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工農兵“文學的發展 第九章 短篇小說創作
延安文藝座談會以後不久,在短篇小說方麵相繼湧現出不少引人注目的新人新作,並且由此開始了解放區整個小說創作活躍繁榮的新階段。
當進的解放區主要在農村,解放區的群眾基本上是農民,革命所引起的社會變革也是首先表現在農村的生活現實中。文藝工作者在工農兵方向的指引下,深入基層,和群眾相結合,他們接觸得最多,了解得最深的,同樣是農村和農民。所以,十分自然地,解放了的農村構成短篇小說最常見的題材,翻了身的農民成為這些作品最普遍的形象;而且,這個時期短篇小說中成就最高的,大多也來自農村題材的作品。
孫犁是以寫冀中農村人民抗日鬥爭著名的短篇小說作家。他的作品數量不少,質量也較好,有著自己的鮮明風格。在延安文藝座談會前,他已經寫過剪影式的短篇如《邢蘭》等,但創作取得成就則主要是文藝座談會後。他的短篇小說集《蘆花蕩》、《荷花澱》、《囑咐》《采蒲台》等,基本上以他的家鄉冀中平原農村為背景,具體生動地描寫了抗日根據地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進行的艱苦抗日戰爭。作品的筆調清新明快,充滿抒情詩意,在表現艱苦鬥爭的同時,洋溢著革命的樂觀主義。作者特別善於刻劃農村勞動婦女的形象。在他筆下,中國勞動婦女一個個都是那樣堅貞美麗,活潑可愛;她們對待自己的親人是那樣溫柔多情,細致體貼,對待敵人則是那樣英勇頑強。她們不怕艱難,不怕犧牲,承擔著生活和鬥爭的重任,顯示出解放了的婦女的本色。小說《荷花澱》和《囑咐》中的水生嫂寫得最為突出。她勤勞能幹,活潑深情,開始似乎有些天真,但經過戰爭的考驗逐漸變得勇敢機智,通情達理。在《荷花澱》中,她和婦女們一道也組織起水上遊擊隊,而在《囑咐》中,她熟練地駕著冰床送走抗戰八年剛回家一夜又要去打反動派的丈夫。她們不是和男人一樣支撐著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不愧為中國曆史的脊梁嗎?《采蒲台》中小紅母女是那樣平凡,她們勤勞堅韌,又那樣爽良樂觀,表現了中國勞動婦女的不屈不撓的性格。《光榮》中的秀梅愛憎分明,大膽潑辣,《蒿兒梁》中的婦救會主任堅定沉著,積極熱情,愛護子弟兵象對待自己的親人,她們都表現了解放區勞動人民的優秀品格。的確,這些農村婦女形象一個個"象金子一樣堅硬,象水一樣明澈"。可以說,短篇小說寫勞動婦女象孫犁這樣寫得活潑可愛,美麗多姿,尚不多見。孫犁還寫有一些反映阜平一帶山區人民鬥爭的小說,然而藝術成就不如寫水鄉風土人情、生活鬥爭的作品。寫得稍遲的描寫互助合作和土改複查的中篇《村歌》,則保持了作者寫冀中平原農村生活和婦女形象的短篇小說的特點,以曉暢的語言和清新的風格生動地刻劃了一個活潑開朗、爽直倔強、能幹好勝的青年婦女雙眉的形象。她有缺點,如有些急躁、自滿和脫離群眾。然而,在黨的教育下,這個不斷努力要求進步的積極分子,終於戰勝周圍的保守落後勢力的偏見,同時克服自己身上的弱點,成為村裏的婦女大隊長。雙眉的性格特點十分突出,顯示了作者塑造人物的藝術才能。不過作為中篇小說,《村歌》有些散文化,結構不夠嚴謹,不象作者寫短篇小說組織得那樣周密。在這個作品中,他寫到了還處於萌芽狀態的農業合作化運動,說明作家對於生活的敏感和具有較高的思想水平。
