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假情報俄軍上當

1904年的一天,俄國海軍上將羅日傑斯特文斯基率領一支俄國艦隊,從波羅的海出發,途經地中海駛向遠東,準備襲擊日本海軍。

俄軍艦隊進入北海時,收到了一份情報,日本海軍已經準確地了解到了俄軍艦隊的行蹤,並在北海的多格爾沙州附近的淺水區裏埋伏了許多魚雷艇,準備伏擊俄軍艦隊。俄軍艦隊大吃一驚,而且對情報的可靠性毫不懷疑,因為這份情報是一位長期為俄國充當間諜的海上走私販子送來的,該間諜在直布羅陀海峽各港口及地中海沿岸收買了許多暗探為他服務。

俄軍艦隊自打收到這份情報後,在行駛途中一直小心翼翼,並作好了戰鬥準備,隨時給敵艦以痛擊。在一個海霧迷漫的早晨,俄軍艦隊駛近了多格爾沙洲。俄艦突然發現,前方隱隱約約地駛來許多小船,他們斷定,這些船隻是伏擊俄軍艦隊的日本魚雷艇。羅日傑斯特文斯基接到報告,毫不遲疑地下令開火,於是俄艦集中火力一陣猛轟,那些小船頓時東倒西歪,沉沒了好幾艘。俄艦見這些“日本魚雷艇”如此不堪一擊而且絲毫不作反擊,很是奇怪,駛近一看,竟然是英國的漁船。

羅日傑斯特文斯基知道俄艦闖了大禍,果然,幾天後,英國政府照會俄國駐英大使館,提出強烈抗議,強烈要求俄國對其艦隊的“野蠻行徑”作出解釋,並對英國漁船的損失給予賠償。俄國政府無可奈何,隻得同英國政府達成協議,由美、法、奧三國海軍高級將領組成一個國際仲裁委員會,對這次炮擊漁船事件進行調查。第二年,該仲裁委員會作出裁決,俄國賠償65000英鎊給英國漁船。

俄國人萬萬沒料到,正是日本海軍部精心策劃的那份假情報,使他們吃了啞巴虧。

兵不厭詐勝德寇

1943年1月,蘇聯紅軍取得了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的偉大勝利,這標誌著法西斯德軍開始日薄西山。希特勒不甘心他在蘇聯戰場上的失敗,於1943年4、5月對蘇聯庫爾斯克地區發動了“夏季攻勢”。盡管德軍攻勢十分猛烈,但英雄的蘇聯紅軍頑強作戰,成功地扼製住了德軍的攻勢,並開始轉入全麵反攻階段。8月初,蘇軍最高統帥部決定發動別爾哥羅德——哈爾科夫戰役,向30萬德軍發起反攻。

蘇軍最高統帥部周密地製定出了作戰方案,決定先迷惑敵人,使其無法弄清楚蘇軍的主攻地點、方向。為此,蘇軍在戰前作了充分準備。蘇軍在主力部隊右翼投入了1個步兵師、1個工兵營和1個偽裝連,製做了450個坦克和自行火炮模型、500個火箭模型,用這些東西偽裝成一支龐大的機械化兵團。偽裝好的機械化兵團在大白天,招招搖搖地沿公路和鐵路向前推進,入夜後又悄無聲息地返回。這樣反複了數天。德軍發現後,誤以為蘇軍大部隊正陸繼開往蘇梅爾地區。為證實他們的猜想,德軍偵察機在空中進行了攝影,同時派轟炸機群予以地毯式的狂轟濫炸,又急忙向蘇梅爾地區增兵。

為了進一步迷惑德軍,掩蓋蘇聯紅軍的真實意圖和真正集結地點,蘇聯紅軍的各方麵軍都積極配合,采取了相應措施。烏克蘭第三方麵軍將在基茨坎登陸場的突擊集團嚴密隱蔽了起來,而在基什尼奧夫方向建起了假的軍隊集團,並在基什尼奧夫這個假集結地內突擊構建了5000餘個掩體和100餘個倉庫,在裏麵安放了514個坦克、自行火炮、火箭、迫擊炮和汽車模型。為了使偽裝更為逼真,蘇軍在該地區內派高炮部隊和航空兵部隊進行“掩護”。

這一切使德軍統帥部及南烏克蘭集團軍司令部不得不相信,蘇軍的主攻地點是基什尼奧夫無疑了。他們怎麼也不會想到,蘇軍的真正主攻地點其實是賓傑裏。10多萬德軍整裝待命,隨時準備同蘇軍主力在基什尼奧夫決一勝負。

蘇軍采取兵不厭詐的策略,使德寇大上其當。結果,蘇軍再創德軍,這場戰役的勝利,使法西斯德軍從此離開蘇聯本土。

炸毀卡桑德拉大橋

1943年2月,德軍調集了4個德國師、一個意大利師及總數相當於二個師的特種聯合部隊,圍剿南斯拉夫解放軍占領的西波斯尼亞和中波斯尼亞地區。麵對敵人的瘋狂進攻,南斯拉夫解放軍最高司令部決定,由第一、第二和第三無產階級師同第七尼亞師組成一支突擊隊,攜帶留在解放區內的4000名輕重傷員向東南方向突圍,撤往門的哥羅地區。最高司令部同時命令解放軍其他各部隊在各自的地區加強對敵的進攻,以牽製敵人的力量。

這支突擊隊跋山涉水,勇敢作戰,慢慢接近了必經之地涅列特瓦河畔。德軍聞訊,在涅列特瓦河邊部署了大批軍隊,企圖依靠天險將突擊隊阻攔在河的右岸,然後再伺機予以殲滅。南斯拉夫解放軍最高統帥鐵托決定,出奇製勝,使這支肩負重要使命的突擊隊順利渡過涅列特瓦河。突擊隊先頭部隊很快便抵達了涅列特瓦河右岸。這條河兩岸的惟一通道是卡桑德拉大橋。敵人為了阻攔突擊隊過橋,迅速地向橋頭集結,而對岸的德軍也虎視眈眈,企圖在突擊隊過橋時予以突襲。

