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可以同孩子一起“臨陣磨槍”,相互討論學習中的難點、重點和疑點。父母也可以為孩子梳理整個思路,讓孩子有條理、有係統、有邏輯地強化以往的學習。父母參與學習,會讓孩子學得更有興趣,同時,也學得更有效率。
有這樣一位家長,他在女兒考試前,總讓女兒先模擬出一份試卷,由他來考試,再讓女兒改試卷。同時,他也為女兒出試題,讓女兒答卷。因此他的女兒麵對考試時就不再緊張,反而覺得挺有趣的。
這位家長從未為女兒買過保健品、營養品之類的,而是僅僅通過簡單的食物、水果補充孩子的營養,注意飲食葷素的搭配,從營養到味道去全麵考慮。他認為考前有了好心情,吃飯就會香,營養自然也就充分了。這位父親為了讓女兒心情輕鬆,他會放些音樂,講些笑話,讓女兒減少壓力,愉快而自信地迎戰。
有一次,女兒問他為什麼不像別的家長那樣“製造”考前的緊張空氣?他告訴女兒,他也曾經考過試,他知道考試僅僅是一種檢驗學習的方式。他說他以前有個很優秀的同學因為考前焦慮、考試緊張,每次總是一上考場就病倒,或者敗下陣來;而他自己由於心理上很放鬆,總是有三分的水平能考出七分的成績來。他告訴女兒,考試也好,做事也好,它都不是很單一地表現能力,人的性格、心理都會有一定的作用的。
3.學會自我調節
大考前的半個月是積攢力量的關鍵時刻。須知,這裏的“力量”不是惟恐漏掉了哪一個字的死記硬背的功夫,而是形成最佳競技狀態的“力量”。素質教育一改以往將應試者變成考試的崇拜者的做法,轉而提倡考試的能力,而這種能力的大小是和考試競技狀態的好壞密切相關的。如果一場考試需要自己兩三年的紮紮實實的學習才有可能取得優異成績的話,那麼很顯然的是,最後的15天已經在知識學習上發揮不出什麼作用。與其以喪失狀態為代價而寸土必爭地尋求完美,還不如使自己放鬆下來,修養15天,以導引最佳競技狀態的爆發。
不過,考試者切不要走另一個極端,將放鬆自我變成放縱自己。譬如,整日從事體育活動,或整日遊戲玩樂。放鬆僅僅是相對於平時緊張的準備而言。這15天裏要在保持良好的作息的前提下完成最後一次獨立的大略的係統複習,這樣做為的是能夠逐漸提升競技狀態。
同時,因為多日的放鬆有可能會使你產生麻痹的思想,所以在考前放鬆中,你需要以一定的學習刺激來逐漸激發自己的思維能力。比如,在前15天到前10天中,做一些自己最喜歡的難題;前10天到前5天,做一套完整的模擬考試題;前5天到前1天,抓緊時間複習一下自己所認為的知識重點。
人體的生命活動有其固定的規律,隻要你運用適當的方法,你就能夠對自己的生命規律有一定的把握。
二、身體是考試的本錢
人的身體與其心理活動之間是緊密關聯的,心理活動往往伴隨著身體的變化,而肌體的變化也會引起心理上的問題。眾所周知,考試是一種高負荷、超強度的腦力勞動,它要求身體各方麵要協調一致,統一作戰,如果身體的哪一個“零件”出了毛病,大腦還能集中精力進行答題嗎?應試者還能取得好成績嗎?所以保持身體健康對考試是極為重要的。而在考試之前,保持身體健康的要素是“三好”:睡好、吃好、身體好。
1.睡好
睡眠是每個人必不可少的,它是大腦交替休息的一種表現方式,對於臨考的學生來說,再也沒有什麼比讓高速運轉了一天的大腦養精蓄銳更重要的了。可是往往就有好多同學,越是快到考試了就越是睡不著。按道理,大腦已經勞累了一整天了,應該是很容易就入睡才對的呀。那麼究竟是為什麼睡不著呢?
