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竹籠挫“無敵騎兵”
法國海軍艦隊司令李威利奉命攻占河內後,劉永福率領的黑旗軍又一次應越南政府的邀請前往救援。黑旗軍同法軍交鋒幾次,都取得了勝利。李威利見步兵打不過黑旗軍,就改用騎兵。法軍騎兵的坐馬都是精心挑選出來的洋馬,高大壯碩。騎兵騎上高頭大馬,手持馬刀作戰,頗有威力。騎兵司令韋鷺勇猛過人,李威利稱他的騎兵是“無敵騎兵”。劉永福想出了一條計策,來破法國騎兵。
劉永福命令士兵們連夜砍來許多竹子,將粗大的毛竹截成一段一段的竹筒,細小的毛竹削成篾織成雞籠,中等的竹子破開編成豬籠。一切準備就緒,黑旗軍於次日清晨,兵分三路向法軍進攻。
法軍得知消息,也將騎兵分為三路來迎擊黑旗軍。黑旗軍見法騎兵撲來,佯敗後退,李威利和韋鷺率眾緊追不舍,一直追到山坳裏。法軍哇哇亂叫著拚命追趕,忽聽一聲炮響,從山坡上滾下來無數竹筒、豬籠和雞籠。法軍戰馬踩在竹筒上即滑倒,踩在豬籠、雞籠上便被套住了,拔不出馬蹄,無法行走。馬匹紛紛連人一齊摔倒。法軍一時不知所措,亂作一團。黑旗軍見狀,用大刀、鳥銃、檑木滾石狠狠殺敵,一直戰鬥了三個時辰,“無敵騎兵”全軍覆滅,200多名騎兵被擊斃,李威利、韋鷺及法軍30名軍官也都喪生。
聶士成妙計敗日軍
甲午中日戰爭期間,日軍從朝鮮出發,渡過鴨綠江,大舉進犯中國遼東。鎮守遼東的數萬名清軍風聞日軍的到來,不戰而逃,拱手將安東、鳳凰城、長甸、寬甸和海城等戰略要地讓給了日軍。日軍進軍十分順利,很快便逼近了遼陽,並得意洋洋地宣稱要一舉攻克遼陽,然後直取遼寧省會奉天過年。
當時鎮守遼陽的是著名愛國將領聶士成。聶士成麵對清軍的潰逃,十分憤怒,率領所部清軍奮起抵抗。日軍的攻勢十分猛烈,但在清軍的頑強抗擊下卻沒能登城一步。
一天,日軍突然停止了攻城,聶士成料想其中必有原委,偷偷派人到城外去偵察敵情。偵察人員回來報告說,日軍正在遼陽城外葉連關山上山下層層設營,他們之所以停止攻城,估計是想將大炮運到山頂後,轟擊遼陽城。聶士成識破了日軍的險惡用心後,決心用計挫敗敵人的陰謀。
傍晚,天下起了鵝毛大雪。聶士成親自從清軍中挑選了幾百精壯士兵組成敢死隊,重賞每人50兩白銀。他發給敢死隊員每人羊皮衣、褲一套,並吩咐他們一律反穿。敢死隊員們遵命反穿上羊皮衣褲,使羊毛露在外麵。潔白的羊毛,在鵝毛大雪中不易被發現,便於隱蔽。
聶士成又用重金雇當地樵夫作向導,領著敢死隊員避開日軍軍營,乘夜爬到山腰處。登上山腰後,敢死隊員分為兩個小組,一組進攻山頂,一組進攻山下。敢死隊員突然發起進攻,頓時槍聲大作,呐喊聲震天。在山頂紮營的日軍聽見槍聲,以為山腰下已被清軍占領,連忙向山下射擊;而山底下的日軍又以為山腰以上已被清軍攻占,便朝山上開槍。當時正值夜間,又逢大雪迷漫,日軍隻好互相盲目射擊,都不敢貿然出擊。清軍敢死隊員見日軍中計,便安全地撤離山腰,到了背風的山穀中,任憑日軍自相殘殺。
