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知識
藥物是怎樣產生療效的
由於藥物的種類很多,性質和作用機製也不盡相同,主要是通過以下幾個方麵產生治療效果的。
調節人體的生理、生化功能: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如某一器官的功能過分增強或減弱,就可引起其他器官功能失調,出現病態,就需要用藥物加以調節,使其功能恢複正常。這種調節作用可分為兩個方麵,或使功能活動增強—興奮作用,如助消化藥,能增強胃腸道的消化功能,使食欲增強;或使功能活動減弱—抑製作用,如安眠藥能抑製中樞神經係統,使大腦皮層抑製擴散,導致睡眠。鎮痛藥能減弱人體的疼痛感覺。止咳藥可直接抑製咳嗽中樞等。
殺滅微生物和寄生蟲:許多藥物對引起疾病的微生物(細菌、病毒)和寄生蟲(蛔蟲、鉤蟲、血吸蟲等)的繁殖和生長,能起殺滅和抑製作用,如常用的青黴素、驅蛔靈、滅滴靈等。
補充人體必需的物質:人體由於營養不足或其他原因,造成正常代謝所需的物質(如鐵、維生素、激素、電解質等)缺乏時,可用相應地藥物進行補充。
促進或抑製酶的活性:細胞內進行的種種複雜的化學變化,包括組織成分的合成與分角、能量的釋放與利用等都需要酶的參與。當酶的活性受到抑製或促進時就可明顯地影響生理生化功能。藥物可以通過對酶活性的影響而發揮治療作用。如胰島素可以促進己糖激酶的活性,從而增加葡萄糖的利用,使血糖降低,所以可用來治療糖尿病。
藥物為什麼不能用茶水送服
茶葉中的鞣酸能和許多藥物產生化學變化並生成難以被人體吸收利用的沉澱物質。一旦發生這種肉眼看不到的變化,輕者會使藥效大大降低或完全失效,重者使人體產生嚴重不良反應。
如心髒病人服用的洋地黃片,與茶水同時服用,可表現為有時吃藥無效,而有時又可產生藥物中毒。治療貧血病的藥物硫酸亞鐵和枸櫞酸鐵銨等,能與茶水瓜生成幾乎不能被人體吸收的物質,其結果必然要影響這類病症的治療效果。各種助消化藥物,如西藥中的胃蛋白酶、澱粉酶、胰酶、酵母、乳酶生和多酶片,也均可與茶葉中的鞣酸產生變化並降低這類藥物幫助消化的能力。
有些中藥也應忌用茶水送服,如服用人參或含有人參成分的中成藥,包括人參湯、人參養榮丸、人參歸脾丸、人參健脾丸、和人參精等,均不宜用茶水送服,也不應在吃藥期間喝茶水,以免降低藥效。中草藥中的酸棗仁、知母、朱砂、柏子仁、磁石、琥珀、遠誌、茯苓、珍珠母、夜交藤、合歡皮、五味子、龍骨、九節菖蒲與靈芝,以及含有這些成分的中成藥,如朱砂安神丸、柏子養心丸、琥珀多寐丸、磁朱丸、安神補心丸、補心丸、寧心片、養血安神丸、枕中丹、靈芝片與腦立清,由於茶與這些中草藥的作用相反,因此,不能用茶水送服。
中西藥能同時服用嗎
一般來說中西藥是可以同服的,中藥和西藥如同兩位兄弟,在治病這一目標上,它們親如手足,互相配合,往往能收到好的治療效果。所謂同服,有時是一起服,有時是隔開服,如中藥習慣服法是早、晚各一次,西藥是一三次至四次,所以,發生衝突的機會較少。有些成藥,如感冒清、速效傷風膠囊和一些滋補藥等,是中、西藥合成的,效果都很好。
但是,有些中藥和是不能同時服用的。比如西藥中的四環素,它主要用於炎症疾患,它易於鈣、鎂、鐵等無機物結合,形成難以吸收的絡合物而降低療效。有的醫生同時開了牛黃解毒片,這是不對的。因為牛黃解毒片的主要萬分是石膏,而石膏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鈣。所以,四環素類藥不能和含石膏、寒水石的藥物同用。
