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豆腐幹的由來
春秋戰國時期,魏國大將軍龐涓嫉妒孫臏的才能,陷害孫臏。孫臏得知龐涓企圖,便裝瘋賣傻流落街頭,以便早日回到齊國。當時有個富有正義感的賣豆腐少年小福,每天偷偷送給孫臏幾塊豆腐,孫臏怕被龐涓發現,便把吃剩的豆腐壓在石頭下,時間一久,孫臏發現壓在石頭下的豆腐很好吃。後來,孫臏回到齊國,對齊王說:用石頭壓豆腐幹好吃。於是,齊桓公派人把小福找來開個“玉堂號”豆腐店,擠壓的豆腐幹再加以佐料,醬油煮曬醃製,味道果然鮮美可口,於是豆腐幹便流傳開來。
冰糖的由來
相傳清康熙年間,一名叫扶桑的姑娘在四川內江一個大糖坊主張亞先家作丫環。一次趁張亞先不在,舀了一碗糖漿正準備喝,張亞先回來了,她忙把糖漿倒進豬油罐,端進柴堆裏,放些穀糠蓋住。過了幾天,她捧出豬油罐時,裏邊長滿了許多水晶般的東西。敲碎入口,其味勝過白糖。她把這一現象講了出去,許多人如法炮製,也獲得同樣結果。因其形似冰,味如蜜,人們稱它作冰糖。
冰糖葫蘆的由來
據說南宋紹熙年間,宋光宗最寵愛的董貴妃病了。她不思飲食,禦醫用了很多貴重的藥,都不見效,宋光宗張榜招醫,一位江湖郎中揭榜進宮,診脈後說:“隻要將‘棠球子’(山楂)與紅糖煎熬,每飯前吃五至十枚,半月病準會好。”貴妃按此方服用後,果然不久病愈了。後來這酸脆香甜的蘸糖山楂傳到民間,就成了冰糖葫蘆了。
酒的由來
關於酒的來源,有兩個傳說,一說始於夏初大禹時代的儀狄,有4000年曆史。一說始於周朝的杜康,也有3000年曆史了。
朱翼中的《酒經》說:上古造酒,用桑葉包飯的發酵方法製作。那是指夏朝初年,儀狄用此方法造酒獻給大禹而言的。儀狄係政府官員,他造酒是為了獻給大禹,邀功請賞。大禹是個水利“工程師”,和一般帝王不同。《國策》說:禹喝了酒,感到味道甘美,就說:“後代必有為了飲酒而亡國的。”於是下令,斷絕旨酒。儀狄的諂媚並沒有得到封賞。他的發明也隻限於宮內暗中流傳。
據《說文解字·巾部》記載:“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秫,一稱粘小米,實為粘高粱。傳說杜康生於周朝,不做官,是個牧羊人。有一天,他把小米粥裝進竹筒裏,帶著去牧羊。竹筒放在一棵樹下,忘在那裏就走了。過了半個月,他趕著羊回來,又在那棵樹下找到了他的遺物。打開一看,竹筒裏的小米粥已經發酵,變成酒了。村裏人喝了,都誇獎這東西好喝。無意中的發明,使他成為地方名人。於是,他不再牧羊,改行釀酒,辦起杜康酒店來了。
茅台酒的由來
名甲天下,譽滿全球的茅台酒,是以其產地茅台村命名的。茅台村現為茅台鎮,位於貴州省仁懷縣城西北近15公裏的赤水河畔。三四百年前,這裏還是一個小小的漁村,因為到處長滿莽莽蒼蒼的茅草,人們就叫它茅草村,簡稱茅村。1745年(乾隆十年),清政府組織開修河道,舟楫暢通茅村。茅村成為川鹽入黔水陸交接的要衝,日趨繁盛,一度成為擁有6條大街的集鎮,茅草也隨之消滅,隻有寒婆嶺下的一個土台上,尚長著茅草,於是人們又改稱茅村為茅台村。從清朝末年起,因茅台酒聲名日震,人口大增,遂改茅台村為茅台鎮,一直沿用至今。
汾酒的由來
南北朝的北齊(550—577年)時,汾酒就以名酒為世人所珍愛。據《北齊書》記載:帝在晉陽,手敕之曰:“吾飲汾清杯,勸汝於鄴酌兩杯”。“汾清”是當時汾酒的名稱。這說明,在565年以前,汾酒已經享有盛名。
汾酒產於汾陽杏花村。汾酒起源於唐代以前的黃酒,是後來發展成為白酒的。1915年,杏花村汾酒以其獨特的品質風格,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得一等金質獎章。
五糧液的由來
飲譽中外的名酒“五糧液”,產於四川省宜賓市,有著悠久的曆史。
