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卷十
陳本紀下第十
高宗孝宣皇帝諱頊,字紹世,小字師利,始興昭烈王第二子也。梁中大通二年七月辛酉生,有赤光滿室。少寬容,多智略。及長,美容儀,身長八尺三寸,垂手過膝,有勇力,善騎射。武帝平侯景,鎮京口,梁元帝征武帝子侄入侍,武帝遣帝赴江陵。累官爲中書侍郎。時有軍主李總與帝有舊,每同遊處,帝嚐夜被酒,張燈而寐,總適出,尋反,乃見帝是大龍,便驚走他室。魏平江陵,遷於長安。帝貌若不慧,魏將楊忠門客張子煦見而奇之,曰:“此人虎頭,當大貴也。”
永定元年,遙襲封始興郡王。文帝嗣位,改封安成王。天嘉三年,自周還,授侍中、中書監、中衛將軍,置佐史。曆位司空、尚書令。廢帝即位,拜司徒、錄尚書、都督中外諸軍事。光大二年正月,進位太傅,領司徒,加殊禮,劍履上殿。十一月甲寅,慈訓太後黜廢帝爲臨海王,以帝入纘皇統。
是月,齊武成帝殂。
太建元年春正月甲午,皇帝即位於太極前殿,大赦,改元。文武賜位一階,孝悌力田及爲父後者,賜爵一級,鰥寡不能自存者,人賜穀五斛。複太皇太後尊號曰皇太後。立妃柳氏爲皇後,世子叔寶爲皇太子。封皇子江州刺史康樂侯叔陵爲始興王,奉昭烈王祀。乙未,謁太廟。丁酉,分命大使,觀省四方風俗。以尚書仆射沈欽爲左仆射,度支尚書王勱爲右仆射。辛醜,祀南郊。壬寅,封皇子建安侯叔英爲豫章王,豐城侯叔堅爲長沙王。
二月乙亥,耕藉田。
夏五月甲午,齊人來聘。丁巳,以吏部尚書徐陵爲尚書右仆射。秋七月辛卯,皇太子納妃沈氏,王公以下賜帛各有差。
冬十月,新除左衛將軍歐陽紇據廣州反。辛未,遣開府儀同三司章昭達討之。
二年春二月癸未,章昭達禽歐陽紇送都,斬於建康市,廣州平。三月丙申,皇太後崩。丙午,曲赦廣、衡二州。丁未,大赦。又詔自討周迪、華皎以來,兵所有死亡者,並令收斂,並給棺槥,送還本鄉。
夏四月乙卯,臨海王伯宗薨。戊寅,皇太後祔葬於萬安陵。五月壬午,齊人來吊。
六月戊子,新羅國遣使朝貢。辛卯,大雨雹。乙巳,分遣大使巡州郡,省冤屈。
冬十一月辛酉,高麗國遣使朝貢。
十二月癸巳,雷。
三年春正月癸醜,以尚書右仆射徐陵爲尚書仆射。辛酉,祀南郊。
二月辛巳,祀明堂。丁酉,耕藉田。
三月丁醜,大赦。
夏四月壬辰,齊人來聘。
五月辛亥,高麗、新羅、丹丹、天竺、盤盤等國並遣使朝貢。
六月丁亥,江陰王蕭季卿以罪免。甲辰,封東中郎長沙王府諮議參軍蕭彜爲江陰王。
冬十月乙酉,周人來聘。
十二月壬辰,司空章昭達薨。
四年春正月丙午,以尚書仆射徐陵爲左仆射,中書監王勱爲右仆射。
二月乙酉,立皇子叔卿爲建安王。
三月乙醜,扶南、林邑國並遣使朝貢。
夏五月癸卯,尚書右仆射王勱卒。
是月周人誅塚宰宇文護。
秋八月辛未,周人來聘。
九月庚子朔,日有蝕之。辛亥,大赦。丙寅,以故太尉徐度,儀同三司杜棱、程靈洗配食武帝廟庭;故司空章昭達配食文帝廟庭。
冬十一月己亥,地震。
是歲,周建德元年。
五年春正月癸酉,以吏部尚書沈君理爲尚書右仆射,領吏部。辛巳,祀南郊。
二月辛醜,祀明堂。乙卯夜,有白氣如虹,自北方貫北鬥紫宮。三月壬午,以開府儀同三司吳明徹都督征討諸軍事,略地北邊。丙戌,西衡州獻馬生角。己醜,皇孫胤生,內外文武賜帛各有差,爲父後者賜爵一級。
