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建水軍(1 / 2)

崇德四年六月半,燧國江都,集州、明州、袁州等地發生大麵積旱災。一時間餓殍遍野,百姓流離失所。

應仲良立即下令災區附近各州立馬送糧食去,協助救災,同時派出人去周、梁兩國購買糧食。

可是周、梁兩國認為這是個削弱燧國的好機會,紛紛拒絕出售糧食給燧國。

“該死的周、梁,竟然做的如此絕!”應仲良破口大罵。

“看來,隻能先動用那批糧食救救急了。”萬弘說道。

“那那件事豈不是要向後延遲?丞相就沒有什麼辦法不動用那批糧食麼?”應仲良自然知道萬弘說的糧食是哪些。

用來北伐,儲藏在方圓、津南等地的糧食!

“也不是沒有辦法,可以試著用不出口軍事物資,來威脅他們。如果他們鐵了心要我們死,那就隻能動用那批糧食了。”萬弘說道。

“好,禮部,工部,你們去喝和他們談得時候,加上一句:不賣給我們糧食救災,我們就不出口礦物。”應仲良下令。

“臣等明白!”張紹德和劉禮應道。

周國,陽晉

“這燧國派人來說,要是不賣給他們糧食救災,他們就不出口鑄造兵甲的礦物,你們覺得,朕要不要賣給他們糧食?”古繼淵問道。

“糧食年年都有,可是礦物是越挖越少。臣建議和他們換,到時候他們沒有資源鑄造兵甲,一樣得玩完。”薑蕃說道。

“既然要換,就多換一些,我們可以再裝備一些部隊,也好為以後的事做準備。”袁昶也同意。

“燧國要多少糧食?”古繼淵問道。

“五千萬石。”太禮寺卿秦思說道。

“需要這麼多麼?”古繼潭有些疑慮。

“陛下,據我們在燧國的探子回報,燧國從江都開始,有接近三分之一的國土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旱災。而這些地方都屬於燧國土地比較肥沃,人口又多的地方,五千萬石怕是都不夠。”太常卿萬佛西說道。

“那就好人做到底,多給他們些,我們也多換些物資,儲備起來。執政,我們可以拿出多少糧食交換?前提是不影響國內老百姓的生活,以及麵對突發狀況。”古繼淵望著薑蕃。

“六千五百萬石吧!保險些,避免出現問題。”薑蕃估算了一下後回道。

“那麼,這件事就由太禮寺卿去辦吧!”古繼淵說道。

“臣遵旨!”秦思應道。

隨後,燧國輸出大量資源,換取了周國的救災的糧食,發送到災區。

“日前江都等地災情已經得到緩解,朕甚是欣慰。”應仲良讚道。

“全仗陛下天恩浩蕩!”澹台節說道。

“說些有用的!”應仲良說道。

澹台節無話可說,灰溜溜的站回去了。

“如今百姓糧食問題暫時解決了,但是水源問題還是很嚴重。燧河今年水位低下,實在出人意料。我認為應該盡快在各地修建水庫,儲存水源,然後連通各地的大湖、大江,做到水位通流,避免再次出現這種情況。”工部尚書劉禮建議道。

“連通江河?那你覺得將燧河和哪條河連在一起比較好?”應仲良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