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齒輪(1 / 3)

二十四章齒輪

“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呢?”

“誰知道呢,唯一確定的是它是我們征服世界的道路上最可怕的敵人,我們現在征服了它,可是他們依舊在掙紮著作出反擊,我們是不能輸的啊,甚至慘勝都不行,要贏,就必須徹底的勝利,我們必須把這個民族徹底地同化掉,抹殺它的曆史與文明,就像多年前我們對印度所做的那樣。”——斯路?布列塔尼2092年初於東京的講話。

“我當時沒敢說的是,這樣一個四分五裂的衰弱國家獲得統一的同時也就相當於獲得了世界的統一。”“他給我們的第一印象就像是兩個世紀前的那個普魯士,可是隨著我們著手征服這片土地,才發現她遠比普魯士更為可怕,廣袤的土地眾多的人口與取得曆史上鼎盛地位的野心,這些都是這些都是普魯士所沒有的,甚至我們都沒有,就像他們所說的,生而為龍。剩下的你們都知道了。”——《百年書?白色革命與龍的帝國》斯路?布列塔尼著,2040年。

從一千八百四十年開始,種子悄然地在這片貧瘠的土地埋藏,痛苦越多它也越盛,敵國的侵略、侮辱更是直接地培育了它;鮮血為其輸送養料,戰火為其撒播光明,錚錚刀劍為其修剪枝葉,一個空前強大的龍的帝國便是它的綻放。他們不是印度,不可能任人隨意修改塗抹自己的過去,那是六千年的累積沉澱驕傲與榮光,於是,當軍歌像是海嘯般響起時,他們萬眾一心共赴國難,流血成仁,統一的民族,統一的意誌,統一的聲音,吼出統一的夢想,他們生而為龍,生來就為把世界掌控。

千萬平方公裏的龐大國土,卻如同蕞爾小國受人宰割,這種落差,絕對不是斯路所能理解的。他們曾優秀近乎究竟完美地領導著東亞乃至整個文明世界,可一度的鏽蝕令他險些拋錨,可如今,擁有92億齒輪的祂,將會再一次發出嘹亮的轟鳴,統治這顆星球,統治這一片星域,就像他們一直以來所做的那樣。

洛陽第三農場,研究員們緊張地統計著數字,唐三和從他們中間走過,感覺得到那幾乎凝結的空氣,濕度很大,帶著汗味,他不喜歡這種味道——可是這便是農科院的氣味,別無選擇。

平日裏,那片試驗田上的人們總是在來回的穿行,看著水稻在強輻射燈的照耀下長到幾米高,看著密密麻麻的莖葉一株挨著一株密不透風,看著密密麻麻的稻穗從樹冠一路掛到樹根,直到收獲的時候小心翼翼的剪下稱重,像是嗬護稀世的珍寶。這片土地,便在這樣的勞作中,不斷地拔節開花灌漿收割,雙季稻稻花的花海,是這群科學家唯一的慰藉。

很多年前,袁隆平如此描述他的夢想:“水稻長得像高粱那樣高,稻穗像笤帚一樣長,我們便坐在水稻下乘涼。”而當今的辭典對水稻如此解釋——多年生小喬木,糧食作物,株高3-5米。

可今天,農場少見的停工了,每一季每一畝的產量都被調出,簡單的累加在重複了57900次後竟成為了可怕的工作。

“在昨天夜裏的統計中,成都第十四農場創下了水稻畝產9757。9噸的紀錄,大家都不太高興。”一位研究員小聲對他道,他的研究方向是小麥,小麥畝產8997。9的記錄至今未破,因此他可以置之度外了。“我們改進了熨鬥,時間進程被提高到了25倍,不出意外的話,今年的畝產能夠達到9900噸,從而奪回這個榮耀。”

難以理解的科學家啊,唐三和搖了搖頭,這個國家的糧食產量已經達到需求量的375倍了,這些人到底是要有什麼樣的精神(或者說是神經),去一次次刷新畝產記錄,而且,每次都是幾十噸幾百噸的飛躍?也許,這一切都是來自與兩百多年前的那個人,那個時代為數不多的幾個科學家之一。也許,還有1958年未完的夢想,那次夢想的破滅帶來的可怕的饑餓陰影,早已融入這個民族的基因。

“結果出來了?”唐三和看著水稻組的人,他們的神情大多詭異,少數則喃喃自語,或是相擁而泣,“衝擊記錄失敗了?”這個數字他明白,質能方程已經不允許這麼離奇的數據存在了,帝國一直在向著科學領域的極限衝鋒著,如今到達了極限也未必算是壞事。

水稻組的一人突然高高地舉起他的筆記本——像是擎起一支火炬——唱誦般報出一個數字:“畝產,一萬零四百八十六噸!”“10486!”“10486!”“10486!”大家仿佛都被感染了一般,高高拋起手裏的筆記本,歡呼雀躍。激動的淚水,滾滾流下。

“一萬噸?”唐三和被嚇住了,這個數字雖然不比9757大多少,可是令他想起了些別的數字。為了那個數字,他們付出的努力是半個世紀——早在20世紀50年代,便有人依據熱力學的原理,提出了農作物畝產萬斤的理論可能——這個可能在五十年後由馬鈴薯實現;而如今,這些依托伽馬射線進行光合作用、植株高達數米的一年收割數百次的全新水稻,把這一可能無限擴大。