夏六月癸亥,周人來聘。
秋九月癸未,尚書右仆射沈君理卒。壬辰晦,夜明。
冬十月己亥,以特進周弘正爲尚書右仆射。乙巳,吳明徹克壽陽城,斬王琳,傳首建鄴,梟於朱雀航。
十二月壬辰,詔熊曇朗、留異、陳寶應、周迪、鄧緒等及王琳首並還親屬,以弘廣宥。乙巳,立皇子叔明爲宜都王,叔獻爲河東王。
是歲,諸軍略地,所在克捷。
六年春正月壬戌,赦江右淮北諸州。甲申,周人來聘。高麗國遣使朝貢。
二月壬辰朔,日有蝕之。辛亥,耕藉田。
夏四月庚子,彗星見。
六月壬辰,尚書右仆射周弘正卒。
冬十一月乙亥,詔北邊行軍之所,並給複十年。
十二月戊戌,以吏部尚書王瑒爲尚書右仆射。
七年春正月辛未,祀南郊。
三月辛未,詔豫、二兗、譙、徐、合、霍、南司、定九州及南豫、江、郢所部在江北諸郡,置雲旗義士,往大軍及諸鎮備防。夏四月丙戌,有星孛於大角。庚寅,監豫州陳桃根獻青牛,詔以還百姓。乙未,桃根又上織成羅紋錦被表各二,詔於雲龍門外焚之。壬子,郢州獻瑞鍾六。
六月丙戌,詔爲北行將士死王事者,克日舉哀。壬辰,以尚書右仆射王瑒爲尚書仆射。己酉,改作雲龍、神獸門。
秋八月癸卯,周人來聘。
閏九月壬辰,都督吳明徹大破齊軍於呂梁。是月,甘露頻降樂遊苑。丁未,輿駕幸苑采甘露,宴群臣,詔於苑龍舟山立甘露亭。
冬十月己巳,立皇子叔齊爲新蔡王,叔文爲晉熙王。
十二月壬戌,以尚書仆射王瑒爲左仆射,太子詹事陸繕爲右仆射。甲子,南康郡獻瑞鍾一。
八年春二月壬申,以開府儀同三司吳明徹爲司空。
夏五月庚寅,尚書左仆射王瑒卒。
六月甲寅,以尚書右仆射陸繕爲左仆射,新除晉陵太守王克爲右仆射。
秋九月戊戌,立皇子叔彪爲淮南王。
九年春正月乙亥,齊主傳位於其太子恒,自號太上皇。
是月,周滅齊。
二月壬子,耕藉田。
秋七月己卯,百濟國遣使朝貢。庚辰,大雨,震萬安陵華表。己醜,震慧日寺刹及瓦官寺重門,一女子震死。
冬十月戊午,司空吳明徹破周將梁士彥於呂梁。
十二月戊申,東宮成,皇太子移於新宮。
十年春二月甲子,周軍救梁士彥,大敗司空吳明徹於呂梁,及將卒皆見囚俘不反。
三月辛未,震武庫。丙子,分命衆軍以備周。乙酉,大赦。
夏四月庚戌,詔絓在軍者,並賜爵二級。又詔禦府堂署所營造,禮樂儀服軍器之外,悉皆停息。掖庭常供,王侯妃主諸有奉恤者,並各量減。庚申,大雨雹。
六月丁酉,周武帝崩。
閏六月丁卯,大雨,震大皇寺刹、莊嚴寺露盤、重陽閣東樓、千秋門內槐樹及鴻臚府門。
秋七月戊戌,新羅國遣使朝貢。
八月戊寅,隕霜殺稻菽。
九月乙巳,立方明壇於婁湖。戊申,以揚州刺史始興王叔陵兼王官伯,臨盟。甲寅,幸婁湖,臨誓衆。乙卯,分遣大使以盟誓班下四方,以上下相警。
冬十月戊子,以尚書左仆射陸繕爲尚書仆射。
十二月乙亥,合州廬江蠻田伯興出寇樅陽,刺史魯廣達討平之。是歲,周宣政元年。
十一年春正月丁酉,南兗州言龍見。
二月癸亥,耕藉田。
秋七月辛卯,初用大貨六銖錢。
八月丁卯,幸大壯觀閱武。
冬十月甲戌,以尚書仆射陸繕爲尚書左仆射,以祠部尚書晉安王伯恭爲右仆射。十一月辛卯,大赦。戊戌,周將梁士彥圍壽陽,克之。辛亥,又克霍州。癸醜,以揚州刺史始興王叔陵爲大都督,總督水步衆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