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需要弄清當初分手究竟是因為什麼?到底是他自身的原因,還是他母親的原因?”我分析說,“如果是他自身的原因,那麼,他那時沒能接納你,現在接納你的可能性有多大?這一點你是很清楚的。如果是他母親的原因,似乎有一定的可能性讓他重新接納你。但是事情也不容盲目樂觀,因為,家庭對子女婚姻的過分幹涉,常常釀成悲劇和苦難。大凡戀愛遇到來自家庭的很強的阻力時,事情的發展走向就看這個家庭中是怎樣的一種親子關係了。子女的選擇無非兩種情況:一是子女是順從型的,子女寧可犧牲自己的一切,也要順從父母的意誌;一是子女是叛逆型的,子女寧可不顧一切,也要反叛父母實現自己的意願。不僅前者會使婚姻釀成悲劇,就是後者也會給婚姻帶來很多痛苦。這對於生在這個家庭的子女本身來說,都是不幸的。如果是因了特殊的情緣兩個人愛得死去活來,作為戀愛的另一方也一同陷進一樁婚戀的悲劇或痛苦之中,這也許是悲壯的殉情精神,倒也罷了。而作為一般的靠紅娘牽線搭起來的且已經中斷了的戀情,你非要再去繼續它,即使最終幾經風雨走進婚姻,難道你的追求就是專為去感受悲劇和痛苦嗎?”
女孩有所領悟,陷入回憶之中,自言自語地,像是要在往事中尋求可靠的答案。她回味了他們相戀中那段美好的時光,她的陶醉甚至都感染了我。她又述說著他媽媽對兒女婚姻的粗暴幹涉。她說,他爸爸去世了,他媽媽對兒女的婚事管得很嚴。他的大哥戀愛了,他媽媽就是不同意,鬧得他大哥不得不離家去了遠方,他大嫂也從不回家。他大姐由於媽媽一再幹預婚戀,至今快30了還沒有對象。他是個孝子,他和別人說過,媽媽不容易,凡事不能傷媽媽的心,他……
女孩好像意識到了什麼危險,突然收住了回憶的思路:“我知道了,知道了,我過去好像隻是生活在回憶和想象之中。我不能再拿想象當現實。”
“很高興你意識到這一點,很高興你開始學會自我觀察。”我讚賞地說,“回憶相戀的情景占據了你這一段時間的生活。可是我們必須生活在現實中,虛幻的世界中我們可以去領略一番,但不能久留。其實,你隻要跳開一步,離開一點距離,你再來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你就會有一種全新的感覺和認知。‘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人看不清自己,就是因為你沒有跳開一段距離來反觀自己。現在,你終於能夠用現實的眼光,跳開一段距離來看自己了。”
“可您說,後來見麵的男友有些盡管比他條件都好,我卻怎麼沒有感覺?”
“那是你讓一個念頭牽著鼻子走,你沒有了自己的獨立思維,你的思維完全以那個念頭為轉移。在青少年成長的過程中常常有那麼一段特殊的日子——大人越說向東,他越是向西,好像是有自己的獨立意誌了,其實,是一種逆反心理,是跟大人對著幹。你呢?不是跟別人對著幹,是跟自己心中的那個念頭對著幹。所以,究竟什麼樣的青年你才合意,你根本沒有獨立的思考,你根本沒有讓感情的觸角進行新的尋覓,你哪裏找得到什麼感覺?”我頓了頓,“你說,那個牽著你鼻子的念頭是什麼?”
“一個幻想。”女孩說。
“對。”我說,“現在,你跳出自己畫的虛幻的圈子,你肯定會看到自己生活的路原來有很多條。當你感情的觸角開始新的尋覓後,你會真正地開始你的新的感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