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北大學子之成功學習法

掌握考試技巧

好的考試信念隻有一個、那就是:恰如其分地展示自己的知識水平。必須先有知識,然後才有展示的可能,不要期望出現“超水平發揮”之類的奇跡。但是,有了知識,必須善於表現。

考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一、臨考心理分析

臨近考試,考生的心理一般表現為如下幾種狀態:

1.客觀理智的良性興奮狀態

這種心理狀態的考生大多是平時成績較好,受到教師和家長的正確指導與鼓勵的學生。他們既顯得胸有成竹,又能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某些弱點。這時,他們的大腦始終保持著一種良好積極的興奮狀態。平時表現為樂於與人交談考試的有關問題,或爭論某些難題,他們盼望著考試的到來,希望一顯身手。處於一種躍躍欲試的臨戰狀態,充滿必勝的信心,有的甚至可能提前看到考試勝利的曙光,在內心感受著考試成功的喜悅。

2.過於高估自己的負性興奮狀態

這種心理狀態的特征是,神經興奮在大腦皮層廣泛擴散,處於盼望考試的一種不可抑製的亢奮狀態,由此,經常出現生理上的急劇變化,如脈博加快,收縮壓明顯升高,出汗、失眠、健忘等等。產生這種心理狀況的原因,主要是有些考生過高地估計自己的實力,超前沉浸在一種自我陶醉的成功感之中。這種考生越臨近考試越會感到出現神經質反應,心理焦躁忐忑丕安,而一旦真正進入考場,就可能出現精神緊張,思緒紊亂,平時能做出的題目,此刻可能一籌莫展,嚴重者會發生“怯場”現象。

3.消極抑製狀態

這種心理狀態多發生在那些成績不太好的學生身上。此時他們大腦皮層的抑製過程占優勢,並產生超限保護性抑製。處於這種心理狀態的考生,在考前表現為情緒消沉、怠惰、渾身無力、反應遲鈍、態度冷淡,對考試以及涉及到考試的事物不感興趣或者厭倦,聽到同學議論考試問題就避而遠之,甚至產生放棄考試的念頭。越臨近考試,則情緒表現越來越不安。因此,對這種考生的考前心理調適尤為重要。

4.拒考放棄狀態

具有這種心理狀態的考生通常是那些成績特差,自己感到完全無希望的人。其心理表現為對考試臨近的無所謂,看似鎮定自若,實為內心空虛無奈。在行為上表現為放棄複習,貪玩,甚至惡作劇影響別人的學習。

很明顯,上述四種臨考心瑰狀態中,隻有第一種對考試最有利,其他三種都屬於不良心理狀態。為了使考生進入良好的臨考心理狀態,提高他們的臨考心理健康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二、積極健康的臨考心理準備

越近考期,考生的心理就越緊張,有的甚至到了茶飯不思。夜不能寐的程度,這對於即將到來的考試有百害而無一利。那麼,考生應具備什麼樣的臨考心理呢?

1.考試無非是做作業

做課堂作業,大家都不會緊張,那麼考試呢,也隻不過是一種獨立的課堂作業而已,不要把考試看得太重。一位朋友說得好,考試隻不過是人生中的一種生活形態。就好比人人都要睡覺一樣平凡,如果有了這種意識,你就會輕鬆含笑地迎接考試的到來。

“問題不在於幾次考試,而在於通過考試建立起健康的心理素質,以應付人生其他類似的挑戰”,如果你覺得這話有道理,那麼,你的考試意識就會得到淡化,考試壓力就會減輕。

2.既來之,則安之

考試來臨,躲也沒法躲,不管你是自願報考的也好,還是家長、教師逼你報考的也好,都要樹立既來之,則安之的思想。這樣一來,心清反倒能平衡下來,說不定還真能考出好成績。

3.自信是成功之父,失敗乃成功之母

臨考前,自信心是十分重要的,喪失自信心的人,常常過低估計自己的實力,激不起昂揚的鬥誌。有些考生,平時成績挺不錯,但一到大考,就不行了,自信心不足是重要原因。

考試必勝的思想要樹立,但失敗是人人都可能遇到的,因此臨考前,要有考試失敗的充分思想準備。如果你這場考試失敗了,但仍然能鬥誌昂揚地去迎接下一場考試,那麼你至少在心理上在朝著強者的方向邁進。

4.“一顆紅心,兩種打算”

