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一直在繼續探索未來的發展之路。

全國對外經貿易界也一直在探索“轉方式”(轉變對外貿易發展方式)與“調結構”(調整對外貿易產業結構與產品結構)之路。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已經10年。這10年對外貿易的發展與絕大多數人事前的預料大相徑庭。我們不僅走過來了,而且比預期的狀況要好些,甚至可以說好得多。最難能可貴的是,在2008年發端於美國的金融危機禍及全球時,中國的外貿業界能夠那麼快地蘇醒,2010年實現恢複性增長,2011年在此基礎上外貿出口又量價齊升,盡管外部環境嚴峻、內部困難多多,還是讓人欣喜地看到“十二五”第一年開局良好。

未來呢?

要想客觀地分析中國對外貿易的未來發展並給相關決策層提出中肯建議,既要站在高處把握宏觀大局,又要腳踏實地調研基層。有幸本研究項目正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國情調研重大項目,而且是寧波基地項目,受益於此,中國社會科學院財政與貿易經濟研究所科研人員與寧波萬裏學院教師與科研人員組成了聯合課題組,對寧波過去的發展和未來的國內外環境,以及寧波應對國內外環境變化的經驗與努力進行了調研與分析,力圖發現一些對於全局具有規律性意義的認識,能夠為國家和寧波對外經貿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一些政策思路。

關於國內外的宏觀大局。“新世紀頭十年,是世界政治經濟格局大調整、大變革的十年,是中國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的十年,也是我們全麵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輝煌成就的十年。這十年,中國經濟年均增長10.5%,國內生產總值由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對外貿易總額由第七位上升到第二位;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農業基礎不斷加強,中西部地區發展加快,各具特色的區域發展格局初步形成;各項社會事業蓬勃發展,城鄉居民收入大幅提高。中國經濟實力、綜合國力、人民生活水平邁上新台階,國家麵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時,“我們也深刻認識到,我國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仍然突出,製約科學發展的體製機製障礙依然較多。隨著經濟總量不斷擴大,保持我國經濟在更長時期內高速增長的難度在加大。但國際國內形勢新變化沒有改變中國發展的基本麵,我們完全有能力、有條件、有信心繼續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推動經濟發展再上新台階。”(2011年9月14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上的致辭)

關於世界經濟形勢,和平、發展、合作仍是時代潮流,國際環境總體上有利於我國和平發展;目前,世界經濟正在緩慢複蘇,但不穩定和不確定性加大。無論發達經濟體還是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速都出現回落;一些國家主權債務風險增大,引起國際金融市場急劇動蕩;主要發達經濟體失業率居高不下,新興經濟體通脹壓力上升。這些表明了世界經濟複蘇的長期性、艱巨性、複雜性。

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中國堅持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以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為契機,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調整進出口結構,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服務貿易。把“引進來”與“走出去”結合起來,推動對外投資與利用外資協調發展。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機製改革和區域合作機製建設,不斷深化雙邊與多邊經貿合作。今天的中國,已經是一個全麵開放的市場經濟國家。對外開放不僅有力促進了中國發展,改善了本國人民福祉,也成為促進區域和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關於中國對外貿易最新的基本情況,我們現在手頭隻有2011年1-8月的數據:全國進出口23525.3億美元,同比增長25.4%,增速低於去年同期14.6個百分點。其中出口12226.3億美元,增長23.6%,增速低於去年同期11.8個百分點;進口11299.0億美元,增長27.5%,增速低於去年同期18.0個百分點。1-8月我國外貿的主要特點有:進口額突破萬億美元,貿易順差大幅減少;一般貿易出口占比超一半,加工貿易比重進一步降低;輕紡產品出口保持較快增長,大宗商品進口價格仍處高位;與新興市場貿易快速發展,對歐美出口相對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