日軍互相射擊的槍聲響了一夜,到天明時仍沒有停息,聶士成見時機已到,便率領清軍主力向日軍發動了進攻,埋伏在山穀中的敢死隊員在休息了一個晚上後,精神抖擻地投入了新的戰鬥,配合主力進攻日軍。日軍到這時才發現上了當,緊張地射擊了一夜後,此時已經疲憊不堪。清軍奮勇殺敵,大獲全勝,暫時挫敗了日軍占領遼陽、進逼奉天的企圖。
白崇禧智敗二韓
1923年9月,白崇禧、李宗仁率桂軍進攻鎮守柳州、定遠的陸榮廷部將韓彩鳳、韓彩龍。當時,陸榮廷另一部將沈鴻英轄下的楊祖德師在柳州駐紮,聽說桂軍來攻,便從柳州撤至雒容觀望。白崇禧同李宗仁合計,由李宗仁率一部分人馬監視楊祖德,白崇禧則率軍進攻二韓。雙方激戰了好幾天,難分勝負。白崇禧知道強攻一時間難以取勝,決定用計謀來對付二韓。
一天,白崇禧假裝與楊祖德通電話,要楊祖德同他約定日期一同進攻二韓,並有意將電報通話改為電話通話,讓二韓能夠截聽。二韓部下截獲了電話,報告給二韓,二韓聽後大驚,趕忙分出一部分兵力監視楊祖德,防備他倒戈向自己進攻。
白崇禧派人去偵察二韓部隊動靜的偵察員回來報告說,敵人前線兵力減少了,白崇禧知道二韓中計,於是下令桂軍猛攻敵人,敵軍由於分兵後力量薄弱,抵擋不住,便大敗潰逃。
朱德巧施計
1930年春,朱德率領一支紅軍隊伍攻打盤踞在閩粵交界處的一個鄉村反動民團頭子胡道南。這個村莊兩麵靠山,有天然屏障,地勢險峻,易守難攻。但是民團團丁個個淫蕩好色,見了女人就如同中了邪一樣,神魂顛倒。朱總司令了解到這一點後,設下滅敵妙計。
一天清晨,在通往山上敵人據點的石板路上,有五個手拿柴刀上山砍柴的青年婦女,她們邊走邊嘻鬧,一路情歌飄蕩。
崗哨裏的團丁聽到歌聲,禁不住心旌動蕩,與一個走近的女人對起情歌來了。越對情越深,越唱意越濃。趁團丁們手舞足蹈、忘乎所以的時候,另外四個女人已經悄悄溜進他們的哨所,輕而易舉地繳獲了他們的武器。那些心醉意迷的民團團丁不知不覺就成了她們的俘虜。
原來這五個青年婦女是經過化裝後的本地戰士。她們四個人看守俘虜,一個人給山下的紅軍發出了信號。朱總司令率領的紅軍一接到信號,馬上發起總攻,胡道南抵抗失敗,隻得帶領殘兵敗將倉皇逃竄。
紅色娘子軍
1931年6月,海南島樂萬地區的國民黨“剿共”總指揮陳貴苑,帶領數百名敵軍駐紮在樂萬縣中原圩,準備攻打樂萬縣蘇維埃根據地。但是,該縣蘇維埃機關駐地有紅軍一個團的主力部隊,陳貴苑一時不敢輕舉妄動。
為消滅這股敵人,紅軍決定巧設伏兵,誘敵深入。6月26日上午,紅軍主力撤離根據地,開往萬寧縣,根據地隻留下瓊崖第二獨立師娘子軍特務連。當天夜晚,主力部隊又悄悄地返回,埋伏在沙帽嶺一帶。
陳貴苑得知紅軍主力已開往萬寧縣,該地隻剩下娘子軍特務連防守,認為偷襲的時機已到。便於次日早上,集中部隊,聯合反動民團,兵分兩路,開往樂萬縣蘇維埃駐地。
