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複旦學子之成功學習法
聽講的方法
獲取知識有許多種方式、看是從視覺上來接受知識還是從聽覺上接受知識。聽講不僅僅是聽要必須知道到底講了什麼,怎樣去聽才能更好!
需做好課前預習
預習是學習方法中非常重要的環節。預習的妙處在於能夠部分預測到老師要講些什麼。預習好的學生,上課前便“嚴陣以待”,上課時就有時間上的“自由王國”;不預習的學生上課前便是“倉促應戰”,上課時在時間上就“動彈不得”。預習不應是簡單地走馬觀花,而應看做是一種獨立地自學。
學生上課時顧得上記錄,卻顧不上聽講,顧得上聽講,就顧不上思考,其根本原因就是沒有充分地預習。跑在課程的前頭——預習,雖然累一些,但是卻能換來一種爽快與自由感。“打有準備之仗”,與上課前要充分預習,考試前要充分地複習,皆有同曲之道。
具體點講,預習效果好,聽課才能有針對性;聽課有針對性,複習才能順利進行;複習深刻,作業、考試才得心應手;平時做作業,考試得心應手,高考與其它重大考試就能順利過關;高考及其它重大考試過了關;人生的目的、目標、理想。抱負就可以達到和實現。
一、作好課前準備
無論做什麼事情,事先都應有所準備。有無準備,準備充分與否,效果大不相同。課前準備有四種,這就是:心理準備、身體準備、物質準備、知識準備。
預習主要是知識準備。具體講,就是學生在老師講課之前,獨立地自學新課內容,做到對教材內容的初步了解。
預習是學生學習過程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對學習影響很大。但是對預習,無論是在同學們的認識上,還是在學習實踐中都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如,有的同學說,反正上課老師要講,何必事先傷腦筋,白費時間呢?有的同學講,課後複習、練習、作業就夠多的了,哪有時間預習?學習吃力的同學則認為:老師講我都聽不懂,預習就更不行了。我們對北京市1000名初一至高三學生,作了一個學習情況調查,發現:能夠達到預習要求的同學,在重點校占總人數的25.43%。一般校僅占總人數的17.61%。也就是說,在被調查的同學中至少有74.57%的人,沒有達到預習要求。甚至有相當一部分同學,在學習中根本不預習。
有些同學,習慣於“上課聽老師講,課後圍著習題轉,考試之前拚命幹”的殘缺式的學習方法。這種缺少預習環節的學習方法,在小學時,由於知識比較簡單,沒有暴露什麼問題。但這並不能說明預習不重要,隻是問題沒有充分暴露而已。
二、預習讓你繞過課堂知識障礙
同學們都知道,一座樓房靠堅實的地基支撐著。二層樓又靠一層樓支撐著。沒有堅實的地基,樓房就發發可危。我們所學的各科知識和樓房一樣,都有其自身的結構和體係。新的知識總是建立在一定的舊知識的基礎之上的。因此,學習應該循序漸進。古代《學記》講,學習要“陵節而施”,“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就是講的這個道理。我們每個同學的學習,其實都是在自己原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的,總是以自己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去解釋新知識、理解新知識的。如果同學們在學習新課時,與之相關的舊知識、舊概念不會了或者遺忘了,那就意味著頭腦中的知識序列出現了斷裂,或者說學習階梯中斷了,其結果是對新知識不能理解和吸收。因此,我們在學習新知識之前必須預習。通過預習,準備好學習新知識所必需的舊知識,從而為課堂學習掃清障礙。
三、提高聽課水平需要預習
同一班級,坐在同一教室,聽同一位老師講同一內容,但同學們對新課的理解和吸收水平卻有很大的差別。這是因為不同的同學聽課的起點和接受能力是不同的。
有的同學課前不預習,上課時匆匆打開課本對新課內容一無所知。聽課完全處於一種盲目被動的狀態。聽天由命,一節課下來有時聽懂了,有時似懂非懂,遇到知識障礙就得聽天書。有的同學聽課是有備而來的,課前做了充分的預習,對所學新課有了整體的了解,對新課要講什麼。重點是什麼、難點是什麼,心中有數。
預習時雖然不能把教材全部弄懂,但是隻要努力總能弄懂一些。對自己弄懂的東西,我們對它會產生興趣。對雖經努力仍未弄懂的東西,我們對它會產生一種強烈的求知欲。在這種心理狀態下聽課,精力自然就會集中到新課的重點、難點和疑點上。聽課時,目的就會明確、注意力就會集中、思維就會主動。再經過老師的講解、指點與啟發,對知識的領會便可以進入更高的境界。