明初,位於宜賓城北且最負盛名的“溫德豐”釀酒糟坊有一位陳師傅,他在總結唐、宋時期名酒“荔枝綠”和“姚子雪曲”的釀造方法的基礎上,摸索出一套用大米、糯米、蕎麥、高粱和發米等五種糧食為原料,以小麥製成的曲紅藥為糖化玉酵劑、采用老窖發酵、天鍋蒸餾等工藝的“陳氏秘方”,釀造出了醇和甘香的“雜糧酒”。經過幾代相傳,秘方傳到了一個名叫鄧子均的手裏。鄧子均富有革新精神,不滿足現狀,他將“雜糧酒”的配方作了調整,幾經摸索,才在1928年將“雜糧酒”的配方確定下來,釀出了更加理想的玉液瓊漿。
1929年,鄧子均在宜賓名人的一次聚會上,將自己用新配方釀製的“雜糧酒”請眾人品嚐,博得了交口稱讚。晚清舉人楊惠泉說:“如此佳釀,名為‘雜糧酒’似嫌凡俗。此酒集五糧之精華而成玉液,幹脆就叫‘五糧液’吧。”鄧子均高興地接受了這一建議,從此,“五糧液”之名始見於世。
洋河酒的由來
“洋河酒”的名字是根據一個美麗的故事而來的。
相傳,八仙中的呂洞賓,一天騎著一隻白山羊,駕著彩雲路過洋河鎮(今泗陽縣洋河鎮),老遠便聞到一股酒香。呂洞賓是個愛酒如命的神仙,便降下雲來,偷偷竄進釀酒糟房,使了個孫悟空法術,讓造酒工人個個呼呼大睡,他便在糟房裏大喝起來,臨走時還罐了滿滿一大葫蘆,他簡直樂不可支。
可是,呂洞賓一快活,竟忘了把白山羊帶走,從此,白山羊就在洋河鎮安家落戶了。由於白山羊給洋河鎮帶來了年年豐收的美景,人們便以洋河二字為記,白山羊為標。
白蘭地的由來
“白蘭地”這個名詞是英文brandy的音譯,它源於拉丁語Aguavitae,意思是“生命之水”。用它做為酒的命名傳說不一。
有的說,大約在15世紀時,荷蘭有個船主,一次他往家鄉運葡萄酒,因路途遙遠,船載重量有限,不能多裝。再往返一次又要占去許多時間。於是,他想了個辦法,將葡萄酒蒸鍋濃縮,使體積減去一半,到達目的地後再兌水衝稀,這樣就可以事半功倍了。出乎意料的是,濃縮的葡萄酒,其味更加醇美,人們覺得不必兌水衝稀即可飲用了。當地人給這種濃縮的葡萄酒,取了個美名叫白蘭地。荷蘭語(brande wijn)意思是由燒過的酒轉化而來。16世紀後,荷蘭生產的白蘭地酒即形成商品。
也有的說,15世紀在意大利,有個衛士叫霍夫曼,他把自己釀製的葡萄酒儲存在木桶裏。有一年發生戰爭,衛士趕忙將葡萄酒藏入地窖內,戰鬥中衛士被打死,酒也就無人知曉了。10年後,有人走進地窖,發現了這桶酒,由於陳年甚久,酒已蒸發剩下了一半,變為金橙色,酒味醇厚。人們為了紀念死去的衛士,為酒取了名叫白蘭地,意思是生命之水。
當今,法國生產的白蘭地,許多年來在世界上最負盛名。夏朗德省人用當地產的福爾·白蘭射白葡萄釀製而成的科涅克白蘭地酒,被公認是最佳品種。1909年,法國政府明令頌布,科涅克白蘭地酒受法律保護,其它地區不得偽造。此外,法國的恭納白蘭地酒,阿瑪尼克白蘭地酒,馬爾白蘭地酒也各有千秋,受人歡迎。
威士忌的由來
威士忌,是利用麥芽發酵釀造的蒸餾酒。最早起源於英國蘇格蘭與愛爾蘭。
“威士忌”一詞是由拉丁語音譯演變來的,原意是生命之水。塞爾特語把它寫成“威士加巴”,最後縮寫成“威士忌”。
在1494年蘇格蘭財政部檔案裏,有關於蘇格蘭威士忌的最早記錄:“修道士約翰克爾為釀造威士忌,使用了八碗大麥。”
雞尾酒的由來
雞尾酒,這個代表酒水混合飲料的名字,起源於何時,有許多傳說。最有趣的一種說法認為,那是從前鬥雞時代,向鬥後剩下雞尾最多的雄雞舉杯祝飲的一種酒。另外有一種傳說,說它是依照一種酒杯的名字而命名,這種酒杯是法國人移民到新奧爾良的早期時代所用的,酒杯裏所盛的就是這種酒。又有人說,這酒名字起源於英國,是曾經一度用以保持雄雞戰鬥狀態的一種烈酒。
其實,雞尾酒起源於1776年紐約州埃爾姆斯福一家用雞尾羽毛作裝飾的酒館。一天當這家酒館各種酒都快賣完的時候,一些軍官走進來要買酒喝。一位叫貝特西·弗拉納根的女侍者,便把所有剩酒統統倒在一個大容器裏,並隨手從一隻大公雞身上拔了一根毛把酒攪勻端出來奉客。軍官們看看這酒的成色,品不出是什麼酒的味道,就問貝特西,貝特西隨口就答:“這是雞尾酒哇!”一位軍官聽了這個詞,高興地舉杯祝酒,還喊了一聲:“雞尾萬歲!”從此便有了“雞尾酒”之名。
