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雪上加霜(1 / 2)

公元859年,李唐江山進入多事之秋,八月,唐宣宗李忱因服長生藥中毒,於大明宮駕崩,自此,唐朝猶如一葉扁舟駛入沸海,隻需來一波駭浪,便可將其葬身於海底。

時局如此動蕩不安,唯獨一些偏遠村莊方可享受如往昔般的平靜,沂州蒙山腹地的龜山屯便是其一。

雖說蒙山乃旅遊勝地,多少文人騷客、帝王將相慕名前往,然龜山屯所在之地委實過於偏僻,時常有猛獸出沒,尋常人等可不敢來此觀山覽水、吟詩作對。雖是龍潭虎穴,但對於龜山屯而言,弊中有利,屯中村戶大都以狩獵為生。

此時,明月懸高樹,龜山屯沉眠於月色之中。幾聲犬吠,打破了靜謐的夏夜。月光之下,有夜行人悄悄地潛入龜山屯,此人尋至一戶人家的宅門前,輕輕地扣門,開門迎客者是個已過而立之年的長須男子。

長須男子借著月光打量不速之客,驀然吃驚道:“大柱?”

大柱緊張地打了一個噤聲手勢,接著沉聲道:“進屋言語。”

二人走至堂屋,屋中有個老嫗正在洗腳,看到來訪之客,詫異道:“李大柱,你,為何夜闖龜山屯,卻不躲在山中?”

李大柱解釋道:“王婆,我娘子即將臨產,是以下山來請你接生。”

王婆接聲便道:“恕老身無能為力。”

李大柱惶恐道:“王婆無需掛慮,我已備好拆紅,不教你勞而無果。”

王婆沉吟半響,緩緩說道:“當年你與香兒逃入深山,裏正氣得暴跳如雷,揚言倘若擒住你,即押至縣衙,告你誘拐良家小娘子之罪。老身乃行將就木之人,豈能為了蠅頭小利,鋌而走險,以致惹禍上身。你,還是回去罷!老身也是愛莫能助啊。”

李大柱黯然說道:“我等明日天未亮便進山,斷然無人察覺。王婆如能走險,我甘願備多拆紅三個。”

王婆歎口氣道:“唉,垂暮老矣,平日邁兩步喘一口,何況是進山。興許半途未至,老身這條命便給累沒嘍。”

李大柱‘撲通’屈膝下跪,身朝前挪,欲抱王婆之腿哀求,卻見王婆雙腳尚在洗腳盆之中,僅有如雞啄食般地磕頭,眼淚簌簌而下,哀訴道:“香兒自小患疾,隨我多年,未曾有一子,如今萬幸有孕,倘若……有個不測,教我如何苟且於世。你老行行善心,母子若能安然無恙,我便將你老當親娘養供,前幾日於山中覓得一棵百年人參,家中另有少許毛皮,皆取之贈汝,以表心意。求你了!”

站立於一旁的長須男子不知是憐憫李大柱,抑或是對百年人參垂涎三尺,因而替他求情道:“娘,遠親不如近鄰,你且出手相助大柱一回,不枉大柱一番殷殷之情。”

王婆思忖片刻後,頷首說道:“如你所願,老身且應允你。”

當夜李大柱便留宿於王婆家中,翌日天微亮,遂領王婆進山。一路之上,王婆步履蹣跚,時走時停,李大柱縱是心如火焚,也不敢催促她。

日影漸向西斜,自龜山屯向西翻過三重山,有一處四麵環山的山穀,穀內有一座木屋,屋前有一婦人正在挺著大肚子散步,此婦人便是李大柱的娘子,香兒。

香兒乃龜山屯獵戶李歸嶽之女,母親因其難產而死,她自小便落下疾症,依靠李歸嶽入山采藥而得以維持病情,父女二人相依為命。香兒髫年之時,沂州各地遭遇荒災,一個小乞丐流落至龜山屯,年紀與她相仿,言家人皆餓死於來途中,求心善人收養。

不知是李歸嶽動了惻隱之心,亦或是他擔心進山後無人陪伴家中的小女,是以他收養了小乞丐,取名李大柱。李大柱從此便在龜山屯安頓下來,舞象之年跟隨李歸嶽進山狩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