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商大賈,文治武功——洛陽
洛陽居天下之中。
黃河中下遊流域是中國最為古老的一個文化區。中國境內最早的文化遺址是在黃河中下遊今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的磁山文化和裴李岡文化,距今已有七千年之久。繼此之後有著名的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仰韶文化分布在今河南西部、山西南部、陝西等處,除黃河中下遊地區外又擴展到黃河中上遊關中地區。較之稍晚的龍山文化主要分布在黃河下遊今山東省境內。今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漢代為河東、河內、河南三郡所在地,統稱為“三河”。河東郡治所在安邑,今山西夏縣。河內郡治所在懷縣,今河南武陟。河南郡治所在雒陽,即今河南洛陽。司馬遷說:“當年唐堯建都河東,殷人建都河內,周人建都河南。三河在天下之中,如同鼎足,是帝王更相定居之處,建國各數百上千年。”傳說中的古代部落太白皋、大庭氏、黃帝、少白皋、顓頊、帝嚳、唐堯等和夏、商兩個王朝的活動都在這一地區。三河文化區確確實實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數千年以來衣冠文物,風教遠被。
在三河文化區的東麵是齊魯文化區,西麵是關中文化區,北麵與幽燕遼河流域相鄰,南麵與淮河江漢流域相接。三河文化區確確實實是居天下之中了。
而洛陽又居於三河之中。洛陽是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後唐六朝的都城,在曆史上長期居於顯赫地位。在洛陽東麵,有河南澠池仰韶村文化遺址,是仰韶文化中最具代表性和因之命名的一處文化遺址。在洛陽西麵,有河南偃師二裏頭文化遺址,其早期為夏文化,晚期為早商文化。早在戰國、西漢時期,道路交通已十分發達。洛陽向東經過滎陽、大梁(開封)、陶,可以到達魯國的曲阜和齊國的臨淄。向西經過函穀關可以到達關隴的鹹陽(長安)、櫟陽、雍、天水、隴西,再由關中經褒斜穀進入漢中和巴蜀,經武關到達宛、郢、長沙,進入楚地。向北可經溫、軹、野王到達河東、猗氏、楊、平陽、太原,也可經濮陽、鄴、邯鄲、沙丘到達中山、涿、薊、上穀,進入燕趙。洛陽的四通八達,非尋常都市可比。
由於洛陽所處的重要位置,它在曆史上建立的文治武功也最值得稱道。
早在周人推翻了殷商王朝時,由於周人的文明程度遠較殷人落後,所以在滅亡商朝後,又不得不將商紂王的兒子武庚暫時分封在商都朝歌,由他統領東方的殷商遺民。周人同時還把周武王的三個弟弟管叔、蔡叔、霍叔分封在朝歌周圍的邶、衛、庸阝三地,以監視武庚,稱為“三監”。沒想到才過了兩年,武庚就發動了叛亂,而“三監”由於受到殷商較高文化的影響,為其所折服,竟也跟著一起叛亂。周王朝建立未久,危機重重。周公旦率領軍隊東征,經過三年,才把叛亂平定下去,殺死了武庚和管叔,流放了蔡叔和霍叔,同時還平定了奄、徐等東夷部落。
《詩經》中有一首寫得很好的抒發幽怨的詩《東山》,就是寫的周公旦的東征。詩中說:
我徂東山,忄舀忄舀不歸。
我來自東,零雨其氵蒙。
我東曰歸,我心西悲。