孫犁注意具體細致地描繪了人物的外貌特征,又深入刻劃他們的內心世界,並且總是扣住時代特色,去展示他們的性格,從人物身上可以感到強烈的時代氣息。與此同時,作者也善於通過日常生活事件和用側麵描寫來反映大的鬥爭。他用靈巧輕捷的筆觸刻劃出人物在階級鬥爭和民族鬥爭的狂風暴雨中錘煉出來的堅毅、英勇、智慧的性格,他們對於生活的喜悅和希冀,以及如何以艱苦的抗爭打碎舊秩序、迎來新世界。他沒有堆砌華麗的辭藻,而是用平易單純的文字,寫出了人物身心的內在的美,生活鬥爭和自然風光的詩意。他幾乎不用慷慨激昂的言辭,作品的基調卻同樣是激動人心的,喚起了人們對於那樣的人物和那樣的生活鬥爭的熱愛。因此,他的作品看來似乎平淡,但從平淡中顯出新鮮;表現簡樸,而於簡樸中含著雋永;近乎輕柔,卻從輕柔中透出剛強。他的作品沒有離奇,不覺緊張,然而主人公的遭遇和命運卻緊緊扣人心弦。至於自然景物,作者輕輕勾勒,濃淡適宜,既富地方色彩,又充滿時代特色。可以說,他的白描手法做到既繪形又傳神;特別是他對白洋澱水鄉的人物景色的描寫,字裏行間洋溢著深摯感情。作家關於鄉親和故土充滿了詩情畫意的描寫,凝結著他對於人民和祖國的深沉愛戀,也飽和著對於他們命運的熱烈關切。這種感情,使他的作品具有特別能夠打動讀者心靈的魅力。作品的語言也凝煉優美,刻劃人物,抒情寫景,十分準確細膩,而且基本上是群眾化的語言,這就使作品更易在群眾中傳播。這是一位十分重視創造獨特的藝術風格的小說作家。
開始創作和成名都略早於孫犁的,有孔厥。他寫於延安文藝座談會以前的作品,收入短篇小說集《受苦人》,其中已有一些引人注目的篇什。他寫到了大公無私的新一代農民(如《郝二虎》、《父子倆》),描繪得更多的卻是被舊社會壓迫,性格比較特別的人,或者革命隊伍中思想作風不良的人。孔厥善於抓住生活中的病態和缺陷,進行剖析和表現。題名《受苦人》的那篇,敘述一個童養媳和年紀比她大一倍的丈夫的生活悲劇。後者身心都飽受舊社會的摧殘,對她真心誠意,她對他卻隻有感激和憐憫而毫無愛情。她同意完婚,想的是盡快解除婚約,雙方都因此痛苦不堪。小說所表現出來的封建剝削、封建婚姻的野蠻性質,和對於這種製度的控訴,都具有強烈的藝術力量。作家以冷峻的態度,深刻地揭示了生活的矛盾;但作品留有舊現實主義的明顯痕跡,有的缺少明朗樂觀的氣氛,讀了給人以重壓之感,就反映解放區農村新的社會現實而言,使人覺得有所不足。寫於文藝座談會以後的《一個女人翻身的故事》,則是歌頌解放區表現新人物新氣象的好作品,與原先的格調有了明顯的變化。這個作品帶有傳記性,有些近似報告文學,但在當時仍被認作較為優秀的小說。作品通過陝甘寧邊區女參議員折聚英解放前後的遭遇,歌頌了新社會翻天覆地的變化。過去逃荒要飯被賣給人當童養媳的小折,在原來那個壞男人要跟她成親的當天投奔了紅軍,以後參加革命工作,和一個革命殘廢軍人自由戀愛,"在學習、生產的戰線上"取得了很大成績,當了學習模範和勞動英雄,成為抗日婦女先鋒,全邊區千百萬婦女的代表。《一個女人翻身的故事》情節並不曲折複雜,甚至可以說比較普通平凡,但它寫出的人物作為一個典型,卻是反映了社會製度的變化,說明了新社會的本質,而作者對勞動人民的深厚感情,對人民群眾翻身解放的由衷喜悅,更是表現得十分突出。孔厥創作麵貌的這一變化,在當時解放區的文學創作中,是有一定的代表性的。
