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1 / 3)

1.服從是一種美德

負責任、盡義務是成熟的標誌,負責任的人才是成熟的人。

不負責任的行為就是不成熟的行為。在有些企業,人們都習慣於用“發生了錯誤”這種被動語態來逃避譴責。對於責任,誰也沒有主動去承擔,而對於獲益頗豐的好事,邀功領賞者不乏其人,盡管許多從事公益事業的人們都熟知一句格言:隻要你並不關心誰將受賞,做好事將永無止境。歸根結底,我們要為塑造自我而負責。“我就是這種人!”不該成為冷漠或可恥行為的借口。這種說法其實也不夠準確,因為我們不可能永遠不變。亞裏士多德特別強調,我們怎樣定義自己,我們就成為怎樣的人。

英國哲學家瑪麗·麥金萊在《人與獸》中指出:“存在主義最精辟最核心的觀點就是把承擔責任作為自我塑造的主旨,拋棄虛偽的借口。”19世紀存在主義鼻祖之一索倫·克爾凱郭爾感歎芸芸眾生中責任感的喪失,在《作者本人對自己作品的看法》這本書中,他寫道:“群體的含義等同於偽善,因為它使個人徹底地頑固不化和不負責任,至少削弱了人的責任感,使之蕩然無存。”聖·奧古斯丁在他的《懺悔錄》中把這種屈服於同輩壓力的弱化的責任感作為對青年時代破壞行為進行反思的主要內容。“這全是因為當別人說‘來呀,一起幹吧!’的時候,我們羞於後退。”奧古斯丁和亞裏士多德及存在主義者都堅持認為人們應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缺乏責任感並不能否認責任存在的事實。

負責任的人是成熟的人,他們對自己的言行負責,他們把握自己的行為,做自我的主宰。每一個成熟的企業,都應該教育自己的員工增強責任感,就像培養他們其他優良品質一樣。

2.服從是員工的天職

你是不是經常環顧周圍的人,認為“隻要有機會讓我做任何他們的工作,我一定會比他們做得更好”,卻忽略了他們為了獲取這份工作,保有這樣的職位而承擔過多少責任?上帝是公平的,他總是把最大的獎賞歸屬於能盡職盡責的人。

而事實上,許多員工對責任有著恐懼心理,他們希望企業能給予一個寬鬆的環境,希望能從領導那裏得到對每一項工作的明確指標、也希望上級複查每一項工作,如果出現紕漏,那麼可以大家一起承擔責任。很明顯,這樣的員工充其量也就是領導的手臂延伸而已,沒有獨立的人格,不能開動自己的腦筋,隻能作別人的附屬物存在,對要求獨立自主地去思考的工作是無法勝任的。

現代企業管理的思路,是充分發揮每名員工的聰明才智,用崗位職責來管理員工的工作,重視結果輕視過程,這與傳統的命令式領導相比,就如同承包責任製與生產隊的工作方式一樣,它們有著本質的不同。在新的方式下,你所得到的指令僅僅是一個目標而已,而具體實施的程序與方法必須自己去尋找和積累,所以在工作中,養成負責任的精神,養成對目標壓力的敏感,養成積極主動的工作習慣,擅於動腦筋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將是你職業生涯發展過程中享用不盡的財富。

承擔責任在不同的工作狀態下有不同的形式。但一個總的原則就是要熟悉自己的崗位職責,明確自己的權限。

有很多員工總會發出這樣的感慨:“我真的不是不想做好,實在是有些問題太棘手,處理起來很困難。”

其實這些並不是你無作為的理由。有些棘手的問題如果自己處理不了,要把這個情況向有關領導彙報,由領導去處理,但是你要記住,彙報是下屬對疑難問題的底線處理方法,如果連這也做不到,這樣的人在企業也就沒法生存了,因為他不僅想讓自己成為聾子瞎子,還想讓自己的領導成為聾子瞎子,讓大家一起糊裏糊塗地等待懲罰的到來,這樣的人對企業的害處不可估量。

工作過程中還會碰到一些職責交叉或模糊的情況,這是崗位設計時要盡量避免的,但由於企業裏麵大家認識的局限,這些肯定是存在的。麵對這些模棱兩可的工作,要用積極的心態去應付,勇挑重擔,不要為了一些小事去計較,否則,這不僅會損害自己的形象,而且還會影響以後的合作。