總之,通過預習不僅對新課的內容達到了初步的領會,從而降低了學習新課的難度;而且大大減少了聽課的盲目性、緊張感,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有利於知識的當堂消化和吸收。
另外,預習使我們有精力去考慮更深層次的問題。如,當老師講到預習時已經弄懂了的內容時,可以驗證一下自己對知識的領會是否正確。可以向老師學習考慮問題的思路,看老師是如何提出問題、如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學習老師的高明之處。如,有一位同學在總結自己的學習方法時說:“有了預習這一環節做保障,課堂上我很輕鬆。思維活躍,不局限於老師講的或書上的思路。我力求找出問題,想出自己的方法。這樣,不僅有利於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還有利於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
四、提高課堂筆記的針對性最好的方法是預習
由於預習,我們對教材的內容已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對老師上課所講的內容和板書所寫的內容,哪些是教材上有的,哪些是老師補充的一清二楚。記筆記,重點記教材上沒有的或自己不清楚的,以及老師反複提示的關鍵問題。這樣,就可以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於聽講和思考問題上。如,有一位同學深有感觸地說:“以前,我沒有預習的習慣,老師強調記筆記,也不知道該記哪兒,總想把老師的板書一字不落地記下來。結果,經常是我還沒記完,老師就又講起來了,剛要聽,老師又去板書了。這樣,既沒記好筆記,也沒聽好老師所講的內容。手忙腳亂地聽課效果就可想而知了。上了學法課後,我開始注重課前預習,情況就不同了。現在,我也記一些課堂筆記,不過記的簡單多了。我把老師提到的重點記下來,而其它次要的、書上有的,我認為聽聽或者畫在書上就可以了。這樣記筆記,既抓住了重點,又贏得了聽課的時間。豈不是一舉兩得嗎!”
五、預習能讓你學起來更容易
預習可以節省很多時間:對知識當堂的消化和吸收,可以避免上課似懂非懂,下課再重新看書學習而浪費時間;對新知識的當堂的消化和吸收,也可以節省課後複習、作業的時間;對新知識的當堂的消化和吸收,還可以降低作業的錯誤率從而節省了改錯題的時間。可見,課前拿出少量的時間進行預習,不僅使我們課堂聽課輕鬆舒暢效率高,而且還可以避免許多課後的無效勞動,從而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因此,課前預習並不是白費精力和時間。相反,它贏得了時間。所以,花一點時間進行課前預習,是非常合算的。
此外,預習對理解、鞏固所學知識等都大有益處。
預習可以加強新舊知識之間的聯係。如,同學們在預習運用公式法作因式分解時,就會發現這些公式都是乘法公式反過來得到的。如:(a+b)(a-b)a2-b2通過預習了解了因式分解公式與乘法公式之間的關係。如果在學習中堅持預習,就會不斷發現知識之間的這種聯係,使我們的知識係統化。
預習還有利於鞏固已有的知識。在預習中,為了理解新知識就要積極地追憶與新知識相關的舊知識。追憶不出來,再去翻閱舊教材。預習中常常需要複習許多舊知識,涉及的麵也很廣。有些舊知識是很長時間以前學過的。通過預習得把這些舊知識重新回憶起來,不清楚的要搞清楚。預習中這種對舊知識追憶、理解的目的性、廣泛性、間隔的久遠性,都有利於對已有知識的鞏固。
再者,預習中獨自琢磨新知識,琢磨通了印象深刻難以忘記。即使沒琢磨通的內容,在百思不解之後帶著問題去聽課,豁然貫通印象更深刻。預習中理解錯誤之處,在聽課時得以糾正。有了正反兩方麵的對比,這比光是聽聽課,在腦子裏的印象要深刻得多,容易記住。
六、預習能培養你的自學能力
中學階段學習常用環節可以歸納為:預習——上課——複習——作業——係統複習五個環節。學習被動的同學,往往是由於上課聽不懂,上課聽不懂的直接原因是課前不預習。因為學習中缺少預習這一基礎環節,而影響上課這一中心環節的質量。上課效果差,又波及到複習、作業等環節,使學習陷入被動局麵。
我們常常看到這樣一些同學,他們學習很努力,一天到晚忙忙碌碌,有做不完的作業,改不盡的錯題。時間總是不夠用,學習成績總是不理想。如何改變這種被動的局麵呢?
