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家長的忠告
作為家長我們都關心孩子的智力,都希望孩子在學校學習成績優異,在將來出類拔萃,成為國家的有用之才。我們為孩子學習成績優秀而驕傲,為孩子成績不佳而焦慮發愁。為了讓孩子更聰明,有更好的學習成績,我們會不惜代價,我們為孩子買書,買營養品,請家教,購置鋼琴,我們每天輔導孩子學習,控製孩子玩與看電視的時間,為孩子的學習成績承諾獎勵的條件,設置懲罰的規則。總之,我們費盡了心機和精力。但是我們往往忽略了一個最重要的問題,人不止是憑智力與學習成績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還必須靠情商品質、靠意誌、靠對社會的適應、靠與他人的協作……有許多非智力因素不僅僅對智力發展有關鍵的作用,對孩子一生的前途也有重要的影響。這些問題常常因為我們過分關注孩子的學習而被忽略,而這些問題事實上有不少已經成為社會問題,本書對家長的十個忠告,就是針對這些問題展開的。
千萬不要罵孩子“笨”
正如不要當麵說女人醜一樣,千萬不要罵孩子“笨”,不管你的孩子智力的實際水平究竟怎樣,我們都應當把“不要罵孩子笨”作為“育兒聖經”中的第一戒律。
首先,在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孩子的聰明程度是我們大人最關注的。“聰明”是我們對孩子進行誇獎的主要內容,而孩子的觀念是從大人那裏得來的。所以,孩子必然要把自己的聰明作為引以驕傲的最大資本。對於一個有正常的自尊心的孩子來說,聰明對於他們來說都是最重要的。
我們常常見到這樣的情形:家長在別的大人麵前替自己的孩子謙虛:“我們家孩子腦子笨”,或者因為孩子考試分數不高,家長大罵孩子“笨蛋”。
我們應該記住:是我們為孩子打開認識世界的大門的。當孩子的大腦處於混沌天真的狀態時,我們大人的言行就是孩子的一切。我們既然可以教給孩子:“這是蘋果,那是太陽”,我們也同樣可以“教”給孩子“我是一個笨蛋”。當你漫不經心或火冒三丈地說孩子“笨”的時候,就等於教給孩子:“我是天下最笨的孩子”。當孩子一次次地帶著傷心、自卑與屈辱接受這一“知識”的時候,也就等於對自己評定:“我什麼也比不上別的孩子。”
一旦孩子從小有了這種認識,再想從自卑感中擺脫出來,獲得自信,他必須在以後的成長歲月中比別的孩子付出更多的代價。如果他是一個內向而脆弱的孩子,很可能會逐步地“適應”這種“笨”的定位,過早地失去一個少年的理想,成年之後也就不會具備成人的雄心,他會理所當然地認為自己“笨”,終生生活在這種灰色的“笨”的陰影中。
所以,當我們不斷誇獎孩子聰明,孩子就會使出全身的勁努力使自己更聰明,當我們不斷地說孩子笨時,孩子隻能會比你說的更笨。
“你是聰明的孩子”對於孩子來說是一片晴朗的天空,“你是笨孩子”對於孩子來說是一片陰天。
為了讓孩子能擁有一個燦爛的將來,請給孩子一片晴朗的天空。
不要讓“貝多芬”去搞數學
假如貝多芬有一個剛愎自用的父親,在貝多芬幼年時代起就強迫貝多芬去學數學,我們再假定貝多芬無法擺脫父親的控製,那麼將出現什麼樣的結果呢?那麼這個世界肯定會少一個大音樂家,而絕不會多出一位數學家。以貝多芬那種敏感暴躁的性格,這個世界上很可能多一位敏感自卑、與社會格格不入的貝多芬。
您的孩子當然不是貝多芬,他也許沒有那麼突出的才氣,但肯定有自己的特長。這種讓貝多芬搞數學的事情每天都在大量發生。那些幼小的孩子常常被大人驅使著今天去練電子琴,明天去學畫畫,後天去舞蹈班……我們可憐的孩子可能根本不具備這方麵的特長,隻能疲於應付或者以兒童的狡猾對付父母的認真。我們總是一廂情願地想把孩子的情趣灌注到我們自己設定的模子中去,卻不太懂得去了解孩子真正適合於幹什麼。而孩子如果在某一方麵毫無特長,他肯定學不好這個科目。這種教育方式最大的惡果是:孩子會認為,學習就是去做我們學不會或不想做、而爸爸媽媽非讓我們去做的事。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粒種子,家長能為孩子做的事情是為種子提供土壤、陽光、水和空氣,讓種子結出自己的果實,而不是結出我們希望的果實。
如果我們非要把鴨子扔上天空,希望它像天鵝一樣飛翔,那麼這隻鴨子會忘記自己在水中的自豪感,而成為一隻終生自卑的鴨子。
所以,我們所能做的事,就是讓“鴨子”成為最優秀的“鴨子”,讓“貝多芬”成為貝多芬,讓我們的孩子做好最想做、能做好的事。
您的孩子學習不好究意該怨誰
一個孩子如果學習成績差,是很不幸的。假如他是一個開郎、好動、調皮的孩子,情況還會好一些,他會在學習以外的其它事情上找回快樂,甚至他可通過給管理他的權威老師和家長搗亂故意使他們生氣來彌補因為學習差而產生的自卑。對於一個性格比較內向、軟弱而自尊心強的孩子來說,情況就要差得多,他會受到老師的忽視、同學的小瞧和家長的苛責。自他懂事開始,他就很少得到讚美和誇獎,世界對於他來說是灰色的,他頭頂的陽光被他的學習成績單擋住了,家長會罵孩子“笨蛋”,會禁止孩子看電視。每當孩子高興得暫時忘掉自己的學習成績的時候,都會受到家長申斥式的提醒,仿佛孩子欠下了家長很大一筆債務。
那麼孩子學習差究竟應該怨誰呢?應該怨孩子嗎?
心理學家會告訴你:決定孩子學習成績的主要因素是孩子的智力,而決定智力的因素主要是孩子的智力,而決定智力的因素主要是遺傳;其次是幼兒時期的啟蒙教育,而這兩方麵應該由家長負責。也就是說,孩子的學習成績不佳,應該怨家長自己,而不應該怨孩子。
我們告訴家長這一點,雖然不是要求家長因為遺傳因素而應該對孩子充滿歉意,但是最起碼的一點,家長沒有理由對孩子大加苛責,因為這並不怨孩子。孩子並沒有權利選擇自己先天的智力,甚至也沒有權利選擇自己的早期教育。明白了這一點的家長,可能會更理解自己的孩子,更現實地接受孩子的學習現狀,在此基礎上幫助孩子,會給孩子創造一個更有利於形成自信與樂觀性格的環境。
健全的人格比學習成績單更重要
健全的人格意味著能夠坦然地承認並接受現實。如果一個孩子對另一個同學學習成績比自己更優秀而充滿了嫉妒,以至於忘記了通過提高自己以超過對方的正當方法,而一心希望對方倒黴,那麼他就缺乏那種接受現實的正常能力,他的人格就是不健全的。
健全的人格意味著正常的集體協作精神。如果一個孩子因為孤僻的個性或者過分重視個人的榮譽與私利,做事情隻願單包獨攬,獨來獨往,嚴重缺乏與他人合作的能力或興趣,那麼他走向社會之後,就會因為這種缺陷難以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即使他的學習成績優秀,這種困難仍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