“是的,畝產萬噸。”研究員們滿含熱淚,榮耀依舊屬於洛陽,也屬於這個偉大的國家。

誇父港,強子對撞中心。陽光到達這裏時被可怕地扭曲,希氏簇射的粒子釋放而出,在反應爐中湮滅出炫目的光。作為新建的太空城,誇父是一座專門用於科研的城市,他距離地球的距離是恒定的8光分23光秒,永遠處於地球的對側,把地球所不需要的光能盡數收集,輸送給拉格朗日L3的新天國——當然,這片光的荒漠裏總有幾片綠洲,否則其他幾個行省的人們又要說他們厚此薄彼了。

這是今天的第86310次試驗,整個太陽的輻射能量的99%被彙聚在兩群質子上,然後就再也沒有信號了。

在那一瞬間,對撞一定是發生了,可是結果卻依舊無人知曉。所統計的粒子絕大多數都隻是有所偏移,卻有兩個是憑空消失——連能量也一起消失了。

也許,消失本身就是真相。可是目前的理論,沒有一個能支持這種真相。

現存的物理學理論,沒有一個允許這種消失。

“怎麼了?”“不知道,人們開始竊竊私語,基礎物理的方向最近很是遊移不定,林理論在這個時代似乎已經走到了盡頭,而全新的理論,尚未發現。“丁教授,您怎麼看?”他們開始看向一位抽著煙鬥的中年人,煙把周圍的牆壁已經熏黑——為了讓他安心抽煙鬥,係統專門給他劃撥了300W的配額用於通風。“讓我靜一靜,”中年人擺了擺手,“把光源都關掉,飄窗呢?讓我看看太陽。”

眾人照做了,久違的光線以16。7千米的秒速照在了他們身上,不管怎樣,新的一天到來了,就算基礎物理學消失了,太陽依舊在這裏,帝國依舊在這裏,這就夠了,帝國有著製造出全新科學體係的信心,與力量。

“檢測到粒子信號!”一位工程師大聲喊道,“與原先的質子擁有相同標記!”眾人看著他的癲狂表情,並不覺得意外。這裏是片光的荒漠,是真正的真空,而這憑空冒出的兩個質子,足以說明很多。“自旋?”丁儀輕聲問道,寥寥兩字,大家卻已心領神會。“與原先差大約三分之一個相位。”工程師緩緩道,他也猜到發生什麼了,這將是一個全新的世界。

陽光以第三宇宙速度照在這座最靠近太陽的城市上,繞著它緩慢旋轉,湮滅的能量沿著中微子輸電線路傳播出去,脫離誇父帶的他們將回歸真正的光速,僅僅八光分後,帝國的人們就將見證一個全新時代的到來。

木星,帝國的新邊疆,一艘飛船緩緩航行過森嚴的哨卡,飛船裏的孩子們興奮地趴在窗戶邊,打量著窗戶外麵的景色,那是一組巨大的線圈,綿延到肉眼無法分辨的盡頭。

木星大赤道環,這是帝國官方的命名,它隸屬於帝國計劃司能源供應委員會下的一個特別小組。

“點火!”總工程師下達了命名,沉寂的線圈開始運轉,周圍生發起風暴,磅礴如最可怕的海嘯,可是這海嘯足以把整個地球吞噬絞碎,“投放反應堆核心!”一枚修長的柱體被推送到了漩渦的中心,靜止在那裏,像是一枚魚漂。

“最後一次檢查!”總工程師吼叫著,穿上航天服,整個人連帶著黑眼圈一起都顯得臃腫了起來。“非戰鬥人員迅速撤離!”整個控製室都空曠了下來,隻有屏幕上微微閃光,像是夜深時分的漁火。

飛船們退到安全區以外,小學生們綁上安全帶,緊張地看著這場屬於一個人的表演。

“起爆!”總工程師輕輕地說,他的聲音以中微子通訊到達了漩渦核心裏的氫彈的接收端口,少許的沉寂後,是炫目的閃光,灼熱的氣流好像要把空氣點燃,不,那不是點燃,每一個個原子都在聚合中釋放出無窮的光與熱,那是隻屬於恒星的光輝,比十六光分外的世界更加耀眼奪目。

核聚變。

“木星大赤道環引力反應堆,投入使用。”總工程師給自己倒了杯酒,在空無一人的控製室裏,自飲自酌,控製室外麵是上千度的高溫,升騰著的日冕夭矯如龍。

“我好像忘記脫宇航服了……小劉,過來幫我脫宇航服!還有把空調打高一點!”

這次的施工,是在全國直播的,每一所學校的每一位學生都會看見木星成為太陽的時刻,帝國改造自然的偉力會給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再也無法磨滅。這恢弘的場景將與他們永遠相伴,見識過如此威能的人隻可能成為科學的信徒——神能做到的,調權委都能做到,神做不到的,調權委同樣能做到。

“回去之後,每人寫六百字作文,關於對未來的想象,明天交。”

火星的開發曆史可以追溯到龍光亞執政時期,那時候的人民聯邦率先發起了向火星的殖民,可是緊接著的****使其錯失了發展的良機,莊嚴的方塊字命名的都市成為了一串帶著新字的殖民地,直到龍羽戰勝了不列顛尼亞,這片土地才真正置於帝國的控製之下,永不背離。

錢學森市的近郊,一座龐大的建築物裏,響起了晚鍾的低吟——“諸君,讓我們團結在團結在帝國的旗幟下,為帝國的未來祈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