邁克是企業質管部經理,人非常聰明,也很能幹,就是有一個缺點,凡事都想給自己留好退路;對比較棘手的事情,可能要承擔責任的事情,會想辦法推給其他部門或自己的領導。他非常善於用與你商量商量或彙報彙報的語氣溝通工作,一旦你有什麼意見比較符合他的心願,他就會去執行,而一旦出現了問題,他便會把責任往你身上推。

他的這種思想和做法最終還是釀成了大錯。一次,市場上的產品出現了質量問題,他檢查了一下,認為工藝原料等都沒有差錯,就覺得是技術問題。技術部門檢查後說技術也沒問題,他就認為是技術中心不配合,問題不好解決,就把事情擱置起來了。後來質量問題在市場上暴露得越來越嚴重,並最終造成大批量的退貨,給企業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在追究責任時,他還堅持認為是技術中心不配合導致的結果,絲毫沒有認識到作為對質量負總責的他,應該在這個過程中充當一個什麼樣的角色。由於他缺乏管理者的基本素質,當場就被老總解雇了。

承擔責任還有一個最本質的要求,就是工作中出現了問題要勇於承認,不推諉塞責。

企業裏麵再沒有比麵臨領導追究責任更尷尬的時候了,這時更要表現出自己的風骨。要給領導一個好的形象,是自己的責任就是自己的,隻要有錯就去勇敢承認,不進行任何辯解,也不要去找其他客觀理由。如果其中多少也有其他人的責任,除非他的錯誤更嚴重,否則沒有必要去計較,要相信日久見人心的道理。更不必一定要把別人拉來墊背,不要產生替別人背了黑鍋的想法。這絲毫解決不了你的問題,隻會賠了夫人又折兵,連良好的同事關係也搭了進去。

權力與責任是成正比的,如果你還沒有鍛造出一顆勇於擔負責任的心,最好也不要對權力、事業產生太大的企圖。

如果你有“不停地辯解”的習慣,如果你習慣於說“我以為”那麼請馬上改掉,這都是拒絕承擔個人責任的表現。而正確認識自己,專注自己的本職工作,勇於承擔責任,找出自己可能忽視的一些問題,才是你努力成為一名優秀的榜樣員工應該做的。

3.服從是團結的基礎

責任心態與結果心態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隻有明確二者的區別,在工作中我們才能減少一些沒有必要發生的錯誤。

工作中,領導關心的不是出現了什麼問題,應當怎樣去解決,而是問題有沒有解決,有沒有一個確定的結果。在這裏,很多人都會有一個思想上的誤區,認為自己隻要完成了領導交代的任務,就是創造了業績,得到了結果,實際上並不是這樣。任務隻是結果的一個外在形式,它不僅不能代表結果,有時還會成為我們工作中的托詞和障礙。

下麵我們從一個正麵的例子中去認識一下任務與結果的區別。

一位企業老總在意大利某名牌鞋店買鞋。最合腳的尺碼賣完了,他選了一雙小一號的,但有一點緊。他想到反正鞋穿穿會鬆的,於是要掏錢買,可售貨員拒絕賣給他,理由是顧客試穿時表情不對勁,“我不能將顧客買了會後悔的鞋子賣出去。”售貨員說。

顯然,這個售貨員是一個不把問題留給領導的員工,因為他不僅是在做領導“吩咐”他做的事,而且更懂得領導和企業吩咐他做事的結果:即把最滿意的服務提供給消費者。

那些心係責任,把業績留給領導的人比較看重貢獻,他們會將自己的注意力投向企業及個人的整體業績,而不是自己的報酬和升遷。他們的視野開闊,在工作中,他們會認真考慮自己現有的技能水平、專業,乃至自己領導的部門與整個組織或組織目標應該是什麼關係。進一步地,他們還會從客戶或消費者的角度出發考慮問題。這是因為,不管生產什麼產品,提供什麼服務,其目的都是為了幫助消費者或顧客解決問題。

那些把業績留給領導的員工會經常自我反省“我究竟做到了什麼”,這有利於他們增強工作責任感,充分發掘自己具備但還沒有被充分利用的潛力。相反,那些把問題留給領導的員工不清楚自己的工作使命,隻知道將任務完成就可以交差了。這種心態導致他們不但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而且還很有可能把目標搞錯,以至於南轅北轍。

也許,你初入職場時,會被安排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也許,此時的你仍在企業的最底層做著不被重視的工作,這些都不要緊,隻要你心係責任;積聚能量,作出令領導滿意的結果,你一定可以抓住機會實現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