這個時期裏,同樣以描寫新的農村生活著稱的作家,還有康濯、秦兆陽等人。他們都是文藝座談會以後成長起來的。康濯的作品大多通過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關係和人物思想感情的變化,表現解放區農村生活的巨大變革。由於他生活在人民群眾當中,並親身參與他們改造社會的鬥爭,所以易於發現他們身上新生的萌芽。代表作《我的兩家房東》以金鳳和栓柱的婚姻戀愛問題為主要線索,寫出了解放區青年敢於衝決舊婚姻的束縛,真正掌握住自己的命運。在金鳳的帶動下,已經結過婚的金鳳的姐姐也和欺壓她的壞男人離了婚。就連開始對女兒婚姻自主不以為然的老漢陳永年,在看到孩子們精神獲得解放而無比歡樂時,也被感染得一道高興起來。通過這個十分平凡的故事,甚至可以說是兒女間的瑣事,讀者可以看到新的思想意識和道德觀念是怎樣深入到農村,深入到農民的家庭生活。《初春》則從另一角度即寫一個帶有舊思想的老漢對新事物(如生產用的活底糞簍,討論生產計劃的會議,青年人自由戀愛等等)看不慣,但在事實教育下終於糾正了舊觀念,顯示了解放區農村的深刻變化。寫得較早的《災難的明天》雖然篇幅較長,故事有些枝蔓,矛盾衝突解決得也稍嫌簡單,但作者通過祥保一家三口關係的變化,說明了新社會的優越和人民民主製度的偉大力量。過去遇著災荒年,勞動人民顛沛流離,痛苦不堪;現在新社會,政府組織人民生產自救,並且在戰勝困難的過程中,把舊社會在勞動人民之間(作品中是母子、夫妻、婆媳之間)造成的不正常狀態以及留在他們身上的不良影響,逐漸地克服了過來。作者的其他幾篇作品《親家》、《臘梅花》等也真實地反映了解放區農村的情況。前一篇寫一對新老中農親家在黨糾正了工作中的偏差(把其中老中農錯劃為封建富農)後,歡歡喜喜成立撥工組搞好生產;後一篇刻劃了一個受地主壓迫極重的農民範老五終於敢起來和地主進行說理鬥爭。範老五的形象雖然不十分典型,卻有鮮明的性格。從以上作品可以看出,作者善於刻劃人物,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通過一些日常生活中普通的事件,特別是農民家庭中經常發生的問題和人們之間的關係,表現出具有重大意義的主題。藝術上認真而不刻板,細致卻不煩瑣,有著生動的樸素性,不加鋪張的真實性,顯示了淳厚樸實而又清新的風格。他的小說,常常給人留下紮實、新切的印象。康濯在全國解放前夕還寫有反映工人生活的短篇《工人張飛虎》及長篇《黑石破煤窯演義》,藝術上都不及寫農村生活的作品。
秦兆陽的一些作品也熱情地歌頌了農民翻身後的新生活。他的《老頭劉滿屯》、《幸福》寫了農民生活的變化。作品故事性強,語言形象生動,藝術上也十分注意群眾化,民族化,顯示了作者自己的風格。《東西李莊的故事》通過李莊農民被地主挑撥不和,分成兩個李莊,土改後認識了階級的利益,從而消除隔閡的故事,反映了人民政權下人與人之間關係的變化。《炊事員熊老鐵》寫的是部隊生活,卻成功地刻劃了一個事事秉公、鐵麵無私的炊事員形象,歌頌了一個革命者應有的高尚品質。比這些作品稍早,秦兆陽還寫有《娘》、《仇恨》、《路》、《何花秀》等作品,收在短篇集《平原上》,描寫抗日戰爭時期人民的鬥爭,大多近乎速寫,比較單薄,藝術上不及後來的作品成熟。