當陳貴苑率領的那支人馬開到沙帽嶺時,紅軍隻打了稀疏的幾顆子彈,並且故意讓敵人發現隻有一些女兵。陳貴苑見此,更加得意洋洋,十分張狂地大聲喊道:“誰抓到婆娘兵,就賞給誰。”他顧不上同另一路人馬聯係,就帶領敵人追趕紅軍女兵。
紅軍女兵沉著應戰,邊打邊撤,漸漸將敵人引至紅軍的包圍圈裏。等敵人全部進來後,紅軍指揮官一聲令下,槍彈齊鳴,輕重武器一起開火,敵軍鬼哭狼嚎,慌亂不堪。
陳貴苑發現中計,想突出重圍,奈何已成了甕中之鱉,隻能束手就擒。
此次戰役紅軍大獲全勝,殲敵100多人,俘虜70多人,繳獲一批武器彈藥。
娘子軍特務連自此名聲大振,被稱為“紅色娘子軍”,其事跡廣為流傳。
賀龍妙對滅土匪
五裏寨的羅金彪是一個世襲土匪,其父羅梓文是大士匪頭子,臨死時交待羅金彪為他在孤山山頂修將軍廟,雕刻一尊像,並在佛台兩邊刻一幅對聯,他已想好對聯的上聯“孤山獨廟單槍匹馬一將軍”,什麼時候想好下聯,就舉行家祭。從此,羅金彪每年在五月初五端午節這天,就舉行應對會,廣求各方文人應對。
賀龍知道這一情況後,決定利用應對會消滅羅金彪這股土匪。他找人一同查看了孤山地形和將軍廟,作了細致的研究和布署。
端午節這天淩晨,賀龍將軍和紅軍王連長趕往五裏寨應對。到了羅家大院,裏麵已經有了80多位前來應對的人。羅金彪照例問賀龍和王連長姓甚名誰哪裏人,念了多少年書等等。賀龍回答:“我叫張英智,同來的夥伴叫李新華,我們是四川黔江人,同窗10載,畢業於成都大學中文係,現同在黔江縣立師範任教。”一陣客套之後,應對會開始。
羅金彪的師爺在黑板上寫下“孤山獨廟單槍匹馬一將軍。”眾人紛紛上台拿起粉筆應對,但是上台的20多個人有的對偶不稱,有的聲韻有錯,均被羅金彪及其師爺否認掉了。其餘的人見此情景,就不敢上台了。這時,賀龍站起來,拿起粉筆在黑板上寫下“夾江兩岩雙炮對虎二英雄。”經仔細推敲,挑不出半點毛病,大堂內響起急風暴雨般的掌聲。羅金彪把賀龍和王連長領進他那富麗堂皇的客廳,奉為上賓,並邀請他們參加第二天在孤山將軍廟舉行的家祭。賀龍將計就計,一口應承下來。
吃過午飯,賀龍帶王連長趁機細看羅家大院,然後吩咐王連長速回紅軍駐地,布置行動方案。王連長借口順便去看望當地的一個親戚,得以離開羅家大院。
家祭在第二天舉行。儀式舉行前,賀龍對羅金彪說:“為了表達對羅大將軍的尊敬,凡參加祭祀的人,都要恭恭敬敬地跪在羅大將軍雕像跟前,三跪九叩首,俯伏在地,要等到你把祭文念完了才能把頭抬起來。”羅金彪一聽十分高興,請賀龍擔任祭禮司儀。羅金彪留下200人守家,帶領600人的隊伍從五裏寨出發,直奔孤山。
走進佛堂,羅金彪對他的家屬和匪兵說:“今天的祭祀典禮,由黔江來的張先生司儀,大家要聽從張先生指揮。”賀龍為了使全副武裝的匪兵手無寸鐵,對羅金彪說:“弟兄們背著槍,恐怕不好下跪磕頭,我看舉行祭祀的時候,暫時把槍支集中在佛堂左邊靠牆放著。”