南解放軍最高司令部突然下令,炸毀卡桑德拉大橋。突擊隊接到命令後,迅速完成了任務。突擊隊的這一行動大出德軍的意料,德軍由此斷定,突擊隊並不打算過河,而要在河的右岸活動。於是左岸德軍迅速向右岸集結,隻留下少數兵力駐守左岸。突擊隊炸毀卡桑德拉大橋後,立即向遠離河岸的地區轉移,德軍弄不明白他們到底是什麼意圖,便尾追著他們,被突擊隊牽著鼻子走,不料,突擊隊繞了一個大圈後,突然巧妙地甩掉了敵人的追擊,急行軍回到了原來的地方。德軍沒想到突擊隊還會回來,所以沒派兵把守。突擊隊一夜間便在原橋處架起了一座吊橋,將坦克大炮等輜重投入河中,輕裝前進,以極快速度渡過了涅列特瓦河,突入目的地門的內哥羅。德軍空軍和炮兵在河右岸向突擊隊原駐地猛轟了數天後,才發現突擊隊早已渡過河了。南斯拉夫解放軍的幾千名傷號,終於平安轉移。

英軍奇襲德軍基地

1943年,盟軍根據從各種渠道搜集來的情報,斷定德國人正在製造一種很有威力的新式武器。如果德軍的這些新式武器被部署到大西洋沿岸,不僅會給英國城市帶來新的威脅,而且無疑會嚴重破壞盟軍集結在英國南方的準備反攻時使用的大批軍需物資,甚至可能使盟軍在大反攻時的登陸行動受挫。盟軍最高統師部決定,對德軍研製生產新式武器的最重要基地皮奈蒙德島進行一次毀滅性轟炸。

德軍的皮奈蒙德基地是位於波羅的海的一個小島。英軍指揮部決定用計謀實施轟炸。以前,盟軍空軍常派快速高空轟炸機——“蚊式”飛機,對柏林進行夜間空襲。這些“蚊式”轟炸機總是向北沿同一條航線飛向柏林,而且這條飛行航線離皮奈蒙德島很近。每當空襲警報響起時,小島上的德國科學家、守軍便躲入防空掩體中,待警報解除後再出來繼續工作。經過幾次後,皮奈蒙德島上的德軍便鬆懈下來,他們認定,盟軍的轟炸目標是柏林,而不會襲擊小島。英軍指揮部決定利用皮奈蒙德島上德國人的警備鬆懈,突施轟炸計劃。

一天夜裏,英國皇家空軍轟炸機群出動了。這些轟炸機先往北沿著從前盟軍空襲柏林的同一航線飛行,在越過北海時,作低空飛行,以躲過德軍雷達的搜索,之後又迅速爬升到7000英尺的高空,進入轟炸航線。就在轟炸機群飛越北海之前,英軍派出一些“蚊式”轟炸機便同以前一樣繞過皮奈蒙德島去空襲柏林。這些“蚊式”飛機故意在柏林上空投擲閃光彈,做出為主力轟炸機群指示目標的樣子,以迷惑德軍,使其相信,主力轟炸機群的空襲目標也是柏林。德軍果然上當了,他們慌忙把德空軍防衛力量集中在柏林上空。德軍萬萬沒想到,他們的研製生產新式武器的重要基地——皮奈蒙德島即將遭受毀滅性轟擊。而小島上的德軍也十分大意,絲毫不作防空準備。

英國皇家空軍連續出動了三批轟炸機群,空襲皮奈蒙德島,共炸毀德軍1593噸烈性炸藥及281噸炮彈,共有730名德軍士兵、科研人員喪生。德軍精心建造的秘密基地,頃刻間化為灰燼。

蘇軍金蟬脫殼計

1943年秋,蘇軍發起同德軍的第聶伯河會戰。蘇軍最高統帥部指示,蘇軍的沃羅聶什方麵軍要從行進間渡過第聶伯河,並奪取基輔東南約140餘公裏的布克林登陸場。這一計劃獲得成功後,德軍集結了大批部隊,組織起猛烈的反攻。經過兩次大的交戰,蘇軍一度受挫。

麵對這種局勢,蘇軍最高統帥部代表朱可夫元帥和方麵軍司令瓦杜丁大將經過商議,決定把主突方向轉移到德軍防禦力量較弱的基輔北側。朱可夫和瓦杜丁下令近衛坦克第三集團軍等主力部隊,再悄悄地調回到第聶伯河東岸,然後沿著戰線往北隱蔽行軍,在基輔以北約40公裏處重新渡河,從柳捷日登陸場發起攻擊。

然而,這樣一支龐大的機械化部隊要從敵人鼻子底下轉移走是很困難的。為了掩蓋這一行動,方麵軍假造了一個暫停進攻、就地轉入防禦的假命令,然後找回一具屍體,換上蘇軍大尉的軍服,將假命令放在這位“大尉”的公文包裏,一塊兒扔到前沿陣地。接著,突擊兵團的前沿部隊在敵人發起小反擊時,佯敗撤回第二道戰壕,給德軍留出機會能及時從該“大尉”身上搜出那份假命令。

同時,蘇軍還廣泛製造全線轉入固守,以及準備從布克林重新發起進攻的假象。他們在主力部隊夜間撤離之後,在原地留下一個指揮所和幾部電台如往常一樣工作,並多方造成大部隊集結的假象,並保持集結地域內部隊反空襲和進行攻擊準備的“活躍”等等。

德軍果然上當,他們一直誤認為蘇軍主力仍據守在布克林沒動。於是,他們使用航空兵對蘇軍的假陣地連續轟炸了一個星期,並繼續向布克林方麵調集了大量預備隊。德軍萬萬沒想到,蘇軍主力早已金蟬脫殼。