阿司匹林和鹿茸、甘草及其複方製劑同時服用,對消化性潰瘍者,會大大增加胃粘刺激作用,並可使胃酸分泌增多,這對患者是很不利的。中藥洋金花和西藥阿托品同時服用,就會超過阿托品的安全用量,出現中毒症狀,因為洋金花裏含有阿托品的成分。西藥抗菌素類,有抑製微生物及酶的作用,不宜同時服用含神曲、豆豉、山楂之類的中藥。在服用維生素B1時,不但不宜用服中藥石榴皮、五倍子、地榆等,而且在使用一段時間以後還要補充足量的維生素B1,防止體內維生素B1缺乏,因為這些中藥中含有大量的鞣質,而鞣質可使維生素B1失去作用。
為避免以上一些情況,在服藥時,即使沒有禁忌的情況,也宜錯開時間服藥,如出現中毒反應,要及時停藥。
怎樣正確使用非處方藥
非處方藥指那些自購的藥品,常用的有克感敏、黃連素、複方新諾明、降壓片及各種眼藥水等。在購用之前應了解上述藥物的用法及副作用。如克感敏可用於緩解感冒症狀,但可致血細胞減少,胃腸不適及消化道出血等所以通常應在38攝氏度雙上體溫時使用。
複方新諾明是常用的廣譜消炎藥,可用於上呼吸道炎、腸道感染等,但可致腎髒損害,泌尿結石、中上腹痛,而且常用可使細菌產生耐藥性等。
高血壓病人常根據有無頭暈、頭痛等不適而間斷地應用降壓藥。殊不知,抗高血壓藥物對高血壓病人即便是輕、中度患者,也應至少維持15年左右。因此,高血壓病人應在醫生指導下堅持服藥,不可間斷服藥。 腹瀉常見的病因為飲食不當或飲食不潔造成的。有些功能性腹瀉或胃腸道腫瘤等病人初期常表現為腹瀉,因此,在用黃連素的同時應去醫院查明原因,以便及早發現病情及時治療。即便真的患有胃腸道炎症,也應根據醫院化驗結果或大便培養結果選用合適的抗生素,單純靠吃黃連素是不能解決問題的。
於眼藥水,常用的消炎眼藥水如氯黴素眼藥水,可根據眼結膜的炎症表現選用,對於激素類眼膏或眼水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以免發生副發生。
怎樣正確的選用藥物
在臨床上,有些患者不藥,這樣既造成浪費又會對身體有害,是很不可取的。如有些人喜歡用進口藥,認為進口藥質量好,貨真價實,其實進口藥在同類藥品中與國產藥的質量及療效是沒有多大區別的。隻是包裝精製容易給以好的印象。實際上,進口藥昂貴,價錢往往超出國產藥數倍,是很不合算的。其次是有些患者偏聽廣告宣傳,隻要電視、廣播、報刊上說好,就認為一定是好藥,其實這是很片麵的,廣告宣傳多數都帶有誇張性,可能某人用某種藥效果很好,於是廣告就借此大肆宣傳,而這種藥對佻就不一定有效,因此應根據病情及臨床藥無論廣告如何宣傳,隻要某種藥對你的疾病有效就是好藥,否則再好也是無用的。再有有些病人一病就喜歡打吊針(輸液)認為打吊針來的快,其實這種認識是錯誤的。給藥的原則應該是能口服時不打針,能肌肉注射不靜脈注射,因為口服用藥是讓藥物通過消化道吸收,這樣既可物的毒副作用反應,也可避免因肌肉或靜脈注射而使藥物中的某些異物進入體而引起不必要的過敏及炎症發發。有時還會因靜脈注射引起病人腦血管的栓塞,因此吊針是不宜首先選用的。正確的選藥原則應該是:
實效性,針對性選藥,如急性咽喉時引起咽痛不能下咽是時可采用局部噴入或霧化吸入慶大黴素加板藍根液可使症狀很快緩解,不一定非要注射別的抗生素。
根據病情選用藥物,如心絞痛急性發作時可選用亞硝酸異戊酯或硝酸甘油霧化劑,平時可選用一般的血管擴張藥加長效消心痛等。對急性感染如高熱敗血症等大量靜脈給藥,一次給足抗生素,如已經擴散的化膿性感染病灶可用長效抗生素如長效青黴素維持20天左右能有效的控製感染。這就是急則治標緩則治本的原則。