調查表明,之所以會出現“睡不著”這種情況,大部分是由於同學們把睡眠問題看得太重,以至於形成這麼一個簡單邏輯:睡得好就考得好,睡不好就考不好。
在這種壓力下,你的睡眠一定會受到很大程度的影響。你需要的,隻是個正常的睡眠狀況就可以了,而不是絕對化地要求每一個晚上都必須睡得多麼香,多麼甜。當這種絕對化的要求不能實現時,有的人就會陷入惴惴不安的心態裏。
其實你不妨順其自然。一旦睡不著了,你可以先輕鬆地對當天的知識做個回憶或總結。就讓你的回憶和“睡不著”成為並行的活動,你管意識活動,你的身體管你的睡眠。當你的身體感到疲倦,需要睡眠時,不需要你做任何的努力,自然會進入夢鄉。
2.吃好
這裏所說的“吃好”並不是指頓頓熊掌燕窩,餐餐山珍海味,而是指飲食營養搭配的均衡化、合理化。因為飲食為維持生命,也為學習、工作提供必需的能量。它能補充身體的損耗,為人體從事各種活動提供多樣的元素,所以均衡營養才是最重要的。
專挑好的、貴的東西吃也並不見得對人體十分有利,因為那種吃法所攝取的營養可能不均衡,反而會導致思維能力發展的不平衡。比如長期不吃豆類食品,記憶力的順利發展就得不到保證。因為通過紐約哥倫比亞大學人類營養研究所前教授布賴恩·摩根博士的研究表明:絕大部分豆類中富含卵磷脂,而卵磷脂恰恰有助於增強記憶力。另外,維生素是健康所需的最基本的東西,因此我們要多吃青菜,因為這些綠色植物裏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很多同學挑食不愛吃青菜,這是不好的,應該慢慢把它糾正過來。我們要追求的,不是一時的飯菜合不合自己的愛好,而是長期的膳食平衡。
考試前的一段時間飲食尤為重要,因為考試時需要消耗大量的腦力和體力,營養若是跟不上,此前的一切工作也就白費力氣了。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一天的飲食應該是這樣的:
兩種以上的青菜,如南營、白菜等維生素含量高的蔬菜。
一個蘋果或其他含水份較多的水果。
一定量的肉或魚。
一個蛋是必不可少的。
半斤以上一斤以下的牛奶,配以麵包,包括一定量的粗(全麥)麵包。
足夠的水。
3.身體好
腦力的投入是以身體的健康為前提的。體育鍛煉是保證身體健康的一個重要因素。因為體育鍛煉時,人的呼吸與血液流動的速度會加快,大腦的供氧和供血狀況得到極大的改善,從而使大腦得到更充足的營養供應,思維就更加敏捷。
體育鍛煉還起到心理調節作用,它是消除鬱悶和憂慮的最好辦法。戶外散步能使你看到和碰到一些新穎的事物,能夠刺激你的大腦,啟發你的思路,並且肌肉活動的本身也常常能改善一個人的情緒。在很多體育遊戲中,你不得不集中精力去應付一個接一個的刺激,從而使你暫時忘記所有的煩惱。
那麼,怎樣鍛煉身體才不為過呢?
鍛煉身體的一般準則是:以健身為目標,以輕微的調節性活動為主,避免完全不動。而從事劇烈運動時要謹慎,因為緊張劇烈的活動會使中樞神經係統疲勞,從而降低腦力勞動的能力;而較輕微的適度的鍛煉則會提高腦力勞動的效率。
在現實中,我們也可以發現,那些整日在操場上瘋狂玩耍的學生往往很難成為成績最優秀的學生。所以我們在鍛煉身體的時候,也應該講究適度。在方式的選擇上,跑步、打乒乓球、羽毛球等項目比較好;籃球、足球等集體項目也可以適當參加,但應以娛樂放鬆為目的,避免過於激烈的對抗。
三、準備好考試用品
不同的考試對於考試工具的要求也就不同。比如數學考試需要鉛筆、尺子、橡皮,而語文考試就不需要這些東西。現在的考試一般都要求用藍黑筆作答,所以筆的準備很重要。不但要看清楚顏色,還要查看一下墨水或筆芯夠不夠完成一場考試,最好的方法是準備兩枝筆,萬一一枝壞了,另一枝就可以馬上“替補”。如果允許的話還可以戴手表進考場,以便隨時把握進間進行作答。
另外,如果有準考證的考試,一定要準備好了,同時若還要需要其他證件,如身份證、座位號之類的,要和準考證一起放好,以免節外生枝。
克服考前焦慮症
一、什麼是考前焦慮症?