蘇軍智渡第聶伯河

1943年秋,蘇聯紅軍取得了庫爾斯克戰役的巨大勝利,此後,蘇聯紅軍轉入全麵進攻階段。第聶伯河會戰拉開了序幕。

為了挽回敗局,希特勒決計不惜任何代價,阻擋住蘇聯紅軍的強大攻勢,確保第聶伯河東岸的重要工業區的安全。德軍在納爾瓦河、索日河及第聶伯河一線快速構築了一道戰略防線,企圖依靠重兵及河流天險,將蘇聯紅軍阻攔於第聶伯河西岸。

9月底,蘇聯紅軍4個方麵軍的兵力奔赴第聶伯河,搶占了一些重要渡口,但德軍火力甚猛,蘇軍渡河一時間無法順利進行。蘇軍指揮部意識到,如果強渡,勢必造成人員傷亡慘重,付出很大的代價。他們經過深思熟慮,決計先給敵人造成強渡的假象,然後在敵軍無備之處,渡過第聶伯河這道屏障。

此後幾天的夜裏,無數支蘇軍先遣隊在長達千裏的河流不同地段,以夜色為掩護,悄悄渡過第聶伯河,突然襲擊德軍,占領登陸場。然後,蘇軍整師的部隊又從同一地點渡河登陸。德軍以為蘇軍開始強渡了,便集中火力朝那些地點猛射,其他地段的駐防德軍也迅速向蘇軍登陸的地點集結。

佯渡的蘇軍成功地吸引了德軍的火力。德軍萬萬沒料到,與此同時,蘇軍的大批步兵坦克卻正在其他地段從容地渡河登陸,這些地段大都是河流沿岸最艱險處,德軍根本沒有防禦。待德軍發現後,卻因兵力分散,要阻擊為時已晚。希特勒的計謀再次失算了。

英軍的黑色星期六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元帥隆美爾率領德軍在北非沿地中海岸由西向東進發。英軍步步退卻。英軍在埃及托布魯克城終於遏止住了德軍的進攻,但此後不久,隆美爾又發起了更猛烈的攻勢。

隆美爾的第一次正麵進攻遭到英軍的頑強抵抗,德軍傷亡很大。英軍乘勝反攻,準備一舉殲滅這支德軍。隆美爾見英軍來勢凶猛,便打算先誘殲敵人的裝甲部隊。按照隆美爾的精心安排,德軍在托布魯克和阿德姆機場附近的山坡上設置了許多大口徑火炮,準備在此伏擊英軍坦克。不料,隆美爾的計劃被英軍總指揮部獲知,總指揮部立即告訴了英軍第八軍司令利特奇。

但剛剛打了一次勝仗的利特奇不但沒把總指揮部的提醒放在心上,反而認為總指揮部上了隆美爾的當,被他的欺詐行動迷惑住了。利特奇堅持認為,剛剛受挫的德軍已經喪失了反擊的能力,隆美爾的所謂計劃,是為逃跑作掩飾。

過了一些日子,利特奇下令英軍的300多輛坦克向德軍發動進攻,德軍且戰且退,英軍漸漸被誘入隆美爾的伏擊圈,進入了德軍大炮的射程中。隆美爾不失時機地下令開炮,結果,在德軍密集的火炮轟擊下,英軍損失了200餘輛坦克。而德軍裝甲部隊乘機衝向英軍陣地,英軍大敗。德軍很快便占領了托布魯克城,擊傷擊斃英軍75000人,俘虜了33000人,英軍幾乎全軍覆滅。

這次戰鬥,使英國軍隊遭受了現代史上最慘重的失敗,英國人稱這一天——1942年6月13日為“黑色星期六”。

英軍的假基地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軍第八集團軍為了進攻利比亞和埃及邊境上的德軍防線,在北非的沙漠中建造了一個大型鐵路終點站,以便儲備汽油、彈藥和各種輕重武器。英軍總指揮部擔心德軍飛機一旦得知英軍的這一基地,會進行空中打擊,予以摧毀。為了迷惑德國人,英軍在這個基地前方不遠的地方,秘密設立了一個假的補給基地。英軍又在真假補給基地之間修建了一條假鐵路,鐵路上設有各種機車,並且時常進行重新組編,佯裝出一派運輸繁忙的景象。假基地的空地上,還整齊地停放著大批卡車、坦克、裝甲車等等,也經常變換位置,又給人一種作戰物資運輸頻繁的感覺。其實,這些機車、作戰物資都是假的。為使假基地更具真實感,英軍還在假基地周圍配置了高射炮連,當德軍偵察機前來看個究竟時,高炮頻頻射擊,使德機無法靠近,始終看不真切。這一切都使德軍深信,他們所發現的是英軍補給基地無疑。

這樣,英軍的假基地吸引了大批的德軍轟炸機的“光顧”,委實挨了不少狂轟濫炸,從而有效地掩護了終點站的安全。而且,德軍連英軍日後的作戰意圖也判斷錯了。

霸王行動

1946年,盟軍計劃在歐洲開辟第二戰場,以配合蘇聯紅軍對德軍的全麵反攻。盟軍製訂了代號為“霸王行動”的作戰方案,決定在法國的諾曼底海岸登陸。

當時,德軍在法國部署有重兵,而且,駐防西北海岸的德軍將領是名將“沙漠之狐”隆美爾元帥。隆美爾上任後,大力強化沿海防備,在沿海淺灘上設置了密集的鋼筋水泥障礙物,又在海灘上布設了大量地雷,在海岸上構築了許多炮台和碉堡。而且,隆美爾手中有3個精銳裝甲師,可以隨時調遣,迅速馳援。看來,盟軍要在諾曼底順利登陸,決非易事。

