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1 / 3)

第一章

幾種常見婦科病藥茶治療

痛經

1.玫瑰花茶:玫瑰花15克,沸水衝泡代茶。

功能:理氣解鬱,活血散瘀,適用於經期腹痛、以脹痛為主者。

2.薑棗茶:生薑3片,大棗5枚(打碎),以沸水衝泡代茶飲用。

功效:散寒止痛,適用於痛經下腹冷痛者。

3.當歸茶:當歸6克,川芎2克,沸水衝泡代茶。

功效:補血活血,適用於經期腹痛、疼痛綿綿、體質虛弱者。

閉經

1.當歸益母茶:當歸8克,益母草10克,沸水衝泡或以水煎取淡藥液代茶飲用。每日2劑以上。

功效:補血化瘀,通經調衝,適用於虛性閉經。

2.大黃山楂茶:大黃10克,山楂肉15克,水煎代茶飲。

功效:活血化瘀,適用於血瘀型閉經、下腹刺痛者。

崩漏

1.卷柏茶:卷柏15克,製成粗末,稍炒後沸水衝泡當茶,一次飲完。

帶下

1.扁豆山藥茶:白扁豆、山藥各20克,先將白扁豆炒香搗碎,山藥切片,煎水加白糖調味後代茶用。

2.白果茶:白果15克,車前草5克,共煎湯代茶飲。

3.金櫻子茶:金櫻子15克,煆牡蠣15克,共煎湯代茶飲,適用於久帶不止。

妊娠惡吐

1.蘇葉生薑茶:紫蘇葉5克,水煎取汁加生薑汁數滴,代茶。

2.灶心土茶:灶心黃土適量,煎水取澄清液,代茶飲或煮粥吃。

習慢性流產

1.南瓜蒂茶:南瓜蒂3枚,切片,煎水代茶飲,從懷孕後半個月開始服用,每月1次,連服5個月。

2.桑寄生茶:桑寄生30克,白術5克,前水代茶飲。

產後虛弱

1.參麥茶:人參2克,麥冬6克,水煎代茶飲。

2.海參牛奶茶:海參30克,水煎取液,兌入牛奶250克,代茶飲用。

薄荷蘆根茶治咽痛

【出處】《百病飲食自療》

【組成】鮮薄荷10克,鮮蘆根60克。

【功用】疏散表邪,宣肺利咽。

【主治】夏燥秋熱,夜臥露宿冒風致咽痛、幹咳、口渴欲飲、伴畏寒、無汗者。

【製法】上二味洗淨後切碎,共置保溫杯中,用沸水衝泡,代茶頻飲。

【宜忌】暑濕證、發熱、泄瀉、舌苔厚膩者忌用。

【按語】夏秋之季,白天燥熱,夜晚多涼,如夜臥不慎或露宿,每易受涼,而腠理鬱閉,汗氣不能正常疏泄,導致肺氣失宣,成為“涼燥”之證。本方用薄荷辛涼,發汗解表,《綱目》說它“辛能發散,涼能清利,專於消風散熱。”蘆根甘寒,能清降肺胃、滲濕行水,夏月以之煎湯代茶有祛暑生津、去煩渴的功效。二藥合用,辛涼發散、甘寒清肺,服後得微汗,肺衛之氣宣達,諸恙自愈。

古代的口香糖——丁香

丁香又名“雞舌香”,在古代,它曾為治療口臭立下過汗馬功勞。

相傳,唐代著名的宮廷詩人宋之問在武則天掌權時曾充任文學侍從,他自恃長像儀表堂堂,又滿腹詩文,理應受到武則天的重用。可事與願違:武則天一直對他避而遠之。他百思不得其解,於是寫了一首詩呈給武則天以期得到重視,誰知武則天讀後對一近臣說:“宋卿哪方麵都不錯,就是不知道自己有口臭的毛病。”宋聞之羞愧無比,從此之後,人們就經常看見他口含丁香以解其臭。由此,有人趣稱丁香為“古代的口香糖”。

丁香是一味古老的中藥,由於其形狀像釘子、有強烈的香味而得此名。在長沙馬王堆漢墓發現的西漢古屍手中就曾握有丁香。丁香有公丁香、母丁香之分。人們常把未開放的花蕾稱為“公丁香”,而把成熟的果實稱為“母丁香”,其用法與用量基本相同。中醫認為,丁香味辛、性溫,具有溫中降逆、補腎助陽的作用。此外,丁香還是一味很好的溫胃藥,對由寒邪引起的胃痛、嘔吐、呃逆、腹痛、泄瀉等,均有良好的療效。以丁香治牙痛、口腔潰瘍也有一定的良效。取丁香1~2粒含口中治療口臭的方法現今仍可用之,且療效甚佳,口臭者不妨一試。

神奇的荷花

“夏日荷花別樣紅”,在池塘、湖泊到處都看到了它的俏影。它為睡蓮科植物;又稱為“蓮”,其株各部位都有藥用價值。

它的幹燥花瓣稱為荷花或蓮花,性溫味苦,有去濕消暑、活血止血的功效,常用於暑熱煩溫、咳血咯血等。取其約10—15克,加入清水500毫升(約2碗水量)煎為250毫升(約1碗水量)可治小兒中暑。同樣方法煎水後外用浸塗可治天泡瘡。

它的成熟種子稱為蓮子,性平味甘、澀,有補脾益胃、益腎固精、健脾止瀉的功效。取其(去心)15—30克,與糯米45—60克煮粥,每日1次,連服數次。可治孕婦腰痛和習慣性流產。