考前焦慮症也叫考前綜合症。它是指學生在臨考之時一味地緊張、擔憂,乃至煩躁不安、心緒不寧。不但影響了正常的複習工作,甚至寢食難安,連日常的生活規律都被打亂了。考試前的緊張、擔心是正常的,因為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考好,你身邊的人也希望你能考好一點。但正是由於這些原因,使你在心理上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不知不覺便愈來愈心事重重,害怕自己考得不好,可越是擔心,學習的效果就越差。這就是“考前焦慮症”的表現及後果。
通常,產生考前焦慮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麵:
1.來自父母、老師的壓力。
也許你每天都會聽到父母或老師重複了不止一遍的“要考好”“別辜負了爸媽啊”之類的話。於是,你希望自己能考得讓父母、老師滿意。
2.來自自己的壓力
你一直告訴自己:“我一定要比別人更好廠’因此,你從來不讓自己有一絲的放鬆,越是臨近考試,你給自己的要求便越苛刻。
3.失敗的體驗
以前的考試,你曾有過刻骨銘心的慘敗,讓你得到沉痛的教訓,這回你再也不敢掉以輕心,所以一到考試前便感到非常緊張。
4.來自同學的壓力
臨近考試,每個同學都在加緊複習廣課,你又怎敢有一絲一毫的放鬆呢?
在這裏,我們需要明確的是,患上考前焦慮症的人數可謂眾多,並不隻是一兩個同學才存在這種現象,可以說,十之八九的同學考試,每每到了考試之前,心理就會多了一些畏懼和擔憂的想法,隻不過程度不同罷了。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不管考前多大程度的焦慮,都會演變成考試時相應程度的怯場,緊張和不自信會讓你的頭腦中一片空白,使你平日裏的努力付之東流,這真是要命得很。
二、怎樣克服考前焦慮
相信對於自己怯場的情況,你也作出過努力,希望能有所改變,但變來變去,你還是怯場。每次走進考場,你仍忍不住心慌意亂,表現失常。你覺得怯場會毀了你,讓你所有的夢想付之東流。事情果真如此嗎?其實,隻要你針對現實情況,掌握適於自己的方法,有信心為克服怯場付出努力,情況一定會大為改觀的。
1.量體裁衣,對症下藥。
每個人都會由於不同的原因引起怯場,隻有找準原因,才能對症下藥,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原因不外乎上文所指出的那幾點,找出原因後,你就應設法在心理上排除這種因素的幹擾,克服怯場現象的困擾。
2.直麵怯場,以毒攻毒
如果你的怯場比較嚴重,不下苦功夫,恐怕很難將其除掉。你可以在平時進行訓練,以想像法克服怯場的弱點。這種訓練是指在,卜裏假設嚴酷的考試氣氛,並盡量把它想像得比平時的考試更緊張、更可怕,假設自己真的已在考場中的景象。經過多次的訓練後,你就不會再害怕考試了。
3.胡思亂想,考前大忌
怯場總的來說是由於太擔心考試結果所引發的,所以在每次考試前,你應盡量避免想得太多,並做一些自己最喜歡的事,使你的心靈得到放鬆,從而以一顆平靜的心走進考場。怎樣保持平常心呢?最簡單的辦法是做你日常做的事,不要去多想考試的事情,而是想想開心的事,仍按平時的生活規律來安排一切……一旦再次緊張起來,你就對自己說:“不過是考試而已嘛,沒什麼大不了的。”
4.也許,你需要藥物
較長時間的怯場已經形成較嚴重的身心疾病,在這種情況下,也許隻能用藥物才能使你盡快恢複常態。不過,藥物的使用必須有醫生的指導,自己不可亂用。同時,還要配合心理治療,進行自我訓練,才能收到顯著的療效。
三、學會放鬆
