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北大學子之成功學習法

和時間賽跑

時間是無情的,然而它又是公正的,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麵對無情,難道我們就束手無策嗎?麵對公正,難道我們還不倍加珍惜嗎?人生原本苦短,我們更不應該淪為時間的奴隸。事在人為,我們要做時間的主人,走學習自由之路。

抓住時間的特點

記得我上高一的時候,拚命的學,除了睡覺吃飯,能有的時間都用在學習上,然而始終不見功效,後來我深刻的部結教訓:任何事物都有它獨特之處,時間也不例外,如果你抓住了它的特點,並善於利用它,那你就把握了運用時間的要領。青年人不但要養成惜時的習慣,同時也要抓住時間的特點,為自己贏得更多的時間,更多的機會。

生活中也有有好多這樣的例子。例如著名電影藝術家夏衍在看一部片子之前,先把影片說明書拿來,了解一下故事情節;然後自己設想,假使這個本子叫我來編,我該怎樣介紹人物,怎樣介紹時代背景,怎樣展開情節,怎樣表現人物性格,心裏打下了一個腹稿;而在電影開展之後,一邊進行藝術欣賞,一邊進行學習。青年編輯王同憶,利用點滴時間勤奮學習多門外語,甚至碰到說話嗦的人就在心裏思考著如何將此人的空話譯成外語,辛勤耕耘自有收獲,最終,他熟練地掌握了十多門外語。

時間獨特之處在於,它“有時過得慢一些,有時過得快一些,有時它停了下來,呆住不動了。有的時候,特別敏銳地感到時間的步伐,這時,時間飛馳而去,快得隻來得及讓人驚呼一聲,連回顧一下都來不及。而有時,時間卻躑躅不前,慢得像粘住了一樣,簡直叫人難受。它突然拉長了,幾分鍾的時間拉成一條望不到頭的線。”古今中外的成功者,正是利用時間的這種特性,不斷充實時間的容量,充實自己的生命的容量的。

沈從文老人也曾精辟地說:“擠,……工作要擠才緊張,時間要擠才充裕。”沈老還說:“擠是正常的,不擠才是不正常的,應該歡迎擠,要知道,擠是使人進步的一個重要因素。一個人一生多少有點對人民有點貢獻的,大凡都是靠擠出來的。一個人如果常年不覺得擠,反而覺得有的是時間,鬆鬆垮垮,他將一事無成,虛度年華,浪費了生命。可見,擠對人沒有壞處。”

在時間的問題上,我們不但要“擠”,而且還要學會“一心二用”

每天清晨漫步在北大校園,都可看到許多邊跑聽外語廣播的學生,他們懂得了充分利用時間的奧秘。許多人認為,通過看原版電影,既可學習外語,又是較好的娛樂方式。這就是“一心二用”的例子。“一心二用”即在某項鬆散活動進行期間同時開展另一項活動。不但得到了這英活動的好處,同時也得到了那英活動的好處。

我們通常強調“聚精會神”、“專心致誌”其實這和“一心二用”並不是矛盾的。表麵上看起來,好像是集中精力於某件事情上,比較專注、有效,可是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時代,如果過分集中在某件事上,就會變成不能融彙貫通或趕不上潮流的落伍者。現代生活要求我們,必須在自己身邊廣布天線,隨時接受社會的動態信息。

許多成功的企業家習慣在吃飯時打開電視、攤開報紙,這樣可以同時使用聽電視的耳朵、看報紙的眼睛和吃飯的嘴、手,這對培養靈活的大腦非常重要。我們不效仿一下,鍛煉一下。

這樣看來,學會“一心二用”是很需要的。當然一開始試著這樣做時,也許會有些力不從心。專心於吃飯的話,眼睛卻被忽略掉,雖在看報紙,卻不知講的是什麼消息,也無法注意到耳朵的作用,即使打開了電視也不知所雲;如果過分地集中精神看報紙,就聽不見電視的聲音,不知不覺中,又常常放下了手中的筷子……

青年人應該善於如此利用時間。如果你想把三件事同時做好,這樣的秘訣就是要做瞬時性的意識變化,也就是3~5秒的精神集中於吃飯,再分別用5秒鍾集中於看報和看電視。如在意識集中於電視前。即使中斷了幾秒鍾,也可以知道連續的消息,又不會忘記剛才閱讀過的報上的訊息。如此做瞬間意識上的轉變,則有可能使三種行為同時協調地進行。一旦養成了習慣,這些就會在不知不覺中進行。你的學習效率也就會大大地提高,你的分分秒秒都會閃出它應有的光彩。

時間是無限的,而對於每個人來說,它又是有限的而且是不可再生的。在有限的時間裏做出最多事,這也就成為了我們充實生命容量的一個重要方麵。養成科學合理地安排時間的習慣,能幫助我們做到這一點。

學會拒絕浪費你的時間的事情

有些事情是必須做的,有些是不必做的,而有些是可做可不做的。青年人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你不願意去做的,但應卻不開情麵而浪費了寶貴的時間。很多時候,我告誡我的學生要學會拒絕。要養成保護有限時間的習慣和做法。