要注意藥物的毒副作用,既要考慮治療又要考慮其毒副作用,如用鏈黴素時應考慮其對聽覺神經的影響,用一段時間後應改用其它藥。酒石酸銻鉀雖對血吸蟲病效果很好但容易引起肝髒損害,因此肝炎患者要特別謹慎用藥。
要了解藥物間的朽伍禁忌,如服乳酶(表飛鳴)時就不能同時用腸道抗生素,因為是乳酸杆菌與抗生素合用會失去藥效。維生素B和維生素C同用時也不好,因為維生素C較強的氧化還原作用與堿性的維生素B同用容易氧化失效。
從藥物的臨床效果來劃分,可以把藥物作用分為治療作用和副作用。治療作用是我們希望達到的防治作用,與用藥目的的一致的作用。副作用是指在治療劑量下,出現的與治療目的無關的作用。由於藥物的作用比較廣泛,當某一種作用被作為治療目的時,其他作用就成為副作用。所以副作用是隨治療目的的而改變的,比如用阿托品治療胃腸痙攣引起的腹痛時,出現的心跳加快,口幹等就是副作用,當用阿托品治療心動過緩時,其對胃腸平滑肌的鬆馳起引起的胃瀦留、排尿困難就成為副作用。因此藥物的治療八月征收副作用是不能絕對分開的。
怎樣區分藥物的治療作用與副作用
從藥物的臨床效果來劃分,可以把藥物作用分為治療作用和副作用。治療作用是我們希望達到的防治作用,與用藥目的的一致的作用。副作用是指在治療劑量下,出現的與治療目的無關的作用。由於藥物的作用比較廣泛,當某一種作用被作為治療目的時,其他作用就成為副作用。所以副作用是隨治療目的的而改變的,比如用阿托品治療胃腸痙攣引起的腹痛時,出現的心跳加快,口幹等就是副作用,當用阿托品治療心動過緩時,其對胃腸平滑肌的鬆馳起引起的胃瀦留、排尿困難就成為副作用。因此藥物的治療八月征收副作用是不能絕對分開的。
怎樣減少和避免藥物的不良反應
首先應當重視的是過敏反應和毒性反應。
容易引起過敏反應的藥物有青黴素、鏈黴素、普魯卡因、磺胺類、破傷風抗毒素、白喉搞毒素等。特別是青黴素引起的過敏性休克,嚴重的可在幾分鍾,甚至幾秒鍾之內,呈閃電式發作。患者突然呼吸困難、心慌、出冷汗、麵色蒼白、嘴唇青紫、血壓下降、脈搏細弱、甚至昏迷,如不及時搶救,可很快造成死亡。因此,注射青黴素、鏈黴素、血清製品時,必須先做嚴格的過敏試驗,沒有過敏反應才能使用。應特別指出的是,有些人誤以為幾天前剛注射過青黴素,或者認為都是青黴素,用不著再試驗了,這種麻痹大意,也會造成嚴重後果。凡是3日以上再注射或不是一個生產廠家的青黴素,都要重作過敏試驗。
為了避免和減少過敏反應,應正確掌握藥物的適應症,不隨便用藥。使用容易引起過敏的藥物時,要注意問一問過去用過什麼藥?是否曾有過過敏反應,有過反應的藥物千萬不要使用。凡對某種藥物有過敏的人,自己應當記清楚,看病時記住告訴醫生。
如果一旦發生過敏反應,要立即停止用藥。症狀較輕的,可服撲爾敏、安其敏、非那根、苯海拉明等抗過敏藥物,如果是過敏性休克,要分秒必爭地搶救,立即皮下注射0.5毫克腎上腺素,並給予輸氧等其它救治措施。
對於毒性反應,首先應當選擇高效低毒的藥物,對肝、腎有損害的藥物應當慎用,或選擇能代替的藥物。如必須使用的,可以告訴病人,用藥期間會有哪些反應,若出現反應,及時告訴醫生,以便處理。如無特殊需要,一般用藥劑量不要超過正常用量。一旦發生毒性反應,要及時停藥,改用其它藥物。
怎樣合理用藥
首先應當確診自己得的是什麼病,然後對症下藥,不能隻憑自我感覺或某一個症狀就隨便用藥。比如發燒、頭痛,是許多疾病共有的症狀,而不能簡單的服一些止痛退燒藥完事;又如腹痛,也是一些疾病的共有症狀,如果不分青紅皂白地使用止痛藥,就會掩蓋一些急腹症的症狀,貽誤病情而造成嚴重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