自我不見,於今三年。
就在這次東征以後,周公旦在今洛陽之地修建了兩座都城王城和成周城。修建王城是周武王生前的願望,周武王曾經說:“我們已經平定了西方,但東方過去夏人所居住的地方,土地平坦,沒有險阻可依。我北望太行山,南望黃河,覺得應該在雒水和伊水兩岸,修建都城。”這時,周成王就派周公旦前去選擇城址,丈量城市的大小。經過九個月的營建,王城落成了。周成王特意從鎬京前往王城,殺了兩頭紅色的牛祭祀文王和武王,慰勞周公旦。王城位於洛水北岸,澗水之東,氵廛水之西。城址呈正方形,每麵三門,共十二門。每門有三個門道,道寬二十步。王宮位於城市的中央,左麵是祖廟,右麵是社廟,前麵是朝廷,後麵是街市,布局十分工整。王城又叫雒邑,因雒水而得名,後來周平王東遷,就定都在王城,今洛陽市勞動公園下麵是其遺址。
與此同時,在洛水北岸、氵廛水之東營建了成周城。城址呈東西窄、南北寬的長方形。成周城建成後,周人把東征征服的殷頑民遷到這裏,又駐紮了八師的軍隊防守,每師二千五百人。周人稱成周城是“中國”、“中天下”,說它位居天下的中央,從這裏向四麵八方征伐都很方便。成周的名字就是成就了周王朝的意思。
史稱洛陽為“四戰之地”。北宋定都汴京,範仲淹說:“洛陽險固,汴為四戰之地。太平宜居汴,即有事,必居洛陽。”洛陽北有大河橫絕,南有伊闕之險,可進可退,自古為英雄用武之地。洛陽城剛一嶄露頭角就和周公東征連在一起,這就意味著它所建立的文治武功將是獨具一格的。
伊闕又稱闕塞山,俗稱龍門,在洛陽市南三十裏。傳說中,伊闕是被大禹開鑿而成的,唯獨司馬光認為它是出於天然。戰國時,秦將犀武進兵伊闕,攻打魏國和東周。周郝王二十四年,秦將進兵伊闕攻打梁國。秦昭王十四年,秦將白起進兵伊闕攻打韓國魏國。四十一年,西周君與諸侯約縱,帶領五國銳兵出伊闕進攻秦國。等到楚漢相爭時,在洛陽以東滎陽、成皋之間,又是一場大戰。
漢王劉邦和楚霸王項羽都是不世出的大英雄。劉邦為人豁達,堅忍有大誌,但沒有什麼才幹。項羽多才多藝,讀過書,學過劍,學過兵法,力能扛鼎,勇力過人,而且為人率直,但是誌向不遠,性情又急躁。劉邦見到秦始皇的儀仗時說:“大丈夫當如此也!”委婉表達了他的誌向。項羽見到秦始皇的儀仗則說:“彼可取而代也!”說得直率、幹脆,顯出二人秉性的不同。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劉邦明焚棧道,暗渡陳倉,從西邊的漢中、三秦殺出來,所率有五諸侯的兵馬五十六萬人。項羽則從東邊的彭城迎擊,兩軍就在中間的洛陽一帶相持,曠日持久,長達三年。開始時兩軍相持在滎陽東南的京、索之間,後來戰線一點點向西移動,到了滎陽、成皋之間,最後到了鞏縣,馬上就要到洛陽了。洛陽居天下之中,如果楚軍攻下洛陽,那麼後來的曆史很可能就不是劉邦建立漢朝了。就在關鍵時刻,項羽缺乏遠見,急於求和,而劉邦卻在盟和之後忽然從後追擊,以至楚軍全線崩潰。
楚漢這場戰爭打得慘烈之極,洛陽周圍的百姓被屠殺了很多,連關中的男丁從老人到孩童也都被拉上了戰場。戰爭結束的時候,漢高祖劉邦自己出行都找不到四匹毛色一樣的馬為他拉車,將相大臣們有的乘坐牛車。令人驚奇的是,項羽在他從反秦以來經曆的大小七十餘戰中,凡是他所親自指揮的戰役,從來沒有失敗過。他最後的東城一戰,率領二十八名騎兵迎戰漢軍的五千騎兵,三次衝殺,殺死漢軍數十百人,還有兩名騎將,自己隻損失了兩人。項羽最後是自殺而死的。不過,他的軍隊卻越打越少,他沒有了軍隊、官吏和都城,最後當然隻有失敗。而劉邦在他所經曆的戰役中,特別是和項羽進行的戰役中,從來沒有勝利過,他隻是在最後逼得項羽喪失意誌,拔劍自刎。二人就是這樣決出勝負的。