盟軍指揮總部決定用計謀誘騙敵人,然後出其不意,突然襲擊。英國首相丘吉爾專門成立了一個名叫“倫敦控製小組”的機構,對德軍大施疑兵之計。該小組很快便製定出了一整套欺騙敵人的計劃,並取名為“剛毅行動”。其主要目標是,使德軍確信,盟軍的所謂諾曼底登陸,隻不過是聲東擊西的把戲,真正進攻的目標是加萊海岸,從而促使德軍將西線的90個師調開。“倫敦控製小組”派人前往中立國收購加萊海岸的詳細地圖,並假裝不小心透露有一支100萬人的集團軍在英國東南沿海一帶集結待命,準備進攻加萊海岸。該小組還請來英國一些電影製片廠的布景師,讓他們製做了不少假登陸艇,將它們從泰晤士河運到東南沿海,此後,又製造了許多假彈藥庫、假醫院、假兵營和假飛機等。英軍將這些東西都布設於東南沿海。希特勒終於被這些假象所迷惑,他錯誤地估計,盟軍在英國東南部至少集結了90多個師的兵力,計劃於7月份進攻加萊海岸。於是,他將德軍王牌軍第15集團軍調往加萊地區,而在諾曼底一帶僅留了一個裝甲師駐防。

6月5日午夜,盟軍的“霸王行動”開始了。德軍萬萬沒料到盟軍會在諾曼底登陸,一時猝不及防。隆美爾此時正在德國家中為其夫人過生日,驚聞盟軍進攻的消息,他匆匆飛往諾曼底,電請希特勒調兵增援,但畢竟晚了。盟軍順利地完成了“霸王行動”,從此開始了對德國本土的作戰。

美日硫磺島之戰

1945年2月,美國海軍陸戰隊第5師在硫磺島登陸,該師所屬28團奉命攻占折缽山。據守折缽山的1700名日軍利用山上天然溶洞,構成堅固的防禦陣地,使美軍每前進一步都付出極大的代價。

激戰三天之後,雙方各損失1000餘人,山坡上屍體橫陳。最後,日軍隻剩下300餘人,被迫鑽進一條很深的坑道。美軍馬上火力攻擊,封鎖坑道,並采取煙熏火燒等各種辦法欲使日軍投降,但都沒有成功。一連數天,雙方疲憊不堪,戰爭進行得頗為艱難。日軍被困,美軍也攻不下,雙方處於僵持狀態。

一天晚上,日軍用樹枝做成假人,套上軍裝,綁在木杆上伸出洞口,同時往外扔子彈殼和空罐頭盒,以此試探美軍反應。美軍團長連忙命令士兵後撤,不準出擊。

日軍如此這般試探了好幾次,美軍沒有絲毫動靜,日軍以為美軍連日苦戰,疲備不堪,放鬆了警惕,於當晚11點留下35人堅守坑道,製造假象迷惑美軍,其餘的人鑽出坑道,準備向主力部隊靠攏。

當他們爬到一個小山坡時,美軍的照明彈升上天空,把大地照得一片光亮。這時,美軍密集的子彈鋪天蓋地而來,日軍被打得暈頭轉向,紛紛倒在血泊中,除了25個日軍突圍成功外,其餘的都魂歸西天。

空投假人找目標

1956年7月,埃及總統納賽爾在亞曆山大發表演說,宣稱埃及將蘇伊士運河公司收歸國有,以運河的收入來建造阿斯旺大水壩。納賽爾的演說,使英、法兩國為之震驚。蘇伊士運河,長期以來一直是由英、法兩國控製的,埃及若收回蘇伊士運河主權,必將嚴重影響到兩國在中東的經濟利益和政治利益。為此,英、法組成聯軍,悍然出兵埃及,進行武裝幹涉。

英、法聯軍十分龐大,包括8萬陸戰部隊,1000餘架作戰飛機,近100艘各種戰艦,明顯強於埃及軍隊。他們將埃及的塞得港作為首要攻擊目標。埃軍對英、法聯軍的入侵早有準備,在塞得港附近部署了重兵防守。於是,英、法聯軍對作戰策略進行了精心謀劃。

11月3日,聯軍在蘇伊士港實施佯攻,企圖誘使埃軍分兵前去抵禦,減少塞得港守軍,但埃軍似乎識破了他們的陰謀,不為所動,仍以重兵堅守塞得港。

英法聯軍見佯攻之計沒有奏效,又開始策劃新的招數。他們決定先摧毀塞得港埃軍的防禦體係,卻又不知道塞得港防禦體係的具體部署。

英、法聯軍最後決定采取打草驚蛇的辦法,誘使埃軍暴露防禦體係。聯軍的具體方案是:趁拂曉時分,先向塞得港空投假人,由於天色尚未十分明亮,埃及人一時分不清真假,必定以為是聯軍傘兵而予以還擊,從而將防禦體係的火力部署暴露出來,然後聯軍便可出動飛機,對敵人火力點進行轟炸。

11月5日拂曉,聯軍機群出動了,漸漸飛臨塞得港上空。埃軍聽到警報聲後,立即進入作戰狀態。不一會兒,聯軍“傘兵”開始空投了。埃軍見狀,馬上發起了猛烈射擊,那些用橡皮和木頭做成的假人,果然使埃軍防禦體係暴露無遺。聯軍不失時機地出動了大批轟炸機和戰鬥機,對埃軍火力點進行了準確的轟炸和俯射。埃軍的火力點頓時嚴重受損。

此後,英、法聯軍開始空投部隊,由於埃軍火力點遭重創,所以聯軍的空投行動較為順利,接著,聯軍又開始海上登陸。塞得港很快便落入英法聯軍手中。埃軍抵禦英法聯軍武裝幹涉埃及的首戰失利。

以色列巧占西奈半島

西奈半島呈三角形,東臨以色列國土,西到蘇伊士運河,原屬埃及領土。西奈半島的戰略意義十分重要,是埃及防禦以色列的重要門戶,同時也可以成為埃及主動進攻以色列的前沿陣地。