表現農民翻身生活發生巨大變化的作品還有林蘭的《紅棉襖》、潘之汀的《滿子夫婦》、西戎的《喜事》等。《紅棉襖》通過劉老三一家土改翻身分得果實的故事,寫了東北農民在鬥爭中不斷提高階級覺悟,精神麵貌為之一新。作品著重寫了劉老三的妻子帶弟,她原是漂亮、幹淨、愛打扮的女人,因為嫁給劉老三,受地主剝削,沒有過一天好日子。共產黨工作團到屯裏來,他們一家翻了身。作品十分生動地勾畫了東北農村翻身解放喜氣洋洋的場麵,人物形象生動,既有全景又有特寫,抒情氣氛寓於現實描寫之中,給讀者留下強烈印象。《滿子夫婦》和《喜事》都是寫年輕農民婚姻戀愛的故事,前者寫一對年輕夫婦開始感情不深(並非思想上有矛盾),經過上冬學學文化,夫妻增加了接觸和了解,很快加深了感情;作品篇幅短小,故事情節十分簡單。後者寫一對青年自由戀愛結婚,他們完全擺脫封建包辦式婚姻,大大方方,新事新辦,周圍鄉親看了也高高興興,從而顯示出新社會新製度的優越。兩篇作品雖然內容不盡相同,卻都充滿活潑歡快的情調,風格明快,生動反映了解放區農村欣欣向榮的景象。除此以外,束為的《第一次收獲》、《賣雞》,方紀的《魏媽媽》也都寫出了新農村的變化。束為的兩篇小說雖然截取的是生活的一個側麵,有的通過對比,有的通過具體描寫,卻都反映了解放區的生活本質。這兩篇作品的結構不十分嚴謹,語言卻比較清新流暢。《魏媽媽》以第一人稱寫了魏媽媽一家從偽區到邊區後生活的變化,歌頌了邊區新社會。
這一時期解放區的短篇小說還有相當部分是反映農村階級鬥爭的,其中主要是寫實行減租減息,鬥爭封建地主。抗日戰爭時期,民族矛盾上升到首要地位,階級矛盾,階級鬥爭也就以十分複雜、十分微妙的狀態進行。王力的《晴天》反映了這一時期農民和地主的鬥爭。作品寫一個叫太平莊的村子,外號"四臭肉"的地主王宏銀過去凶狠地欺壓農民,八路軍工作組來了,經過艱巨的工作,發動群眾進行二五減租,首先鬥倒了地主的走狗毛老道,接著對"四臭肉"進行了堅決鬥爭,終於打垮了地主階級的反動氣焰,農民翻了身,太平莊也晴了天。作品雖存在一般化的缺點,但基本上反映出當時農村階級鬥爭的情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束為的《紅契》也是寫地主階級在減租減息問題上明減暗不減。外號笑麵虎的地主胡丙仁,當農民要他減租減息時,他痛快地一口答應;然而不久,他就對農民暗地裏威逼,把地契要回來,照舊收租。區幹部老馬深入了解情況,耐心做群眾工作,思想落後的農民苗海其他終於提高了階級覺悟,打消思想顧慮,對地主開展了麵對麵的鬥爭。菡子的《糾紛》沒有直接寫減租減息,而是寫新四軍所在根據地農民反對封建勢力的故事。從另一角度上反映了農民與封建勢力的鬥爭。寡婦來順子媽和雇農劉二結合了,原來的"老甲長"、一貫欺壓本村農民的地主狗腿子樓誌清還想欺侮他們,妄圖利用家族觀念霸占來順子家的田產。在民主政府支持下,來順子媽終於和劉二正式結了婚,樓誌清的威風也受到沉重的打擊。作品雖然沒有寫出尖銳複雜的階級鬥爭,受欺淩的來順子和劉二顯得過於軟弱;但比較具體地寫出了封建勢力在農村的嚴重影響,表現了農民群眾在自己政權支持下怎樣力圖擺脫舊勢力的束縛,而且開始顯示出作者描寫細膩的特點。寫於建國前夕的馬烽的《村仇》是一篇反映農村階級鬥爭比較深刻的作品,它通過舊社會農村常見的兩姓的村仇揭露了地主階級的陰險毒辣。趙莊和田莊的莊稼漢都是受苦人,由於地主的挑撥,利用修水渠製造械鬥事端從中漁利,兩莊結下了深仇。甚至連田鐵柱和趙拴拴這樣從小在一起幹活、後來成了連襟的貧農也成了冤家對頭。解放了,農村開展土地改革運動,工作團領導兩村聯合鬥爭。在鬥爭中大家認識到結仇的根子是地主老財,階級覺悟得到提高,疙瘩終於解開,於是兩村團結一起鬥倒了共同的階級敵人,田鐵住和趙拴拴也喝下了"和合酒"。《村仇》結構嚴謹,故事性強,人物性格突出,矛盾衝突發展有波有瀾,風格比較明快,有較強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