辦法隻有一個,變被動為主動,變不良循環為良性循環。越是時間緊,越要抽出一定的時間預習。通過預習避免無效的活動,通過預習贏得學習的時間,通過預習扭轉被動的、苦惱的、倒退的學習過程的惡性循環。越是上課聽不懂,越要抽出一定的時間來預習。
預習對培養自學能力也是一個重要方法。自學能力就是獨立學習、獨立獲取知識和更新知識的能力。一個人為什麼要有自學能力呢?首先,自學能力直接影響我們的學習質量。如,在老師讓同學們自己閱讀教材回答問題時,我們就會發現,有些同學閱讀的速度快,對所閱讀的內容分析概括得既準確又全麵。有些同學則不然,不僅閱讀速度慢而且回答問題時抓不住要領。前者是有自學能力的同學,他們的學習速度快、掌握知識所用的時間短、學習質量高。後者則是不具備自學能力的同學,結果相反。其次,在同學們學習過程中,既包括以老師指導傳授為主的上課環節,也包括課前預習、課後複習、作業。階段複習等以自學為主的環節。因此,同學們在校學習雖然不以自學為主,但是自學是同學們的學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自學能力直接影響著預習、課後、複習、作業、階段複習等學習環節的質量。因此,要提高學習質量,必須提高自學能力。
同學們在校學習主要是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為將來工作和學習打下基礎。有統計表明:當今一個大學生在校學習四五年,隻占一生所需要學習知識的10%—20%。還有80%—90%的知識,要在工作後通過自學來獲得。有統計表明:每隔5—10年,人類的知識總量就翻一番。所以一個人即使夜以繼日地不停地學習,也趕不上知識的增長。因此,我們在校學習基礎知識的同時,要特別注重自學能力的培養。在我們的學習中,有些知識在今後工作當中很可能是直接用不上的。但重要的是在學習這些知識的過程中,可以形成自學能力。所以那種隻知道死記硬背、照葫蘆畫瓢的學習,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有了自學能力,就像船兒掛上了風帆,可以在浩瀚的知識海洋中自由地邀遊。就能夠適應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立身於社會,為人類做貢獻。
總之,預習不隻為現在在學校的學習服務,而且為今後獨立自學服務。
七、十種高交預習的方法
為了輔助同學們做好預習,特歸納十種高效預習方法,供同學們參考:
1.要分類預習
預習從時間和內容上可分為三類:一是課前預習,二是階段預習,三是學期預習。課前預習,就是在上新課前預習下一節課的內容;階段預習,就是用較長、較多的時間預習一章或多章的內容;學期預習,就是在假期中預習下學期的內容。這三種預習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聯係的,每個學生都應該在學習的空閑時間自覺地安排和分類預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