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歐洲移民的後代(1 / 2)

像美國大多數家族一樣,亨利·福特家族也是歐洲移民。亨利·福特的祖父約翰·福特和祖母托馬辛娜·福特都是愛爾蘭人,他們有個兒子叫威廉·福特,也就是本書的主人公、未來的美國汽車大王亨利·福特的父親。那時候,英國人對愛爾蘭人很不友好,愛爾蘭農民的生活十分艱苦。1847年,英國遭遇了一場大饑荒,這一年,威廉·福特隻有21歲,他認為他們在愛爾蘭的生活是不會有什麼改變的,有的將隻是沒完沒了的窮苦生活,誰也不願意一輩子過窮苦日子,窮則思變,必須選擇另一種生活,於是,他決定移居國外。

那時候,美洲已經得到開發,1776年美國宣布獨立,經過艱苦的獨立戰爭,在1783年,英國終於同意美國獨立。美國獨立後便走上了快速發展的道路。威廉·福特說服了他的家人,像很多歐洲移民一樣,他們搭乘定期郵輪前往美國。

早在1832年,福特家族的一些成員就抱著過上美好生活的願望,踏上了美洲土地。15年後,威廉·福特一家人來到美洲的時候,福特家族的塞繆爾和喬治就已經在美洲的迪爾伯恩定居,而且擁有大片土地。福特一家到了美洲就直接奔底特律,又從那裏抵達附近的小鎮迪爾伯恩,有親戚在這裏,他們也決定在那裏買下一塊土地,過自給自足的生活。

15年前,當福特家族的成員來到迪爾伯恩時,這裏還未開發,茂密的叢林裏,各種動物出沒,美洲的主人印第安人時常出現在林中空地上,他們神不知鬼不覺地走進外來人的小木屋,好奇地摸摸裏邊的物品,然後閃電般地消失。到了1847年,威廉一家人來到這裏時,迪爾伯恩小鎮已經擁有了自己的鐵路,還有一條公路直達芝加哥,那是用木料鋪成的,被人們稱為“密歇根大道”。不過,當時的迪爾伯恩實際上還是個人煙稀少的小鎮,福特家族有十個成員在這裏定居。幾十年後,迪爾伯恩因為有了福特工廠和福特汽車而變得十分熱鬧。

土地是立足之本,威廉一家剛到迪爾伯恩就購買了80英畝的土地。但是來到迪爾伯恩的一家人並沒有全部在這裏紮根。不久,威廉的弟弟亨利就離開家去了加利福尼亞,我們知道,從1848年開始,美國開始了一場全國性的“淘金熱”,無數人抱著發財的美夢湧到加利福尼亞,亨利也加入了淘金大軍,並且幸運地在那裏發了財。後來,亨利寫信給自己的哥哥威廉,以頗為浪漫的口吻描述他在加利福尼亞的生活,試圖說服哥哥也到那裏去。威廉也一度被弟弟的美好描述所吸引,但他很快意識到他是家中的長子,對家庭負有更大的責任,他認為他應該在這裏開辟一片天地,以使他的弟弟和後代不論何時都能有一個根。這種鄉土觀念頗有東方意味,實際上,這種觀念也傳到了亨利·福特身上,使他一輩子都在鄉村和城市之間搖擺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