這是多年來畢業生慣用的兩句口號,以表示自己接受祖國挑選的態度。因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考試(特別是高考、中考)就是一種挑選。這句話的真正含義是指考生的考試目的應多元化。通過考試,檢測自己的知識、能力,不把考上考不上看得過重,甚至可以把情況估計得更差一點。這樣即使考場出現失誤,心理平衡也會快一些。我讚成這樣的態度:“盡最大的努力,作最壞的準備。”

三、臨考心理的保健

1.目的療法

考試的目的正確與否,對能否獲得較佳精神狀態起著決定作用。如以“成敗在此一舉”的態度應考,心情一定緊張。平時較好的考生,就容易出現過度興奮,而向如前所說的第二種臨考心理類型發展;平時學習較差者,則會自暴自棄,消極悲觀,向第三種類型發展。

為了消除由於“目的”方麵的因素而引起的不良心理狀態,有一個“偏方”大家不妨試試:在考前盡量放鬆。把考試設想成“沒什麼了不起”的事,多想想“反正不是我一個人考不上”,“大不了明年再考”之類的寬心話。這樣想,可能使你鎮定自若。處變不驚,保持良好的“競技狀態”。

2.自知療法

要恰如其分地作出自我估計。一般說,信心是建立在平時的學習基礎上的。但這不等於學習好的考生就一定信心百倍,學習差的學生就一定沒有信心。在一定條件下,積極狀態和消極狀態會相互轉化。這裏有個正確估價自己的問題。往往有這種情形,一些考生平時學習較好,但是,他們卻低估了自己,考前總想著試題會如何難,結果陷入了過度興奮狀態;還有的考生,盲目樂觀,看起來他們的心理狀態是積極的,然而,一遇挫折,情緒就一落千丈,從積極變為消極。因此正確估價自己是很重要的。考生應該做到有自知之明,對自我評價恰到好處使自己經常處於自信而不自滿。自尊而不自負,自善而不自棄的良好心理狀態。這樣你就能從容應對考試中可能出現的各種複雜情況。此外,每個考生都要根據自己的學業水平選報誌願,誌願填報合適與否、對自己能否樹立信心,關係很大。

3.環境療法

來自外界的壓力作用於考生的精神,是誘發不良心理狀態的重要原因。這裏談的外界主要是指學校、家庭、社會環境三個方麵。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不恰當的鼓勵。許願以及與此相反的冷漠。放任甚至威嚇等,都會在考生心理上造成反常刺激,使他們惶惶不可終日,或過度興奮,或消極抑製。有一位考生,因為怕達不到父母親規定的考分,竟然借故傷殘自己的右手,以逃避考試。還有的考生因為第一天的考試成績不理想,會辜負老師和家長對他的期望,結果精神更為緊張,考試成績一門不如一門。還有的學校壓任務,訂指標,甚至把分數作為指標分攤給考生,臨考前同學間竊竊私語,張惶失措,老師蝶蝶不休地千叮嚀,萬囑咐,人為地造成一種緊張、恐怖的氣氛。有些社會輿論熱衷於議論各校的升學率,以升學率作為評價學校的唯一標準,凡此種種,除了給考生造成心理壓力外,別無好處。

為了造成一個和諧、輕鬆的應考環境,在接近考期前,考師和家長應給考生製造一些輕鬆的氣氛,如帶考生郊遊、聽輕音樂、參加些體育活動,教育考生正確對待考試,督促考生休息,幫助他們科學地使用大腦等等。教師對考生集體應設法創造一種輕鬆愉快的集體氣氛,自己的一舉一動不要失去常態。家長和教師還要針對考生的個性特征,巧妙引導,讓他們進入積極的有抑製的興奮狀態,以保證考出最好成績。社會輿論對於考試的宣傳更應有正確的導向。考試不過是一種教育手段,一種挑選人才的方式,名落孫山者未必不能成才,金榜題名者未必都能幹出大事業。

四、避免發揮失常

發揮失常是指能力的發揮失去正常狀態。相當一部分學生一遇到考試,心理就會緊張。心理學家認為,適度的緊張有利於考生學習水平的發揮,而過度的緊張就會使考生的身體處於僵硬狀態,思維和情緒將受到影響,這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考試中的焦慮。那麼考試時,為什麼有人心理會過度緊張呢?專家認為,考試過度緊張與“考試”這一形式有直接關係。