由於從第一次中東戰爭以來,埃及一直是阿拉伯世界中反以的中堅力量,以色列也始終將埃及當作它的頭號敵人。以色列人十分清楚,要對埃及采取軍事行動,首先必須占領西奈半島。而埃軍的作戰能力已今非昔比,足以同以色列抗衡,以色列要占領西奈半島決非易事,隻能等待良機。

機會終於來了。1956年,埃及人計劃建造阿斯旺水壩,因國內財力不足,便向英、法兩國提出貸款要求。英、法兩國想借此機會從埃及身上多撈些“實惠”,便提出了種種苛刻條件,脅迫埃及人接受以作為回報,但遭到嚴辭櫃絕,於是英、法同埃及的關係開始惡化。

7月份,埃及總統納賽爾在亞曆山大發表演說,宣布將英、法資本的蘇伊士運河公司收歸國有,以運河收入來修建阿斯旺水壩。英、法十分惱怒,因為埃及此舉將直接影響到它們的經濟利益,便決定對埃及進行武裝幹涉。

埃及人收回蘇伊士運河公司的決定,以及英、法兩國同埃及的關係惡化,原本同以色列毫無牽涉,但以色列卻決計要從中挑撥,讓英、法同埃及之間爆發一場戰爭,由英、法軍隊牽製住埃軍,以便以色列占領西奈半島的計劃能如願以償。

以色列的作戰部長和外交部長先後於同年9月上旬和下旬,飛赴英、法兩國進行訪問,同英、法兩國討論製定共同對埃及采取軍事行動事宜。英、法兩國見以色列的“主動請戰”於自己有利,便分別向以色列提供了大批軍事裝備。

法國給以色列提供30多架先進的“神秘”式噴氣戰鬥機後,還秘密地為以色列培訓了空軍飛行員和地麵人員。值得一提的是,“神秘”式噴氣戰鬥機的各種性能,在當時均處世界領先地位,足見法國人不惜血本。而毫無疑問,以色列空軍的作戰能力也因此而得以增強。

10月下旬,以色列同英、法兩國就聯合對埃及采取軍事行動達成了最後協議。根據三國的反複商議,決定由以色列率先出兵向埃及發難,以軍先向埃及的西奈半島發起進攻,直逼蘇伊士運河,英、法隨後便以保護蘇伊士運河為借口出兵幹涉。同時英國對約旦進行壓製,使其保持中立,以便減輕以色列東線的軍事壓力,斷其後顧之憂,使以色列能全力以赴攻占西奈半島。而法國也允諾將由法國海、空軍來保障以色列的海岸、城市和軍事等目標的安全。

1956年10月29日下午4時,以色列第202傘兵旅由沙龍上校指揮,突然越過埃以邊境,進入了西奈半島。當日午夜時分,以軍第4步兵旅又從尼紮納以南地區突入西奈半島。

麵對以色列的悍然入侵,埃及軍隊奮起抵抗,使以色列的進攻嚴重受阻。埃、以兩軍在西奈相持了很長時間,以色列見英、法兩國遲遲不出兵,以為兩國突然變卦,又見埃軍的抵抗十分頑強,怕一時難以取勝,便下令以軍撤出西奈半島。

從29日以色列軍隊入侵西奈半島之時起,英、法兩國便假惺惺地出麵“調停”,在遭到埃及方麵的拒絕後,英、法兩國便凶相畢露,於31日下午7時,出動大批作戰飛機轟炸埃及的開羅、亞曆山大、蘇伊士及許多機場等重地。

埃及見英、法兩國出兵幹涉,隻得抽回堅守在西奈地區的埃軍,以便對付英、法軍。以色列聞訊,大喜過望,立即命令沙龍和瓦萊齊二人率領以軍,兵分兩路向西奈半島進發。由於埃軍駐守西奈的力量大大削弱,以軍進展順利,於11月5日,將西奈半島全部占領。投資創業的智慧

投資大王李嘉誠

香港大亨李嘉誠先生有一個超越別人的長處,那就是知道什麼值得投資。他有時非常大膽,能大量地花錢,有時又能克製自己。開始時,他設立了一間專門生產玩具以及家庭用品的小型塑料廠。

上世紀50年代後期,他在產品外銷中發現,歐美市場興起了塑料花熱潮,便迅速轉產塑料花,結果發了大財。接著他以敏捷的目光看到,在香港這個彈丸之地,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的增長,地產業必將前途無量。於是毅然扭轉經營方向,開始從事地產業。

1975年——1976年,他用低價購買了大量土地。到1979年,香港地價開始上升,他即減少購買土地,轉向股票市場。在股票市場,隻要有利可圖,他就買進或者賣出,決不猶豫。正是這種善斷、敢斷的卓越能力,使他在短短十幾年裏發展成為香港地產界的超級巨富。

李嘉誠是除香港政府外,香港最大的土地擁有者,赫赫有名的地產大王。據1982年統計,他創辦的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持有股票總值達15億港元,擁有樓宇麵積達761萬平方米。

獨具慧眼的霍英東

霍英東先生是舉世聞名的億萬富翁,他年輕時曾從香港這一特殊環境出發,分析、論證淘沙業在香港有賺頭。

當時香港淘沙業是企業家們很少過問的一個行業,因為這一業務用工多,獲利少,賺錢難。

霍英東卻認為,隨著建築業的發展,海沙的需要量會越來越大,是個很有潛力的市場,加上許多大企業不屑一顧,這正是一個有利可圖的良好機會。淘沙業用工多,獲利少,賺錢難那是因為投入少的緣故。

