處於憂鬱狀態。她說:“最重要的是保持樂觀的情緒,做到人老但精神不老,這是保持健康的精神支柱。”

頑強樂觀,生活規律,是浦老保持健康的秘訣。

丘吉爾長壽密訣

溫斯頓.丘吉爾是二戰時反法西斯陣營的三巨頭之一,是曾兩任英國首相的著名政治家,也是現代政治家中的長壽者:他於1874年11月30日誕生於英國牛津郡布倫海姆宮,於1965年1月24日辭世,壽高91歲。

讀過丘吉爾傳記或了解其生平的人知道,從養生角度看,丘吉爾於健康長壽有兩大不利因素。一是他先天不足,出生時早產,出生後體質贏弱,不僅不聰明,還有些笨拙,兩歲多了說話還吐字不清,學會說話之後又發音不準,還有點口吃。更惱火的是經常鬧病。二是二戰時,他於1940年以65歲高齡臨危受命為英國戰時首相兼三軍最高統帥,肩負領導整個英國與德國法西斯進行殊死鬥爭的重任,日理萬機,殫精竭慮,食寢難安,是對身體健康的嚴重挑戰。比他年輕8歲的親密戰友、美國總統羅斯福就因心力交瘁,在二戰勝利在即時於1945年因腦溢血殉職,時年63歲。另一位偉人斯大林也於二戰勝利後的1953年“過勞死”(腦溢血),享年73歲。唯獨丘吉爾是二戰時各國領袖中最後離開這個世界的人。

他是如何彌補了先天不足的缺陷,又是怎樣熬過那摧殘健康的戰爭歲月的呢?丘出身名門,家境富裕,身為前英國財政大臣的父親倫道夫為兒子裝設了寬敞漂亮的遊藝室。丘從幼年開始就迷戀軍事遊戲,他擁有鉛鑄士兵1500個,時常將它們擺開陣勢,交鋒對壘。這很好地運動了他的全身和臂力。進入哈羅小學後,學校裏有操練和射擊課程。對軍事的濃厚興趣和立誌當軍官的理想,又使丘很自然地參加了這間小學的特別陸軍班,學會和迷上了擊劍、遊泳、騎術。其中,擊劍成績最佳,曾獲校際擊劍比賽的銀牌。學習的目的,是為將來報考皇家軍事學校做準備。雖然接連兩年的報考失敗了,但經過一年預備班學習後,終於第三次考該校被錄取。在這兒,各種軍訓科目都是又學技能又強身健體。學習之餘,丘很喜歡打獵、打馬球。這樣,當不到20歲從皇家軍事學校畢業成為一名軍人時,丘已是一個威武壯實的男子漢了。難能可貴的是,丘畢生堅持體育運動,以後還加上了園藝、搬磚、駕車、開飛機以及旅遊等項目。當時,這些體育運動與娛樂活動於健康的益處已得到公認。

一位名人說過:“人生的第一道美餐就是睡眠。”丘的睡眠堪稱“美餐”。他的睡眠極好,一向喜歡酣睡,一進入臥室,就旁若無人,把衣服脫得一絲不掛地躺在床上。他一上床,就絕不胡思亂想,而是很快鼾然入睡,睡得深沉,質量特高。除了夜間睡眠,丘很重視午睡。須知,午睡在歐美被看作懶惰的表現,常規是不午睡的。可是,丘有主見,我行我素,每天例行午睡1小時,隻要有條件就堅持。

然而,在二戰最激烈的歲月裏,僅1940年9月至11月間,德國轟炸機對倫敦的轟炸就持續了57夜,平均每夜有200架德機進行襲擊。政府建築、首相官邸、議會大廈和白金漢宮都多次中彈。丘奮不顧身地指揮著這場曠日持久的生死存亡戰鬥,每晚通宵不寐,隻在淩晨才睡上二三小時,睡眠嚴重不足。此時,他采用貓兒打盹睡法彌補失睡的困擾。白天,每當他乘汽車穿梭於政府各部門之間,或者乘飛機“出勤”時,他就抓緊途中間隙,在座椅上打盹或閉目養神。打盹時間雖短,卻能補回“欠覺”,為大腦“充電”,很好地保持了大腦。這些重視睡眠的方法,是丘畢生精力充沛,至八九十歲高齡依然頭腦清醒,思維敏捷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