考試,是指考查知識或技能的一種方法,要求在嚴格限定的時間內解答所給出的問題。在考試中,時間是最重要的限定條件。聲稱自己發揮失常的考生紛紛抱怨時間不夠用。可見,導致考試中心理過度緊張的主要客觀因素是考試時間。

考試時間是教育部規定的,不會任意改動,更不為因個別考生而變動,但考生對考試時間的適應能力卻是可以通過人為的訓練而提高的。

1.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

相當一部分學生在平時做習題時養成了不良習慣,比如,邊聽音樂邊做習題,邊看電視邊做習題,致使思維不能集中,速度較慢,一遇到重大考試,就感到時間不夠用,心理過度緊張,考後又抱怨自己發揮失常,並非自己能力不夠。因此,學生應在平時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解答問題時要集中精力。正如有位高考狀元所說的:“玩時盡量放鬆,學時盡量集中。”

2.培養訓練自己對考試時間的適應能力

學生要在自己的思維中注人時間的概念,任何一次小型考試都是訓練自己對考試時間的適應能力的機會。自己在做模擬考試題時也要嚴格地給自己限定時間。習慣了這種受時間限製的考試,麵對高考試卷才能沉得住氣,才能充分發揮潛能。

導致考生心理過度緊張的主觀因素是個人的心理素質。

高考不僅是對考生掌握知識程度的考查,而且對考生的心理素質也提出了較高要求。有位考生,平時的學習成績很好,在年級排名均在前幾名變動,老師和同學一致認為該同學是位準大學生,很有希望進名校。高考成績公布後,他卻落榜了,這實在出乎老師及同學意料,說他發揮失常。對這位同學來說,高考落榜是意外,還是必然?分析家認為,這位同學的落榜是其心理素質太差的必然結果。他說,他進考場時的心理負擔很重,顧慮太多,惟恐考不上,再加之他平時膽子就小,性格脆弱,不敢出大場麵,考第一科時他就錯了,以下幾科也跟著亂了方寸。這位考生的話驗證了分析家的判斷。那麼,如何克服因心理素質太差而導致高考中的發揮失常呢?

1.樹立自信心。自信是成功的前提。無論做任何事情,如果失去了自信心,就會產生巨大的心理障礙,人為地增加難度;相反,樹立自信心,在從事一件事情時就會充分發揮其能力,本來較難的事情可能會因其自信而化難為易,取得成功。

2.勇敢麵對高考。隨著我國招生製度和就業製度的改革,考上大學不再意味著有個鐵飯碗,畢業後麵對的是同高考一樣的競爭,用人單位可以到人才市場自由選擇人才,而不再是乖乖地接受國家分配的人員,隻要你是人才,隻要你通過其他途徑接受了高等教育並能在實踐中將所學知識充分發揮,你同樣是成功者。抱著這種心態參加高考,你就不會怯場,就不會有太多顧慮。

3.調整自己的期望值,給自己正確定位。名牌院校、重點院校是許多學生奮鬥的目標和動力,但是名校有限,招收名額有限,並不是所有抱此信念的人都能如願以償。有些學生,為能考上名牌院校,玩命似地學習,身體卻搞垮了,不是考場上暈倒,就是邊吊針,邊考試;有些學生,惟恐自己考不上名校,麵對考試,心跳加速,手直打顫。因此,敬告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調整自己的期望值,輕輕鬆鬆進考場,認認真真做題,惟其如此,才能保證考場不出意外,才能順利通過高考。

4.拋開壓力,緩解緊張情緒。部分中學為追求升學率把沉重的矽碼壓在學生身上,部分家長為了孩子的前途和自己的麵子,對孩子的要求太多。尚未成熟的學生麵對來自學校的、家長的、社會的壓力,的確很難輕鬆,敬告學生,高考是自己的事,把來自各方的壓力通通拋開,緩解緊張情緒,考出自己的真實水平。

5.以平常心對待高考。許多學生把高考想得很神秘,以致考前出現焦慮情緒。其實,高考是對學生掌握知識及解題能力的選拔性考試,教育部考試中心在命題時是專門為中學生“度身訂造”的,試題的難度和題型對中學生來說是合適的。在不超出《教學大綱》和《考試說明》的範圍內,難度可以不同,題型可以變化,但基本知識是不變的。隻要學生平時用功,熟練掌握了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注意開拓思想方法,注重訓練靈活運用能力及實際解題能力,以不變應萬變,就能發揮出正常的水平。