於是他引進先進的設備,提高勞動生產率。他派人到歐洲用重金定購現代的淘沙機船。這些船2小時可以從海底挖泥沙2000噸,並自動卸入船艙中。

現在,霍英東先生擁有設備先進的挖泥船20多艘,生意相當紅火。這些挖泥船成了他的搖錢樹,淘沙業成了他的聚寶盆。

包玉剛“上岸”再打天下

船王包玉剛,起家時隻有一條7000噸的舊船,但當時正值中東戰雲密布,蘇伊士運河被封鎖,歐洲和日本原油急需長途運輸,包玉剛抓住了這個遠洋航運的有利時機,從海上撈到了發跡的資本。不到20年時間,他名下已有90個公司,200餘條巨輪,達2000萬噸位,超過蘇聯全國的商船總和。

過了幾年,油價大漲,中國和英國北海油田有許多石油出口,這樣就減少了中東石油的長途運輸,再加上船價上升,更新費用增加等因素,使海上的運輸生意遇到重重困難。另一方麵,香港大局已定,房地產堅挺等等,船王決定采取“上岸”策略。

從1978年起,包玉剛開始大量吃進香港英資大財團“怡和”係統的一大支柱——“九龍倉”的股票。這家公司擁有碼頭、倉庫、大片地皮和物業。2年後,股值已從每股二三十元漲到五六十元。“怡和”為了保住九龍倉,1980年初便調動了上10億資金回港與船王開戰。6月20日,“怡和”趁包玉剛離港之際,宣布以每股100元的高價收購九龍倉股票。包玉剛聞迅後立即返回香港,一夜之間籌集21億元港幣現金,以每股105元的價格買入2000萬股,終於取得九龍倉的控製權,從而使老牌“怡和”元氣大傷。

乘虛進軍美日的王永慶

中國台灣“塑料大王”王永慶認為,主動迎接挑戰,承受一定的壓力,更能充分表現一個人的生命力,對個人和企業的成長都很有利。1973年首次世界石油危機以後,他的腦子裏形成了“在美國投資設廠——掌握原料來源——適時回供台灣”的戰略構想。當時,適逢世界經濟不景氣,業者多存觀望態度。王永慶獨具慧眼,力排眾議,毅然下決心向海外投資,趁虛而入。美國擁有豐富的原油、電力及天然瓦斯,而且投資的軟環境優越。1978年,王永慶在洽購路易斯安娜州一家化工廠受挫後,立即決定在得克薩斯州自行建廠,年產化工原料EDC20萬噸,VCM及RVC各24萬噸。隨後,又在美國投下巨資,先後買下分別生產RVC樹脂和一些製造RVC的化學原料的10家工廠,其交易總額達5000萬美元。

1978年,王永慶又贏得向日本出口RVC粉的合約,成功地占領了日本市場。同一時期,台灣又決定開放RVC粉的引進,這顯示了“台塑”的RVC塑膠工業已經有力量與外貨抗爭。

味精大王的巧籌資

吳蘊初先生早在上世紀20年代曾就讀於上海陸軍部兵工專門學校,在化學方麵頗有造詣。當時,日本的“味之素”風靡中國。吳先生決心搞出自己的中國味精來。他經過一年多的試製,終於成功了。但怎樣將這個技術投入大生產呢,吳先生自己並沒有這筆資金。他冥思苦想,終於想出一個辦法。

一天他到飯館吃飯,故意在所有客人麵前從懷中取出一個小瓶,然後從瓶中倒出一點味精放入湯中,得意地喝起來。在座的一位寧波人很感興趣,請求吳先生也給他的湯中放一些,他品嚐後大加讚賞,吳先生就此大力宣揚自己的技術,這位寧波人就將吳先生介紹給了一位姓張的巨商。張老板認為有利可圖,立即出5000塊銀洋委托吳先生代辦。吳先生就利用這筆資金苦心經營,終於使自己一躍成為“味精大王”。

黃楚九的融資招術

黃楚九是上海大世界遊樂場的老板,他經營的事業除大世界之外,還有日夜銀行、日夜交易所、公共舞台、中法藥房、中西大藥房、九福製藥廠等等。

作為一個白手起家的企業家,黃楚九本人並沒有錢,他的資本最初是怎麼得來的呢?後來又是怎樣累積起來的呢?

他開始時選擇了一個債主,向她借了20元,約定三日後歸還,這個錢黃楚九並不去用它,而是放在家裏等到第三天,就拿去歸還;第二次再去借50元,約定五日還,而到第四天就去還了;這樣建立起了信用,借的數目從100元、200元、500元、1000元……逐漸增加,一直借到20000元,黃楚九就用它盤下了中法大藥房,製造毫無健腦作用的艾羅補腦汁。債主因數目太大了,逼也沒有辦法,而且逼倒了他,本錢也不能全收回,更不用說利息了,隻好長期放給他生利,這便是他起家的第一批資本。他從此陸續擴大他的事業範圍,一麵在各事業機關中用厚利吸收存款(除利息比銀行高半倍、一倍,還贈送禮品,如香水、肥皂、補藥之類),發行禮券辦法吸收資金;一麵又創辦了一所晝夜銀行,除利息比別家高半倍、一倍,晚上也開門營業,隨時可以支付,(那時法租界有公開賭場,夜間最興盛,這個晝夜銀行的開設,大大方便了賭客)因為利息高,手續簡便,很多女傭也向晝夜銀行存款,黃楚九就是靠這些辦法吸收資金以擴展企業。

空手打入石油界的圖德拉

美國人圖德拉原來在加拉加斯一家玻璃製造公司工作,但是作為自學成才的工程師,他渴望做石油生意。他從一個朋友處獲悉阿根廷即將在市場上購買2千萬美元的丁烷氣體,於是就去那裏看是否能弄到這份合同。當他到達阿根廷時,他發現他的競爭者是強手:英國石油公司和殼牌石油公司。在他摸清情況後,他還發現另外一件事,阿根廷牛肉供應過剩,該國正想不顧一切地賣掉牛肉。