劉邦率領五十六萬兵馬東征那一次,由於項羽當時征討齊王田榮不在彭城,劉邦於是一舉攻下彭城,收取寶貨美人,整日置酒高會。項羽率領三萬精兵回來援救,早晨出擊,中午就把五諸侯兵打得大敗。漢軍逃到城外,穀水、泗水阻住去路,被項羽殺死十餘萬人。漢軍又逃到東麵靈璧山上,山上是宜於固守的地方,可是仍讓項羽追到山上,把漢軍趕到山下。前麵又有一條更寬的睢水擋住去路,漢軍十餘萬人逃入水中,睢水為之不流,又被項羽殺死很多。項羽把劉邦圍了三層,劉邦把父親太公、夫人呂後都丟了,隻帶著女兒即後來的魯元公主和兒子即後來的孝惠帝在一輛車上,由大臣滕公夏侯嬰駕車。項羽追得近了,劉邦就急忙把魯元公主和孝惠帝推下車,以減輕重量,夏侯嬰就又把二人抱上來。這樣推了三次,每次都是夏侯嬰跳下車抱人,劉邦大怒,有十幾次想殺了夏侯嬰,好在他們最後終於逃脫了追趕。
楚漢在廣武相持不決,項羽想到天下男丁都在兩軍中作戰,老弱都在後方轉運糧草,就對劉邦說:“天下數年不能安定,就隻因為我們二人。我願與你一人單獨挑戰,以決勝負,不要再苦了天下的百姓。”劉邦不同意。項羽派壯士挑戰,劉邦就讓軍中善於射箭的樓煩人出來,一連射死了楚軍三名壯士。項羽自己披甲出來,樓煩人一露頭,項羽一聲叱吒,樓煩人目不敢視,手不敢發,回到營中,不敢再出來。劉邦一問情由 ,知道是項羽,大驚,隻好出來答話。項羽向劉邦挑戰,劉邦不應戰,但劉邦善長講話,就列數項羽的罪狀,列了十條。項羽大怒,用一隻勁弩,一下射中了劉邦胸口。好在劉邦也很機警,急忙彎下腰去摸自己的腳趾,一麵說:“敵人射中了我腳趾。”然後回營養傷,軍中才沒有出現混亂。
到漢景帝前三年(公元前154)吳楚七國之亂時,洛陽又一次顯示出它在軍事地理上的重要地位。吳國是西漢初期的一個大諸侯國,擁有三郡五十三城,境內有豫章的銅礦可以開采鑄錢,東臨大海又可以煮海水為鹽,因而資財富足,不向百姓收取賦稅。吳王劉濞是劉邦兄長劉仲的兒子,當時劉邦的幾個兒子都年幼,隻有劉濞壯大,就派他去鎮守吳地。臨行時,劉邦為劉濞相麵,說他有反相,就不想封他,但已刻了印拜了王,不好改悔。劉邦撫摸著劉濞的後背對他說:“你有反相。漢朝五十年以後東南方向有叛亂,難道是你嗎?然而天下都是劉姓一家人的,你最好還是不要謀反!”劉濞叩頭說:“不敢。”但是到了漢景帝時,漢朝宗室中隻有劉濞最為年長,他就變得驕橫起來,忘記了從前說過的話。加之劉濞又和漢景帝有仇,漢景帝做太子時,一次和劉濞的太子下棋,引起爭執,漢景帝提起棋盤打在劉濞太子的頭上,居然把他打死了。劉濞平日在吳國,對百姓施以恩惠,又招致各地犯法的亡命之徒,再加吳楚的風俗本就輕悍驕傲,劉濞就準備謀反。漢景帝一即位,就頒布了削弱諸侯王勢力的削藩令,於是劉濞就串通了楚國、趙國、膠西、膠東、川、濟南,七國同時俱反。劉濞下令國中說:“寡人六十二歲,親自任將領。小兒子十四歲,也身列士卒。凡是上與寡人年紀相同,下與我的小兒子年紀相同的男子,都征發從軍。”一下子光吳國就聚集了二十餘萬軍隊。漢朝中央所麵臨的局勢十分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