羅金彪一聽言之有理,命令匪兵以連為單位,槍支集中放在一塊。賀龍說:“為表達對羅大將軍的無比尊敬,我喊‘三跪九叩首’時,大家一定要把額頭貼在地上,心中默念羅大將軍神威。”接著,賀龍喊:“三跪九叩首。”
當眾人磕到第九個頭,把額頭貼在地上,羅金彪俯身跪在地上,眼淚鼻涕長流地哭著念祭文的時候,昨天夜裏埋伏在佛台裏麵的王連長和50多個紅軍戰士,悄悄地從佛台裏麵走出來,抓住羅金彪、副官和師爺,繳了他們的槍。同時,賀龍大聲喊:“抬頭平身,舉手投降!”羅金彪的家屬和600個匪兵抬頭一看,幾十個黑洞洞的槍口,正對著他們,一個個喪魂失魄,乖乖的做了俘虜。羅金彪這才醒悟過來,張司儀原來是紅軍。
賀龍為使把守山下路口的匪兵知道紅軍上了孤山,讓他們逃回五裏寨報信,引出那裏的匪兵,就叫人拉響幾個手榴彈,對木雕像打一陣槍,然後一齊放聲大喊;“紅軍包圍了將軍廟。”
山下的匪兵聽到槍聲喊聲,連忙逃回五裏寨。守寨的匪兵一聽羅金彪被紅軍包圍在將軍廟,一時手忙腳亂,在一個小頭目帶領下,朝孤山方向跑來。自然,他們被埋伏在路邊山上的紅軍消滅了。接著,20多個紅軍開進羅家大院,收抬了20多個殘匪,繳獲全部武器。賀龍和王連長押著羅金彪等600多個俘虜,回到五裏寨。
兩天後,萬人公審大會召開,當場槍決了罪惡累累的羅金彪和他的兩個兒子、副官、師爺等五人,同時,宣布成立五裏寨蘇維埃政權。方圓百裏的老百姓無不拍手稱快。
土耳其艦隊從天而降
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即西羅馬帝國(建都羅馬)和東羅馬帝國(建都君士坦丁堡,亦稱拜占庭帝國)。西羅馬帝國於公元476年滅亡。東羅馬帝國延續至15至紀中葉,經過十字軍東征和奧斯曼帝國的持續打擊,實際上隻剩下首都君士坦丁堡城。
1451年,年僅21歲的穆罕默德登基,成為奧斯曼帝國的新蘇丹。穆罕默德即位伊始,就將目光盯住了君士坦丁堡。
君士坦丁堡城內守軍力量極弱,僅有8000餘人。但君士坦丁堡的城池卻十分堅固,很難攻克。這座孤城的城防呈三角形,南瀕馬爾馬拉海,沿海是懸崖峭壁,可謂天險。城東北瀕臨金角灣,城牆雖建立在平緩的沙灘上,但金角灣的入口十分狹窄,東羅馬人在這裏橫攔著一條粗大而結實的鐵鏈,一頭係在君士坦丁堡,另一頭係在加拉太,使戰艦無法駛入。君士坦丁堡城惟一連接大陸的,是其西部。在上千年的漫長歲月中,經過曆代東羅馬皇帝的修築和加固,形成了兩道由巨石砌成的堅固城牆,高達數十米,而且每道城牆前還有深達170英尺的護城河,在中世紀,君士坦丁堡簡直是一座不可攻克的城堡。
1453年4月6日,穆罕默德親自率領20萬大軍和300餘艘戰艦,從西線對君士坦丁堡發動了猛攻。土耳其人用大炮狂轟這座古城,一時間炮聲震耳,君士坦丁堡城頭硝煙彌漫,但城牆絲毫未受損壞,土耳其人始終沒能越護城河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