單憑知道這一事實,他就占有了一個“優勢”,可以同那兩家大石油公司抗衡。他告訴阿根廷政府:“如果你們向我賣2千萬美元的丁烷,我一定買你們2千萬美元牛肉。”以他買牛肉為條件,阿根廷政府就給了他合同。得到合同後,圖德拉隨即飛往西班牙,那裏有一家快要關閉的造船廠,這是西班牙政府麵臨的一個政治上棘手而又特別敏感的問題。他告訴他們:“如果你們向我買2千萬美元牛肉,我就在你們造船廠定購一艘造價2千萬美元的超級油輪。”西班牙人不勝欣喜,通過他們的大使傳遞給阿根廷,囑其將圖德拉的2千萬美元的牛肉直接運往西班牙。

圖德拉離開西班牙後直奔費城的太陽石油公司。他對他們說:“如果你們租用我正在西班牙建造的2千萬美元的超級油輪,我將向你們購買2千萬美元的丁烷氣體。”太陽石油公司同意了圖德拉的條件。圖德拉就是這樣,以他的智慧和計策實現了他進入瓦斯和石油業的願望。

世界富豪莫奇森

莫奇森靠開采石油發跡,早年生活的艱難,使他養成了勤儉的習慣,雖然石油給他帶來了滾滾的財富,但來訪者仍可看到他清教徒式的生活。後因積勞成疾,不得已,隻好放下石油這碗飯,遠避喧囂的塵世,過起農人的生活來。一日,因孫女的懇求,遂駕車上玩具店,發現隻幾年功夫,不僅環境已大大改觀,而且原僅兩三美元的布娃娃已漲到了5美元一個,感慨之餘突然發現腰包輕了不少,細數,已有6億美元消失在空氣中了。

驚醒後的莫奇森,幾個電話就召來了一流的財務專家,在他們的建議下,把暫時不用的“死錢”全部用來投資,其中有相當部分注入了股市,為避免可能遭至的風險,他把資金甚至投到了包括遠在異國他鄉的加拿大和大洋彼岸的南非等國家115家公司股票中,其中有後來證實是價碼上漲10倍的數據自動處理公司、貝茨試驗室、商用金屬公司、埃默森無線器材公司、第一波士頓公司等近二十家公司。

分散化的投資方式和正確的股票選擇、買賣時的時機掌握,使莫奇森不僅保住了原有的財產,更使他開始進入世界最富的100人行列中。

投資奇才巴菲特

華倫·巴菲特是美國投資界的重量級人物。憑著他極好的人緣、精明的頭腦、果斷的作風,為人們所尊重和稱道。

巴菲特從小就顯露出他的投資奇才。11歲時他就用零花錢買了3股城市服務公司的股票,不久股價上升,他急於拋出。賺了5美元。但後來該股狂升,巴菲特後悔不迭,由此他得出深刻的教訓,如果對某種股票有信心,就要堅持到底,不管買後是升還是降。所以,巴菲特後來買進股票,都保持在十年八載之久。他嚴格按照自己這種投資信條買賣股票,在其初中畢業時,就賺了不少錢,並在拉斯維加斯州購置了一塊麵積40畝的大農場。

在70年代,當傳播事業和廣告業處於低潮時,巴菲特又大舉購進了包括華盛頓郵報、美國廣播公司在內的多種股票,他似乎有點石成金的力量,當他買進這些股票後,股價便直線上升,這使巴菲特發了一筆大財。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他收購哈薩維公司的股票。巴菲特在1965年購入該公司股票時,每股隻值12美元,此後股價一路上揚,到九十年代每股8500美元。二十六年來升值逾708倍,成為紐約證券交易所每股價格最高的股票。

當有人問起巴菲特成功的奧秘時,他說:“第一,不做短線買賣。第二,不熟悉不做。如果有人向你廉價出讓美國鋼鐵、通用汽車的股票時,你最好別接手。雖然這些都是很好的公司,但如果涉及太多科技,而你根本不能了解,就最好不要沾手。第三,選擇高素質公司。其標準是,隻需較少的流動資金經營;老板持有大量現金,老板有足夠的裁決權。”

尤伯羅斯的籌資策略

尤伯羅斯,在美國算不上資力雄厚的大亨,他小時候家境很不好,直到大學畢業還四處碰壁。他邁出創業的第一步,就虧損十萬美元。後來,他開辦了一個運輸谘詢公司,為各個小的航空公司、飯店、輪船公司訂票,才有了一筆可觀的收入。1978年,他才辦起了一個規模較大的“第一旅遊公司”。

1984年7月,二十三屆奧運會在美國洛杉磯市舉行,籌備工作出現危機。

人們記憶猶新:1976年在加拿大蒙特利爾舉行的二十一屆奧運會虧損10億,1980年在蘇聯莫斯科市舉行的二十二屆奧運會,耗資90億美元,虧損更是空前。難怪洛杉磯市拒絕承辦,國際奧委會召開緊急會議決定,同意奧運會的經費不由主辦城市負責,采取商業化的方式籌集資金。奧運會籌備小組經過反複篩選,最後選中了尤伯羅斯。

尤伯羅斯在多次盛情邀請下,決定把“第一旅遊公司”以1040萬美元賣掉,冒險去幹一下。

他籌資的第一步,就是把奧運會的電視轉播權作為專利拍賣,助手們提出最高票價是1.52美元,他親自出馬,到處遊說,結果籌集到2.8億美元。

他籌資的第二步,是讓各大公司進行更多的讚助,他利用各大公司想通過讚助提高知名度的心理,規定本屆奧運會正式讚助單位隻接受三十家,每行業選擇一家,每家至少讚助400萬美元,讚助者可取得本屆奧運會某項商品的專賣權。這樣,各大公司競相讚助,又籌集到3.85億美元。在吸引照相膠卷公司讚助時,美國的“柯達”公司自恃是“世界”最大的公司,討價還價,不願出400萬美元。尤伯羅斯果斷決定把讚助權和專賣權賣給日本的“富士”公司,“富士”公司願出700萬美元。消息傳出,“柯達”公司十分懊悔,結果,花了1000萬美元,買下了ABC電視台在奧運會期間的全部膠卷類廣告時間,封鎖了“富士”公司的這一電視廣告。