其胚芽稱為蓮心,性寒味苦,有清心安神的作用。用於治療高血壓效果很好,每次約用25克,又可泡開水又可煎飲,每日分幾次服用,約7—10日見效。

蓮蓬性溫,味苦、澀,具消炎、止血、調經去濕的功效。若流鼻血不止時,取幹蓮蓬1個,置瓦上隔火燒成炭,研末,以溫開水衝服,一般1次見效。

其幹燥的葉片稱為荷葉或蓮葉,性平味苦,有解暑清熱、升發清陽的功效。取其15克加山楂10克,水煎服,每日1—2次,常飲之可減肥消積。

治百日咳方

青黛5克,海蛤殼20克,加水100毫升,待煎至20毫升後去渣取汁。然後,再將藥渣加水100毫升,待煎至20毫升時熄火。之後將兩次煎得的藥液合並。每日1劑,7歲以上患兒可分兩次服下。7歲以下患兒可酌情減量。適應陣發性痙攣性咳嗽,且伴有咯血或鼻出血、口幹、舌苔黃而幹燥、指紋青紫等。

中藥青蒿的妙用

青蒿性味苦寒,但不傷脾胃。具有清熱解暑,退虛熱、宣化濕熱的功效。

青蒿含有揮發油、青蒿素等成分,有明顯的降溫解熱作用,還能幫助排汗。所以,夏日將青蒿水煎液作為清涼飲料,是防治中暑的良藥。

每次用青蒿12克,加適量水煎後服用,熱飲或放涼飲用均可。若加入綠豆、菊花、冰糖,則更是香甜可口的防暑佳品。

板藍清肝茶治傳染性肝炎

【出處】《中醫良藥良方》

【組成】板藍根30克,茵陳15克,炒黃柏9克。

【功用】清熱解毒,祛濕退黃。

【主治】小編推薦:疾病專題--肝炎

傳染性肝炎,惡寒發熱,倦怠乏力,身目黃染,納差,小便短赤如濃茶,舌紅苔厚膩,脈滑數。

【製法】

上方藥量加大15倍,研為粗末。每次用50~60克,放入保溫瓶中,衝入沸水泡悶15~2o分鍾後,代茶頻飲。每日1劑,連服7~10天。

【宜忌】原有潰瘍病者宜食後飲用。

【按語】

板藍根性味苦寒,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遼寧常用中草藥手冊》說它:“治肝炎,腮腺炎”。本方以板藍根為主清熱解毒,佐以茵陳利濕退黃,黃柏苦寒燥濕泄降,針對傳染性肝炎濕熱蘊結的病機。現代研究表明:板藍根含靛甙、穀甾醇、靛紅、板藍根結晶(乙、丙、丁)等,具有抗病毒及解毒等作用。本方苦寒太過,故易傷陰耗氣,礙脾傷胃。潰瘍病按中醫辨證多屬虛寒證,不宜應用本方。

中成藥治病歌訣

感冒:要問這病怎麼治,下麵兩點看仔細,一看怕冷不怕冷,二看有汗沒有汗。怕冷無汗“午時茶”,加用二錢“感冒丹”,服藥以後睡一覺,發點小汗病自減。若不怕冷稍有汗,嗓子發緊口發幹,咳嗽應服“桑菊片”,不咳當服“銀翹解毒丸”。

痢疾:飲食不節傷生冷,裏急後重腹內痛。一天瀉痢十幾次,每次便中帶紅膿。身上發燒口中渴,加味“黃連”開水送。早晚兩次莫間斷,忌食生冷與葷腥。有的便中帶白膿,如像豆汁一般同。不發燒來口不渴,渾身怕冷肚子痛。趕快治療莫遲延,“四神丸”用薑湯衝。

受暑:臉色發紅喘粗氣,手腳發涼出冷汗,病人抬到陰涼處,急服“十滴時令丹”。有的病情十分險,突然昏倒不能言。牙關緊閉出大汗,急救快用“通關散”。如果病勢還不退,快請醫生莫遲延。麵有晦氣透油光,好像幾天沒洗臉,頭暈發燒身疲倦,“諸葛行軍”服後安。有的病人身酸懶,頭昏惡心口中黏,胸口堵悶舌苔膩,跑肚拉稀腹脹滿。這是受暑又傷濕,快服“藿香正氣丸”。

妙用小茴香治6病

清朝末年,俄羅斯富商米哈伊洛夫乘船遊覽杭州西湖,正當他盡情欣賞秀麗風光之時,突然疝氣發作,痛得他捧腹大叫。這時,隨行的俄羅斯醫生束手無策,幸好船夫向他推薦了一位老中醫。老中醫用中藥小茴香一兩,研成粗末,讓米哈伊洛夫用二兩浙江紹興黃酒送服,大約過了20分鍾,他的疝痛奇跡般地減輕,並很快消失。得知自己的疼痛是被小茴香治好,米哈伊洛夫大呼神奇,此事一時也被傳為佳話。

小茴香味辛、性溫,具有散寒止痛、和胃理氣的功效。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小茴香還有抗潰瘍、鎮痛、性激素樣作用等,茴香油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現將小茴香治療6種常見病的經驗介紹如下:

潰瘍病屬虛寒者

這類慢性潰瘍病患者多麵色泛白少光澤,食欲較差,或天冷時發作,或偶有泛酸,或經胃鏡檢查有淺表性潰瘍者,脈多虛,舌質淡紅,苔白略厚。方藥:小茴香、香附、白芷各10克,烏賊骨、炒田七粉各15克,延胡12克,大黃6克。

用法:共研為細末,裝入1號空心膠囊內,每日服3次,每次用溫開水送服3粒,空腹時服。不但可止酸、止痛,而且有助於潰瘍的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