總而言之,高考發揮失常是由多種原因導致的。客觀原因主要是不能適應固定的考試時間,主觀原因主要是個人的心理素質偏差。而這兩種情況都可以通過人為的努力發生變化。

五、臨考心理調節法

有人認為“考場的戰爭是一種長期的精神戰”,隻要能控製自我的情緒,避免神經過於緊張,最後必能贏得勝利。這裏介紹五種穩定考前心理和情緒的呼吸療法,使你能如願以償,考出好的成績。

1.能消除不安,承受失敗的新生呼吸法

①雙腳張開與肩同寬,兩腳拇趾用力,同時收縮骨盆。

②作“深且大”的腹部呼吸法,注意放鬆頸。肩、手臂的力量。

③用力吐氣後再深吸一口氣,將手掌打開,平舉到與肩同高的地方。

④手提到肩部時,用力握拳,保持呼吸狀態,將拳頭用力往後拉開,使胸部有擴張的感覺。

暫停呼吸的時間,開始以6秒為準,熟悉後可隨身體狀況延長至15秒左右。

⑤一邊吐氣,一邊將手沿水平方向伸開,直到與肩同高為止。

保持這種姿勢,從①至⑤重複作3次。

2.維護友情關係,解決孤獨的調和呼吸法

①挺直脊背,深坐椅中。

②用右手壓住右邊鼻孔,從左邊鼻孔呼吸4秒鍾;

③用右手的拇指和無名指同時將兩個鼻孔壓住,暫時停止呼吸16秒。

④放開右手拇指,緩慢吐氣8秒鍾,再由右邊鼻孔吸氣4秒鍾。完成後,立刻壓住鼻孔,再度停止呼吸16秒。

⑤放開左邊鼻孔,緩慢吐氣8秒鍾。

⑥重複①的姿勢,但這次要交換左右鼻孔的順序,依②——⑤的動作,重新再作一次。

以L的動作為一組,每天早晨、中午。晚上各作兩組。隻要有恒心去做,相信不久你就可以除去頑固的意識,而和朋友快樂地相處。

3.克服焦慮情緒的笑的呼吸法

①肚臍下方3公分的位置,稱為“丹田”,將雙手放在丹田上,雙腳張開(稍比肩寬)站立,同時大量的吸氣,使空氣充滿胸腔。

②猶如大笑一般,大大地吐一口氣,同時腹部用力收縮,使身體微微前傾。

③恢複直立的狀態後,一麵吐氣,一麵後仰。

④配合前俯後仰的動作,重複②、③的動作一次。

⑤保持①的姿勢,一麵吐氣,一麵右傾,然後吸氣,回複原狀。左邊也將取相同的動作。在練習笑的呼吸法時,要保持愉快的心情,放開心胸,盡情地做。

4.增強信心和自信呼吸法

①兩腳張開與肩同寬,抬頭,將全身的重心集中於丹田,然後實施腹部呼吸法。

②用力吸氣後,暫停呼吸3秒鍾。

③收縮腹部,吐氣5秒鍾。

④再度用力吸氣3秒鍾,然後暫停呼吸3秒鍾。

如此反複做三次。

完成以上的指導為一組,一天須作三組。

5.克姆巴克覺醒法

為了幫助你提高注意力和觀察力,你還要學會“克姆巴克覺醒法”:

①挺直脊背坐於椅中,臀部肌肉收縮,將全身的重心放在丹田上。

②吸氣時要將腹部鼓起,胸部擴大,肩部微微提起。

③輕閉朱嘴,保持姿勢不動,當放鬆肩部時,稍微吐氣,接著停止呼吸。初學者隻要能閉氣7秒即可,熟練以後,可逐漸增長到14—24秒。

④慢慢收縮腹部,將氣體吐出體外。

⑤重複以上動作5次為一組,時間約3分鍾,每天做三組。長久持續練習,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出現。

六、模擬考試之後的心態

高考考什麼?同學們會不假思索地回答,高考考各個學科的知識與運用這些知識進行解題的能力。的確,從考試大綱與考卷內容來看,高考確實是考課本知識以及運用這些知識的能力。

但是,高考除了考這種有形的知識與能力外,還在考著一種無形的。不為我們教材所講述的、常常不為我們同學所重視的另一種內容——心理素質。事實上,在考前一個月左右,知識的掌握已基本成定局,此時最重要的是要調整好我們的迎考心態。最佳的迎考心態是:不焦躁,很安穩,但又能夠在考試時興奮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