進入考場,有人會如臨大敵般地坐立不安。這對考試來講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緊張的情緒如果一直持續到考試甚至考試終了,那麼這場考試你恐怕是考砸了,緊張是思維的天敵嘛。
那麼,有沒有消除緊張的辦法?有,除了前麵所說的考前預防方案之外,在真正坐在考場上時,你還應學會最為直接,也最為有效的一招——自我放鬆。
在椅子上坐定後,先向四周看一看,熟悉一下考場環境,甚至還可以認識一下你的監考老師。然後把身體坐正,雙肩下垂,然後慢慢地做深呼吸。可以隨著呼吸頻率暗念簡單的指示語:“一呼……一吸……一呼……一吸”或“深深地吸進來……慢慢地呼出去……深深地吸進來……慢慢地呼出去放鬆訓練不僅僅是治療考試焦慮的手段,它也是解除學習疲勞的有效方法。尤其是深呼吸放鬆法,簡便易行,僅需要1分多鍾就可以解除相當分量的疲倦。每一個考試者都應該有一個最適合自己的迅捷、高效的放鬆模式。
四、運用一定的考試技巧
有的同學平時學習非常刻苦、認真,但考試成績往往不能和此前的努力成正比,原因雖然是多方麵,但有一個很關鍵的地方,那就是缺乏取得好成績的必要考試技巧。
不同學科的考試對考試技能的要求不同,但都有一些共同點。首先要求的是細心;其次,因為你寫出來的答案是要經過老師的評判的,所以你在解答大的問答題時一定要注意必須清晰地將每一個關鍵的解題步驟表達在試卷上,否則會讓改卷的人覺得答案來得無憑無據——盡管它是正確的。
語文、曆史、政治等文科考試中評析、論述等題目的分數在比例上占得很大,要認真對待。做這種題目時有的人認為多寫勝過於少寫,表麵上看似有道理,其實不然。改卷的時間是很緊張的,有誰願意花時間去看那些洋洋灑灑不著邊際的話呢?針對這一點,我們要盡量做到言簡意賅,並在每一要點之前標上序號,使答案看上去既工整又清楚。
每一類考試、每一種典型試題都有其特殊的解答技能,學習者要想向考試者轉變,必須尋找到適合自己的並強化練習這些特殊的考試技能。
五、把握時間
考試都是有時間限製的,如果在作答開始時沒有抓緊時間,可能會出現時間不夠用,從而引發緊張感;或者一開始就做得飛快,雖然最後的時間綽綽有餘,但是前麵的失誤率可能也會因此上升。所以科學地安排作答進度是很有必要的。
一般情況下,拿到試卷後別急於作答,先例覽一下試題,對試卷的整體內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後,按順序做下去。
做題的時候從易到難地做是最明智的選擇。有的同學喜歡先難後易,認為難題都解決了其他的就不在話下了,殊不知你也許把“對手”看得太低了,以至於你在那道題上花費了太多的時間,當你回過頭來要做其他“簡單”的題時,時間往往所剩無幾了,這樣一來,你就會得不償失。
考試時要學會快速思考,在正確的基礎上力求迅速,為繼續做題和檢查贏得充分的時間。
可是萬一時間還是如你所擔心的那樣屈指可數時,又該如何是好呢?不要慌張,此時你就以最快的速度把你認為答案裏應該有的事件、構想和概念寫下來,如果你還有時間,可以把它整理得更有係統些,如果你的答案涵蓋了所有應該有的資料,很多老師至少會給你一部分分數(接近良好的分數),因為你的所做所為至少顯示出了你對題目有相當的了解,有辦法寫出一個大概來。
考試時不要大去擔心特定的幾個字,而是要注意整體的資料。要特別重視作答的係統化,寫的要讓人一看就懂,而不是要讓人印象深刻。最好使用清晰扼要的句子和用語,而不要讓老師陷入一個萬劫不複的“夢魘”中。
仔細閱讀題目和說明,如果題目要求的是比較與對照,不要隻顧比較。如果要你分析,不要隻是寫摘要。如果要你討論某件事情發生的三種重要因素,別隻顧了兩種。事實上,在寫問答題時,如果題目需要回答的是若幹種的方法、原因、說明等等,我們應該自己在每一項重點的底下劃上線,以免老師改考卷改累了,沒看清楚而扣掉分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