在你想充分利用享受自己的時間的時候,一定給自己一個承諾:減少對別人的承諾,不論是對朋友還是家人。如果別人的邀請對你來說是沒有吸引力甚至無聊乏味、浪費時間的,你應該學會斷然而禮貌地拒絕。

大部分人在整個工作日都很忙,白天工作,晚上總是有一些雜事需要處理,隻有周末是能完全由自己支配的。要是這時候,有人要求你去做一些不相幹的事,你應該果斷地拒絕。北大一學者在講他的經曆時說:“你可以用一些言詞上的技巧,來減少你的承諾,讓你可以擁有自己的時間。”因此,你不妨在言詞上多下工夫試試看,或許會有效果。

李曉是一位成功的部門經理,具有領導才能而且為人開朗隨和。他的缺點是,處理社交問題很不果斷。如果有人向他發出邀請,即使他不願意去,也很難表示拒絕。因為他打扮整齊,又要奔向另一個乏味的聚會,而不能留在家裏做自己的事,他總會無奈地想到自己竟不能掌握自己的生活。

在最近一次受到邀請的時候,他正在研究一個有關教育子女的問題。那天晚上他很不想離開家,可是堅決地予以回絕,又好像不太禮貌,於是他撒了個小謊,說身體不太舒服,想留在家裏休息。這樣他為自己贏得一個輕鬆安靜的晚上。

後來他把可以作為拒絕邀請的理由寫在紙上,列成清單放在電話機旁邊,在接到那些他不喜歡的邀請的時候,他就隨時會有一些合理的理由,委婉地回絕。雖然這樣導致了他社交麵的減少,但是他絲毫沒有為此感到遺憾。他告訴別人,現在不用東奔西跑疲於應酬,讓他覺得解脫。現在他有更多的時間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他的生活變得簡單、輕鬆、充滿樂趣。

學會拒絕而且正確地拒絕會讓你贏得時間讓自己快樂地生活。

不但學會拒絕有些沒必要參加的團體也需退出。從大學開始,身邊就會不斷有人勸你加入各種各樣的團體,而最初的新鮮感很快就會被在定期沉悶聚會時的沮喪所代替。你以為能借此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結交一些活潑有趣的朋友,到頭來卻發現,除了那裏乏味的閑聊之外,什麼也沒做。不但浪費了錢財和時間,還會有一大堆會員的義務和責任套在你頭上,讓你喘不上氣來。這時,你可以進行你的選擇。

按照以下三個標準,選擇一下:

(1)出於工作需要必須加入的團體;

(2)出於強烈的興趣愛好而很想加人的團體;

(3)你從不後悔加入的團體。

把不合標準的團體統統撤去,這樣,你再也犯不著為那些無聊的團體而浪費時間了。

青年人應該記住這樣的話: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時間是世界賦予我們每個人最珍貴、最公平的財富。我們每個人不能無限期地擁有時間,隻能在這幾十年或上百年的時間裏擁有它,運用它。時間既不能儲存,也不能逆轉。我要學會更加完美地利用時間。隻有懂得用時間來做更多的事的人,隻有養成良好的時間習慣的人,才會超出別人,首先取得成功。

生命是由時間組成的。時間雖然無限,但生命卻是轉瞬即逝的。如何讓我們的生命散發出更多的光彩?這就要求我們要懂得“時間”這個詞的涵義,更要養成良好的時間習慣。

凡事都要即時處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今日事,今日畢”。

依據效率研究專家的說法,在相同的時間內,用相同的勞力做盡可能多的事情的最佳方法就是即時處理。

所謂即時處理,就是凡決定自己要做的事,不管它是什麼事,就立刻動手去做,“立刻”這一點至關重要。

立刻動手,這不僅省去了記憶、記載,或從頭再幹的功夫,而且可以解除把一件事總記掛在心上的思想包袱。

如果有信件需答複,應看完原信後立即動手寫回信。如果拖延幾天再寫,就得讀一次原信,當然就多費了一些功夫。如果有事非得做決定,便立刻做出決定。腦海中一旦閃現出對工作有用的想法和主意時,也馬上動手記下來。無論什麼事,“再來一次吧”都會造成時間的浪費。誠然,有些事情是需要深思熟慮的,是需要花時間考慮的。但對於不太重要的事或急事,立刻動手幹則是上策。

中國有句格言叫做“今日事,今日畢”。要贏得時間,必須養成隨時學習和工作的作風,不能依賴著明日。古人雲:“明日複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把握今朝,這應是青年人的學習習慣,也是想要獲得成功的人必備的工作習慣。

克服注意力不集中

什麼是注意力不集中症呢?最簡單的解釋是,指一個人無法在某一段時間內全神貫注做一件事。對於注意力無法集中的人,時常被形容為容易分心、沒有耐性、容易衝動。他們通常缺乏聽講的技巧,無法做“一成不變”的事情(如安靜地坐在教室裏,或是像大人那樣專心地核對發票)。“亂無章法。”和“一團糟”這類字眼經常跟我們聯係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