香檳酒的由來
大約在1668年,在法國的香檳省有一位叫派裏朗的修士,他對釀酒有極濃厚的興趣。可是由於香檳地區位置偏北,陽光不足,天氣較為寒冷,缺乏自然氣候條件,很難培育出好葡萄,釀出好酒。有一次,修士發覺他釀出來的餐酒不夠甜,於是拿了些白糖往酒裏放。白糖不能完全溶解,他又將酒加熱,不料加熱後放出二氧比碳,冒起小氣泡,變成了高級餐酒。為了紀念這位修士對葡萄釀造的貢獻,就以Dom Perignon作為高級名貴香檳酒的牌子。
香檳酒的名稱來源於法國的香檳省。
啤酒的由來
啤酒的曆史幾乎同人類的曆史一樣長,甚至可以說他比有文字記載的曆史還要悠久。根據蘇美爾(如今的伊拉克)文明時期留下的雕刻和表意文字,那時就知道一種用大麥、小麥和黑麥發酵製成的飲料。
據說,在後來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時期,人們的主要食品就是麵包和啤酒。
在尼羅河流域,從公元前3000年開始就有許多關於啤酒的傳說,從在一些大的寺院和古代王宮的遺址挖掘出的比緣牌和古幣中可以看出,當時建造這些寺院和宮殿的工匠的工錢是以麵包和飲料支付的,這種飲料就是啤酒。
整個地中海地區今天仍然種植大麥,羅馬人的最大嗜好是飲啤酒,在羅馬帝國的所有殖民地,啤酒也是到處可見。
曆史可以證明,啤酒花的使用是從距今1000多年前的巴伐利亞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寺院中開始的。
啤酒花是一種調味品,可以使啤酒的味道更鮮美。
咖啡的由來
自人類開始飲用咖啡至今已有1000多年了。咖啡的故鄉原是在埃塞俄比亞的咖法省。相傳公元6世紀時,一位牧羊人在放牧時,偶然發現羊吃了一種果子後,個個歡蹦亂跳,引起了他的好奇心。於是他把這種果子煮水喝了一點,果然感到味道清香而且提神。這種果子就是咖啡豆。
還有一種說法是,13世紀,埃塞俄比亞的王子拉斯·塔特,看到駱駝常常在吃了一種樹上的漿果後,精神振奮,勁頭十足。王子想,如果有駱駝那麼好的精神,該有多好呀!於是他摘了這種漿果往嘴裏一塞,可是味道苦澀難咽,順手把漿果扔進火爐,不料,爐裏立刻散發出香噴噴的氣味,非常誘人。從此,咖啡便迅速傳為有名的“青春”果。可就在這時,法國的釀酒家唯恐自己的葡萄酒生意會受到衝擊,對咖啡橫加指責,宣揚咖啡是毒品,能損害人腦的功能,會使黑人的皮膚變得更黑。但咖啡終究還是被人類認識了,其消費量比可可大兩倍,比茶葉大一倍,成為當今世界上最大宗的飲料。
目前,世界上咖啡的品種已發展到8000多個,大致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濃味咖啡,即“羅布斯塔種”,主要產在非洲;另一類是香味咖啡,即“阿拉比加種”,主要產在拉丁美洲。
帽子的由來
冬天,人門往往要戴上帽子防寒保暖。但是,人們開始使用帽子時,並不是為了保暖,而是作為一種裝飾品來使用的。帽子在我國很早就發明了,成語“冠冕堂皇”的“冠”、“冕”,指的就是帽子。“冠”,並不像今天的帽子把頭頂全部蓋住,它隻有狹窄的冠梁,遮住頭頂的一部分,兩旁用絲帶在領下打結固定。古代的男子20歲開始戴冠,戴冠時,要舉行“冠禮”,表示成年的開始。在漢朝,冠分10多種,供不同身份的人在不同的場合下使用。“冕”出現得比“冠”更早。這種“冕”前低後高,表示恭敬,前麵用絲線垂麵,使目不斜視,兩旁用絲線遮耳,表示不聽讒言。這仲“冕”是帝王專用的,皇子繼承皇位,才能加“冕”。古代勞動人民則戴頭巾。後來,帽子才逐漸成為人們所喜愛的必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