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3章 心性修養的基礎:(1 / 2)

貴我和通今

宇宙是造化留給人類的一個大謎。它無邊無際,無始無終。人們不知道它是什麼,故名之曰無限,名之曰永恒,名之曰絕對。宇宙的無限襯托出個人的渺小,然而,即使是整個人類的曆史,同宇宙的漫長進化相比,也隻是短暫的一瞬。

相對於漫長的曆史,相對於無限的宇宙,一個有限的人生,要想活得明明白白,活得有價值,就必須有一個人生支點,否則,就會覺得“不知今夕是何年”,或不知吾身在何處,為什麼這樣活著。大徹大悟的毛澤東在青年時代就為自己找到了人生的兩個支點,即:貴我和通今。

毛澤東有強烈的“貴我”道德自律。

在青年時代,毛澤東就提出:“橫盡虛空,山河大地,一無可恃,而可恃惟我(貴我)。”因為“蓋我即宇宙也。若除去我,即無宇宙;各我集合,而成宇宙。而各我又以我而存,苟無我,何有各哉!是故,宇宙可尊者,惟我也;可畏者,惟我也;可服從者,惟我也。我以外無可尊,有之亦由我推之,我以外無可畏,有之亦由我推之,我以外無可服從,有之亦由我推之也”。“人類之目的,在實現自我而已。”

毛澤東這種“貴我”思想,反映了整個價值觀念和道德標準崩潰的時代已經沒有可以依據、遵循的客觀規範準則,同時,也體現了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的“舍我其誰”的英雄主義傳統觀念。

這種“貴我論”,是對封建專製主義和倫理道德的大膽反叛和否定。

但是,毛澤東的這種“貴我”思想同時包含著利他主義,毛澤東對這一人己關係上的難題有獨特的解決方式。他認為,“利他”同樣以“貴我”為起點。因為“以我立說,乃有起點,有本位;人我並稱,無起點,失卻本位”。例如,“表同情於他人,為他人謀幸福;非以為人,乃以為己。吾有此種愛人之心,即需完成之,如不完成,即是於充足生活有缺”,是人格的不完整。

青年毛澤東正是遵從這種“以我立說、由我出發”的人生哲學,來立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但是,他的這種人生感悟,絕不是那種“拔一毛利天下而不為”的極端利己主義,而是張揚一種積極有為、樂觀奮進的人生態度。以這種態度生存麵世,就能做到不為外物所累,不為他人所煩。相反,可以在利他人、利天下的過程中,“自盡其性,自完其心”,“充分以達吾人身體及精神之能力至於最高”。唯其能夠“利他”,“利己”才能擺脫粗俗的對物欲的追求。投身革命前後,毛澤東就獻身於中國人民和全人類的解放事業,把“小我”融於人類解放的大事業中。

毛澤東由“貴我”而自信。幼年時他就顯示出獨立自主,敢想、敢為的品質。