奧運會開幕時,要從希臘的奧林匹克村把聖火空運到紐約,再傳至全美國的41個城市和近1000個鎮,全程1.5萬公裏。尤伯羅斯利用人們能舉奧運會火炬一跑為人生難得機會的心理,規定參加接力者每跑1公裏,需交納3000美元,僅這項,又籌集3000萬美元。

尤伯羅斯還想出了許多點子,如設立“讚助人計劃票”,製作各種紀念品等,總之,他通過各種渠道,為奧運會籌集了一切能籌集到的資金。

尤伯羅斯終於勝利了,奧運會閉幕了,他獲得了9.3萬名狂歡的觀眾的掌聲。他沒有花政府一分錢,沒有虧損,沒有負債反而盈餘1.5億美元。

希臘船王的投機壯舉

聞名於世的船王奧納西斯,曾是流落在阿根廷的窮小子。他做過電報公司的焊接工,經營過煙草生意。正是因為他善於經營那些人所不願經營的業務,使他步入了企業家的行列。

一場空前的經濟災難,把他的事業推向了空前繁榮。1929年發生在世界範圍內的經濟危機,使阿根廷經濟墮入深淵:工廠倒閉,工人失業,民生凋弊,百業蕭條。海上運輸業也在劫難逃。這時奧納西斯得知,加拿大國營鐵路公司為了渡過危機,準備拍賣產業,其中六艘貨船,10年前價值200萬美元,如今僅以每艘2萬美元的價格拍賣。他極為神速地前往加拿大商談這筆生意。這一反常舉止令同行們瞠目結舌。因為當時海運業空前蕭條,1931年的海運量僅為1928年的35%,老牌海運企業家們避之猶恐不及,奧納西斯在這樣的情況下投資於海上運輸,無異於將鈔票白白拋入大海。許多人規勸他,有些人甚至認為他喪失了理智。

奧納西斯清醒地看到,經濟的複蘇和高漲終將代替眼前的蕭條。危機一旦過去,物價就會從暴跌變為暴漲,如果能乘機買下便宜物,價格回升後再拋出去,轉手可得暴利。海運業雖暫受衝擊,但必有複蘇之日。奧納西斯謝絕了同事和朋友的勸阻,果斷將這些船全部買下。果然不出所料,經濟危機過後,海運業的回升居於各業之首,奧納西斯買的那些船隻,一夜之間身價聚增。他一躍成為海上霸主,他的資產幾百倍地激增。1945年,他跨入了希臘海運巨頭的行列。

投資“魔方”發財的美國數學家

魔方曾一時風靡中國,小孩大人,都被卷入了“魔方熱”之中,魔方幾乎成為家喻戶曉的智力玩具。

魔方原是一位匈牙利的同行家發明的,但使魔方暢銷全球的卻是一位美國數學家。一次這位美國數學家到匈牙利數學家的家中作客,發現了桌子上放著的魔方設計圖紙。美國數學家很有經濟頭腦,他一眼就看出裏麵的“油水”,便把它帶回了美國,進行技術性谘詢。在了解工藝、消耗、成本、市場需求後,確認這是一筆有利可圖的生意。於是他就用五萬美元向原發明者買下專利,在美國組織了一家生產魔方的公司,通過各種宣傳工具大作廣告。他說:“這東西可以成為在全世界暢銷的玩具。”不出他所料,魔方果真在全世界風行起來。然而他並沒有到此為止。他預測這玩具隻能風靡一時,所以他決定隻生產幾批,等市場一出現飽和就立即轉產。果然如此,在幾年裏,魔方市場就出現了飽和。但這時,他已賺了幾千萬美元,並且早就轉產了。

假日旅店大王

美國“假日旅店大王”科爾斯·威爾遜,在世界上擁有“假日旅店”達三千家之多,他個人擁有的財產在2億美元以上,早已踏入巨富之列。

威爾遜原來從事過好幾種職業。1952年的一天,他到一家旅館投宿,看到旅館環境很髒,服務很差,十分不悅。失望之餘,他忽然來了一個念頭:我何不也開設一家旅館,好好經營,將這些旅館的生意搶過來?

當時,美國的汽車工業發展很快,他預測到:“汽車化社會”即將來臨,可以創辦一種新型旅館——“汽車旅館”專門為汽車司機服務。這年冬天,威爾遜便在田納西州的孟菲斯開辦了第一家“汽車旅館”。這旅館房租低廉、特別注意整潔、衛生,有良好的服務。它提供廉價、味美、量多的食品,使顧客能以普通的價錢吃到一般美國人所吃的三餐。旅館專門建有停車場。駕駛汽車的人們來到這家“汽車旅館”住宿,感到處處方便,因此,這家旅館的生意十分興旺。威爾遜雄心勃發,不幾年工夫,就陸續在美國各地開設了數百家這樣的汽車旅館,形成了龐大的連鎖組織。

50年代後期,旅遊業興起,世界各地每年都有數以百萬的遊客湧來美國。威爾遜又決定創辦“假日旅店”,為國外遊客服務。他四處尋找興建這種旅店的地皮,或采用專利權方式組織連鎖旅社,大力擴展業務。“假日旅社”仍然是以清潔、方便、價廉為經營宗旨,旅社內專門設有“犬屋”,給喜歡帶著愛犬外出旅遊的人提供服務。飲食限於適合大眾化的品種,講求廉價美味且量多;酒也不賣進口的高級品,隻賣大眾化的“假日旅店牌”威士忌,總之,一切都為遊客著想,使大眾的利益與企業的利益一致化,也正是它的一個經營特色。到1976年,威爾遜在美國各地經營的“假日旅社”就有1543家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