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合縱,破秦3(1 / 3)

韓王道:“多謝齊王仗義相助,寡人感激不盡。”

齊閔王道:“若非上黨易守難攻,齊國又何能取勝,非齊國之功。”

韓王舉爵道:“齊王何須客氣,非齊王,寡人豈有機會在此與齊王共飲。”

齊閔王舉爵還禮道:“既為盟友,理當援手,韓王不必客氣。”

韓王道:“寡人從國內運來鐵三十萬斤,聊表謝意。”

齊閔王道:“韓王何必如此,眼下鐵貴,實在讓韓王破費了。”

韓王道:“鐵在韓國本來就是多餘之物,剛剛齊王也說了,既是盟友當互相援手。”

齊閔王道:“多謝韓王。”

雙方觥籌交錯不亦樂乎。然而在另一個地方陰謀暗中開展。

黑衣人道:“趙王壯年退位。趙何即位,趙章必然不服。”

另一個黑衣人道:“人之常情,造反是肯定的。但是年幼的對我們有好處,不能讓趙章有機會。”

黑衣人道:“確實如此,隻是趙王雖然退位,但是軍權還在他手裏,況且趙奢對趙王忠心耿耿,圖之不易。”

另一個黑衣人道:“挑動兩方相鬥,最好將趙王卷入。”

黑衣人被他的大膽想法驚訝:“難道你想?”

另一個黑衣人道:“一不做二不休,趙王一死,趙奢也無能為力。”

黑衣人道:“確實如此。”

言畢兩人消失於黑暗。

送走韓王後,齊閔王道:“秦國多次失敗,寡人想出兵攻秦,各位認為如何。”

匡章道:“秦國新敗出兵正當其時,乃萬世一時之功。”

張祈道:“末將有一策,無須一兵一卒,可讓秦國自取其禍。”

齊閔王道:“愛卿且道來。”

張祈道:“趙韓為親家,上次秦國攻韓與趙已成水火,趙王壯年退位,目的也是為了全力攻秦做準備。齊王可以與之結盟。令秦國疲於應付,再派大將出征,則無往不利。”

齊閔王道:“好,就以愛卿為使。”

張祈領命而去。

邯鄲城裏,趙武靈王看完國書後道:“多謝齊王。將軍遠道辛苦,請先去驛館休息。”

張祈離開後,趙武靈王道:“這個齊國真的大方,戰馬十萬匹。鐵器二十萬斤,糧草十萬擔,錢二十萬。還提出共分秦國。”

趙奢道:“如今我國唯一能擴展的地方就在秦國,若得秦國,天下亦不難得。”

一旁李兌道:“單憑趙國之力,得秦恐怕不是那麼容易。”

趙奢道:“現在秦國新敗,得之不難。隻要用兵得當,鹹陽不難得。”

趙武靈王道:“你們二人所言不無道理,趙奢,你有信心在三年之內訓練出一支精騎嗎?李兌,三年後,你能夠隨同寡人一同出征伐秦嗎?寡人決意,三年後,起兵伐秦。”

兩人聽後同時道:“絕不負大王所托。”

趙武靈王道:“好,你們二人各司其職。”

趙奢道:“願大王請齊國將張祈借給末將。”

趙武靈王道:“素聞此人不僅善於用兵,亦善於內政。確實是個人物,寡人即刻修書給齊王。”

代地一直以來都是趙國軍事重地,不僅盛產良馬,士兵也驍勇善戰。趙奢受命練兵代地是首要選擇。留在趙國的張祈被封為上軍佐,協助趙奢。

趙軍軍營裏,張祈道:“承蒙將軍錯愛,感激不盡。”

趙奢道:“將軍不必客氣,實在有勞將軍了。”

張祈道:“末將想先看幾天代地,然後在與將軍共謀。”

趙奢道:“可以。”

張祈道:“末將另有一事,請將軍幫忙。”

趙奢道:“將軍盡管說。”

張祈道:“請將軍在軍中挑選一些精銳的斥候,前往邯鄲,監視李兌。不論發現什麼都不要動手,以免打草驚蛇。”

趙奢拱手道:“可以,多謝將軍。”

代地再往西邊就是義渠,也是良馬之鄉,秦國對義渠是兩手並用。既花錢安撫又出兵攻打。義渠為了自保就會和六國聯盟,秦國有時候隻能出錢安撫。義渠本來就是遊牧部落,不善於耕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